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的管風琴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很榮幸地可以請鋼琴家幫我簽名。(開心)

很榮幸地可以請鋼琴家幫我簽名。(開心)


春寒料峭的三月初,總是讓人昏昏欲睡,那種要冷不冷、要熱不熱的天氣,整個人就像要綻放的花朵,卻懶到時間到了,卻還沒綻放,或者說,根本不想綻放。


因為在演藝廳當志工的關係,我經常在值勤之餘,很開心可以學到很多古典音樂或者藝文表演相關的知識,更可以近距離地接觸到心儀的演奏家和演出團隊,有時候還會打開我的眼界,認識到我這輩子可能不會接觸到的神奇樂器或者其他有趣的人事物。


三月三日,天晴涼爽,是一個美麗的日子(在日本可是女兒節呢),也是周善祥的鋼琴和管風琴獨奏會,人生第一次深深被管風琴的聲音給打動,竟會有如此如沐春風又溫柔的管風琴曲子。

*

說到「管風琴」,大概是國小時看迪士尼《美女與野獸》中,那台會說話的管風琴還會演奏出磅礡的曲子時,就覺得哇,這是什麼神奇又好酷的樂器!比鋼琴還酷!還那麼龐大時,就覺得這樂器應該是世界上最酷的樂器了。


後來小學六年級升國中階段,開始正式學琴,那幾年對古典音樂有某種強烈的偏執狂和好奇心,那種心態強烈到像瘋子一樣,直到升高中考音樂班落榜後,迷失自我的靈魂放棄學琴後,才慢慢地從那種被學院派框架綁住的我醒悟過來,開始重新以不同的自由輕鬆的姿態愛上古典音樂。


那時候不管在課業還是成績上,一直被所謂的正統學院框架綁住的我,價值觀有些狹隘的非黑即白,對有些流行音樂反而帶有偏見,就覺得有些庸俗和吵雜,甚至就是師長說的所謂的靡靡之音。


所以,國中到高中那幾年是我大量購買古典音樂、美聲音樂和電影配樂的CD時期,也常常在廣播中聽取非常多的古典音樂,就是在時候偶然接觸到巴哈音樂和巴洛克音樂,進而愛上巴哈的音樂。就覺得那是「神」的音樂,巴哈是神的代言人的感覺,管風琴對我來說,就像是為了神而誕生出的樂器,那樣華麗磅礡到讓人無法直視,沒有任何音樂可以比管風琴的音樂更神聖更高尚純潔。


但常常又看到很多卡通動畫和電影,把管風琴的音樂用在吸血鬼或者恐怖陰森的畫面,有種強烈的衝突感,但又不違和時,就覺得這樂器真的太酷了!

*

之前對於管風琴的曲子的印象都來是巴哈最有名的d小調觸技和賦格(Toccata and Fugue in D minor BWV 565)(音樂聆聽)(音樂聆聽2),記得以前有一款音樂類型的遊戲,還把這首曲子加上電音的動感節奏,整個就令我印象深刻比原曲更加震撼我的心,因為他改編得更有那種末日審判感的霸氣氛圍。


管風琴的設計,通常會依照建築物(通常是教堂或者音樂廳)的特色去量身訂做,就好像為你量身訂做一套美麗又合身的禮服,既可以凸顯你的優點,也可以避開缺點。


而屏東演藝廳的管風琴當初設計也是根據音樂廳的建築特色(像是水平式音管和福爾摩沙台灣笛管)和聲學效果所設計的,2017年我剛進來時,新訓志工課時,館方有請聲學老師跟我們上課說明,雖然時間有點久,專業的什麼反響板之類的都忘了差不多了。不過當時對福爾摩沙的笛管超有印象的,是用台灣孟宗竹製作成的,所以發出的聲音有那種溫暖的短笛感覺,就好像那種愛爾蘭民謠的那種短笛清脆的鳥鳴聲感。

屏東演藝廳的管風琴

屏東演藝廳的管風琴




那時候高雄的衛武營國家藝術中心還沒落成時(衛武營的葡萄園式的音樂廳也很讚,但我更喜歡他的小型表演廳),全台灣最大的管風琴,只有在台北的國家音樂廳(我超愛國家音樂廳的巴洛克式造型的管風琴,超級美,當時親眼見到時,還感動到流淚)和南部的屏東演藝廳有管風琴時,那時候,身為屏東人的我深感驕傲和榮幸,心中的夢想也終於實現了。(因為我小時候許願過,我一定要親眼看看管風琴和聆聽曲子,常常還在夢裡夢見自己在教堂或者音樂廳聽管風琴演奏)

