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刷《藍色恐懼 Perfect Blue》的一些小細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2 分鐘

這是第三次看藍色恐懼了(上次是2020上映的時候)

明明看了三次但還是好好看!


分享一些自己這次看下來的小觀察&感想。

❗️❗️有劇透❗️❗️ 請謹慎閱讀❗️❗️❗️

先預防針XD 以下都是個人主觀意識解讀,很歡迎一起討論!


(其實2020當時也有寫過感想,所以原以為這次只會是單純觀影,
結果看到一半發現還是有很多新東西!然後原本只想簡單寫,殊不知越寫越長,ㄍㄢ)

(連結是2020的感想,當時寫的是比較綜觀性的東西,不嫌棄可以先看這篇。
這次寫的則比較算是一些自己新看到的東西的補充!)



偷曬一下特典夜光海報順便防雷

偷曬一下特典夜光海報順便防雷



1. 承原著《Perfect Blue:完全變態》之意

我認為整個故事可以視作未麻完全變態的過程

而在蛻變的過程中本會經過掙扎、痛苦、拉扯

這些都如實呈現在劇情之中


2. 有趣的視角引導

觀眾從窗外全景窺視未麻的房間→房間內的未麻窺視網站的未麻的房間

可以看到幾次的連結路徑都是這樣


3. 牆上的日曆

第一次看到的日曆是5月

再來觀察到日曆出現是重複夢醒那段

初次夢醒是7月,後來鈴響留美來到房間變成6月,複又變回為7月

原本想是否有時序打亂,但後來揭露留美的房間時

牆上的日曆是7月,猜測日曆出現7月時是留美的房間?

(不確定,我4刷的時候再看一下合理性。求討論!)


*4刷更新
4刷還是有點搞不懂日曆展現的時間段。
這次看比較傾向6月是幻想,7月是現實的連接。幻覺開始日漸嚴重是5月初始,表示6月整個月未麻都處於幻想與現實分隔不清的迷茫狀態,然後時間過渡到7月這樣。
不過這整段都刻意設計讓人分不清虛實,所以細究可能也難以分清對錯。


4. 正紅色的使用

這次注意到有很多正紅色的背景、物件

(房間的魚幕廉、電梯地板、錄音地、留美的車……等等等)

在一片相對灰暗的色調中特別顯目

不僅讓精神時刻保持高度關注的感覺

也有種危機就在身邊、無所不在的隱射


並且可以留意到留美與未麻的唇色:留美使用的是紅色、未麻是粉色

也對應到兩人的偶像服裝:留美最後展示的偶像服是紅色,而未麻的偶像服則是粉色

也有對兇手的暗示之意


5. 殺害的道具

先說我自己的觀點是,留美就是兇手

(非高倉人格/未麻解離的觀點)


從先前被殺害的劇本作家、攝影師看來,兇手的道具都是螺絲起子

然而,在未麻被未麻狂人逼迫的時候

她視野內最顯眼的是螺絲起子,選擇攻擊的道具卻是鐵鎚


在情急之下選擇的工具應當是慣用的物品才對

但未麻的選擇卻不是螺絲起子,這也再次指向未麻並非兇手的證據之一

(以及最後留美追殺未麻拿的也是螺絲起子)


然後另外一點是,先前及之後的男性被害者都是眼睛被挖掉

(未麻則是錘頭,這點也是差異之處)

整部劇都非常focus在「窺視」這件事上


6. 原宿購物

推測未麻買了衣服,留美窺視之餘買了同款

殺害攝影師後放置在未麻房間

(沾血衣物的袋子是原宿購物的袋子)

(然後這邊的pizza褲帽也都用了正紅色暗示加害者)


