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之後會用到呢?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在整理的過程中,你會不會也常常遇到這樣的困境:想要丟掉或清理一些物品,但同時又擔心“要是之後會用到呢”這樣的念頭。


這種想法其實非常正常,反映了以下兩個心理狀態:


​1. 『惜物』:擔憂未來某個時候會用上這些物品,儘管不知道具體何時。總覺得現在丟了是浪費。


2. 『罪惡感』:因為物品還沒壞、還能使用,丟掉會感到浪費而不安。


殊不知,這些念頭就像是五顏六色、包裝精美的甜點。無論多麼吸引人,糖衣下面的事實依然是:過多的糖分和添加物對身體健康有害。


因此,我們應該學會透過現象看本質,針對問題進行深度的探究:

1. 『惜物』

👉🏻 上一次使用這個物品是什麼時候?

👉🏻 使用時的感覺如何?是好用、喜歡,還是煩惱、不方便?

👉🏻 家中是否有其他具備相同功能的物品?如果有,更喜歡哪一個?

👉🏻 過去是否曾經有過想丟掉這個物品的念頭?如果有,大概有幾次?

👉🏻 下次預計在什麼情況下會用到這個物品?這個情況發生的機率高嗎?

👉🏻 這個物品的購買成本是多少?假設丟掉這個物品後,“萬一”真的要用時,是否容易重新購買?

👉🏻 如果買新的,需要花多少錢、多少時間,去哪裡買?


​當我們自問自答完這些問題後,答案其實就會出現在我們心裡。與其糾結於「不捨得丟」,不如問自己「什麼原因要留呢?」


​2. 『罪惡感』

👉🏻 丟掉「還能用」甚至「還好好的」的物品,的確會讓人產生罪惡感。然而,我們也必須明白的是:將這些物品收納起來卻不使用,並不是珍惜,而是一種逃避。逃避的到底是什麼?這需要問問自己的心。


👉🏻 與其堆積那些「確定不再使用」「不適合自己」的物品,不如把空間留給真正「愛用、好用」的物品,留給「自己」和「家人」


👉🏻 當空間因為堆積無用物品而變得狹窄、生活變得不便時,才真正應該感到罪惡感。因為我們沒有善待物品與空間的使用者,也沒有善待自己這只有一次的人生。

raw-image


斷捨離與居家整理技巧|生活美學|自我成長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人生清除公司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國際整理日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斷捨離真的可以幫你省錢!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