高雄衛武營的管風琴

高雄衛武營的管風琴


幾年前和朋友北上去聽鋼琴獨奏會拍下來的畫面。(國家音樂廳的管風琴)

幾年前和朋友北上去聽鋼琴獨奏會拍下來的畫面。(國家音樂廳的管風琴)




對於管風琴的曲子我的接受度挺低的,不像鋼琴的曲子,任何風格都可以接受。主要是因為聲音太過洪亮磅礡,長時間聽下來,耳朵會受不了,我又是對聲音很敏感的那種人,連那種親人鼻過敏一直打噴嚏聲都會覺得煩躁的人。所以對管風琴的曲子和作曲家非常不熟悉,只知道巴哈。


這次的音樂會,才知道原來除了巴哈替管風琴寫了神曲外,還有一位名叫做維多(法語:Charles-Marie Jean Albert Widor)的法國管風琴家先生,從詳細的節目單上的解說,大概知道,原來維多出生在管風琴世家,自己從小在父親的耳濡目染下,加上有天賦和努力的學習管風琴,於是這輩子的時間和精力都專注在管風琴音樂家的職人路上,而他的作品風格屬於浪漫樂派的。


這次的鋼琴曲目,全都是李斯特的曲子;而管風琴的曲目,全都是維多的「管風琴交響曲」。但這篇文的主角,我把它放在我最不熟悉的管風琴身上。


第一次看到「管風琴交響曲」這個標題,覺得很神奇,雖然之前聽人家說,管風琴就是一個人的樂隊,因為它的音栓可以控制,而產生不同類型的聲音(有弦樂、有管樂、有木管),然後三層或兩層的手鍵盤(*有些大型的管風琴,像是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的管風琴就是五層的手鍵盤,音管和音栓也更多,而音色更加華麗,因此衛武營的管風琴目前是亞洲第一大管風琴)和下面的腳鍵盤,讓演奏者像管絃樂團的指揮,手腳並用地完成一人樂隊。


所以說,是一種不太容易學習的樂器,也不太容易就接觸到的樂器,不像鋼琴那樣親民,因為它本來就是為了當時的宗教信仰彈奏給神聽的曲子而發明的樂器,應該稱它為樂器之神!


於是,維多利用管風琴的特性,創作了十首由管風琴單獨演奏的「管風琴交響曲」。


但這篇文章只和大家分享這一首曲目,因為它是讓我像置身在空中花園,令我如沐春風的感受的曲子,也是節目單上所有管風琴交響曲曲目中,最愛的一首,因為周善祥的演奏這首曲子時,突然讓我起雞皮疙瘩,第一次聽管風琴的曲子,有種如沐春風的感受,宛如置身在微風吹拂過來的空中花園,被小天使圍繞著,而這首曲子是:

Charles-Marie Widor - Symphony no. 4, op. 13 - III. Andante Cantabile,維多的f小調第四號管風琴交響曲.第三樂章,如歌的行板

節目單上對這首曲目的解說是(解說的文字是由國立師範大學音樂學碩士,鄭可喬詳細撰寫的):「此樂章為甜美的歌謠風格,採輪旋曲式A-B-A’-C-A’。」


**補充解釋:輪旋曲式(Rondo)又稱迴旋曲式,學鋼琴的朋友應該很常聽到,彈小奏鳴曲或奏鳴曲時,通常會有三個樂章,通常在第二樂章或第三樂章出現這樣的曲式,風格大都輕快明亮。有的稱為「大輪旋曲式」,有的稱為「小輪旋曲式」。

●小輪旋曲式,通常都是A-B-A-C-A,或者A-B-A-C-A-Coda。就是主題(A)會一直重複出現至少三次以上,中間穿插附屬樂段,副題(B、C、D……),輪流穿插在樂段中,但最後一定會回到主題A,然後收尾。就像現在的流行音樂,會有主歌,副歌,然後主歌不斷重複出現,最後收尾。

翻找以前彈的《小奏鳴曲集》上的曲式分析。

翻找以前彈的《小奏鳴曲集》上的曲式分析。

●大輪旋曲式,就是在A-B-A-C-A的基礎上,變化更多的附屬樂段(B、C、D等),然後轉調,讓曲子更加豐富更長,或者在主題上A加以變奏為A’,或者在主題和副題中間,穿插幾小節的旋律,用來方便連結主題和副題,那幾小節的旋律又稱為「推移」。


raw-image
raw-image




解釋完,再回到這首曲子在節目單上的解說,大家應該會比較清楚,解說文字如下:「A段的旋律主幹音與孟德爾頌《無言歌》第一冊第四首的開頭相仿,且A段每次再出現時都會稍加變化,B段與C段則與A段呈現鮮明對比,各有其主題。整個降A大調的樂章調性色彩轉換單純且和諧,顯現寧靜的氛圍。」

