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辨識和應對跟蹤騷擾 - 關於跟蹤騷擾法的詳細解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raw-image

法律諮詢:https://line.me/R/ti/p/@202dpwfg

遇到跟蹤騷擾時,怎麼辦?有什麼保護措施?

  1. 如果跟蹤騷擾情形正持續中:
    1. 請冷靜應對,尋求周邊人員協助。
    2. 蒐集證據,記錄下被跟蹤騷擾的過程(如起訖時間、地點、對方特徵、逃逸方向)。
    3. 避免與行為人正面接觸或衝突。
    4. 可下載「北市警政APP」,使用求救鈴、警示跑馬燈功能,透過警笛聲嚇阻行為人,或在無法出聲或不想驚動行為人情況下使用跑馬燈功能,請求周邊人員協助報警,也可使用視訊或簡訊報案求助。
  2. 遇到跟蹤騷擾行為,可以就近向所在地的派出所報案。
  3. 如有遭跟蹤騷擾情形之訊息內容、錄音影檔案或其他搜集證據均可提供給警方依法查處。
  4. 當警察調查後,發現有跟蹤騷擾行為的犯罪嫌疑時,警察機關依職權或徵求被害人的意願,核發書面告誡給行為人。
  5. 警察機關依職權或被害人之請求,核發書面告誡予行為人,這裡的書面告誡,除了有警告行為人的意思外 ,如果行為人在書面告誡後二年內,再「跟蹤騷擾 行為」,被害人可以向法院聲請保護令。
  6. 警方也會採取其他保護被害人之適當措施,例如增設巡邏箱、護送返家等。

(資料來源:台北市政府警察局-婦幼警察隊

法律諮詢:https://line.me/R/ti/p/@202dpwfg

 

跟騷法條文一覽

第 1 條

  • 為保護個人身心安全、行動自由、生活私密領域及資訊隱私,免於受到跟蹤騷擾行為侵擾,維護個人人格尊嚴,特制定本法。

第 2 條

  1. 本法所稱主管機關:在中央為內政部;在直轄市為直轄市政府;在縣(市)為縣(市)政府。
  2. 本法所定事項,主管機關及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應就其權責範圍,依跟蹤騷擾防制之需要,主動規劃所需保護、預防及宣導措施,對涉及相關機關之防制業務,並應全力配合。其權責如下:一、主管機關:負責防制政策、法規與方案之研究、規劃、訂定及解釋;案件之統計及公布;人員在職教育訓練;其他統籌及督導防制跟蹤騷擾行為等相關事宜。二、社政主管機關:跟蹤騷擾被害人保護扶助工作、配合推動跟蹤騷擾防制措施及宣導等相關事宜。三、衛生主管機關:跟蹤騷擾被害人身心治療、諮商及提供經法院命完成相對人治療性處遇計畫等相關事宜。四、教育主管機關:各級學校跟蹤騷擾防制教育之推動、跟蹤騷擾被害人就學權益維護及學校輔導諮商支持、校園跟蹤騷擾事件處理之改善等相關事宜。五、勞動主管機關:被害人之職業安全、職場防制教育、提供或轉介當事人身心治療及諮商等相關事宜。六、法務主管機關:跟蹤騷擾犯罪之偵查、矯正及再犯預防等刑事司法相關事宜。七、其他跟蹤騷擾行為防制措施,由相關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依職權辦理。
  3. 中央主管機關為推動前述事項應設置防制跟蹤騷擾推動諮詢小組,遴聘(派)學者專家、民間團體及相關機關代表之人數,不得少於總數二分之一,且任一性別人數不得少於總數三分之一。

