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書中,作者認為在個股的選擇上,技術分析與基本面分析都須同時顧及。技術分析反映的是市場參與者的未來判斷,而基本面分析則是與價格長期的走勢維持著穩定的相關性。
基本分析學派認為股票價格的長期發展取決於股息殖利率、盈餘能力與個別公司的資產價值等三個因素。但更重要的是這些因素「何時」才會反映在市場的集體判斷中,也就是時機的掌握,這部分就需要技術分析的幫忙。
葛拉漢與陶德是基本分析的佼佼者,他們主張的選股方式是基於「價值低估」的前提,選擇被低估的成長型股票。這是因為高本益比的股票代表市場已經認同,同時給予適當的評價。但大部分策略使用者並沒有進行深入的研究,容易掉入「價值陷阱」的危機中。
選擇「低本益比的股票」是一個過於簡化的原則,在多頭市場下或許沒什麼太大問題,畢竟絕大部分的股票都會上漲,但行情反轉,就可能發生麻煩。但假如使用整體市場與個股之間的本益比變化來判斷整體市場的買賣超狀況,就是個不錯的輔助指標。
另一個不錯的指標就是盈餘成長變動率與股價變動率的相關性。由Gordon Holmes在1969年的出版中顯示,價格走勢的斜率會領先盈餘趨勢的斜率大概三個月的時間。這符合道氏理論中,市場會反映所有事物的論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