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危機的能力《森林裡倒下了一棵樹》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森林裡倒下了一棵樹》作者林廉恩是自己欣賞的插畫作家,她善用壓克力顏料、水性蠟筆等多媒材所創作出來的作品,總是令人驚喜,讓人不得不帶著新鮮的眼光,重新去審視如一棵樹、一隻鳥,一些日常生活中微細因素造成的鉅大影響。


森林裡倒下了一棵樹 /林廉恩著/維京國際出版202403

森林裡倒下了一棵樹 /林廉恩著/維京國際出版202403



《森林裡倒下了一棵樹》 打破了大部分人輕鬆閱讀繪本的習慣,製造了許多轉折、停頓的畫面,也塑造了不同一般觀感的人物。例如流動的壓克力顏料形成黑壓壓的樹木,在靜默中透光;粉紅色的住屋看似甜美,卻是歡樂中的憂患警示。而大批鮮豔的蟲子是災害,倒豎眉頭的「眾鳥們」成了嚴肅的環境鬥士,眼睛圓潤的主角達文西先生潔身「自好」,卻成了不願正視危機的人。




危機的蠶食,面對的能力


林廉恩把主角達文西的形象塑造得太吸睛:圓潤的眼睛、齊整的穿著;有計畫的存錢買下溫馨的粉紅居所,還用植物裝飾家裏。他過著規律的生活、固定採集美麗花朵,也對小松鼠呵護有加⋯⋯一下子讓人以為他是徹底善良的好人。


達文西先生潔身自好,有節奏的過日子,卻因此不願意正視危機。

達文西先生潔身自好,有節奏的過日子,卻因此不願意正視危機。


然而就像完美的照片不敵潮濕天氣的侵襲,其中一角已經慢慢糊掉,我們卻依然興高采烈地讚歎,粗暴傳遞。繪本也同樣藉著大幅色彩中慢慢沉澱的黑暗,訴說著生活中ㄧ些非常的災禍,會以蠶食的方式侵蝕我們。而習於太平日子的我們,是否有能力去意識到這些危機,並妥善處理呢?

一棵樹倒了,達文西先生看到大家的驚嚇反應,感到厭煩。

一棵樹倒了,達文西先生看到大家的驚嚇反應,感到厭煩。


蟲蟲大隊逐漸侵蝕森林

蟲蟲大隊逐漸侵蝕森林


達文西先生或許就像大部分的我們,一樣努力,一樣的規律,有一定的美感,還有一些善良,在安穩的生活之中,以為世界皆繞著自己走,災禍不會那麼剛好降臨在自己身上,以至於對迫近眼前的小小危機視而不見,直到家破人亡,再也沒有機會彌補。


三幅大跨頁的慘烈無字場面,對照以圖像小說分格描繪的達文西先生的規律日常,一半是日常生活,舒爽有致,交織著另一半陰影危機的侵襲,讓人愈看愈驚悚,最後達文西先生的粉紅樹屋倒塌,只剩寵愛的小松鼠從廢墟中逃出,也只看到其他鳥居民彼此扶持著出走樹林。


災禍並沒有繞過達文西先生,雖然繪本沒有明確說出他的下場,卻讓讀者心知肚明。這一幕描繪的異常殘酷,讓人心跳加快,彷彿告訴我們,倘若漠視小小的危機,將會釀成生死大禍。


雖然從故事中可以看出,作者急於昭示讀者的企圖心,也感覺得到作者關切世界的熱情。只是對於達文西先生的下場,我未免還是有些不忍卒睹。


raw-image
raw-image
達文西先生的身家毀了,只有小松鼠逃出來。

達文西先生的身家毀了,只有小松鼠逃出來。





面對危機的方式,只有成為鬥士或等待被毀滅嗎?



或許因為繪本描繪的方向,讓人覺得 我們都可能是某部分的達文西先生:安於現狀而漠視危機。因此反而讓我停下來思索,難道對於危機的處理,只有無知於現實而毀滅,以及積極成為理直氣壯的環境鬥士嗎,兩種互相對立的方式嗎?


尤其書中運用了許多戰爭的字眼:武器、戰鬥、戰士、鳥與蟲的勝負等等,似乎也是認為對於危機的處理,不是戰鬥就是自我毀滅,如此非黑即白⋯⋯。想想,這可能就是我之所以感到殘酷、心跳加速的地方吧!


這個鬥士的形象異常巨大⋯⋯

這個鬥士的形象異常巨大⋯⋯



或許我是樂觀的,也相信對於環境,人們不只有一種應變能力。或許達文西先生會是最負面的那一種,但願意積極面對環境的,應該也不是只有戰鬥與殲滅一途吧!


我也更相信會有轉圜與共好的方式,例如找出蟲害原因、防治蟲害,或者跟蟲蟲談判(在鳥與昆蟲、森林的世界),看看能不能使得災害減少。至於形象可愛的達文西先生,我甚至願意相信他其實更接近無知但善良的人,所以不需那麼慘烈的下場,例如也許有人伸出援手拉了他一把,讓他從此與人為善,願意為大環境付出;也許他為了保護松鼠,在臨死前突然大徹大悟、懊悔自己的作為⋯⋯。


如果初衷是為了讓世界更好,那麼是不是不一定要殺雞儆猴,而相信人們潛能多一點呢?


