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害著作權之衍生著作,是否受到著作權法保護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律師,我的攝影作品,遭他人改作做成品牌logo,我可以要求他下架嗎?

身為文創作者,自己的作品遭到他人不當改作,例如將自己寫的小說,中間加上幾個章節、或是改變結局,甚至是將其中的幾個場景拍成影片,抑或是畫家創作的可愛小圖,遭他人改作加上背景圖或是文字,都是實務上常見侵害著作權人改作權之案例,構成侵害著作權故無疑問,但衍生出另一個問題:「對於未經原著作人同意或授權之改作,構成侵害原著作人改作權之情形,因此完成之衍生著作,是否應受著作權法保護?」

raw-image


我們來看看最高法院111年度台上字第5457號刑事判決(2024.2.21)怎麼說:「

從憲法角度出發

  1. 我國憲法第11條規定,人民有言論、講學、著作及出版之自由。又著作權法第1條前段亦明定:「為保障著作人著作權益,調和社會公共利益,促進國家文化發展,特制定本法。」其立法理由明確揭示:「國家保護著作權,除保障著作人之權利外,應兼顧調和社會公共之利益,使著作人之著作因社會其他成員之樂於助成公開發表,而促進文化之發展。」堪認著作人之創作固須予以保護,但仍需顧及人類知識之傳遞與交流,促進文化資產之永續與豐沛,並調和社會公共利益及保障一般人民之言論、著作、出版自由等基本權利。著作權法之解釋及適用,於面臨公共利益與著作人權益保護衝突之際,應注意兩者之平衡,以避免阻礙國家文化之發展。
  2. 我國著作權法採創作保護主義,著作人於著作完成時即享有著作權,以保護其具有原創性之表達(著作權法第10條、第10條之1)。所謂著作,如以其創作方法加以區分,有下列兩種:⒈原著作,是指屬於文學、科學、藝術或其他學術範圍之創作(同法第3條第1項第1款參照),包括:語文著作、音樂著作、戲劇、舞蹈著作、美術著作、攝影著作、圖形著作、視聽著作、錄音著作、建築著作及電腦程式著作等類別(同法第5條第1項)。享有著作權之原著作,必須具有原創性,亦即達到足以表現作者個性或獨特性程度之獨立精神創作,但無須達到專利新穎性之要求。⒉衍生著作(又稱改作或第2次著作),並非上開法條例示之著作類別,而是以翻譯、編曲、改寫、拍攝影片或其他方法就原著作另為之創作(同法第3條第1項第11款參照)。衍生著作之類別,端視完成後之型態而定,並依其類別享有著作權法第22條至第29條之著作財產權。凡利用已存在之著作予以改作,投入自己所創新之智慧結晶,足以表現改作者之個性或獨特性程度者,因符合著作權法上保護之要件,均屬衍生著作。同法第6條並規定:「就原著作改作之創作為衍生著作,以獨立之著作保護之(第1項)。衍生著作之保護,對原著作之著作權不生影響(第2項)」是原著作與衍生著作為兩個不同之各自獨立著作,個別依法受到保護,原著作不會因為被改作而影響其權利(包括同法第28條本文,關於「著作人專有將其著作改作成衍生著作或編輯成編輯著作之權利」)。況對於原著作改作之衍生著作,與對於原著作之重製(或抄襲)之區別,在於前者具有原創性,賦予著作權利,有助於國家文化之發展。我國著作權法既採創作主義,對於從事改作之人,投入自己所創新之智慧結晶,所完成之衍生著作,足以表現改作人之個性或獨特性程度,已符合享有著作權之要件。肯定說認為改作人於未經原著作人同意或授權之情形下,因此完成之衍生著作本身,雖應予其著作權之保護,惟仍要求其對於原著作人負有侵害著作權之民刑事責任,就公共利益與著作人權益保護兩者間之衝突,已取得適度之調和,當屬合憲性之解釋,並不違反憲法有關人民著作自由之保障,亦與著作權法第1條之立法目的相契合。

從主管機關法律意見來看

著作權法原本之主管機關即行政院內政部於民國84年(84年1月27日〔八四〕台內著字第8401635號)之行政函釋即已揭示:語文著作之翻譯人未經原著作之著作財產權人之授權而逕予翻譯,不論該原著作是否受我國著作權法保護,其所翻譯之著作(即衍生著作),如符合「著作權法第5條第1項各款著作內容例示」(按內政部於81年6月10日依著作權法第5條第2項規定訂定發布)第2項第1款及同法第6條第1項規定者,即屬另一獨立之著作,亦得依著作權法受保護,第三人侵害上述衍生著作之著作權,其權利人自得依著作權法第6章「權利侵害之救濟」及第7章「罰則」之規定救濟。又行政院經濟部智慧財產局於89年(89年5月12日〔八九〕智著字第89003641號)之行政函釋,亦指出關於語文著作之著作權人將其著作授權他人改作成劇本,及將該劇本拍攝成影片,如未約定改作後之劇本及影片之著作權歸屬,則其著作權應歸何人享有一節,依著作權法第6條第1項規定,該改作之劇本及影片係以獨立之衍生著作保護之,如無約定(同法第36條)或無同法其他規定情形者(同法第11條及第12條),應由實際完成改作之人享有著作權。均強調就原著作改作之創作,為衍生著作,依著作權法第6條第1項之規定,應以獨立之著作保護之,不以經過原著作人或著作財產權人事先同意或授權為必要,顯係採肯定說之法律見解。法官於審判案件時,對於主管著作權法之各機關就其職掌所作之行政函釋,如無不當,原則上應予尊重。

