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三部曲之二:文資法立法與文化價值的矛盾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圖為6/2至6/18於桃園文化局2樓舉辦的「臺灣廟宇系列 丘璦珍個展

圖為6/2至6/18於桃園文化局2樓舉辦的「臺灣廟宇系列 丘璦珍個展



《文化資產保存法》(以下簡稱《文資法》)將文化資產分為有形文化資產與無形文化資產,有形文化資產分別為:古蹟、歷史建築、紀念建築、聚落建築群、考古遺址、史蹟、文化景觀、古物及自然景觀等9大類,無形文化資產則為:傳統表演藝術、傳統工藝、口述傳統、民俗、傳統知識與實踐等5大類。文化資產存在的基礎是文化,如同馬克思的上層結構(精神),才有之於下層結構(物質)的文化資產得以保存。文化資產的保存是脫離不了文化脈絡的,若僅保存資產而不將資產再利用,便如同博物館所保存的文化,那是死亡的文化,因為其文化成為一種實體、物質、對象化等被觀察的客體,而非有生命、有主體性、有意義的文化,如同不再被使用的語言或文字,切斷了其文化脈絡,而無法與當代的文化脈絡產生對話的關係。是故,文化資產所應保存的,是一種有生命的文化資產,一種生活的、持續被使用的、持續產生新價值與新意義的文化資產。


有生命的文化便如同經典之於真理,經典其具有跨時空的特性,當與經典對話時,其真理會向我們顯現。我認為每個有生命的文化都具有真理、都具有跨時空性,因為文化本身就是無法被時空界定的,甚至無法被語言所界定的。那麼既然文化具有真理,並且會與我們產生對話(前提是我們不能背對真理),那麼為什麼還要刻意立法去保護文化資產呢?是否《文資法》其保存的恰好是其反面的意思呢?如何在自我的價值中(動機、偏好)用一套價值(文資法)去保存另一價值(文資本身的價值)呢?《文資法》第一條:「為保存及活用文化資產,保障文化資產保存普遍平等之參與權,充實國民精神生活,發揚多元文化,特制定本法。」我認為《文資法》存在的基礎或說預設的前提有三,第一,文化資產保存及再利用的價值必定優於不保存的價值。第二,文化資產具有普遍平等的參與性。第三,保存及再利用文化資產必定能夠保有多元文化。


首先,保存及活用文化資產必定優於不保存的價值嗎?保存文化資產不可能是保存死的文化、博物館式的文化。之所以需要保存其文化資產,是因為其文化生命力較不足,所以必須藉由文化資產的保存,進而保存其文化生活嗎?例如保存少數族裔的工藝、民俗傳統等。我認為文化的生命力是沒有強弱之分的,生活即是文化,文化只有生死之分,而無強弱之別。當我們說某個文化被另一強勢文化佔領或統治時,並不表示原有的文化就此死亡或消失,而是原先的文化獲得與強勢文化「視域融合」而產生既不同於原先文化、也不同於強勢文化的一種新生活、新價值、新意義的文化。例如:從前原住民因為祭祀而跳唱的舞蹈與歌曲,因時空環境條件與不同文化產生融合後,原先看待祭神儀式的虔誠、某種意識形態、教條式的相信、迷信等觀念受到改變。祭典不再是族人於特定時間地點的活動,其意義也不再只是為了祭祀,而能夠與其他元素結合而產生新的意義、新的文化、新的生活方式。當原住民的合音結合生態蟲鳴鳥叫、不同樂器等配樂,或在文化村定期定點的表演、作為一種觀光推廣文化的手段、或將其舞蹈與歌曲帶進校園鄉土教育中,原先的文化打破了界線,而能夠有生命的與不同的文化產生對話。是故,保不保存、活不活用文化資產並不影響其文化資產背後的文化價值,唯一要保存的,是持續讓文化有生命力、創造力的這一觀念。


