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 外族統治的統一政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成吉思汗統一蒙古族, 為日後元朝統一莫立基礎。圖為位於蒙古國,紀念蒙古建八百年的成吉思汗雕像。(網絡圖片)

成吉思汗統一蒙古族, 為日後元朝統一莫立基礎。圖為位於蒙古國,紀念蒙古建八百年的成吉思汗雕像。(網絡圖片)

元朝是外族統治的統一政權,雖是客觀描述,卻是重要的歷史標記。蒙古不是第一個在中原建立的外族政權。魏晉南北朝近三百年,外族先後在中原建立了多個政權,都只限於北方。氐族前秦苻堅採取統一南方的軍事行動,卻在淝水之戰受挫。鮮卑族北魏孝文帝期望推動改革,為統一南方打好基礎,但事與願違。蒙古族吞金滅宋,成為第一個成功統一南北的外族政權。

蒙古不是第一個在中原建立的外族政權。魏晉南北朝時期,以北魏孝文帝的漢化改革最全面,但漢化是那個時代的普遍現象,只有程度的差異,換言之,「外族」是血統的問題。此外,即或與北宋長期對峙的契丹族及女真族,其實也相當漢化,擁有與宋朝相近的朝儀與制度。蒙古族的漢化程度相對低,帶來不折不扣的「外族」統治,以遊牧民族的文化思維,來管理一個成熟的農耕文治社會,朝廷上不少高官連漢語漢字也不懂。換言之,元朝的「外族」統治,不但是血統的問題,更是一個「外族」色彩濃厚的政權。

元朝貪污現象普遍,既是官僚腐化的表現,也是未能建立官僚體制的結果。從前的北魏建立班祿制,按官階領取相應薪酬,多取就是貪腐,被視為重要的漢化措施。但元朝未能擺脫遊牧民族的薪酬思維,既然暴虐手段及略奪行動是英勇的表現,漢族眼中的腐敗及貪婪就被合理化。

元朝統治下,蒙古官員權貴採用種種手段搜刮民財,如強侵百姓田地,把茶葉與農具列入專賣,以紙幣換取民間銀錢,巧立名目向百姓徵費,設立種種科差。為了收稅的便利,元朝採取類似競投的方式,由某某向中央保證繳交稅款,然後在指定地區代行收稅,衍生的問題可想而知。

 

元省設立十個行省。劃分不按山川形便, 以今日廣東為例, 分屬受嶺南阻隔的湖廣及江西。

元省設立十個行省。劃分不按山川形便, 以今日廣東為例, 分屬受嶺南阻隔的湖廣及江西。

行省制度也反映了「外族」的統治思維。元朝沒有認真檢視地方制度,權力下放,在原有的地方單位上簡單加上一層,設置十個「行中書省」,成為最高級別的地方行政單位,仿似把中央運作複製於地方,設立丞相為長官,平章政事為副長官,擁有所轄地區的行玫、財政、軍事及司法等權力。行省之下,維持路、州、縣,長官稱為達魯花赤。地方長官均由蒙古族或色目人擔任。

從意義上,行省權力廣泛而強大,地方高度自治,但運作上卻另一個意義。在原有制度再加一層,成為四層行政架構,導致行政效率散漫。對行省長官猜疑,令行省丞相時置時廢,打撃制度的穩定性。為了方便監察地方,行省的分界不按山川形便,反而刻意將不同天然環境及族群文化劃歸一起,令地方難以發展。

皇室內鬥也反映了「外族」的統治思維。元朝國祚九十八年,世祖忽必烈擔任統一皇朝的君主達二十二年,其後至元順帝登基的近四十年,更換了九位君主,反映皇室內鬥嚴重。為了爭權,不但暗鬥,甚至兵戎相見,大大打撃中央的實力及政權的穩定性。元順帝是另一位在位時間較長的君主,起用脫脫進行若干改革,大有中興之勢,可惜功虧一簣,皇室再次陷入權鬥之中。其實宮廷鬥爭是皇朝歷史的常態,但如此不絕及公然的鬥爭,正反映了元朝未能建立一套承繼制度,儒家文化也沒有發揮遏制野心的作用。


元朝亡國原因之一,是濫發鈔票,拖垮了整個經濟。圖為元初的中統鈔,是中國歷史上首個官方發行的紙幣,本來是進步的象徵。(網絡圖片)