然後,好奇地找了一下孟德爾頌的《無言歌》第一冊第四首的曲目來聽,前面開頭都是讓人感到舒服療癒的弦律。(孟德爾頌也是浪漫樂派的音樂家喔,最有名的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婚禮進行曲》)




每當音樂會有那種詳細解說的節目單或節目冊,我通常是大概先略看了一下曲子標題後,聽完音樂後,才會仔細的細看節目單上的文字解說,要不然我怕我會有先入為主的印象,這樣對這首曲子就會有點沒自己的感受了;然後看完解說後,再重新聽一次,就會有另一種更特別的感受,通常第二次聽的感受,會比第一次更能體會作曲家創作的心境。

也很榮幸,自己可以透過這場音樂會,多認識到一位管風琴家,很他的曲子,讓我了解到,管風琴可以霸氣無敵、磅礡華麗,也可以如沐春風、優美動人呢。

最後,放上我心目中最愛的科幻電影《星際效應》中的管風琴配樂,這電影的配樂不管聽幾次,還是很撼動我的心,感謝漢斯.季默(Hans Florian Zimmer)大師為這超酷的神作配上超讚的配樂。



把生活中每個有感觸的當下,寫出來並紀念著~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話說,從前從前,有一名留著落賽鬍(打錯),是絡腮鬍的捲髮男子,當他緩緩地走上舞台,拿出他的歪又領(VIOLIN),開始演奏時,台下聽眾為之瘋狂尖叫。據說辣個男人之所以有無比精湛的琴藝,是因為和惡魔打過交道,這到底是真實的,還是子虛烏有的謠傳呢?看來只能親自去問他本人了,辣個男人就是怕怕怕……帕帕奇若
寫在前面: 如往常一樣,不專業的我,又來寫一篇2024年的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的聆聽心得。今年的指揮是一位德國人——名叫克里斯蒂安.提勒曼(德文:Christian Thielemann)今年六十四歲了(看不出來呢,還以為五十幾歲而已)。這是他第二次指揮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第一次是2019年元旦,剛
說到卡汀(Cateen),也就是角野準斗先生,我好像是在2020的YT頻道發現他的,因為我平常有空會看一些有關古典音樂相關的頻道,任何有趣、好玩、搞笑、順便長知識的音樂頻道(流行的也有)都會點進去看。 一開始是看到他彈Billie Eilish的〈Bad Guy〉然後旁邊還有一隻胖橘貓,那隻可
寫在前面: 看到上頭那張音樂會DM和文章標題,應該就知道接下來我想要表達些什麼了。人似乎到了某個階段,會開始不斷回憶某個往事、某段時空、某段畫面、某個人……;甚至只要有一小樣兒時曾經接觸過或喜歡過的人事物突然出現在眼前,被現實麻痺的心臟似乎就會恢復以往的悸動,甚至帶我回到年輕時的浪漫和天真。 但
有時候人的情緒很容易受到天氣變化的影響,敏感的人更容易感到空氣中的氣味和濕度些微的不同。今年的雨水來得急又快,去得也急又快,沉悶凝重的空氣一直在五月份鬱鬱流動著。不像去年那點點浪漫的細雨,帶些慵懶愜意,適合用爵士舞曲來點綴;而今年的氛圍好像一位受委屈的人,一直壓抑著他那負面沉重的情緒,想爆發卻害怕四
最近這幾個禮拜,好多知名的藝術創作大師完成了在地球上的使命,都乘著造物者派來的閃亮亮大飛船,飛回原本的初生之地;繼續在那個地方,做自己喜愛的音樂、寫自己喜歡的曲子、雕刻自己喜歡的藝術作品。 雖然來不及參予和細細理解他們過往的生平事蹟和辛苦努力的過程;但每次看到這些藝術創作者遺留下來的那些血與汗的作品
話說,從前從前,有一名留著落賽鬍(打錯),是絡腮鬍的捲髮男子,當他緩緩地走上舞台,拿出他的歪又領(VIOLIN),開始演奏時,台下聽眾為之瘋狂尖叫。據說辣個男人之所以有無比精湛的琴藝,是因為和惡魔打過交道,這到底是真實的,還是子虛烏有的謠傳呢?看來只能親自去問他本人了,辣個男人就是怕怕怕……帕帕奇若