第二,文化資產具有普遍平等的參與性嗎?什麼是文化資產的普遍性呢?若僅是修完一座古蹟開放給所有人參觀便是具有普遍平等的參與性的話,那麼與放在博物館的古物有何不同?文化資產的意義在於其背後的文化是有生命的,有生命的文化便能夠透過文化資產向我們提問、對話。我認為文化資產不需在法條中強調要普遍平等的參與性在於,文化資產背後的文化本身就具有普遍性。任何作為文化媒介的文化資產,都能夠產生藉由文化資產而與文化產生辯證關係的可能。這就像表達情感能夠透過詩、藝術等媒介,但是詩與藝術並不需要具有普遍平等的參與性,因為這之間並不存在平等與否的問題。重點在於參與而非如何參與,當我不背對文化時,文化將自然地透過文化資產或任何媒介向我顯現。是故,法條中強調普遍平等的價值觀,恰恰反映出《文資法》所欲保障的文化資產本身即不具有普遍平等性。因為各文化的價值本身就是不平等的,當我們選擇價值做為我們行動的標準、依循時,反應的便是不平等價值的行動。普遍平等的概念,所應普遍的是以文化價值式導向的思考取代以資本價格式的思考。


第三,保存及再利用文化資產必定能夠保有多元文化嗎?或者說,法律能夠保障文化的生命嗎?博物館式的保存不會有多元文化的可能,因此關鍵在於再利用如何延續文化生命的問題。保存與再利用本身即是相互矛盾的價值,此一概念恰反映出《文資法》所欲保存的文化資產是死的,正因為是死的,其文化便不再透過文化資產向我們提問、對話。或者說,我們並不將文化資產視為有生命力的文化的媒介,因為我們所思考的文化是死的文化、是實用導向、目的導向價值的文化。而非視之為有生命力、具有真理、跨時空性、意義性的存在。那麼古蹟修得再多再好,也與文化本身沒有任何關係,就像是一本經典在眼前,卻不去閱讀、甚或看不懂其文字,那麼經典也就沒了意義。多元文化並不需要有《文資法》才得以存在,文化並不因文化資產的指定或登錄與否而喪失其任何價值。我們今天所保存的文化資產之所以能夠跨時空的存在至今,是因為文化資產背後的文化具有跨時空性。多元文化所表示的是,我們每一個人都具有文化的主體性,我們都是文化的一部分,並且具有差異性。多元文化概念的實踐,非僅是空有其表的保存,應該是面對異文化時的包容的心態,以及個人在面對不理解的文化時,必須不斷在不理解中理解,因為滿足理解便會阻礙理解,與此不斷的與異文化進行對話,才有真正落實多元文化的可能。


文化資產不應以有形與無形作區分,而應以生命與無生命作區別。當北投溫泉博物館保存了其建築,但是公共澡堂的文化已在生活中消失時,那麼空有外表而沒有生命的建築又有什麼意義呢?文化即是生活,現在的生活即是未來生活的可能。我們都有選擇生活的權利,前提是,我們知道擁有什麼選項。或許在文化之中又要選擇文化是一件矛盾的事,但是唯有我們去思考文化價值,文化價值才有得以跨時空保存的可能。 