從繼受日本法角度觀察

日本1889年著作權法曾有適法改作為衍生著作取得著作權保護之明文,惟其1970年之著作權法已修正刪除上開明文規定,是日本學者通說均採肯定說。我國現行著作權法有關衍生著作之規定,主要係繼受日本1970年著作權法,對於衍生著作之保護,未明文規定以適法改作為要件,解釋上自亦應與日本現行著作權法相同。

由此可見,最高法院111年度台上字第5457號刑事判決見解認為侵害著作權之衍生著作,仍受著作權法保護,但前提仍在於是「改作」而非單純重製或抄襲,因為對原著作改作之衍生著作,就其改作部分仍具有原創性,故賦予著作權保護,但單純抄襲或僅有小部分修改並不具原創性,自無賦予著作權保護之必要。

侵害著作權之衍生著作,仍受著作權法保護,如使用仍需獲得授權

自上述最高法院111年度台上字第5457號刑事判決見解可知,未經原著作人同意或授權之改作,構成侵害原著作人改作權之情形,因此完成之衍生著作,也應受著作權法保護,換言之,如果要利用就必須取得衍生著作權人之授權。

那麼就衍生另一個問題:第三人欲利用衍生著作時,是否需要取得原著作著作權人之授權?

參最高法院 107 年度台上字第 776 號民事判決見解:「原著作著作權人與衍生著作著作權人,各自享有其著作權,包括著作權法第28條之改作權。惟於第三人欲利用衍生著作時,依同法第37條規定,須分別取得原著作著作權人及衍生著作著作權人之授權,始得為之。」因此,除了取得衍生著作著作權人之授權外,也需要同時取得原著作著作權人之授權,才是合法且完整的授權。

