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05.24_試讀《生命之美:克里希那穆提最後的心靈日記》172_202401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日記,該是寫實的吧,是書寫者真實的「自我面對」?

但在閱讀《生命之美:克里希那穆提最後的心靈日記》時,「針貶」的字裡行間......「為什麼我們幾乎從不靜下心來,不帶任何習慣反應地去觀察自己?」似乎隱隱敲動慣性與下意識,或許我們都不是自己以為的那個自己?

又或者該說每一個人在生活中會漸漸被世俗程度不一的圈化,與真實的自我有著遠近不一的距離,然後又一窩蜂的投入性靈追尋的無限循環,卻忽略了特意尋找往往是不真實的同義詞。而《生命之美:克里希那穆提最後的心靈日記》就像是一篇篇自然引力,不論讀者從哪一篇章細細體會,無須特意,就見真心。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喜馬拉雅貓愛單車的沙龍
24會員
99內容數
6年1班的中年人,在職場中容易窒息,於是開始四處遊走在不同社群換換氣,荒野的自然名是喜馬拉雅貓,在網路上以喜馬拉雅貓愛單車為標記漫步在文字的旅程裡,因為單車能到的距離是我最常移動的範圍。
2025/04/27
搬新家卻發生了不可思議的事件?試讀稿帶來的壓抑與好奇,究竟《家弒對決》中米莉一家遭遇了什麼樣的困境?是鄰居太太、單親媽媽還是保母?各種猜測與懸念,引人入勝。
Thumbnail
2025/04/27
搬新家卻發生了不可思議的事件?試讀稿帶來的壓抑與好奇,究竟《家弒對決》中米莉一家遭遇了什麼樣的困境?是鄰居太太、單親媽媽還是保母?各種猜測與懸念,引人入勝。
Thumbnail
2024/12/23
《我選擇活下去》是俄羅斯作家史黛西˙克拉默(СтейС КРАМеР) 在網路上發表的作品,不僅在連載期間獲得600多萬筆「讚」和留言,更已在出版後售出20萬多本!《我選擇活下去》透過17歲女孩格洛莉婭的50天日記探尋繼續愛這個世界的理由,當然也可能找到的是壓垮自己的最後一根稻草,生死原來不是一線,
Thumbnail
2024/12/23
《我選擇活下去》是俄羅斯作家史黛西˙克拉默(СтейС КРАМеР) 在網路上發表的作品,不僅在連載期間獲得600多萬筆「讚」和留言,更已在出版後售出20萬多本!《我選擇活下去》透過17歲女孩格洛莉婭的50天日記探尋繼續愛這個世界的理由,當然也可能找到的是壓垮自己的最後一根稻草,生死原來不是一線,
Thumbnail
2024/10/21
死亡是人自出生即一路前往的另一端,必然卻讓人畏懼,某種意義上代表的是「牽絆」結束,不管是愛恨情仇,都不再有機會「繼續」,而人生往往永遠有遺憾在生命終結之後。
Thumbnail
2024/10/21
死亡是人自出生即一路前往的另一端,必然卻讓人畏懼,某種意義上代表的是「牽絆」結束,不管是愛恨情仇,都不再有機會「繼續」,而人生往往永遠有遺憾在生命終結之後。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如果你還是非常重視心靈需求,你可以將你對現實世界的深刻體驗作為素材,重新思考心靈是怎麼回事。這時你的思考素材就是真實不虛的,它更有穿透力,甚至真正有價值。」—摘自《深度關係》
Thumbnail
「如果你還是非常重視心靈需求,你可以將你對現實世界的深刻體驗作為素材,重新思考心靈是怎麼回事。這時你的思考素材就是真實不虛的,它更有穿透力,甚至真正有價值。」—摘自《深度關係》