7. 探視留美的場景

未麻看着留美說:因為有過去的她,才有現在的我

畫面同時映照著留美對望鏡中的(幻想)未麻

這邊的「她」也代表著偶像時期的未麻

因為有過去作為偶像的未麻,才成就了現在作為女演員的未麻

至此,未麻才是真正褪離了過程的恐懼、掙扎、痛苦,完成了完全變態


p.s. 1:這幕對應前期未麻受訪時說也很感謝偶像時期的自己,
但當時卻是迷茫而猶疑並且言不由衷

p.s. 2:這邊也跟最後未麻看著鏡子說:
私は本物だよ (我是真的唷),鏡中映照著未麻自己作為對比

(留美看到的是幻覺,未麻看到的是自己)

p.s. 3:未麻照鏡三階段:看到自己→看到幻覺(開始變態)→看到自己(完全變態)


8. 關於高倉陽子

這邊存在三種對比:未麻vs高倉 / 高倉陽子vs高倉莉香 / 留美vs未麻


藍色恐懼藉由戲中戲營造虛實的同時,也模糊了敘事的界線。

關於高倉陽子才是真實身份,未麻實際是解離人格的觀點,我認為那場戲可以這樣看:


未麻本身在備受心理壓力而渙散的精神之下(此可以藉由未麻一度質疑自己的存在、想像自己是否已經在車禍中死亡、不確定現在是否為現實等部分覺察),又處於戲中導致虛實不分,潛意識將自己代入了劇本中的高倉陽子。

高倉陽子不想面對現實而想像自己是高倉莉香;未麻同樣有著不想面對的現實,故而將自己代入戲中的高倉角色,想像自己的真實身份其實是他人。

這樣的手法同時也增加了劇情的懸疑性。


或者,我覺得可以從另一個想法來看:

這邊是否可以作為留美代入未麻的身份而產生的解離?


留美開始日益嚴重的幻想,使其代入未麻的身份、產生了抹去「已經骯髒的偽物未麻」的想法,並且執著於此。既然將自身視作未麻,那麼原就格外無法接受未麻「被玷汙」的留美,精神上承受著更大壓力的情況之下,是否可能進而開始幻想高倉陽子才是自己的真實身分,試圖逃脫不願面對的現實,產生了三重人格,因而在這樣的扭曲中導致最終的悲劇呢。


會這麼想的其中一個原因,也是因為在殺害攝影師的時候,「未麻」拿的是螺絲起子,並且似乎能短暫看到一瞬身形變化成類似留美的樣子。我認為在這邊很可能是暗示,留美想像自己是未麻,而去殺害攝影師。

延續這個想法,認為自己是高倉陽子的未麻,是否也有可能會是透過留美的想像呢?

(也作為玩弄敘事視角的手段之一)


這樣看來,除了虛實難辨的戲中戲、刻意消弭幻想與現實的界線外,今敏更放置了多重視角的誤導,讓敘事與真相更游離難解:第一層是未麻扮演高倉,第二層是高倉陽子扮演成高倉莉香,第三層則是留美解離出的未麻人格認為自己是高倉陽子。


後者算是超譯啦,不過我覺得看藍色恐懼的樂趣之一就是從各種角度來觀賞他 XD
今敏也說過可以由各種觀點解釋!所以這邊以上都只是我自己的想法而已!


9. 私は私よ (我就是我)

末段未麻被留美追殺並被留美質疑自己並不是真正的未麻

未麻起身反擊的時候,說了這句:我就是我

除了行動上的反擊外,也算是破除了自己心魔的一刻


我就是我,不需要身份形象的定義

藉由意識到這句話,確立了自我認同,也抵禦了過去的自我質疑


從最開始劇情一直暗示未麻的偶像身份限制了發展,因而轉為女演員

但真正轉成女演員時,未麻卻仍舊受到過去偶像身份的形象限制

過去的粉絲認為未麻已經不是偶像,但在其他人眼裡未麻仍帶著「前偶像」的標籤


這樣在兩者的夾縫間找不到自我認同的拉扯,模糊了未麻對於自身存在的認知

找不到存在的意義,因而開始質疑自我的存在與價值

但我覺得這樣的矛盾狀態也正是在蛻變過程中不得不承經的苦痛

如同毛蟲變態成蝴蝶之前,必然存在著一段兩者皆非的過渡期


10. 剪輯真的太神了!