寫在前面: 如往常一樣,不專業的我,又來寫一篇2024年的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的聆聽心得。今年的指揮是一位德國人——名叫克里斯蒂安.提勒曼(德文:Christian Thielemann)今年六十四歲了(看不出來呢,還以為五十幾歲而已)。這是他第二次指揮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第一次是2019年元旦,剛
說到卡汀(Cateen),也就是角野準斗先生,我好像是在2020的YT頻道發現他的,因為我平常有空會看一些有關古典音樂相關的頻道,任何有趣、好玩、搞笑、順便長知識的音樂頻道(流行的也有)都會點進去看。 一開始是看到他彈Billie Eilish的〈Bad Guy〉然後旁邊還有一隻胖橘貓,那隻可
寫在前面: 看到上頭那張音樂會DM和文章標題,應該就知道接下來我想要表達些什麼了。人似乎到了某個階段,會開始不斷回憶某個往事、某段時空、某段畫面、某個人……;甚至只要有一小樣兒時曾經接觸過或喜歡過的人事物突然出現在眼前,被現實麻痺的心臟似乎就會恢復以往的悸動,甚至帶我回到年輕時的浪漫和天真。 但
有時候人的情緒很容易受到天氣變化的影響,敏感的人更容易感到空氣中的氣味和濕度些微的不同。今年的雨水來得急又快,去得也急又快,沉悶凝重的空氣一直在五月份鬱鬱流動著。不像去年那點點浪漫的細雨,帶些慵懶愜意,適合用爵士舞曲來點綴;而今年的氛圍好像一位受委屈的人,一直壓抑著他那負面沉重的情緒,想爆發卻害怕四
最近這幾個禮拜,好多知名的藝術創作大師完成了在地球上的使命,都乘著造物者派來的閃亮亮大飛船,飛回原本的初生之地;繼續在那個地方,做自己喜愛的音樂、寫自己喜歡的曲子、雕刻自己喜歡的藝術作品。 雖然來不及參予和細細理解他們過往的生平事蹟和辛苦努力的過程;但每次看到這些藝術創作者遺留下來的那些血與汗的作品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花舞月醉雨酣唱 昨夜心絃樂聲揚 台上一夜遍地殘 半簾掛月半迎陽
Thumbnail
一年之第二季最後一個月 剛逢春之雨適合靜心傾聽自我意識 在此刻的雨與能量的親密關係 是帶著洗滌清澈任務的滴落 也迎來感情觸動能量顯化 雨天的魔法能量在此刻更加感性 如計畫中未執行的情感相關 在雨天可以更催化靈性感知 現實停滯不前是醒覺時機 搭配雨的喚醒音樂♡ https:
Thumbnail
春風輕息花漸殘,綠陰幽處隱朱欄。 獨倚樓臺思往昔,夕陽漸落淚痕幹。 尋夢無端添悵惘,賦詩有感訴悲歡。 遙想當年春景妙,秋千搖處笑聲甜。 而今花謝人憔悴,寂寞園庭月色寒。 舞袖輕飄心已碎,歌聲低咽意闌珊。 繁華散去如煙雲,世事無常惹自憐。 且把殘醪斟一盞,醉中忘卻舊時煩。 春光已逝
Thumbnail
美國這裡在 3/19 宣告進入春天的第一天,以往春天都在 3/20 或 3/21,今年因為是閏年而提早一天,其實從這個月初開始,路邊就能看見許多色彩鮮豔的花朵一叢叢綻放,常見黃色、橘色等暖色系的菊類迎風搖曳,還有深紫色的小花點綴其中,蒲公英早已旋鬆腳跟,輕輕一抖就脫枝漫天去飛揚。
Thumbnail
初春的天氣乍暖還寒,不穩定的氣温看似會延誤植物迎接春天的周期,可是一個不留神,原來周邊的大樹已經沉不住氣,瞬間像煙火一樣燃燒起來,為春天舞台響起了美麗的序曲......
Thumbnail
週三下午一點半,陽光正烈,焰焰引燃綿長的睡意,新聞報導十三度的寒流此際只躲在樹蔭下。
Thumbnail
春季到來前冷冽的風吹襲過來 是必經的時間與過程 無意成為風的焦點卻在手指的溫度下降間 意識到了多麼引冷冽之入勝 冬難道還沒離去 腳蹤依然緩緩踏著如厚實雪地的印記 將那居無定所的心 一年必定經歷幾度那惶恐不安 忍耐與等待溫暖的到來 燈節就在此給予了支持 假如元宵是年歲的增長 是冷