第 3 條

  1. 本法所稱跟蹤騷擾行為,指以人員、車輛、工具、設備、電子通訊、網際網路或其他方法,對特定人反覆或持續為違反其意願且與性或性別有關之下列行為之一,使之心生畏怖,足以影響其日常生活或社會活動:一、監視、觀察、跟蹤或知悉特定人行蹤。二、以盯梢、守候、尾隨或其他類似方式接近特定人之住所、居所、學校、工作場所、經常出入或活動之場所。三、對特定人為警告、威脅、嘲弄、辱罵、歧視、仇恨、貶抑或其他相類之言語或動作。四、以電話、傳真、電子通訊、網際網路或其他設備,對特定人進行干擾。五、對特定人要求約會、聯絡或為其他追求行為。六、對特定人寄送、留置、展示或播送文字、圖畫、聲音、影像或其他物品。七、向特定人告知或出示有害其名譽之訊息或物品。八、濫用特定人資料或未經其同意,訂購貨品或服務。
  2. 對特定人之配偶、直系血親、同居親屬或與特定人社會生活關係密切之人,以前項之方法反覆或持續為違反其意願而與性或性別無關之各款行為之一,使之心生畏怖,足以影響其日常生活或社會活動,亦為本法所稱跟蹤騷擾行為。

第 4 條

  1. 警察機關受理跟蹤騷擾行為案件,應即開始調查、製作書面紀錄,並告知被害人得行使之權利及服務措施。
  2. 前項案件經調查有跟蹤騷擾行為之犯罪嫌疑者,警察機關應依職權或被害人之請求,核發書面告誡予行為人;必要時,並應採取其他保護被害人之適當措施。
  3. 行為人或被害人對於警察機關核發或不核發書面告誡不服時,得於收受書面告誡或不核發書面告誡之通知後十日內,經原警察機關向其上級警察機關表示異議。
  4. 前項異議,原警察機關認為有理由者,應立即更正之;認為無理由者,應於五日內
  5. 加具書面理由送上級警察機關決定。上級警察機關認為有理由者,應立即更正之;認為無理由者,應予維持。
  6. 行為人或被害人對於前項上級警察機關之決定,不得再聲明不服。

第 5 條

  1. 行為人經警察機關依前條第二項規定為書面告誡後二年內,再為跟蹤騷擾行為者,被害人得向法院聲請保護令;被害人為未成年人、身心障礙者或因故難以委任代理人者,其配偶、法定代理人、三親等內之血親或姻親,得為其向法院聲請之。
  2. 檢察官或警察機關得依職權向法院聲請保護令。
  3. 保護令之聲請、撤銷、變更、延長及抗告,均免徵裁判費,並準用民事訴訟法第七十七條之二十三第四項規定。
  4. 家庭暴力防治法所定家庭成員間、現有或曾有親密關係之未同居伴侶間之跟蹤騷擾行為,應依家庭暴力防治法規定聲請民事保護令,不適用本法關於保護令之規定。

第 6 條

  1. 保護令之聲請,應以書狀為之,由被害人之住居所地、相對人之住居所地或跟蹤騷擾行為地或結果地之地方法院管轄。
  2. 法院為定管轄權,得調查被害人或相對人之住居所。經聲請人或被害人要求保密被害人之住居所者,法院應以秘密方式訊問,將該筆錄及相關資料密封,並禁止閱覽。

第 7 條

  1. 前條聲請書應載明下列各款事項:一、聲請人、被害人之姓名及住所或居所;聲請人為機關者,其名稱及公務所。二、相對人之姓名、住所或居所及身分證明文件字號。三、有法定代理人、代理人者,其姓名、住所或居所及法定代理人與當事人之關係。四、聲請之意旨及其原因事實;聲請之意旨應包括聲請核發之具體措施。五、供證明或釋明用之證據。六、附屬文件及其件數。七、法院。八、年、月、日。
  2. 前項聲請書得不記載聲請人或被害人之住所及居所,僅記載其送達處所。
  3. 聲請人或其代理人應於聲請書內簽名;其不能簽名者,得使他人代書姓名,由聲請
  4. 人或其代理人蓋章或按指印。

第 8 條

  • 聲請保護令之程式或要件有欠缺者,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但其情形可以補正者,應定期間先命補正。

