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觀」在證明中有地位嗎?:讀《機運之謎:數學家Mark Kac的自傳》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在Mark Kac的自傳最後,他提出了一個很有意思的說法,叫作「相對性的公理化」[1]。我認為這個詞語說得很好,能夠讓我們把「形式思考」的不同方式區分的更清楚。

  在19-20世紀建立的新邏輯系統,以羅素和懷海德合著的《數學原理》為代表,試圖把所有的數學/邏輯學定理還原為一組可用符號表示的邏輯公理。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讓我們在數學和邏輯應用中所做的推論,能夠有穩固的、非正確不可的基礎。

  我們這裡不討論前述「邏輯主義」的嘗試能不能成功,而是想討論另一個問題:傳統的邏輯和幾何學,一樣也是基於形式化、公理化的方式來進行推論;那麼,20世紀的「公理化數學」(即Kac用引號括起來的「新數學」),和傳統的數學/邏輯學有什麼差異呢?

  我們先來看看它們相同的地方。不論是一般數學或公理化數學,都是由「公理」、「定理」和「證明(過程)」三個要素組成。「公理(或公設)」是在一個系統內顯而易見、或邏輯上不可能有相反情況的基本事實;並且,如果有一個事實在這個系統內是可證明的,那就是說我們應當可以以公理為前提,用合乎邏輯規則的論證,將這個事實推導出來。而這樣可證明的事實就稱為「定理」。也就是說,總體來看,這種「公理—證明—定理」的三層結構,是一般數學和公理化數學相同的地方。

  那麼,它們不同的地方,首先便會出在「公理」這個最基礎的環節上。讓我們來看看研究傳統邏輯的哲學家怎麼說。羅光在《士林哲學——理論篇》裡,這樣解釋在士林哲學的版本中,詞項邏輯系統「公理必由經驗而來」的定理。羅光說:

推論所用的最基本原理,是由歸納而得的。因為不然,這些最基本的原理便該是天生的了。然而,人所有的觀念,沒有天生的,都是由人的經驗而得的。因此,推論用的基本原理所有的觀念,是由感覺的經驗以構成的。不過,這些觀念的互相接合,理智則一望而知,用不著另找理由去證明,假使不是這樣,一項理由追求另一項理由,便沒有止境了,因此,最基本的原理,該當是不用證明,就明白的原理。[2]
數學上的公理,定理,公法,由歸納而成。我們在上面已經說過,不得證明的原理,是由經驗而得;因為理智在具體的事例上,透視出共通的公理。[3]

根據前面的這些敘述,一般數學和詞項邏輯的「公理」是建諸於經驗之上,而不是建諸於邏輯之上。但是,公理化數學的「公理」則只是一組用符號組成的邏輯式;這些公理之所以為真,只是因為我們(人類)規定符號是這樣運用的,而不是因為公理對應到任何事實。

  從這個角度來看,一般數學和公理化數學的不同就很明瞭了;一般數學的公理,仍然建立在經驗之上,或用一個康德式的術語,是建立在「直觀」之上。而「公理」是整棟數學/邏輯學大廈的根基;那麼,整個一般數學,便都是建築在「直觀」之上。這就無怪乎哲學家尤格拉(Palle Yourgrau)把一般數學稱為「直觀數學」[4](intuitive arithmetic)。

  從這裡再回來看Kac對一般幾何學和「新數學」之間不同的觀察,尤其可見出Kac令人驚喜的洞識。Kac說:

當你學習初等幾何學時,很可能是在「新數學」嚴格公理化猖狂起來之前,所遇到的是那種舊式的幾何。它處理幾何採用的方法,一部分是直觀的,一部分是嚴格的——不妨叫做相對性的公理化。你探討的是點、直線、三角形、直角、全等、相似以及所有的種種事物。但你曾經有過,無法真正了解什麼是點或什麼是直線嗎?

[5]換言之,在一般數學,雖然我們從「公理」推論出「定理」,但是公理和定理都基於我們的「直觀」(即我們的經驗)。所以,Kac把這種不排拒直觀的公理系統稱為「相對性的公理化」。或者我們借用這個說法,也可以把不排拒直觀的形式系統(如亞里斯多德式的邏輯)稱為「相對性的形式化」。這算是解決了我個人在理解邏輯學時,很難清楚的理解「形式化」的意思究竟是什麼的問題。

  最後,再讓我們看看Kac對於數學積極的主張。他主張:「數學」是直觀(他稱之為「想像力與洞察」)和邏輯必然性之間互相增益、共同促進的內容,而不能割捨其中的任何一面。我借用他一句精彩簡潔的話,來作為本文結論。Kac說:

在數學中,邏輯是一種牢固的制約,只能提供「不可避免性」的結論,但是「驚奇」的要素必須來自邏輯的外部,透過想像力與洞察得到。[6]

註解:

[1]Mark Kac著,蔡聰明譯:《機運之謎:數學家Mark Kac的自傳》(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頁229。

[2]羅光:《士林哲學——理論篇》,《羅光全書.冊20》(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6年),頁136。

[3]羅光:《士林哲學——理論篇》,《羅光全書.冊20》,頁139。

[4]帕利.尤格拉(Palle Yourgrau)著,尤斯德、馬自恆譯:《沒有時間的世界——愛因斯坦與數學大師哥德爾》(臺北:商周出版.城邦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頁96。