Thumbnail
2024/01/22 在寒風細雨中工作,腦海中浮現的音樂是「貝多芬-第14鋼琴奏鳴曲-月光奏鳴曲」,每次聽到這首歌腦海總是浮現在那片寂靜的夜色中,有一個人回想起過去的點點滴滴。生活的曲折,像樂章一樣在生命中交錯著。然而,他堅強地繼續前行。 看了氣象預報明天溫度是7度,真是讓人回想起小時候懷念的冷
Thumbnail
今天溫度驟降,手有一點凍僵與不靈活,去上吉他課時有點不滿意,明明每天都有練習?!或許在課堂上時卻有點急於求成,老師請我加入腳當節拍器,整個練習一直很卡,又懊悔自己的狀態,這樣的循環。從小細節,其實就看出自己的緊繃。很感恩,連學習樂器都能看出,當越在意表現,反而失去原本自在從容的心態,越表現不好!
Thumbnail
天氣時而冷冽時而溫暖,冬天不像冬天,四處的花朵都沒有按時開放,沒有時令沒有早晚,大約在冬季就可以了................
Thumbnail
花舞月醉雨酣唱 昨夜心絃樂聲揚 台上一夜遍地殘 半簾掛月半迎陽
Thumbnail
一年之第二季最後一個月 剛逢春之雨適合靜心傾聽自我意識 在此刻的雨與能量的親密關係 是帶著洗滌清澈任務的滴落 也迎來感情觸動能量顯化 雨天的魔法能量在此刻更加感性 如計畫中未執行的情感相關 在雨天可以更催化靈性感知 現實停滯不前是醒覺時機 搭配雨的喚醒音樂♡ https:
Thumbnail
春風輕息花漸殘,綠陰幽處隱朱欄。 獨倚樓臺思往昔,夕陽漸落淚痕幹。 尋夢無端添悵惘,賦詩有感訴悲歡。 遙想當年春景妙,秋千搖處笑聲甜。 而今花謝人憔悴,寂寞園庭月色寒。 舞袖輕飄心已碎,歌聲低咽意闌珊。 繁華散去如煙雲,世事無常惹自憐。 且把殘醪斟一盞,醉中忘卻舊時煩。 春光已逝
Thumbnail
美國這裡在 3/19 宣告進入春天的第一天,以往春天都在 3/20 或 3/21,今年因為是閏年而提早一天,其實從這個月初開始,路邊就能看見許多色彩鮮豔的花朵一叢叢綻放,常見黃色、橘色等暖色系的菊類迎風搖曳,還有深紫色的小花點綴其中,蒲公英早已旋鬆腳跟,輕輕一抖就脫枝漫天去飛揚。
Thumbnail
初春的天氣乍暖還寒,不穩定的氣温看似會延誤植物迎接春天的周期,可是一個不留神,原來周邊的大樹已經沉不住氣,瞬間像煙火一樣燃燒起來,為春天舞台響起了美麗的序曲......
Thumbnail
週三下午一點半,陽光正烈,焰焰引燃綿長的睡意,新聞報導十三度的寒流此際只躲在樹蔭下。
Thumbnail
春季到來前冷冽的風吹襲過來 是必經的時間與過程 無意成為風的焦點卻在手指的溫度下降間 意識到了多麼引冷冽之入勝 冬難道還沒離去 腳蹤依然緩緩踏著如厚實雪地的印記 將那居無定所的心 一年必定經歷幾度那惶恐不安 忍耐與等待溫暖的到來 燈節就在此給予了支持 假如元宵是年歲的增長 是冷
Thumbnail
2024/01/22 在寒風細雨中工作,腦海中浮現的音樂是「貝多芬-第14鋼琴奏鳴曲-月光奏鳴曲」,每次聽到這首歌腦海總是浮現在那片寂靜的夜色中,有一個人回想起過去的點點滴滴。生活的曲折,像樂章一樣在生命中交錯著。然而,他堅強地繼續前行。 看了氣象預報明天溫度是7度,真是讓人回想起小時候懷念的冷
Thumbnail
今天溫度驟降,手有一點凍僵與不靈活,去上吉他課時有點不滿意,明明每天都有練習?!或許在課堂上時卻有點急於求成,老師請我加入腳當節拍器,整個練習一直很卡,又懊悔自己的狀態,這樣的循環。從小細節,其實就看出自己的緊繃。很感恩,連學習樂器都能看出,當越在意表現,反而失去原本自在從容的心態,越表現不好!
Thumbnail
天氣時而冷冽時而溫暖,冬天不像冬天,四處的花朵都沒有按時開放,沒有時令沒有早晚,大約在冬季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