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族共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從 ❙清❙ 初的「滿蒙一體」﹑「滿漢一家」,到 ❙清❙ 末的「五族大同」﹑「六族大同」﹑「七族大同」,到 ❙中華民國❙ 的「中華民族」,各個名目均為為大一統鋪墊的踏板。

最後出現的是「五族共和」。

從傳統非技術性的「一體」﹑「一家」﹑「大同」,到看似現代化的技術性的「五族共和」。

變成 ❙民國人❙ 的 ❙清國人❙ 進入了現代了嗎?

五族共和宣傳畫

五族共和宣傳畫


❙孫文❙ 就任 ❙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時的《中華民國大總統孫文宣言書》(1912)中說﹕「中華民國締造之始,… 是用黽勉從國民之後,能盡掃專制之流毒,確定共和,以達革命之宗旨,…,國家之本,在於人民。合漢、滿、蒙、回、藏諸地為一國,即合漢、滿、蒙、回、藏諸族為一人。—— 是曰民族之統一。 …

這裡有好幾個問題或概念需要澄清。

  1. 是用黽勉從國民之後,能盡掃專制之流毒,確定共和。
  2. 國家之本,在於人民。
  3. 合漢、滿、蒙、回、藏諸地為一國。
  4. 即合漢、滿、蒙、回、藏諸族為一人。
  5. 是曰民族之統一。

第一點確立了 ❙中華民國❙ 的政體為共和。

第二點含意不詳,因此並無意義。人民是國家之本所指為何?

隨後的第三點則以地為單位,聲稱合 ❙漢❙、❙滿❙、❙蒙❙、❙回❙、❙藏❙ 諸地為一國。

第三點顯然否定了第二點,即第二點以民為國家的單位,但第三點卻以 (不同民族居住的) 地域為國家的單位。

❙孫文❙ 當然明白第二和第三點相互抵触,因此第四點提出了「即合 ❙漢❙、❙滿❙、❙蒙❙、❙回❙、❙藏❙ 諸族為一人」。這比喻屬曲解,有違常理。如將「族」等同「人」,那麼中華民國豈不成為五人之國? 這個五人之國跟個體 (人) 有何關係﹖

第五點的「是曰民族之統一」終於道出了底蘊 —— 所謂「五族共和」,結果還是為了一個大一統。

我們知道,在現代政治語言的意義上,「共和」意指一種政府形式,即權力明確屬於個體/人民,而個體/人民透過選舉產生的代表行使權力。個體或人民是國家權力歸屬的最終單位。

現在問題來了。

「五族共和」是以種族為國家權力歸屬的最終單位。

換句話說,這個五「人」之國實在是五族之國。

放在一個共和政體之內,是否一族一票選出其代表,譬如總統?

如果是的話,那是一種很奇怪的「共和」政體; 不是不可以,但很怪異,可行性甚低。

但孫文的《三民主義》中的民權部份明確指出國家權力歸屬的最終單位是個體/人民,而今日的 ❙中華民國❙ 實行的「共和」亦的確以個體/人民為國家權力歸屬的最終單位。

這說明了什麼? 

