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投島08 老宇宙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文/ 陳藹文


昨天我第一次騎微笑單車從捷運北投站到社大去上課,雖然有一點小爬坡,還是順利完成了,奇怪,之前怎麼從來沒想過可以這樣上學呢?只直覺地就依賴著捷運支線。下課後我又再騎一次,順著緩坡滑下山真是暢快。於是,我心目中的北投島又加分了,可惜沒有單車專用道,騎在汽車的馬路上,實在缺乏安全感。

想起我曾經參加北投社大開的微笑單車美好溪行課程,那時有老師帶著在台北騎透透真過癮,後來腳不舒服就放棄了,算算好幾年沒騎腳踏車玩,昨天一小段路騎得還蠻順,證實老骨頭堪用,腳力或許慢慢恢復中,感到欣慰。

在澎湖的時候我就是這樣,騎車、跑步、游泳,喜歡這些一個人完成的事,回基隆也差不多,只是身體沒年輕時乖巧聽使喚,為了休養生息,乾脆在家待著。在社交與不社交之間,越來越往不社交的一端傾斜,通常繭居家中覺得更舒服,外面的一切漸漸變得可有可無,就算出門也懶得呼朋引伴。

一個人也活得很好、獨自生活更自由自在。我們已經成為這樣的世代了嗎?

最近從書籍、戲劇、流行話題可以感覺到,價值觀正在改變,成家立業不再是主要追求目標,網路世界繽紛得很,手機填滿空隙,走出家門的頻率降到最低,連食物都是送上門來的。被3C養大的孩子這樣好像蠻正常,但我們不是,現在網路的一切都是出社會以後才蓬勃發展的,三十年來的路是自己選擇的。我不是在評論別人,說的是自己。

曾經在好幾個網路公司上過班,走在時代的最前端,也曾經開過小書店,躲進最傳統最角落的產業裡。想嘗試的都去試過了,然後長成了如此中年樣貌,覺得獨活也不錯,有個遮風避雨的家呆著,好天氣能自己騎騎車,已然滿足。好像我跟這個世界關係不大,也無所謂。

未來,當我們這一代變成老人的時候,跟現在大家看到的老人應該完全不一樣吧,他們是走過基礎社交生活的人,嚮往群體認同;我們卻可能是以獨活為樂的一代,自己的小宇宙最重要。老了的話,就創造自己的老宇宙。

但好像哪裡怪怪的?只活在自己的老宇宙裡真的好嗎?不與人面對面實體交流、生活裡沒有意料之外的火花,會不會很可惜呢?很少走在馬路上,對環境的感知漸弱,太過冷眼看世界,會很可惜吧。

每當有人討論社區大學說是老人學校,要針對銀髮族設計課程,要當老人的長照中心時,我都想為中年人跳出來說話,「社區」是全齡的,我私心覺得我們中年人更需要上課啊,甚至更需要被補助、被鼓勵來上課。當年我們受教育的過程各種接觸藝術、運動、哲學討論、廣泛生活知識技能的機會都被抹去了,在工作忙碌生活壓力大身體心理都健康不起來的這個人生階段,如果可以補充學習以前欠缺的這些,也許更能支撐我們活下去,在群眾裡。

我為何以北投為島,是因為我在北投上的課很好,參與的計畫很好,進到北投島的我會變得主動積極,會讓腦袋動起來;如果我不曾到這,其實完全不影響生活,日子照過,但我可能會更繭居,缺少認識環境、關心社會的動力。變成獨善其身的一代,不嚮往社會生活的一代,等輪到我們變成老人,不管課程學費打幾折都不會被吸引,嫌出門麻煩。