第 9 條

  • 法院收受聲請書後,除得定期間命聲請人以書狀或於期日就特定事項詳為陳述外,應速將聲請書繕本送達於相對人,並限期命其陳述意見。

第 10 條

  1. 保護令案件之審理不公開。
  2. 法院得依職權或依聲請調查事實及必要之證據,並得隔別訊問;必要時得依聲請或依職權於法庭外為之,或採有聲音及影像相互傳送之科技設備或其他適當隔離措施。
  3. 法院為調查事實,得命當事人或法定代理人親自到場。
  4. 法院認為當事人之聲明或陳述不明瞭或不完足者,得曉諭其敘明或補充之。
  5. 法院受理保護令之聲請後,應即行審理程序,不得以被害人、聲請人及相對人間有其他案件偵查或訴訟繫屬為由,延緩核發保護令。
  6. 因職務或業務知悉或持有被害人姓名、出生年月日、住居所及其他足資識別其身分之資料者,除法律另有規定外,應予保密。警察人員必要時應採取保護被害人之安全措施。
  7. 行政機關、司法機關所製作必須公示之文書,不得揭露被害人之姓名、出生年月日、住居所及其他足資識別被害人身分之資訊。

第 11 條

  1. 被害人以外之聲請人因死亡、喪失資格或其他事由致不能續行程序者,其他有聲請權人得於該事由發生時起十日內聲明承受程序;法院亦得依職權通知承受程序。
  2. 前項情形雖無人承受程序,法院認為必要時,應續行之。
  3. 被害人或相對人於裁定確定前死亡者,關於本案視為程序終結。

第 12 條

  1. 法院於審理終結後,認有跟蹤騷擾行為之事實且有必要者,應依聲請或依職權核發包括下列一款或數款之保護令:一、禁止相對人為第三條第一項各款行為之一,並得命相對人遠離特定場所一定距離。二、禁止相對人查閱被害人戶籍資料。三、命相對人完成治療性處遇計畫。四、其他為防止相對人再為跟蹤騷擾行為之必要措施。
  2. 相對人治療性處遇計畫相關規範,由中央衛生主管機關定之。
  3. 保護令得不記載聲請人之住所、居所及其他聯絡資訊。

第 13 條

  1. 保護令有效期間最長為二年,自核發時起生效。
  2. 保護令有效期間屆滿前,法院得依被害人或第五條第一項後段規定聲請權人之聲請或依職權撤銷、變更或延長之;保護令有效期間之延長,每次不得超過二年。
  3. 檢察官或警察機關得為前項延長保護令之聲請。
  4. 被害人或第五條第一項後段規定聲請權人聲請變更或延長保護令,於法院裁定前,原保護令不失其效力。檢察官及警察機關依前項規定聲請延長保護令,亦同。
  5. 法院受理延長保護令之聲請後,應即時通知被害人、聲請人、相對人、檢察官及警察機關。

第 14 條

  1. 法院應於核發保護令後二十四小時內發送被害人、聲請人、相對人、裁定內容所指定之人及執行之機關。
  2. 有關保護令之送達、期日、期間及證據,準用民事訴訟法之規定。
  3. 保護令由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執行之;執行之方法、應遵行程序及其他相關事項之辦法,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

第 15 條

  1. 保護令之程序,除本法別有規定外,準用非訟事件法有關規定。
  2. 關於保護令之裁定,除有特別規定者外,得為抗告;抗告中不停止執行。
  3. 對於抗告法院之裁定,不得再抗告。

第 16 條

  1. 被害人、聲請人或相對人對於執行保護令之方法、應遵行之程序或其他侵害利益之情事,得於執行程序終結前,向執行之機關聲明異議。
  2. 前項聲明異議,執行之機關認其有理由者,應即停止執行並撤銷或更正已為之執行行為;認其無理由者,應於十日內加具意見,送核發保護令之法院裁定之。
  3. 對於前項法院之裁定,不得抗告。

第 17 條

  1. 外國法院關於跟蹤騷擾行為之保護令,經聲請中華民國法院裁定承認後,得執行之。
  2. 被害人或聲請權人向法院聲請承認外國法院關於跟蹤騷擾行為之保護令,有民事訴訟法第四百零二條第一項第一款至第三款所列情形之一者,法院應駁回其聲請。
  3. 外國法院關於跟蹤騷擾行為之保護令,其核發地國對於中華民國法院之保護令不予承認者,法院得駁回其聲請。

