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裡的大象-avatar-img

文字裡的大象

35 位追蹤者

文字裡的大象

35 位追蹤者
透過創造力,我們得以通往世界。 圖像/繪本為主,涉及文學/靈性的閱讀寫作。
avatar-img
文字裡的大象沙龍
35會員
44內容數
閱讀像是一頭大象。步伐緩慢,卻走進心裡很深的地方;靜靜噴水,卻激起五彩想像的水花。
全部內容
由新到舊
對我而言,虎姑婆是源自這片土地的黑暗她者,我完整承接了這份土生土長的恐懼。然而,生長於美國、祖籍台灣的張欣明卻不同。閱讀這本書,我會建議先戴好氧氣罩和暈車藥,最好還有餓了幾天的靈魂,允/暈許自己跟著她的腳步,在失速中拆解傳說、解構語言,並飲下大量的水,容納各種歪斜、奇幻的可能性。
Thumbnail
《披頭散髮的彼得》(日文版)和台灣發行的版本很不一樣,色彩、圖樣都更簡樸,甚至能看見石版因時間的浸漬,重新複印而留下的斑駁、擦漬、褪色的痕跡。
Thumbnail
為什麼是「石頭」? 只要是人,應該都曾感受過孤單,但孤單是什麼滋味,卻很難說出口。也有人說,如果我們願意從自然界的角度來觀看,其實人並不孤單,反而與萬物有著超乎想像的連結。《當你發現一顆剛剛好的石頭》從書名開始,就試圖揭示這個主題。
Thumbnail
這樣的聚會,一年大概只有一次。 不是約在元旦,就是舊曆年期間;不是約在國小老師家,就是約在附近某家咖啡店。 她和她和我,小時候不曾特別好,卻慢慢地只留下我們三個定時定量約會。 一回約在素食餐廳吃早午餐,從近午坐到下午,聊到只剩我們一組客人。原來餐廳下午就打烊,大概見我們熱絡,也就沒打擾,任我們
習慣比你早起一點點。去開窗,去喝一匙橄欖油,去煮一壺溫開水。 喝下之後,最好開始晨寫。
Thumbnail
翻開比利時作者安・艾珀(Anne Herbauts)的繪本,彷彿看見光線灑落,風微微顫動,空氣中瀰漫著無聲的的思念絮語。 翻開比利時作者安・艾珀(Anne Herbauts)的繪本,彷彿看見光線灑落,風微微顫動,空氣中瀰漫著無聲的絮語。
Thumbnail
「聽者愈是忘懷於己,故事內容就越能深深在記憶上打上印記。」——班雅明 民間故事為何吸引人?它們不總是溫柔,經常混雜死亡、謎語與幽暗力量。這篇文章藉由《故事生成界》的閱讀經驗,串連班雅明〈講故事的人〉的思考與書中數則精彩故事,重新追問我們為什麼需要講故事、聽故事。
Thumbnail
5/5《故事生成界:那些(不)曾被講過的民間譚》
《熱呼呼的蒸餃先生》是一本來自韓國的趣味繪本。繪本裡以蒸餃和冷凍餃的擬人化生活,粉橘的暖調和淡藍的冷色,製造熱呼呼、冷颼颼的反差感,既可以從文字上讀出趣味的萌感,又可以從視覺上得到溫度的變化。
Thumbnail
大抵我們都相信,鑑古知今的作用也許可以讓人類在瀕臨瘋狂毀滅之前停下腳步,爭取出一個謹慎合宜的生存空間。 這是有著豐富歷史學背景,且為暢銷系列書《人類大歷史》的作者哈拉瑞(Yuval Noah Harari)在《連結:從石器時代到AI紀元》一書所關懷的重點。
Thumbnail
情緒是人類身上最難理解和處理的東西,有時候簡直就像泡泡糖黏在手上,教人瞬間腦子打結、無法動彈。然而艾娃‧林斯特(Eva Lindström)描繪情緒的手法,總是教人耳目一新。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