[5]Mark Kac著,蔡聰明譯:《機運之謎:數學家Mark Kac的自傳》,頁229。

[6]Mark Kac著,蔡聰明譯:《機運之謎:數學家Mark Kac的自傳》,頁231。

2024/05/26

65會員
133內容數
對有興趣的哲學論題進行科普,希望吸引大家來一起討論。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台胞證持有人在大陸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隨著兩岸關係的漸趨緊張,越來越多的台灣居民選擇在大陸尋找更多的機會和發展空間。持有台胞證的台灣居民在大陸建立了新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這些改變不僅影響了他們個人的成長,也對兩岸關係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本文將探討台胞證持有人在大陸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所帶來的變化。
Thumbnail
avatar
Theodore Miller
2023-09-11
再怎麼天馬行空,兒童繪本也應該要恪守正確的價值觀話說早上吃完早餐又去圖書館一趟,在幫孩子挑選繪本的時候看到一本內容描寫因為爸爸工作忙碌而疏於陪伴女兒,於是女兒夢想著與爸爸結婚,而爸爸就在女兒生日那天配合完成了這個願望。
Thumbnail
avatar
射手媽咪婷婷
2023-08-29
關於自閉症者的〝有話直說〞,在職場比較不利我是因為誤打誤撞而得到〝方格子〞這寫作平台,剛好讓我練婉轉表達。 (通常自閉症者比較對婉轉表達,比較聽不懂) 到目前為止,對我而言,反而有見到能順利婉轉表達了。 這次要談的,是關於自閉症者在職場上,有話直說的自閉症者,反而不利。 在職場的自閉症者,通常沒有〝小天使〞 其實,我認為,自閉症者
Thumbnail
avatar
宋雲燕
2023-08-20
關於自閉症者在職場,能多聽他人的言行內容,必然聽得出人品今天,我在youtube有看到一則影片,就是有四種人,是不值得深交的人。 我想,如果說,自閉症者在職場裡,也能用聽的聽出人品,那不是件壞事了。 自閉症者注意聽到的言談指標內容1:只有負面的詞句 說句實在話,只會抱怨、充滿絕望的負面言談內容,自閉症者就可以避開了。 這種情況,就只是聽聽就好,並快速回到
avatar
宋雲燕
2023-05-08
在不容易的關係中,如何幫忙安穩的定位?(親職卡運用)人是社會性的動物,我們身處的環境,除了物理空間之外,就是人,就是人的環境。這些人,可能是家人、同事(學)、主管(父母)、客戶、朋友等等。 有些是可透過調整距離來安放自己的,相處起來舒服的就會想靠近,反之當然就是想拉開距離,目的是希望自己能好過一點。但總是有一些人際關係,就是得要去面對,去互動,去找到
Thumbnail
avatar
Heart's後花園敘事實踐書寫
2022-12-29
公關行銷差在哪? 品牌端、代理商求職怎麼選? |雲端徵才說明會首場《雲端徵才說明會》開講啦!疫情緊急,求職求才不能停,不能巡迴校園到處跑的日子,就改在雲端與各位相見吧~ 本單元節目將網羅各路應徵者的提問,分集邀請布爾喬亞的夥伴來回答分享,投稿專區不限期開放中,等您來發問!
Thumbnail
avatar
布爾喬亞公關顧問公司
2022-04-29
【職人觀點】學了很多,還是過不好日子?用一張圖、三個問題,檢視你的學習與成長是否走在正確的道路上?明明懂的知識、會的技能也不比人少,為什麼就不能像某些人一樣,在職涯上發光發熱?是自己學得不夠多、還是真的機遇不如別人?其實,有可能只是你的努力與學習用在無效的路徑上。在這篇文章中,我會用一張圖、三個問題,幫助你檢視自我的學習與成長,是否走在正確的道路上?
Thumbnail
avatar
劉奕酉
2022-03-31
關係再好,也要擺正位置,職場人該如何擺正自己的位置?對職場人來說,職業發展的最大障礙就是不是看不清自己,而是沒有擺正自己的位置。而現實中,往往是當局者迷;犯錯的人,從不自知。 錯誤會衍生糟糕的結果,糟糕的結果又加劇了錯誤的蔓延,形成了難以掙脫的迷茫沼澤。半年前,時先生聯繫到我的時候,就正處於這種迷茫的狀態......
Thumbnail
avatar
BOSS成功指南
2020-07-10
東西職場腦袋大不同!先有正確觀念再對症下藥該謙遜還是該表現?東西職場腦袋大不同!專業能力不輸人的台灣求職者,在遇上不同文化的西方企業與面試官時,該如何調整自我才能被看見?面試是媒合公司與應徵者的關鍵,在面試時,應徵者透過正確的自我推銷來博得青睞!
Thumbnail
avatar
以熙國際執行長Madeleine
2020-01-16
執政謙卑謙卑再謙卑?從小英兩岸關係的發言談起<p>民進黨執政,蔡英文對兩岸關係的大綱是什麼呢?去年4月小英的發言迄今是她對兩岸議題最宏亮、最有自信的發言。執政者的政治態度就是人民集體意志的具體展現。如今,大選結果眾所周知,小英的政治態度背負了人民的期待,將是新政府重大施政的準繩!</p>
Thumbnail
avatar
蘇穩中
2016-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