元朝亡國原因之一,是濫發鈔票,拖垮了整個經濟。圖為元初的中統鈔,是中國歷史上首個官方發行的紙幣,本來是進步的象徵。(網絡圖片)

元朝國祚近百年,不算長壽,但也不能說是「速亡」。元朝官僚腐敗也不等於整個國家亂作一團,經濟發展及文化交流都有一定成就。元朝不足百年而亡,或從統治政策分析,或從經濟環境討論。但其中一個不能忽略的背景,是元朝以遊牧民族思維管治農耕文治社會。

筆者的意思不是說,擁有外族特色是「原罪」,而是如何平衡「本族」文化與「漢族」文化是一種政治智慧。高度漢化有失去自己民族特質的危機,這正是對北魏孝文帝漢化運動的負面批評。但拒絕漢化容易形成長期的社會對峙,統治措施往往未能針對時局而發揮正面效益,這或許是元朝的寫照。因此,我們沒有需要神聖「漢化」,漢文化也必須吸收外來文化來保持其生命力。從認識元朝的角度,不能忽略其「外族」色彩。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Wai Shing的沙龍
22會員
89內容數
從中國歷史科老師的崗位退下來,一直有總結多年工作的心願,於是構思了這個看起來有點怪的主題,「退一步… 學習中國歷史」。「退一步」,意思是從純功利的學習模式後退一步,讓自己的目光開闊一點,在滿足考試基本要求的同時,稍微觸摸多一點歷史學習的味道。
Wai Shing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8/29
明太祖朱元璋,從貧困戶至開國君主,擁有傳奇的一生。明太祖即位後,推動君主獨裁的統治模式,從正面角度,獨裁為長治久安建立基礎,從負面角度,獨裁帶來日後政治腐敗。所謂獨裁,重點不是任意妄為,而是君主的絕對權威。因此,獨裁的關鍵措施,不是暴虐表現,而是如何突顯君尊臣卑。 廢除宰相,讓君主不但是最終的裁決
Thumbnail
2024/08/29
明太祖朱元璋,從貧困戶至開國君主,擁有傳奇的一生。明太祖即位後,推動君主獨裁的統治模式,從正面角度,獨裁為長治久安建立基礎,從負面角度,獨裁帶來日後政治腐敗。所謂獨裁,重點不是任意妄為,而是君主的絕對權威。因此,獨裁的關鍵措施,不是暴虐表現,而是如何突顯君尊臣卑。 廢除宰相,讓君主不但是最終的裁決
Thumbnail
2024/08/16
明太祖朱元璋,擁有傳奇的一生。朱元璋在元末群雄並起的局面下,採納了「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穩健策略,先後統一南北,最終建立新皇朝。朱元璋驅逐了元順帝,迫使其退守漠北,結束了蒙古族近百年的統治,政權重歸漢族手中。朱元璋即位後,對中央集權的政治模式進行改革,推行君主獨裁,被視為進入極權時代的標記
Thumbnail
2024/08/16
明太祖朱元璋,擁有傳奇的一生。朱元璋在元末群雄並起的局面下,採納了「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穩健策略,先後統一南北,最終建立新皇朝。朱元璋驅逐了元順帝,迫使其退守漠北,結束了蒙古族近百年的統治,政權重歸漢族手中。朱元璋即位後,對中央集權的政治模式進行改革,推行君主獨裁,被視為進入極權時代的標記
Thumbnail
2024/08/07
元朝,由蒙古族於中原建立的統一政權。由於蒙古族人口有限,面對龐大的中原人口,於是推行民族政策來維護統治。也由於蒙古族以遊牧文化管治中原的農耕文化,於是推行民族政策來方便統治。 所謂民族政策,簡單而言,即以民族作為思考政策的單位,針對民族身份而推行具體措施。如香港的家庭傭工大多為菲律賓人,但這不是民
Thumbnail
2024/08/07
元朝,由蒙古族於中原建立的統一政權。由於蒙古族人口有限,面對龐大的中原人口,於是推行民族政策來維護統治。也由於蒙古族以遊牧文化管治中原的農耕文化,於是推行民族政策來方便統治。 所謂民族政策,簡單而言,即以民族作為思考政策的單位,針對民族身份而推行具體措施。如香港的家庭傭工大多為菲律賓人,但這不是民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一次簡介南北朝到隋,中南半島的記錄。