❙孫文❙ 及當時的建國者一方面要走共和之路,但又要堅持大一統的意識形態,因而陷入前言不對後語的尷尬處境。

avatar-img
23會員
254內容數
國際 + 政治, 還有文化論述。 政治沒有巧合; 不作預測的政治評論都是廢話。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春日陽一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1895年,❙甲午戰爭❙ 一役證明了只求表面形似的 ❙洋務運動❙ —— 類同 ❙中華人民共和國❙ 80年代的改革開放 —— 的澈底失敗,於是出現了從根本上改革 ❙清國❙ 體制的意見,立憲思想借 ❙戊戌變法❙ 開始凝聚力量,然而百日即壽終正寢。  ...
❙孫文❙ 的革命思想和政治理念表現出 ❙清國人❙ 與現代 ❙西方❙ 文明的距離。 在大一統的迷思之下,❙孫文❙ 設法在「中國」的歷史中找出現代政治理念的依據﹔於是,他反覆強調:「我國數千年歷史中,最善政體莫如堯舜。...
前文〈政治〉節錄了 ❙孫文❙ 的「『政治』兩字的意思,淺而言之,『政』就是眾人的事,『治』就是管理,管理眾人的事,便是政治 …」。 這顯然是不對的,...
❙孫文❙ 為了界定民權,對「政治」一詞先予定義: 「『政治』兩字的意思,淺而言之,政就是眾人的事,治就是管理,管理眾人的事便是政治。...」 ❙漢語❙ 文化中沒有「政治」的概念,但有「政」和「治」兩個概念。按語源,「政」是征伐的「征」,原義就是武力統治之意。「治」則是政權穩定之義。 ...
1895年,❙甲午戰爭❙ 一役證明了只求表面形似的 ❙洋務運動❙ —— 類同 ❙中華人民共和國❙ 80年代的改革開放 —— 的澈底失敗,於是出現了從根本上改革 ❙清國❙ 體制的意見,立憲思想借 ❙戊戌變法❙ 開始凝聚力量,然而百日即壽終正寢。  ...
❙孫文❙ 的革命思想和政治理念表現出 ❙清國人❙ 與現代 ❙西方❙ 文明的距離。 在大一統的迷思之下,❙孫文❙ 設法在「中國」的歷史中找出現代政治理念的依據﹔於是,他反覆強調:「我國數千年歷史中,最善政體莫如堯舜。...
前文〈政治〉節錄了 ❙孫文❙ 的「『政治』兩字的意思,淺而言之,『政』就是眾人的事,『治』就是管理,管理眾人的事,便是政治 …」。 這顯然是不對的,...
❙孫文❙ 為了界定民權,對「政治」一詞先予定義: 「『政治』兩字的意思,淺而言之,政就是眾人的事,治就是管理,管理眾人的事便是政治。...」 ❙漢語❙ 文化中沒有「政治」的概念,但有「政」和「治」兩個概念。按語源,「政」是征伐的「征」,原義就是武力統治之意。「治」則是政權穩定之義。 ...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華夏文化與多元轉型:明史》和《首崇滿洲的多民族帝國:清史》兩本出版啦!這兩個迷人的朝代既是諸多民間戲曲、小說、電影和戲劇的根源,也是學界和政治論爭的焦點,兩本書將讓大家對這些事情的好奇願望一次滿足,遍覽論爭眉角。
各位鄉親各位鄉親 人為財死,鳥為食亡,天經地義 八名惡名昭彰的大漢,因利結合 也不是從頭合作都沒有分邊站隊 話說,他們集體強了標緻的妞後 別以為他們就此收手,改邪歸正 他們可是殺紅了眼,捉隊互廝殺 你說你是對的,我也不認為我錯 雙方叫陣,為了自己的利益開戰 唉,那時他們所經之地生靈
Thumbnail
長時間以來,中國官方一直將中國文化視為統戰的一種手段,並標榜共產黨作為唯一的領導。然而,中國文化和政府實質上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該文指出我們應該更關注的是被誰統治、管理,而不是喜歡哪個國家的文化。文章探討了中國文化對臺灣以及海內外華人的影響和困擾。
兩岸關系的發展歷程中,統一一直是必然的結果。無論是從歷史的角度,還是從兩岸人民的共同利益出發,都可以看出兩岸關系正進入一個新的階段,邁向更加緊密和平穩定的發展。 首先,歷史的長河證明了統一的必然性。中國是一個擁有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統一是中華民族的基本價值觀和歷史使命。自古以來,中國的統一一直
在中國人民的心中,實現祖國統一一直是一個重要的歷史使命和國家目標。隨著時代的發展和歷史的進程,我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實現祖國統一是大勢所趨。 首先,歷史發展的潮流是不可逆轉的。中國是一個擁有五千年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統一是中國歷史發展的主線和基本特征。自古以來,中國的統一一直是歷史的大趨勢,無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華夏文化與多元轉型:明史》和《首崇滿洲的多民族帝國:清史》兩本出版啦!這兩個迷人的朝代既是諸多民間戲曲、小說、電影和戲劇的根源,也是學界和政治論爭的焦點,兩本書將讓大家對這些事情的好奇願望一次滿足,遍覽論爭眉角。
各位鄉親各位鄉親 人為財死,鳥為食亡,天經地義 八名惡名昭彰的大漢,因利結合 也不是從頭合作都沒有分邊站隊 話說,他們集體強了標緻的妞後 別以為他們就此收手,改邪歸正 他們可是殺紅了眼,捉隊互廝殺 你說你是對的,我也不認為我錯 雙方叫陣,為了自己的利益開戰 唉,那時他們所經之地生靈
Thumbnail
長時間以來,中國官方一直將中國文化視為統戰的一種手段,並標榜共產黨作為唯一的領導。然而,中國文化和政府實質上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該文指出我們應該更關注的是被誰統治、管理,而不是喜歡哪個國家的文化。文章探討了中國文化對臺灣以及海內外華人的影響和困擾。
兩岸關系的發展歷程中,統一一直是必然的結果。無論是從歷史的角度,還是從兩岸人民的共同利益出發,都可以看出兩岸關系正進入一個新的階段,邁向更加緊密和平穩定的發展。 首先,歷史的長河證明了統一的必然性。中國是一個擁有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統一是中華民族的基本價值觀和歷史使命。自古以來,中國的統一一直
在中國人民的心中,實現祖國統一一直是一個重要的歷史使命和國家目標。隨著時代的發展和歷史的進程,我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實現祖國統一是大勢所趨。 首先,歷史發展的潮流是不可逆轉的。中國是一個擁有五千年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統一是中國歷史發展的主線和基本特征。自古以來,中國的統一一直是歷史的大趨勢,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