桃山會師之單攻武陵二秀─池有桃山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時間:登山計14小(2:00~16:00,含會師1小),武陵農場小木屋計3天2夜


●路程:約17k,2:00武陵橋--1°10’→3:10池有登山口--1°40’→4:50日出--1°45’→6:45三叉營地--45’→7:30池有名樹--40’→8:10池有山(3303M)--3°5’→11:15桃山山屋—25’→11:40桃山(3325M)--1°05’→12:45下山--1°10’→13:55停機坪--1°55’→15:50桃山登山口--10’→16:00武陵橋


●費用:保險142+臂章100+BBQ(第二天晚餐)500+便當(第一天晚餐+第三天早餐)300+小木屋兩晚1,250+入園費130(軍公教)+租睡袋兩晚200=2,622元


  爬山前一天,從宜蘭沿著北橫開往中橫的武陵農場,瞬間喚起了13年前升大三暑假(2009)的回憶;那年打工到8月中,月底獨自一人單車環半島(淡水─高雄),某天的路線正是從宜蘭頭城至武陵農場。當時年輕氣盛,從南山部落至思源埡(ㄧㄚˋ)口一路上坡的10K,四周一片霧茫茫,即便天快黑了,汽車經過問龜速的我要不要上車,我也是逞強、自以為帥氣的拒絕(現在肯定秒答應)。還好一過思源埡口,苦盡甘來;霧散了,至武陵農場的11K轉為一路下坡,然而,本以為到武陵農場已是最後路程,沒想到進收費站後至武陵山莊還有6K。就算騎到快睡著,也硬著頭皮撐下去(好在農場內路滿平緩的),猶記當晚吃到第一口熱騰騰的晚餐時,眼眶止不住的泛淚。現在回想,總覺得不可思議,沒想到此次的桃山會師,竟也同樣有累到快睡著的感受。


  很久沒有這麼早起爬山了(上次夜爬應該是玉山單攻),1點起床準備;說「起床」其實不太對,因為同寢的4人都沒睡好……(軟墊2.4*2.4M塞4個男生)。吃完早餐背著光液體就5公斤的背包(水4.4升+運動飲料0.5升+瓦斯0.23克),2點準時從「武陵橋」出發。下次背包重量可以減一半,除了水可以少帶一點之外,這次很多行動糧、甚至午餐都沒吃(原本帶麵包和洋芋片準備桃山吃,結果山頂爆曬、爆熱沒什麼胃口,只簡單吃了早餐剩的麵包)。本次會師「黃線」共12人,由小弟擔任嚮導(被領隊指定);除了同寢的隊友曾一起行前訓外(筆架山、北插天山),其他學長姐都是第一次見面。最令我佩服的是,在他們身上完全看不到年齡留下的痕跡,已逾耳順之年,體力、耐力仍不輸年輕人。


  摸黑從「武陵橋」至「池有山登山口」的3.5K,僅花了1小時10分,緊接著便是上升1400M至「池有山」。好在上升的時候天黑黑的,沒什麼空間感,視線全集中在頭燈可視之處,走起來像半夢半醒;雖然很喘,但因為身為嚮導要專心探路,身體也就不感覺那麼累了(有走錯幾次,中間有幾段還跟在另一團後頭走,省了探路的力氣)。4:50日出,伴隨陽光映入眼簾的是遠方的雪山圈谷與南湖大山,此時才看清四周巍峨的山林。  


池有名樹

池有名樹

池有山遠眺大小霸稜線

池有山遠眺大小霸稜線


  至池有山前的「三叉營地」最後0.5K開始感覺快喘不過氣、累到快睡著。然而,本次的大魔王不是直上1400M,而是從「三叉營地」到「桃山」的2.3K。此時,已登頂「池有山」,且從2點走到現在已走了6.5小時,體力早已透盡(準備的兩份能量果凍和能量棒已嗑完)。「池有山」至「桃山」還要先下切再上升;難下(幾段要攀繩)又難上(最後走走停停,只聽得見自己的喘氣與心跳聲),宛如思源埡口前騎著單車的自己。  


  本隊12人,因為有的走得快,有得走得慢,開始沒多久就分為前7人及後5人兩小隊,而前7人在日出後又有幾個速度特快的(快到多「跑」去撿品田山、或下山只花2小時),就又分為4人與3人兩小小隊,黃線遂成為前(4人)、中(3人)、後(5人)三隊。理想上還是會希望同線的走在一起,最後一起會師。然而,考量池有山、桃山的路線算明確,且各自的體力大不相同,就讓大家依自己的狀況爬(有得喜歡邊走邊拍照、有得喜歡慢慢走),只要最後在約定的地點會合即可(池有山、桃山),至於會師後的下山,就各自鳥獸散了。


  第一次參加會師,好天氣幫了很大的忙,山上的展望奇好無比,在池有山上遠眺南湖大山、雪山、品田山、大小霸、桃山,一覽無遺。原本看氣象中午12點至下午3點降雨機率60%,好在會師時天氣特好,下午5點左右才開始下雨,且下了一小就停了,沒影響到晚上的BBQ。會師時,有準備升大二的學弟、有學長姐還帶著小朋友(像被騙到山上邊走邊哭)。雖然多數的學長姐都不認識,但在桃山上,一起等待會師、一起拍照,讓人有機會重溫、延續大學時登大山的美好,我想這就是會師的意義所在。


raw-image
raw-image
桃山頂

桃山頂


  最後,我們常說「撿」山頭,到底「撿」了什麼?山永遠都在,撿得不是山,而是透過雙腳,踩在山上的感受及下山後回首來時路的回憶。「撿走回憶,不留下痕跡」正是「回憶」燃起我們不斷想登山的欲望,即便每次走到「懷疑人生」(現在雙腳大拇趾還麻麻的),下山回到充滿「秩序」的都市,還是會想再走進山林,重溫、擁抱都市所沒有的「自由」;自由的行走、自由的空氣、自由的融入環境,從「見山是山」到「見山不是山」再到「見山還是山」的自由,從既定的網絡拋擲到另一個世界的自由。  


  上次爬大山已是8年前剛退伍爬得「奇萊主北」,體力早已大不如前(當兵時應該是人生巔峰,跑了初馬)。今年正逢淡江登山社60周年,感謝學長姐籌辦本次會師,最早知道此活動是4月中時,短短4個月,讓大家有機會在山中相聚,可見淡江登山社的行動力與凝聚力,期待下一次的會師。


無線列車之無限Z字形下坡

無線列車之無限Z字形下坡

raw-image

2022/8/24

4會員
523內容數
哲學博士生/建築系畢/證照:高考公務員、工地主任、古蹟工地負責人/前地方文資薦任公務員(建築工程職系)/研究領域:建築哲學、文化資產哲學。由「哲學性」、「反思性」角度,評論文學、建築、哲學、時事、影劇、社會科學、自然科學、音樂藝術、文化資產、公職生活。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