但回頭想想,正是因為《森林裡倒下了一棵樹》色彩與批判如此強烈,也才能讓人在驚嚇之餘,還能繼續深入思索,關於什麼是漠視危機,人與環境的關係又該如何調整,甚至一個對大環境無感的人,是不是追根究底其實是個缺乏人際互動的人呢?但這似乎又是另一個大哉問了。








如果人生可以只擅長一件事,就把這件事做好:像大象一樣在繪本、圖文書,以及文字書中打滾,再好好噴水,分享與交流。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勇氣---領導者在面對危機時,必須具備決斷的勇氣,不應該懦弱猶豫。職場上常常說擔當擔當,所謂的擔當,指的就是承擔成敗勇氣。
Thumbnail
avatar
職場法蘭克
2023-01-05
面對失敗與危機的心態人生當中有很多次覺得十分的絕望,面對失敗覺得更加失敗,好像人生都沒有救了一樣,或者覺得整個世界都在與自己為敵,有時候這種失敗甚至是危機,讓自己似乎踏在當中隨時會崩潰。 我們常聽說過危機就是轉機,但有多少人能在那個當下去轉念呢? 我們經常都在做錯誤的歸因,把事情的結果認為是其原因,但實際上是,這個世界
avatar
Mizuna
2022-12-25
【永續行動】面對氣候危機,全球熱議的關鍵字之一就是「淨零」(3):我的永續生活與實踐永續生活與實踐不需要列一個周詳的計畫精密計算,不需要裹足不前等候蓄勢待發,它反而需要一個非常緩慢的過程一一建構,因為這樣才能建立出合適於我們自己的生活方式,並能持之以恆的執行。
Thumbnail
avatar
予晞🌸
2022-01-04
【永續倡議】面對氣候危機,全球熱議的關鍵字之一就是「淨零」(2):環保不等於永續,永續意識不必當苦行僧!生活就是最好的意識實踐,永續生活強調的是可持續性的延續下去,所以如果某一件事執行起來很費力,它或許不是最適合自己的生活模式。 不斷探索自己想過的生活、反思生命的意義,才是這趟永續列車最重要的價值所在。所以儘管你並沒有擁有或使用永續產品都沒關係,因為關心也是一種參與!
Thumbnail
avatar
予晞🌸
2022-01-01
【永續倡議】面對氣候危機,全球熱議的關鍵字之一就是「淨零」(1):減碳不是價格也不是規格,是目標!永續生活的議題在過去之於一般社會大眾來說,像是處於旁觀者的角色,但近幾年來,食衣住行的方方面面,從手機、住宿、信用卡等,各行各業都在談論碳排的問題,從法規訂定到產業轉型,從社會企業到企業社會責任,永續生活逐漸具體的落實到生活中,使我們在不知不覺中轉化成參與者的角色。
Thumbnail
avatar
予晞🌸
2021-12-31
【職場讀書人選書】當長照遇上繭居 台灣終將面對的世代危機—《80/50兩代相纏的家庭困境》 「高齡化社會」、「超高齡化社會」,這些名詞從從筆者學生時期就已出現在教科書當中,但比起勞動力短缺、生產經濟停滯等三言兩語,其所可能帶來的問題,或許比大多數人想像的,都還要來得更加複雜。隨著2019年日本連續發生兩起與繭居族相關的社會事件,「繭居v.s.長照」的社會議題也跟著檯面化,該如何解決現代
Thumbnail
avatar
職場讀書人
2021-11-25
面對統一|如果台海危機再臨,石之瑜:投降是不可忽視的權利8月2日至27日,美國動員英日澳等盟友,舉行「大規模演習-2021」,堪稱冷戰後最大規模海上演習;中國也自8月17日起,於台灣西南、東南周邊海空舉行演習。對此驚濤駭浪,台灣似乎開始了不顧現實的自我壯膽,不僅頻頻渲染可能花費2,000億新台幣研製飛彈的傳聞,更出現稱中國為「鄰國」的變型版「兩國論」。對
Thumbnail
avatar
祁賓鴻
2021-09-14
危機就是轉機?|我們該怎麼面對這波來勢洶洶的疫情?沒有標準答案  這次的法令來的又急又快,甚至根本沒有太多的時間好好去思考對策,以及很多公司可能都還在開會找尋最佳的方式時,暫停營業的公告就突如其然地發布給各大營業場所...對線下的產業真的是一個很大的衝擊
Thumbnail
avatar
心亭;三分鐘熱度患者
2021-05-16
讀《面對危機的台灣》—歷史重憶 本書的作者即係《被出賣的台灣》的George Kerr,而因為第一版本據知有翻譯上的些許偏誤,故而遲未閱讀,反先就本書先予閱畢。本書是完成於1985年的小書,因篇幅小雖內容不能盡善盡美,但我認為這反而是個優點,因為這將會是個入門了解台灣歷史的優選,尤其這是在解嚴前夕的外國人的手中完成的,這更加
Thumbnail
avatar
曾友俞
2020-05-12
品牌面對老化危機,如何抓住年輕世代的心! 文/康瑞行銷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李紫竹      圖/康瑞行銷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陳思宇 不開始改變,品牌將逐漸老去凋零   到了2020 年,千禧世代(18-37 歲者)將佔全球勞動力的50 %。在美國,千禧一代已是規模最大的一群,共有9,200 萬人,相比之下,X世代(38-52 
Thumbnail
avatar
廣告雜誌
2018-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