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圖書館看到這本《他在想什麼?男人寫給女人的溝通使用說明書》的時候,我馬上就決定要借閱。看看出版日期,二零二三年七月十二,還不算太舊的書。
我曾經在校園團契的營隊中購買過教導男性青少年性別啟蒙的書籍,了解了基督信仰中男性青年在處理日發蓬勃的性慾的時候,面臨的心理糾結,信仰聖潔和慾望情慾的拉扯。也曾經在得罪我的聖經希伯來文老師之後,因緣際會下在某個學校的圖書館中,找到了有統計根據的一本書,大意是不要讓男人看到的一本書,悄悄告訴女人的書。由於原作者是美國人,講述的是美國男人的情況,但是還是有許多男性心理的共通處,再加上信仰的背景,是一本讓我看得有點感動的書。
有了上述的先備知識之後,如今再閱讀這本《他在想什麼?》,大多數的內容我都可以理解也可以預測到,雖然如此,閱讀的過程我還是享受的。這本書其實也把男人寫得挺好的,不過作者在書中有免責聲明,特別說明這本書描寫的是「健康的」男性。
但,如今這個什麼社會鬼故事都可以出現在新聞上的世界,有多少男性是真實「健康的」,我倒是覺得值得省思。
好吧,暫時就用健康的男性來看男性吧。健康的眼光看甚麼都舒服。特別想要引述摘要的是「第二章 他希望妳知道的事」。六大類的小標題分別是:
其實本書中有些「健康的」男性想法,跟我的先備知識有些是相違背的。例如說,我曾閱讀到「丈夫想要更多的性愛」,在本書中,卻否認了這個想法,表示男性不是總想著性愛。
我覺得都有道理,只是,看觀察的群體是哪一群罷了。
大抵眾書中寫到男性的共通點可能就是「他們想要成為妳的英雄」,諸如此類感人肺腑的話語。我知道人人都需要被肯定,男性似乎還有一種「冒牌者心態」,彷彿自己會被發現自己不是真正的英雄而是一個冒牌者。雖然大多數的男性,特別是能夠從男孩長大成男人的男性,我個人認為,都是歷經成長的心路歷程,某種程度上的英雄。
書中寫到一個讓我覺得新穎又欣慰的觀點:男性想要的是伴侶,而不是另一個媽媽。
由於父母親是孩童認識異性成人的第一個印象和來源,特別媽媽這個角色又是難以超越的,從小就由媽媽照護長大的男孩子,如果媽媽夠好,他會愛上的,究竟是另一個好媽媽呢?還是一個年輕貌美又可以滿足自己的男子氣概的小美人兒呢?
也許是見仁見智的事情吧。
總之開始研究怎麼和男性相處,都是來自於和聖經希伯來文老師的衝突。也算是因禍得福嗎?
曾經有不只一位男性同輩或晚輩跟我說,跟我講話很開心耶!
我覺得,這是一個很棒的讚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