Thumbnail
一次簡介南北朝到隋,中南半島的記錄。
Thumbnail
從 ❙清❙ 初的「滿蒙一體」﹑「滿漢一家」,到 ❙清❙ 末的「五族大同」﹑「六族大同」﹑「七族大同」,到 ❙中華民國❙ 的「中華民族」,各個名目均為為大一統鋪墊的踏板。 最後出現的是「五族共和」。 ...
Thumbnail
從 ❙清❙ 初的「滿蒙一體」﹑「滿漢一家」,到 ❙清❙ 末的「五族大同」﹑「六族大同」﹑「七族大同」,到 ❙中華民國❙ 的「中華民族」,各個名目均為為大一統鋪墊的踏板。 最後出現的是「五族共和」。 ...
Thumbnail
元朝是外族統治的統一政權,雖是客觀描述,卻是重要的歷史標記。蒙古不是第一個在中原建立的外族政權。魏晉南北朝近三百年,外族先後在中原建立了多個政權,都只限於北方。氐族前秦苻堅採取統一南方的軍事行動,卻在淝水之戰受挫。鮮卑族北魏孝文帝期望推動改革,為統一南方打好基礎,但事與願違。蒙古族吞金滅宋,成為第一
Thumbnail
元朝是外族統治的統一政權,雖是客觀描述,卻是重要的歷史標記。蒙古不是第一個在中原建立的外族政權。魏晉南北朝近三百年,外族先後在中原建立了多個政權,都只限於北方。氐族前秦苻堅採取統一南方的軍事行動,卻在淝水之戰受挫。鮮卑族北魏孝文帝期望推動改革,為統一南方打好基礎,但事與願違。蒙古族吞金滅宋,成為第一
Thumbnail
趙匡胤黃袍加身,建立北宋,歷九帝,國祚約167年,靖康之禍,宋室南遷,建立南宋,也歷九帝,國祚約152年。兩宋國祚相若,其興衰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如何理解北宋的軍事積弱呢?北宋真宗時,遼軍南下,迫近首都汴京,真宗親征,振作士氣,加上戰事佔了上風,結果北宋成功以戰迫和,宋遼簽訂「澶淵之盟」。北宋
Thumbnail
趙匡胤黃袍加身,建立北宋,歷九帝,國祚約167年,靖康之禍,宋室南遷,建立南宋,也歷九帝,國祚約152年。兩宋國祚相若,其興衰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如何理解北宋的軍事積弱呢?北宋真宗時,遼軍南下,迫近首都汴京,真宗親征,振作士氣,加上戰事佔了上風,結果北宋成功以戰迫和,宋遼簽訂「澶淵之盟」。北宋
Thumbnail
時間來到公元184年。 在這個遍地大亂的年份,不僅整個中原讓張角徹徹底底的攪合亂了,安靜了整整15年的西北邊陲也跟著反了。 史載「北地先零羌及枹罕、河關群盜反,共立湟中義從胡北宮伯玉、李文侯為將軍,殺護羌校尉泠征」。 看上去,又是「先零羌」挑頭了,而且「湟中義從胡」也摻和上了,還殺了護羌校尉泠
Thumbnail
時間來到公元184年。 在這個遍地大亂的年份,不僅整個中原讓張角徹徹底底的攪合亂了,安靜了整整15年的西北邊陲也跟著反了。 史載「北地先零羌及枹罕、河關群盜反,共立湟中義從胡北宮伯玉、李文侯為將軍,殺護羌校尉泠征」。 看上去,又是「先零羌」挑頭了,而且「湟中義從胡」也摻和上了,還殺了護羌校尉泠
Thumbnail
我們將歷史串起來看,會發現很多很神奇的規律,絕大多數的治亂興衰都是有跡可循的。 比如每次的王朝更迭,基本上都是從兩個天下金角開始的,一個西北,一個東北。 這兩個超級金角,西北是涼州,東北是幽州,成為了兩千多年來的興衰源頭。 這其中,往往又以西北角的破壞力為強。 涼州安,則關中穩,則天下定。
Thumbnail
我們將歷史串起來看,會發現很多很神奇的規律,絕大多數的治亂興衰都是有跡可循的。 比如每次的王朝更迭,基本上都是從兩個天下金角開始的,一個西北,一個東北。 這兩個超級金角,西北是涼州,東北是幽州,成為了兩千多年來的興衰源頭。 這其中,往往又以西北角的破壞力為強。 涼州安,則關中穩,則天下定。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