專業的律師可協助客戶釐清著作權法,確保作品合法保護,處理侵權糾紛,並提供授權、轉讓的建議,有效保障客戶的創作權益並避免法律風險。


#別忘了,有著作權問題,交給陳建至律師就對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商業法律護航|陳建至律師
104會員
77內容數
亮遠法律事務所,十餘年執業律師,沉浸於公司商務、新創、智慧財產、財富傳承等領域,喜歡品飲威士忌、葡萄酒。長期投入商業法律服務,協助客戶找出企業經營遇到的難題、分析商業活動面臨的風險,強調預防重於治療的觀念。 Email:lawyerchih@gmail.com 諮詢電話:(02) 2558-8589
2025/01/10
日本Lawson來臺展店的消息引發熱議,本文探討商標註冊的重要性,以及商標遭搶註後的救濟途徑,並說明律師在處理商標事務上的協助。
Thumbnail
2025/01/10
日本Lawson來臺展店的消息引發熱議,本文探討商標註冊的重要性,以及商標遭搶註後的救濟途徑,並說明律師在處理商標事務上的協助。
Thumbnail
2024/12/11
商標權是保護創新及公平競爭的重要基石,企業若遭遇商標侵權面臨的法律責任不可小覷。本文探討商標侵權的法律後果及和解策略,提供面對品牌商的建議,包括瞭解法律責任、整理事實證據、主動聯繫及提出合理的和解條件,並強調尋求專業律師協助的重要性。
Thumbnail
2024/12/11
商標權是保護創新及公平競爭的重要基石,企業若遭遇商標侵權面臨的法律責任不可小覷。本文探討商標侵權的法律後果及和解策略,提供面對品牌商的建議,包括瞭解法律責任、整理事實證據、主動聯繫及提出合理的和解條件,並強調尋求專業律師協助的重要性。
Thumbnail
2024/05/16
臺灣代理商在面對平行輸入業者競爭時,應該採取什麼樣的措施呢?本文探討了建立獨立的商標商譽、使用中文商標、在國內註冊新一商標等可能解決方法。
Thumbnail
2024/05/16
臺灣代理商在面對平行輸入業者競爭時,應該採取什麼樣的措施呢?本文探討了建立獨立的商標商譽、使用中文商標、在國內註冊新一商標等可能解決方法。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前言 民法侵權行為係不法侵害他人權利之行為,屬於違法行為之一種,債務不履行固為債務人侵害債權之行為,性質上亦屬於侵權行為,而法律對於債務不履行既另設有規定,關於侵權行為規定於債務不履行自不適用。 是侵權行為與債務不履行之損害賠償請求權競合時,債權人自得擇一行使,僅關於債務人應負損害賠償責任,若於
Thumbnail
前言 民法侵權行為係不法侵害他人權利之行為,屬於違法行為之一種,債務不履行固為債務人侵害債權之行為,性質上亦屬於侵權行為,而法律對於債務不履行既另設有規定,關於侵權行為規定於債務不履行自不適用。 是侵權行為與債務不履行之損害賠償請求權競合時,債權人自得擇一行使,僅關於債務人應負損害賠償責任,若於
Thumbnail
講者:王韻茹(中正法律系教授、德國法蘭克福大學法學博士) 時間:2021.6.10 1. 問題意識:國家對文化保護之責任、基於文化保存目的限制私有財產權、權利之間衝突與權衡。 2. 國家主動與被動介入:政府較主動、強制規範食品、安全衛生等範疇,較不強制介入文化,以輔助方式介入,
Thumbnail
講者:王韻茹(中正法律系教授、德國法蘭克福大學法學博士) 時間:2021.6.10 1. 問題意識:國家對文化保護之責任、基於文化保存目的限制私有財產權、權利之間衝突與權衡。 2. 國家主動與被動介入:政府較主動、強制規範食品、安全衛生等範疇,較不強制介入文化,以輔助方式介入,
Thumbnail
  本文藉由兩件經高等行政法院與最高行政法院之判例;分別為私人告公部門與公部門互告的案例中,思考目前《文化資產保存法》(下稱《文資法》)在執行上常碰到的問題,如:公告之範圍超出建物本體過多,致影響、甚至侵害私有財產權。並從法規面、文資審議面到文化資產體系面三方提出建議,供文資界參酌。
Thumbnail
  本文藉由兩件經高等行政法院與最高行政法院之判例;分別為私人告公部門與公部門互告的案例中,思考目前《文化資產保存法》(下稱《文資法》)在執行上常碰到的問題,如:公告之範圍超出建物本體過多,致影響、甚至侵害私有財產權。並從法規面、文資審議面到文化資產體系面三方提出建議,供文資界參酌。
Thumbnail
《文化資產保存法》(以下簡稱《文資法》)將文化資產分為有形文化資產與無形文化資產,有形文化資產分別為:古蹟、歷史建築、紀念建築、聚落建築群、考古遺址、史蹟、文化景觀、古物及自然景觀等9大類,無形文化資產則為:傳統表演藝術、傳統工藝、口述傳統、民俗、傳統知識與實踐等5大類。文化資產存在的基礎是
Thumbnail
《文化資產保存法》(以下簡稱《文資法》)將文化資產分為有形文化資產與無形文化資產,有形文化資產分別為:古蹟、歷史建築、紀念建築、聚落建築群、考古遺址、史蹟、文化景觀、古物及自然景觀等9大類,無形文化資產則為:傳統表演藝術、傳統工藝、口述傳統、民俗、傳統知識與實踐等5大類。文化資產存在的基礎是
Thumbnail
商標授權在商業環境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不僅有助於建立品牌形象,還能創造商業價值。然而,在商標授權合約中,常常發生各種糾紛,這些糾紛可能源於合約缺乏明確性或是雙方對權益的期望不一致。本文將探討商標授權的定義、合約制定的要點,以及預防和解決商標授權合約糾紛的策略。
Thumbnail
商標授權在商業環境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不僅有助於建立品牌形象,還能創造商業價值。然而,在商標授權合約中,常常發生各種糾紛,這些糾紛可能源於合約缺乏明確性或是雙方對權益的期望不一致。本文將探討商標授權的定義、合約制定的要點,以及預防和解決商標授權合約糾紛的策略。
Thumbnail
著作權法第 88 條(請求權) 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之著作財產權或製版權者,負損害賠償責任。數人共同不法侵害者,連帶負賠償責任。 前項損害賠償,被害人得依下列規定擇一請求: 一、依民法第二百十六條之規定請求。但被害人不能證明其損害時,得以其行使權利依通常情形可得預期之利益,減除被侵害後行使
Thumbnail
著作權法第 88 條(請求權) 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之著作財產權或製版權者,負損害賠償責任。數人共同不法侵害者,連帶負賠償責任。 前項損害賠償,被害人得依下列規定擇一請求: 一、依民法第二百十六條之規定請求。但被害人不能證明其損害時,得以其行使權利依通常情形可得預期之利益,減除被侵害後行使
Thumbnail
我們聚焦的是,如果未來有設計、攝影方面的合作,作為業主(甲方)、廠商(乙方)簽訂契約時該如何約定,讓合作雙方的感覺能被顧及,同時也避免後續的爭議呢? 以下幾點是我執業五年的經驗談,值得大家留意~
Thumbnail
我們聚焦的是,如果未來有設計、攝影方面的合作,作為業主(甲方)、廠商(乙方)簽訂契約時該如何約定,讓合作雙方的感覺能被顧及,同時也避免後續的爭議呢? 以下幾點是我執業五年的經驗談,值得大家留意~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