第 18 條

  1. 實行跟蹤騷擾行為者,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新臺幣十萬元以下罰金。
  2. 攜帶凶器或其他危險物品犯前項之罪者,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新臺幣五十萬元以下罰金。
  3. 第一項之罪,須告訴乃論。
  4. 檢察官偵查第一項之罪及司法警察官因調查犯罪情形、蒐集證據,認有調取通信紀錄及通訊使用者資料之必要時,不受通訊保障及監察法第十一條之一第一項所定最重本刑三年以上有期徒刑之罪之限制。

第 19 條

  • 違反法院依第十二條第一項第一款至第三款所為之保護令者,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新臺幣三十萬元以下罰金。

第 20 條

  • 法院審理前二條犯罪案件不公開。

第 21 條

  • 行為人經法官訊問後,認其犯第十八條第二項、第十九條之罪嫌疑重大,有事實足認為有反覆實行之虞,而有羈押之必要者,得羈押之。

第 22 條

  • 本法施行細則,由主管機關定之。

第 23 條

  • 本法自公布後六個月施行。

法律諮詢:https://line.me/R/ti/p/@202dpwfg

 


以上就是關於「跟騷法通過」的內容,若是仍有問題也可以在留言版留言!我們會儘快回覆!

 

好文推薦

avatar-img
53會員
302內容數
有婚姻方面的煩惱嗎? 想寫離婚協議書卻無從下手? 老公外遇不知道該怎麼用侵害配偶權來對付小三? 被監護權、探視權、扶養費弄得焦頭爛額? 孝親費到底要給多少才算合理? 不想為了遺產問題和家人兄弟姊妹撕破臉? 您所關心的問題,就由我們來一一為您解答!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律師咖啡廳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這篇文章介紹了對付恐怖情人和討債集團的方法,並提供了相關的法律資訊。如果您有相關問題,可以透過免費法律諮詢管道進行解決。
本文分享了欠債人的財產凍結方式以及如何提告「損害債權罪」,讓債務人受到刑罰的相關內容。另外,也解釋了假扣押、假處分和假執行三者的差異,並提供了相關的聲請方式。
臺灣地震頻繁,造成房屋損害後,一些受害者會設法尋求建商的賠償。然而,法律並非一成不變,建商並非無條件應負責任。遇到地震損害時,如何有效求償?本文提供了建議,包括法律諮詢、建商應負責的情況、經濟負擔以及相關補助等。
因為地震的關係一併損毀的電視、家具,我們就不會想到要向電器行、家具行把買入的錢討回,為什麼房屋就能理所當然不用繳錢呢?如果地震房屋垮了就不需要繳房貸,那對其他沒背房貸的地震受災戶公平嗎?
臺灣發生米酵菌酸中毒事件,網文中談及求償時需要證據、消保法的賠償責任、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相關規定、餐廳倒閉後的求償方法。
本文討論證人應該出庭的情形,以及遠距開庭的概念。此外,文章也提出了拒絕證言的情形,讓讀者更瞭解自己的權益。這樣可以幫助讀者更瞭解相關的法律程序。
這篇文章介紹了對付恐怖情人和討債集團的方法,並提供了相關的法律資訊。如果您有相關問題,可以透過免費法律諮詢管道進行解決。
本文分享了欠債人的財產凍結方式以及如何提告「損害債權罪」,讓債務人受到刑罰的相關內容。另外,也解釋了假扣押、假處分和假執行三者的差異,並提供了相關的聲請方式。
臺灣地震頻繁,造成房屋損害後,一些受害者會設法尋求建商的賠償。然而,法律並非一成不變,建商並非無條件應負責任。遇到地震損害時,如何有效求償?本文提供了建議,包括法律諮詢、建商應負責的情況、經濟負擔以及相關補助等。