Thumbnail
這本《寫吧!為了抵達自己》書籍內容豐富,兼具寫作與靈修兩大元素,作者沒力史翠普分享了她的寫作心得以及在躁鬱症影響下的生命故事。探索自我與寫作的關聯,帶給讀者慰藉和啟發。閱讀後,除了寫作技巧之外,更可從中汲取勇氣與堅忍。
Thumbnail
這本《寫吧!為了抵達自己》書籍內容豐富,兼具寫作與靈修兩大元素,作者沒力史翠普分享了她的寫作心得以及在躁鬱症影響下的生命故事。探索自我與寫作的關聯,帶給讀者慰藉和啟發。閱讀後,除了寫作技巧之外,更可從中汲取勇氣與堅忍。
Thumbnail
2024/06/26 看了李惠貞老師的書《大人只知道部分的世界:寫給年輕的你》,書裡提到,書寫就是傾聽自己、整理自己。我從小就喜歡看書,也會寫日記,閱讀和書寫,都可以排解我的情緒和壓力。書裡也提到:這都是「自救的工具」之一。「畫畫、彈奏樂器、跳舞、編織、攝影….等等,都是藉此自我表達的方法,做
Thumbnail
2024/06/26 看了李惠貞老師的書《大人只知道部分的世界:寫給年輕的你》,書裡提到,書寫就是傾聽自己、整理自己。我從小就喜歡看書,也會寫日記,閱讀和書寫,都可以排解我的情緒和壓力。書裡也提到:這都是「自救的工具」之一。「畫畫、彈奏樂器、跳舞、編織、攝影….等等,都是藉此自我表達的方法,做
Thumbnail
日記,該是寫實的吧,是書寫者真實的「自我面對」? 但在閱讀《生命之美:克里希那穆提最後的心靈日記》時,「針貶」的字裡行間......「為什麼我們幾乎從不靜下心來,不帶任何習慣反應地去觀察自己?」似乎隱隱敲動慣性與下意識,或許我們都不是自己以為的那個自己? 又或者該說每一個人在生活中會漸漸被世俗程
Thumbnail
日記,該是寫實的吧,是書寫者真實的「自我面對」? 但在閱讀《生命之美:克里希那穆提最後的心靈日記》時,「針貶」的字裡行間......「為什麼我們幾乎從不靜下心來,不帶任何習慣反應地去觀察自己?」似乎隱隱敲動慣性與下意識,或許我們都不是自己以為的那個自己? 又或者該說每一個人在生活中會漸漸被世俗程
Thumbnail
日記通常是私密的,日記的預設讀者也通常是自己。讀他人的日記,就似乎在窺探他人的秘密:一個人私下想什麼,關心什麼。讀這本克里希那穆提的日記,卻不帶有這樣的感受。就算從來不認識他,也會觀察到他敞開的心靈狀態;就算有所謂的預設讀者——自己,這個「自己」也比我們能夠想像的更大更寬廣。
Thumbnail
日記通常是私密的,日記的預設讀者也通常是自己。讀他人的日記,就似乎在窺探他人的秘密:一個人私下想什麼,關心什麼。讀這本克里希那穆提的日記,卻不帶有這樣的感受。就算從來不認識他,也會觀察到他敞開的心靈狀態;就算有所謂的預設讀者——自己,這個「自己」也比我們能夠想像的更大更寬廣。
Thumbnail
這是一本難讀的書,更精確的說,這是一本難以快速閱讀、需要細細咀嚼品味的書。
Thumbnail
這是一本難讀的書,更精確的說,這是一本難以快速閱讀、需要細細咀嚼品味的書。
Thumbnail
所有有趣的點子,所有偉大的發明,起初計劃的時候,總被看作不可能,總被視作神經病;當你堅持一直向前,當你堅持繼續進發,世人總有一天,看到你用每一個筆觸,勾勒出浩瀚的宇宙。
Thumbnail
所有有趣的點子,所有偉大的發明,起初計劃的時候,總被看作不可能,總被視作神經病;當你堅持一直向前,當你堅持繼續進發,世人總有一天,看到你用每一個筆觸,勾勒出浩瀚的宇宙。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