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字「於」(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學者朱歧祥在《周原甲骨研究》中整理了「於(于)」這個字在殷卜辭跟周原甲骨的用法,如下:

出處:朱歧祥《周原甲骨研究》

出處:朱歧祥《周原甲骨研究》

前五個是兩個民族的重複用法,後三個是消失於或未於周原甲骨發現的用法。

除了用法⑤想不出現在還有什麼例子外,當中好些用法經過3000多年仍不難理解,現在人還是這麼在用,例如「位於台灣(①)」、「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②)」、「還稅於民(④)」等。

用法③現代人雖不用了,英語倒很常見,就是「from XX to OO」。「XX」和「OO」可能是時間或地點,現在人改成講「從某年到某年」、「從甲地到乙地」。

⑦、⑧這種把介詞「於(于)」提出來放到前面的用法,看起來複雜,但現在的人有些地方還是這麼在用,例如「於法無據」、「於事無補」,只是口語上已經無法活用、傾向侷限固定用法,如成語。 

這個比較表有意思的地方是,照理說,去難、去繁就簡、就陋,本就是語言習得情境下的正常做法。大家在學習母語時,都是從簡單的單字、單句開始吸收跟運用,學習外語時也是一樣,出國要問路時,英語/當地外語能力不行,文法不對、講單字照說,li-li-lak-lak 就 li-li-lak-lak。

所以,當時替周王作這些卜辭的識讀寫的商人(假設是另謀高就的商方貞人作的卜辭),是不是覺得後面這些相對複雜的句型,作了對方也看不懂,乾脆不作呢?

還有,從語言接觸的角度,語言使用者對於第二語言的時態用法掌握較差算正常情況,例如學英語時,比起現在簡單式,現在完成式算進階的語法,進一步牽扯到要表達過去、未來的完成、正在完成或未完成的時態時,更加令人苦手。