因為地震的關係一併損毀的電視、家具,我們就不會想到要向電器行、家具行把買入的錢討回,為什麼房屋就能理所當然不用繳錢呢?如果地震房屋垮了就不需要繳房貸,那對其他沒背房貸的地震受災戶公平嗎?
臺灣發生米酵菌酸中毒事件,網文中談及求償時需要證據、消保法的賠償責任、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相關規定、餐廳倒閉後的求償方法。
本文討論證人應該出庭的情形,以及遠距開庭的概念。此外,文章也提出了拒絕證言的情形,讓讀者更瞭解自己的權益。這樣可以幫助讀者更瞭解相關的法律程序。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7月17日的聯合報A14版有一則新聞報導,標題是「GPS、M化車可用來追犯人」。這是怎麼一回事呢?作者在此提供解說。
Thumbnail
這篇文章主要討論發私訊的時候要注意的事項,包括不要在私訊中侮辱他人、不要持續騷擾他人,以及不能以報警或提告威脅他人。文章建議了一定要謹慎發訊息,避免觸法。希望藉由分享這些議題,讓讀者能夠謹慎因應相關情況。
兩位大法官都認為本件應受理,但對於是否已「依法定程序用盡審級救濟」和系爭書函是否為「確定終局裁判」的看法有所不同。呂太郎大法官認為本件自始非憲訴法第59條規定範圍,不須要求此要件,而尤伯祥大法官則認為應類推適用,將上級警察機關決定視為確定終局裁判。
憲法法庭於2024年4月26日公告113年憲裁字第14號裁定。本件是聲請人甲女士因為跟蹤騷擾行為,對於臺中市政府警察局某分局依據《跟蹤騷擾防制法》第4條第2項核發的書面告誡不服,依同條第3項表示異議後,仍然被臺中市政府警察局認為異議無理由,維持原決定。
Thumbnail
遇到跟蹤騷擾時怎麼辦?本篇內容包括跟蹤騷擾法律、青少年常見的跟騷行為、跟蹤騷擾的自救方式、求助管道以及青少年如何在勇敢追愛的同時不被誤會等議題。
Thumbnail
當您發現有人偷看您的手機,一定感到震驚和不愉快,這不僅侵犯了您的隱私,也可能觸犯刑法第315-1條的妨害祕密罪,最重可處三年有期徒刑。但如果是為了外遇證據而偷看手機,能否當成正當理由而避免刑事責任呢?而被偷看手機的人又要如何證明自己手機被偷看?保護個人隱私是每個人的權利,接下來將告訴你具體做法...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7月17日的聯合報A14版有一則新聞報導,標題是「GPS、M化車可用來追犯人」。這是怎麼一回事呢?作者在此提供解說。
Thumbnail
這篇文章主要討論發私訊的時候要注意的事項,包括不要在私訊中侮辱他人、不要持續騷擾他人,以及不能以報警或提告威脅他人。文章建議了一定要謹慎發訊息,避免觸法。希望藉由分享這些議題,讓讀者能夠謹慎因應相關情況。
兩位大法官都認為本件應受理,但對於是否已「依法定程序用盡審級救濟」和系爭書函是否為「確定終局裁判」的看法有所不同。呂太郎大法官認為本件自始非憲訴法第59條規定範圍,不須要求此要件,而尤伯祥大法官則認為應類推適用,將上級警察機關決定視為確定終局裁判。
憲法法庭於2024年4月26日公告113年憲裁字第14號裁定。本件是聲請人甲女士因為跟蹤騷擾行為,對於臺中市政府警察局某分局依據《跟蹤騷擾防制法》第4條第2項核發的書面告誡不服,依同條第3項表示異議後,仍然被臺中市政府警察局認為異議無理由,維持原決定。
Thumbnail
遇到跟蹤騷擾時怎麼辦?本篇內容包括跟蹤騷擾法律、青少年常見的跟騷行為、跟蹤騷擾的自救方式、求助管道以及青少年如何在勇敢追愛的同時不被誤會等議題。
Thumbnail
當您發現有人偷看您的手機,一定感到震驚和不愉快,這不僅侵犯了您的隱私,也可能觸犯刑法第315-1條的妨害祕密罪,最重可處三年有期徒刑。但如果是為了外遇證據而偷看手機,能否當成正當理由而避免刑事責任呢?而被偷看手機的人又要如何證明自己手機被偷看?保護個人隱私是每個人的權利,接下來將告訴你具體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