非常簡潔、快速、精準,同時又資訊清晰

這次再看真的再次感受到剪輯實在有夠神……

片頭未麻從幕後跳出迎向白光,然後出現標題Perfect Blue

莫名看到雞皮疙瘩!有種神化的感覺!

(回頭想這幕很有意思,完全沒有拍攝到正臉,
是否可能從這邊就鋪下留美幻想的伏筆?)


11. 總結以上,藍色恐懼其實還是滿正向的一部作品吧!嗯!



2024/6/17 六刷之後合併更新:

12. 熊熊玩偶

最一開始的舞台,背景有粉絲拿著熊熊玩偶。

未麻表演完離開時手上就拿了一隻玩偶熊(不過顏色感覺不太一樣)。

CHAM慶祝單曲上榜的時候,留美的桌子上也有一隻熊熊玩偶。

不負責任猜測都是同一隻 ˁ˙˟˙ˀ


13. 關於瞳子

演員落合在劇中的名字是瞳子。

在這樣一部非常focus在窺探、凝視的電影,並且在受害者(男性)都被挖去眼睛的設定下,用「瞳」這個名字就格外讓人深思,彷彿暗指她是這之中唯一看得透徹的人。

此外,瞳子是心理醫生,這樣的角色本身即帶有引導的作用,這層角色意義亦可從double bind拓展到整部電影之中,更增添了她所說的「幻想不會成為現實」所帶有的重要性。


14. 未麻(みま mima)與留美(るみ rumi)的日文原名

各取首字 & 名字各自反過來念都是:みる(miru)與まみ(mami)。

みる(miru)直觀的意義就是看,まみ(mami)查了一下有凝視、眼神之意。

乾這名字設計也太神了吧0,全片真的非常著重在觀看這件事上。

名字本身也有鏡像的涵義,我中有你、你中有我。


15. 記憶的連續性

:如何確定前一刻的你與這一刻的你是同一個人?是倚賴記憶的連續性。

今敏刻意將這段對話穿插在一長段不連續、未麻重複夢醒的時間段之中。

這是否代表可以將不連續的部分,視作幻想的區隔呢?

e.g.日曆的不連續性、我也懷疑在錄音室追逐幻影那段都是幻想之一

         (在樓梯跌倒後背景色彩明顯由偏綠轉為偏紅)


16. 失去記憶的原宿購物

照片中未麻的袋子是F.G.G.,放沾血的袋子是FGG,很有真物偽物的意涵存在。

*信件爆炸的片語,中文是翻:下次就是真的了。日文原文是:次は「本物」だ。

 整部片其實持續反覆地強調真物、偽物的兩面性。

*字體不一樣代表這段也摻雜幻想嗎?刷越多次越搞不懂ㄌ


16. CHAM演出一人でも平気的現場

未麻的房間網站提到自己會參加當天的演出,但顯然未麻本人並沒有出現(未麻當時在拍寫真集)。

(1) 有出現在現場的是去支援兩人CHAM的留美。

  暗示留美是網站發文者,而且已經將自己代入未麻。

(2) 未麻本人分明沒有現身,未麻狂人卻仍相信未麻的房間是未麻本人寫的。

  顯示了人其實只想看自己想看的部分,強加自己的價值觀在他人身上。

  (未麻狂人看到舞台上的幻影時,背景人群喊的是mimarin,同是未麻狂人的幻想。)

  而這也是讓未麻痛苦的原因之一。

  背負太多固有的想像與擅自的期待,導致未麻一度失去自我認同。


17. 六刷的時候才發現未麻部屋的網址是angel,配合主題曲angel of love(?