《周原甲骨研究》舉例的殷卜辭用法⑥,多少包含一些在未來某時完成的時態意思在其中,周人不用或用不好也屬正常。

avatar-img
23會員
21內容數
一介民科寫點科幻,還有聊聊重新學習漢字&漢語的想法,歡迎交流指教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麥康納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都說孔子是最早整理《尚書》的人,但根據《論語》,孔子提到《尚書》的地方僅有寥寥四處
最早的漢字是甲骨文,其次是金文。就文字而言,周取代商後,很長一段時間內,呈現像是「黑盒子」的狀態。 像《尚書》和《詩經》這兩套公認時間最早的上古傳世文獻,後世認為最早的內容整理者是西元前6世紀的孔子,這時跟周人最後使用甲骨文的時間,相隔已500年;雖說當中的內容在西周勢力範圍內的流傳時間應當早於孔
「於(于)」這個虛字,現在依舊常見也常用,但有意思的用法其實不多,除了「由於」、「於是」、「至於」之類少數幾個幾乎不假思索的固定詞組用法,最常見的用法是跟另一個虛字「在」互相替換,譬如說,這篇報導裡面的「於」基本上就是「在」,至於說,為什麼用「於」而不是「在」,猜想只是作者的風格而已。 「於」這個
「於」是很常用到的字,像是對『於』、『於』是、還稅『於』民……,現代人大概天天會用/看到這個漢字。這個虛字在梅廣的《上古漢語語法綱要 (修訂二版)》書中,有相當篇幅的討論,看下來蠻有意思,在此簡單整理介紹。 上古漢語的「於」本來寫作「于」  上古漢語是一個時間跟空間範圍都很大的概念
都說孔子是最早整理《尚書》的人,但根據《論語》,孔子提到《尚書》的地方僅有寥寥四處
最早的漢字是甲骨文,其次是金文。就文字而言,周取代商後,很長一段時間內,呈現像是「黑盒子」的狀態。 像《尚書》和《詩經》這兩套公認時間最早的上古傳世文獻,後世認為最早的內容整理者是西元前6世紀的孔子,這時跟周人最後使用甲骨文的時間,相隔已500年;雖說當中的內容在西周勢力範圍內的流傳時間應當早於孔
「於(于)」這個虛字,現在依舊常見也常用,但有意思的用法其實不多,除了「由於」、「於是」、「至於」之類少數幾個幾乎不假思索的固定詞組用法,最常見的用法是跟另一個虛字「在」互相替換,譬如說,這篇報導裡面的「於」基本上就是「在」,至於說,為什麼用「於」而不是「在」,猜想只是作者的風格而已。 「於」這個
「於」是很常用到的字,像是對『於』、『於』是、還稅『於』民……,現代人大概天天會用/看到這個漢字。這個虛字在梅廣的《上古漢語語法綱要 (修訂二版)》書中,有相當篇幅的討論,看下來蠻有意思,在此簡單整理介紹。 上古漢語的「於」本來寫作「于」  上古漢語是一個時間跟空間範圍都很大的概念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2.0 上古漢語的特殊結構 2.3 之乎者也 —  也 (矣﹑焉) 2.3.1 也 一﹕初探之三 管錫華留意到清代古籍有兩大特點 [管錫華 2002a: 12] ﹕一是用號書籍的總量大大增加,但這個特點不體現在官刻,而體現在坊刻。二是官家纂書使用標點符號的倒退。 明《永樂大典》三億多字
Thumbnail
2.0 上古漢語的特殊結構 2.3 之乎者也 —  也 (矣﹑焉) 2.3.1 也 一﹕初探 「之」﹑「乎」﹑「者」﹑「也」都屬虛字。趙匡胤笑問:「之乎者也,助得甚事?」77 我們的回答是﹕茲事體大矣﹗ 我們從「也」字開始。 古文使用「也」字結尾的句式,多得不勝枚舉。例如 ——下舉的
Thumbnail
2.0 上古漢語的特殊結構 2.1 若干問題的澄清 2.2 虛字 三 現在回到朱自清的序文。 詞 (非《詞源》中說的作為文學體裁的詞) 就是虛字,又稱「助字」,詞例就是虛字的用法。難得的是,他竟然有「虛字一方面是語句的結構成份,一方面是表示情貌﹑語氣﹑關係的成份」的觀察。顯然,朱自
Thumbnail
2.0 上古漢語的特殊結構 2.1 若干問題的澄清 2.2 虛字 一 北宋錢塘僧人文瑩撰寫了一部筆記體野史《湘山野錄》,凡三卷,記載了一段不知真假的趙匡胤和趙普的對話﹕ 太祖皇帝將展外城,幸朱雀門,親自規畫,獨趙韓王普時從幸。上指門額問普曰:「何不只書『朱雀門』,須著『之』字安用?
Thumbnail