政府有力的話,應該不要只看眼前的老人,要看一下未來的老人、現在的社會中堅,社大推動的地方學也好,公民素養也好,環境意識也好,中間的這一群更需要早一點被觸動。

不然,以後想要從一個個獨活老宇宙裡把人拉出來可能不容易了,連我都覺得活在自己的世界裡很好啊。

4會員
27內容數
自在就好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Anne 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北投島02 魔坑-前傳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北投島04 勇者一行人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北投島05 上學路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北投島06 愛上島的十個理由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北投島07 島民意識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你可能也想看
島嶼週記8—浪漫情人島:南怡島那年韓流興起,諸如:「藍色生死戀」、「順風婦產科」、「冬季戀歌」、「天國的階梯」、「浪漫滿屋」等等,總之我就算不是韓劇鐵粉,也被這波韓國浪潮襲擊,2000年前是日本風,2000年至今的韓流至今依舊未減,也因為韓劇的浪漫愛情太夯了,就這樣跟風的踏上韓國之旅。
Thumbnail
avatar
Emma
2024-05-29
2024島嶼週記-直面恐懼人應該如何面對自己的恐懼呢? 說來好笑,但曾為一段時間小島居民的我,實在是很害怕搭飛機。
avatar
鄧小佩
2024-05-21
島嶼週記6—回家,回到這小小的台灣島 這不是預定在島嶼週記中要寫的篇章,但接連兩趟出差—四月底上海一週,五月初美國十天,從被某些人刻薄稱為「鬼島」的台灣(我真心不喜歡這個稱呼,我始終覺得鬼的不式島,而是稱呼鬼島的這些人),在地理位置上來看,恰好處於中美兩大強權國中間,而就這麼巧,我就這樣的往東西兩國飛去。
Thumbnail
avatar
Emma
2024-05-15
島嶼週記5—令我為之傾倒的青島  其實我很早就知道青島這個城市,我第一份工作時認識一位美女,她是來到台灣的陸配,知道她來自青島,那個在我腦海中曾經出現在地理課本上的名字,只知道青島屬於山東半島的一個城市,僅此簡單文字印象...直到後來有機會到訪這個城市,此後她從書裡的名詞變成我為之傾倒的青島了
Thumbnail
avatar
Emma
2024-05-08
島嶼週記4--魚尾獅的回憶新加坡只有雙北面積30%大小,卻有著雙北80%的人口數,曾經與台灣並列為「亞洲四小龍」,擁有全球票選最棒的國際機場,也曾經受過英國殖民、日本佔領,曾隸屬於馬來西亞,後來在1965年獨立建國,充滿多元文化與多種語言,也是東南亞地區重要的陸空轉運站—新加坡。 印象中應該是2004年,那是我第一次去新加坡
Thumbnail
avatar
Emma
2024-05-01
島嶼週記3--永遠的尋夢鄉「香港」很多年前有首老歌,名為「香港香港」,歌詞中寫道:「說一聲香港 香港 你永遠是尋夢鄉,香港香港你那色調難忘,香港香港載有我童年夢想...」雖然我對香港沒有鄉愁,但三次到訪香港,卻有著全然不同的感受。 過往的職涯中,曾經與香港人共事約莫三年,雖然時間不長,但卻讓我感受到不少的價值觀衝擊,香港因為歷
Thumbnail
avatar
Emma
2024-05-01
2024島嶼週記-4 小島旅行記與雙親的馬祖旅行
Thumbnail
avatar
鄧小佩
2024-05-01
島嶼週記2-支援前線!遊金門送關島相對於其他周圍群島,台灣就是整個島國的生活中心,以往離島的友人們都稱台灣為「大島」,而圍繞著大島東西兩側的有好幾個島,分屬不同縣市轄區,直到寫文的這天,我只剩一個離島還沒探訪過,不知緣分何時會到。 2019年春天,父親過往約莫一個月,家人們有種鬆口氣可以恢復常軌的感覺,那種鬆口氣是因為我們不用
Thumbnail
avatar
Emma
2024-04-17
島嶼週記 1-初探那座美麗寶島島嶼週記是作者參與朋友發起的一個充滿感動與美好回憶的活動,時隔多年發起人再次發起島嶼週記活動,構起許多島嶼的故事,想起我的第一次環島初體驗,是因為客戶要求,那年旅程由南到北,有許多特別而美好的回憶,也沒想過這次的環島意外成為實現客戶夢想的推手。
Thumbnail
avatar
Emma
2024-04-10
學習筆記【生成式AI導論 2024】第3講:訓練不了人工智慧?你可以訓練你自己 (上) — 神奇咒語與提供更多資訊這一節課說明,如何透過改變給模型的指示或咒語(prompt),來得到不同的結果 。如果直接說結論的話會是,在今天語言模型的能力之下,我們只要交代清楚任務就好,可以包括背景以及需求。而這節課很像是一堂模型咒語的歷史課 XD
Thumbnail
avatar
Ezra
2024-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