18. Pizza盒上面寫的是big body,是在隱射留美姐嗎?(沒禮貌

19. 社長通知double bind的強姦戲時,背景海報的血劍直接對準在社長頭上,這是某種暗示嗎www

20. 最後留美載未麻回房間的時候,其實第一cut就很不對勁了,因為未麻的房間在拍戲那段期間亂七八糟,根本沒有那麼乾淨XD


一些算不上心得的心得?:


➤ 另外一個刷越多次越搞不懂的點是:未麻狂人試圖非禮未麻這段到底是否全段為真?
當時未麻狂人喊了take 2,這也是重複夢醒的段落出現的台詞。未麻狂人被打傷躺下的位置也正好是劇中俱樂部老闆被高倉陽子殺害後倒下的角度/地方,中間又跳轉到殺青部分。唉,我真的沒智慧。


➤四刷開始在不同戲院大廳看,畫面大果然還是有差。未麻追逐幻影跑到陽台的時候,冷氣窗框跟螺絲鎖入處竟然有畫出鏽蝕,太扯== 今敏真的是細節之鬼


➤最後每次都想吐槽,一開始未麻搞不懂網路怎麼用,
留美能夠詳細地從頭教學且如此嫻熟因為就是她架的網站的啊www


➤稍微補充一下為何我不覺得高倉才是真實人格。我覺得藍色恐懼的核心主題之一是超越過去的自己而褪變,並產生自我認同。若以高倉人格論來說,這個主題完全被抹滅。此外,若以高倉人格論來看,最後段留美與未麻的追逐戲非常多餘且不必要。若創造幻想的目的是為了掩蓋現實的殘酷,何需在幻想世界中想像自己被追殺與殘害。高倉人格論我覺得很有趣,不過我認為很難完全解釋整部電影的合理性。(不過這邊也只是個人感想,總歸還是套回今敏說的,可以自由用各種觀點解釋!)