劉建仁先生大作: 刣 thai5 𢦏《說文》:傷也。从戈。才聲。 《說文解字繫傳》走該反, tsai 音,傷也。從戈才聲。 [臣鍇曰:「哉、烖(災)、裁、載、栽之類字從此。」] 劉興隆《新編甲骨文字典》認為它的本義應該是“殺”甲金文字形到了西周時候,兩字形變為一個字形,如下: 此
Thumbnail
基業: 各位看前面的四字金,應該就有感覺了喔,如果問事情問到這一卦,嚴格說來並不能算是吉卦,宜預做準備。 「祖業紛紛東復西」,祖業這種東西,適合恆定累積而不宜四處動蕩,但這裡既然是東復西,代表了這件事情的基礎不牢,一下東一下西,有飄零的意象。
Thumbnail
厝字當作「家,屋,房」等居住物件,爭議由來已久!但,在閩南地區的口語文字化以「厝」字書寫紀錄,亦有數百年歷史,那麼!這是本字呢?還是假借字? 看以下影片作者的申論: 用台語學漢字影片系列,甲骨釋文003集。厝字的探討: 其中的爭議點有二, 一,昔字,作者按許慎說文的釋義,根據戰國的
Thumbnail
武王伐紂辛,東周都鎬京。
Thumbnail
我一直以為用甲骨占卜時.是先在甲骨上鑽小孔.下面用火燒.產生裂痕.再根據裂痕占卜吉凶. 今天翻看朱天順“中國古代宗教初探”.在153頁看到: 殷墟出土的卜用甲骨都經過了加工.經過人工削平、磨平..然後用錐、鑿、刀挖許多不穿透的圓窩.並在圓窩旁邊鑿舟型凹槽.占卜時要舉行一定的儀式.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2.0 上古漢語的特殊結構 2.3 之乎者也 —  也 (矣﹑焉) 2.3.1 也 一﹕初探之三 管錫華留意到清代古籍有兩大特點 [管錫華 2002a: 12] ﹕一是用號書籍的總量大大增加,但這個特點不體現在官刻,而體現在坊刻。二是官家纂書使用標點符號的倒退。 明《永樂大典》三億多字
Thumbnail
2.0 上古漢語的特殊結構 2.3 之乎者也 —  也 (矣﹑焉) 2.3.1 也 一﹕初探 「之」﹑「乎」﹑「者」﹑「也」都屬虛字。趙匡胤笑問:「之乎者也,助得甚事?」77 我們的回答是﹕茲事體大矣﹗ 我們從「也」字開始。 古文使用「也」字結尾的句式,多得不勝枚舉。例如 ——下舉的
Thumbnail
2.0 上古漢語的特殊結構 2.1 若干問題的澄清 2.2 虛字 三 現在回到朱自清的序文。 詞 (非《詞源》中說的作為文學體裁的詞) 就是虛字,又稱「助字」,詞例就是虛字的用法。難得的是,他竟然有「虛字一方面是語句的結構成份,一方面是表示情貌﹑語氣﹑關係的成份」的觀察。顯然,朱自
Thumbnail
2.0 上古漢語的特殊結構 2.1 若干問題的澄清 2.2 虛字 一 北宋錢塘僧人文瑩撰寫了一部筆記體野史《湘山野錄》,凡三卷,記載了一段不知真假的趙匡胤和趙普的對話﹕ 太祖皇帝將展外城,幸朱雀門,親自規畫,獨趙韓王普時從幸。上指門額問普曰:「何不只書『朱雀門』,須著『之』字安用?
Thumbnail
劉建仁先生大作: 刣 thai5 𢦏《說文》:傷也。从戈。才聲。 《說文解字繫傳》走該反, tsai 音,傷也。從戈才聲。 [臣鍇曰:「哉、烖(災)、裁、載、栽之類字從此。」] 劉興隆《新編甲骨文字典》認為它的本義應該是“殺”甲金文字形到了西周時候,兩字形變為一個字形,如下: 此
Thumbnail
基業: 各位看前面的四字金,應該就有感覺了喔,如果問事情問到這一卦,嚴格說來並不能算是吉卦,宜預做準備。 「祖業紛紛東復西」,祖業這種東西,適合恆定累積而不宜四處動蕩,但這裡既然是東復西,代表了這件事情的基礎不牢,一下東一下西,有飄零的意象。
Thumbnail
厝字當作「家,屋,房」等居住物件,爭議由來已久!但,在閩南地區的口語文字化以「厝」字書寫紀錄,亦有數百年歷史,那麼!這是本字呢?還是假借字? 看以下影片作者的申論: 用台語學漢字影片系列,甲骨釋文003集。厝字的探討: 其中的爭議點有二, 一,昔字,作者按許慎說文的釋義,根據戰國的
Thumbnail
武王伐紂辛,東周都鎬京。
Thumbnail
我一直以為用甲骨占卜時.是先在甲骨上鑽小孔.下面用火燒.產生裂痕.再根據裂痕占卜吉凶. 今天翻看朱天順“中國古代宗教初探”.在153頁看到: 殷墟出土的卜用甲骨都經過了加工.經過人工削平、磨平..然後用錐、鑿、刀挖許多不穿透的圓窩.並在圓窩旁邊鑿舟型凹槽.占卜時要舉行一定的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