2017/6/10

    7會員
    530內容數
    哲學博士生/建築系畢/證照:高考公務員、工地主任、古蹟工地負責人/前地方文資薦任公務員(建築工程職系)/研究領域:建築哲學、文化資產哲學。由「哲學性」、「反思性」角度,評論文學、建築、哲學、時事、影劇、社會科學、自然科學、音樂藝術、文化資產、公職生活。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文化資本與社會資本如何影響地方?作者以嘉義縣新港鄉為例,研究文化資本如何透過社會資本中介影響地方發展。除了了解新港鄉擁有的文化資本並分析社會資本的脈絡產生,作者認為組織文化是文化資本的一個重要面向。
    Thumbnail
    avatar
    huangzhexian
    2023-05-12
    文化或世代價值觀念的尊重與包容[2021國際紀錄片影展觀後感] 今天看了泰雅族「彩虹的故事」及達悟族「面對惡靈」兩部由該族導演拍攝的紀錄片 相對於上禮拜看的「日月潭傳奇」及「神奇的蘭嶼 」由國營電視台製播。 意外連結了比令導演當初拍彩虹故事的初衷,他不要電視台帶著上對下的視野去述說,漢人對原住民的歷史 也連結回與媽媽價值觀代溝的事情 加諸太多不理解的情緒在她身上
    Thumbnail
    avatar
    歩鹵兮
    2021-05-18
    【文化資產與時代意義:樂生療養院的保存價值】樂生療養院注視著台灣醫療史的演進,同時乘載了院民的生活型態。在重新想像樂生療養院的重建與發展時,我們需要不斷歸返「樂生的保留是為了看見什麼」以及「樂生未來的功能及期待又是什麼」。從日治時期起,一路到2020的現今,文化資產的任務除了「懷舊」外,是否仍有其他曙光?
    Thumbnail
    avatar
    臺大學生會文化部
    2021-02-12
    【文化評論】資格與失格--《女神自助餐》事件駱以軍確實挪(你若堅持,盜)用了劉芷妤的點子寫在《明朝》裡,這是怎樣也無法辯解或開脫的(不知為何突然有種風聲鶴唳感,我們還可以信任自己參與的寫作團體或寫作班嗎?);倘若劉芷妤求的只是個「不希望被當作是抄襲者」,確實,大家都很清楚了,妳沒有抄。
    Thumbnail
    avatar
    高澄天
    2020-04-11
    文化的距離 - 淺談各國旅人的文化素養與言行舉止差異 (上)常常出遊的朋友或許不經意的發現,你可以從一群遊客的穿著打扮或是行為舉止上,大致猜得出他們是從哪個國家或是區域來的。這是一篇很有趣的觀察心得分享,可以一起來驗證看看是否大致符合。   因為工作內容的關係,我常常需要接觸世界各地有興趣或是計畫想來台灣包車旅遊的旅客 ...
    Thumbnail
    avatar
    艾倫哥
    2020-03-15
    文化建構的難題 — 科索沃的當代藝術「策略」與歷史背景 科索沃Kosovo作為巴爾幹半島最後一個新生國家(2008年正式獨立),當代藝術在前南斯拉夫地區與科索沃的發展值得台灣借鑒(如何在藝術方面尋找與界定台灣性),本文透過梳理巴爾幹半島歷史背景、科索沃藝術發展與國家文化策略的強勢部署來討論關於藝術、國族、文化建構之間的關係以及藝術家在其中扮演的角色。
    Thumbnail
    avatar
    ㄚ嘎
    2020-03-11
    文化有感|語言差別到台灣留學後,才發現台灣人其實蠻在意你說他們講的是國語而不是普通話, 也很常被他們糾正說台灣的叫「國語」....
    Thumbnail
    avatar
    卡拉
    2020-02-20
    文化藝術引領的城市創生:法國最貧窮城市的振興之路法國的北方城鎮魯貝- 曾經繁華一時的歐洲紡織工業重鎮,隨著後工業時代產業結構的轉型逐漸衰敗,現今是法國最貧窮的城市之一。面對商業和人口外流、失業率攀升為地方帶來的負面循環,法國政府如何透過注入文化和藝術的能量,重新凝聚地方活力呢?
    Thumbnail
    avatar
    楊昌儒 Kira Yang
    2018-09-01
    文化與政治無關?你所不知道的日本時代台灣唱片業2017 年初,剛上市就紅遍世界的電腦遊戲《返校》選用《月夜愁》、《望春風》等台語歌曲作配樂。2017 年,金曲獎最佳台語男歌手由台南歌手謝銘祐奪得,他在專輯《舊年》裡也大量運用日本時代台語流行歌元素。究竟日本時代的台語流行歌藏有什麼瑰寶,值得一提再提?
    Thumbnail
    avatar
    破土
    2018-06-29
    文化的演進與變化(純感想)別擔心,這是個人感想,不是什麼深奧的玩意。 這算有感而發,筆者最近在巴哈姆特看到一些文章,屬於那種老玩家與新玩家價值觀對立的「月經文」,這種文章每一陣子就會出現,要表達的都是一種「我的價值才對」的看法。坦白說啦,這種想法很受主觀意識支配,但禁不起客觀事實檢驗。 筆者之前那一篇舊文重貼 - 一個線上遊
    Thumbnail
    avatar
    王立第二戰研所
    2007-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