人生最多刷的電影就獻給藍色恐懼了,這次上映看了4次,本周要去看第5場了XD

我自己不太常多刷電影,尤其是短期內(因為是個喜新厭舊容易膩ㄉ人)。

不過藍色恐懼每次看都能夠投入、每次看都能發現一些新東西,真的很有趣。

神作值得一看再看,讚讚ㄉ。








avatar-img
20會員
19內容數
香香漫畫舔舔舔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comic3600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Look Back》在短短一冊的篇幅中,展露了藤本非常強大的創作能力。 「為什麼要創作」是顯題,「Look Back」是隱題。 以顯題帶出隱題,再以隱題回應顯題。 在表達對創作喜愛的同時,也表達了對京阿尼的支持。
假使一份感情讓兩個人都失去理智、走向極端 那麼熱烈而大張旗鼓燃燒的情緒最終易傾於毀滅
三島和桐野在國中的這個夏天,熟稔彼此、深入認識了自己, 經歷過糾結與掙扎,內省與抗爭,彷彿一場青春期的革命。
前陣子流行了一會兒構成我的五部漫畫,我覺得我大概也是在不知不覺間由這些童年動畫構成的。 每個人的童年是屬於自己的寶藏, 謹以此緬懷自己已逝不可追的童年,嗚嗚嗚。
《Look Back》在短短一冊的篇幅中,展露了藤本非常強大的創作能力。 「為什麼要創作」是顯題,「Look Back」是隱題。 以顯題帶出隱題,再以隱題回應顯題。 在表達對創作喜愛的同時,也表達了對京阿尼的支持。
假使一份感情讓兩個人都失去理智、走向極端 那麼熱烈而大張旗鼓燃燒的情緒最終易傾於毀滅
三島和桐野在國中的這個夏天,熟稔彼此、深入認識了自己, 經歷過糾結與掙扎,內省與抗爭,彷彿一場青春期的革命。
前陣子流行了一會兒構成我的五部漫畫,我覺得我大概也是在不知不覺間由這些童年動畫構成的。 每個人的童年是屬於自己的寶藏, 謹以此緬懷自己已逝不可追的童年,嗚嗚嗚。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驀然回首》電影心得 🖋暴雷注意 🖋個人觀影心得分享,如有解釋違,敬請見諒
Thumbnail
《藍色恐懼》(Perfect Blue)上映於1998,4K數位修復版終於在2024重新回歸。「你是誰?」作為本片我最喜歡的一句話,便是因為這句話看似正常了卻有多個答案,且有趣的是難以分辨不同答案的區別,就算是同個時間問了多次的「你是誰?」都難以定論到底問的對象是誰。非常推薦大家一起來看這部電影。
Thumbnail
一部期待已久的電影🎞,以下開始爆雷📣還沒看過的可以先跳過🙂 每個情緒都有它的功用,彼此也作為調節劑,讓主人在面對各樣的狀況像社交、自我保護,還是對事情的反應時有適當的情緒展現,雖然有時也有失誤、失控讓主人犯錯的時候,但正常的情況下都是可以調整回來的。以下是我看完有所感觸
Thumbnail
《藍色恐懼(Perfect Blue),1997》改編自竹內義和(Yoshikazu Takeuchi)1991年的小說,動畫大師今敏(Satoshi Kon)得到自由修改劇本的允許後首部執導的動畫電影。 (內文有雷及可能令人不適的內容,請觀影與斟酌後再讀)
Thumbnail
這次去看了藍色恐懼的4k數位修復版,藍色恐懼是今敏導演的長片處女作,而這也是我看的第一部今敏作品,以下就來簡單說說我的感想。
Thumbnail
已故日本動畫大師今敏的長片處女作《藍色恐懼》以 4K 數位修復版的姿態重返台灣院線,於是事隔四年後的我又有機會在大銀幕重溫一遍。
包含一大堆劇透,和關於電影內容的碎碎念,這是一部不錯的藝術作品。
Thumbnail
!!劇情暴雷!! 記錄個人心得及想法 我不太會寫什麼深度心得文,希望大家輕鬆看看哈哈 會去看這部電影的契機是因為網路上偶然瞥見這部電影很好評、很感人,第一印象還覺得畫風不太會是我喜歡的風格,頂多劇情好入口吧?所以放鬆地去看了,因為我完全沒查資料做功課,哇塞~電影開始播放之後我完全不知道到這是
Thumbnail
(以下為觀影次序) (內文有雷亦有個人獨斷感受還請慎入)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驀然回首》電影心得 🖋暴雷注意 🖋個人觀影心得分享,如有解釋違,敬請見諒
Thumbnail
《藍色恐懼》(Perfect Blue)上映於1998,4K數位修復版終於在2024重新回歸。「你是誰?」作為本片我最喜歡的一句話,便是因為這句話看似正常了卻有多個答案,且有趣的是難以分辨不同答案的區別,就算是同個時間問了多次的「你是誰?」都難以定論到底問的對象是誰。非常推薦大家一起來看這部電影。
Thumbnail
一部期待已久的電影🎞,以下開始爆雷📣還沒看過的可以先跳過🙂 每個情緒都有它的功用,彼此也作為調節劑,讓主人在面對各樣的狀況像社交、自我保護,還是對事情的反應時有適當的情緒展現,雖然有時也有失誤、失控讓主人犯錯的時候,但正常的情況下都是可以調整回來的。以下是我看完有所感觸
Thumbnail
《藍色恐懼(Perfect Blue),1997》改編自竹內義和(Yoshikazu Takeuchi)1991年的小說,動畫大師今敏(Satoshi Kon)得到自由修改劇本的允許後首部執導的動畫電影。 (內文有雷及可能令人不適的內容,請觀影與斟酌後再讀)
Thumbnail
這次去看了藍色恐懼的4k數位修復版,藍色恐懼是今敏導演的長片處女作,而這也是我看的第一部今敏作品,以下就來簡單說說我的感想。
Thumbnail
已故日本動畫大師今敏的長片處女作《藍色恐懼》以 4K 數位修復版的姿態重返台灣院線,於是事隔四年後的我又有機會在大銀幕重溫一遍。
包含一大堆劇透,和關於電影內容的碎碎念,這是一部不錯的藝術作品。
Thumbnail
!!劇情暴雷!! 記錄個人心得及想法 我不太會寫什麼深度心得文,希望大家輕鬆看看哈哈 會去看這部電影的契機是因為網路上偶然瞥見這部電影很好評、很感人,第一印象還覺得畫風不太會是我喜歡的風格,頂多劇情好入口吧?所以放鬆地去看了,因為我完全沒查資料做功課,哇塞~電影開始播放之後我完全不知道到這是
Thumbnail
(以下為觀影次序) (內文有雷亦有個人獨斷感受還請慎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