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一切安好,但我還是好想死。】(三)讓憂鬱症學會與身邊的人與社會求救,是走上康復與避免危險發生的正途。

更新於 2024/06/14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在過去勉強度日的時光裡,那活著一天算是一天的日子,腦中經歷無數次想自我了結的念頭。繼人生第一次真正嘗試自殺未遂後,在伴侶的建議與陪伴下,開始每一個禮拜都固定回診與身心科醫生。


坦白說我心裡有些抗拒,不太想看身心科醫生,這樣感覺好像我就是社會上所謂「有病的人」。


每個禮拜被要求回診,除了是因為我有強烈的自殺意圖,需要定期管控我,讓醫生能夠定期追蹤我的精神狀況,同時也安排診所配合、也符合我要求條件的心理諮商師給我。


其實並不是所有身心科醫生都會聽你說話,有部分的身心科醫生,我會開玩笑說就像是一位開藥機器人。現在回想起來,我很感謝第一次遇到的身心科醫生,願意在每次看診時都會聽我說話,就像一位心理諮商師那樣。


現在的我回想起來,也很感謝我的伴侶每次都有花時間陪我一起進入診間,讓當時還不太會自我表達的我,在她的視角能夠為醫生提供一些補充說明,或一些我自己本人也沒有注意到的行為。


而在持續回診了幾個禮拜後,醫生也終於確定我是重度憂鬱症患者,而知道這件事的我也沒有太大的心情波瀾,大概是覺得,事到如今知道我是憂鬱症又能如何呢?反正我已經病入膏肓了阿。


只是這期間與醫生談話的過程中想起,其實我以前並不是沒有嘗試看過醫生,我在過去的文章中寫過,我時常在青少年時期會因為負面情緒,心臟會強烈的感到抽緊,大腦同時感到暈眩,也會時常有原因不明的偏頭痛症狀出現。


還是高中生的我,曾經因為當時與母親的相處,因為母親對男友的關注大於給我的關注,因為害怕我也許就要被拋棄,因為我與父親感情完全破裂,而這一切的長期累積的心理傷害,沒有任何人可以聽我說。


加上在學校又要表現完全不同的自己,要假裝得我是一個很開朗沒有任何煩惱的人,不能讓任何人看出來我難過,或是家庭有任何問題,不能讓任何人有任何機會可以抓到把柄,利用我的脆弱傷害我。


除了這些問題以外,我有喜歡看他人痛苦而感到愉快的矛盾感,我也更常有想要破壞物體,或者隨機攻擊路上不認識的人的心理衝動。


而有這些想法的自己更讓我感到不可思議,我不明白為什麼我會有這些危險的衝動。


小時候的我明明很愛護動物,國中的時候常常在從補習班下課回家的路上,餵食流浪動物。也常常因為看到弱勢人士就感到難過而哭泣,覺得自己為什麼沒有任何能力能夠幫助這些人,放學下課在地下室停好腳踏車,遇到會固定來大樓地下回收室撿回收的奶奶,也會幫她從地下室的斜坡,推著沉重的手推車一起推回她在附近的住處。


負面情緒超載卻無處宣洩,偏頭痛、心臟縮痛、不時地感到暈眩,同時也需要忍住這些危險的攻擊性衝動,都讓我生理與心理都感到過度強烈不適。


我知道即使跟母親商談我的狀況,她也只會告訴我吃普拿疼就置之不理,我的攻擊性衝動我則是連提都不敢提,因為我母親很有可能會傷害我。


於是我自己帶著健保卡去就醫求助,反正我從小就習慣一個人自己看醫生。


去家裡附近的一般家醫科診所看診,告訴醫生我的症狀與我的攻擊性衝動。當時的醫生聽完我描述我感受到的症狀,我其實不太記得他說的病名,只記得是與暴躁或憂鬱相關的症狀,說我可能需要回家與家人討論,並轉到相關專科就醫進一步診斷。


被醫生告知的當下我心裡非常驚慌,那時學校對心理健康的教育並不普及,我唯一的心理治療經驗,只有國小被母親體罰,真的忍受不了而打了家暴專線,校方安排給我的沙盒治療。


我不知道如果跟我母親說這些事,她會怎麼想,最重要的是我不知道她會不會相信我。


後來我大概是抱著最後一絲對我母親的期待,奢望著她也許還有可能會因為我生病了而學會真的愛我,選擇轉述給她醫生的診斷與建議。


然而果然我的母親一如往常,說我只是「妄想過度」,拒絕相信我真的有可能生病這件事情。


即使在現在打字的當下,我也不明白當時的我到底在期待什麼,我到底還在對這個從我有記憶以來,沒有任何時刻讓我覺得自己真正被愛過的人,抱有任何一絲這稱為渴望關愛的妄想。


而幸運的是,即使經歷八千多天,不曾感到心裡有真正的陽光存在過的日子,有那麼一雙手輕輕地撫摸了傷痕累累的我。


從來沒有人看我的眼神像這樣充滿溫柔。


如果沒有妳,我也許永遠不會知道,原來光是真正被一個人全心全意的愛著,曾經看起來痛苦不堪的明日,也不再充滿陰霾,而活著貌似能夠成為一件快樂的事情。


是妳告訴我,原來我不需要隱藏我自己的感受,身邊還有很多真心喜歡我、願意幫助我的人們。他們是能夠成為我即將乾涸的心,所能暫時停留並灌溉心靈的綠洲。


以前的我,從來沒有跟任何人說過自己的過去,因為我覺得很丟臉,也因為別人曾經利用我的脆弱攻擊我、遠離我,我也不再與任何人分享我的內心。


即使身邊真正有人將我視為知己,我也下意識選擇不將對方視為能夠交心的朋友,只為了保護自己沒有任何機會再受更多的傷。


在伴侶的陪伴下,我開始嘗試願意與身邊,當下認為願意分享的對象傾訴我遇到的精神創傷,也很幸運剛好身邊有一位親近、也有精神病患者陪伴經驗的朋友。


這位朋友就是我自殺未遂時,將手機解鎖密碼託付的對象,我也很感謝他願意成為我的支持系統。


在長達將近半年後的身心科固定回診後,我的情緒起伏,相較自殺未遂的那段期間相對穩定一些,只是也沒有到有任何正向的起色。


而這時剛好我也配對到合適的諮商師,是一位說話十分輕柔的女性。


其實我與心理諮商師的配對會等待這麼長一段時間,主要也是因為我對一般比我年長的男性都容易產生恐懼感。


我一開始不太明白為什麼,現在經歷這麼兩年多的身心科搭配諮商治療,我與諮商師都認為,大概率與母親的每一任男友對待我都不好有關,甚至小時候更有性騷擾我的情況發生,而我每次反應這些情況,我的母親也不願意解決,甚至也會同樣認為我是在被害妄想。


加上因為小時候因為家暴通報而經歷了沙盒治療,那時的諮商師也是女性,以及在我的成長經驗中,除了我母親以外的年長女性,包含我的外婆、舅媽等,大部分留給我都是相對寬容與溫柔的印象,我才會在等待配對時說,希望諮商師是女性。


沙盒治療的經驗也給我留下了心理治療的確是有效的印象,所以我對心理諮商其實一直都不抗拒,甚至可以說是有點嚮往的。


因為在一個固定的時間裡,我可以期待有一個人,會將其人生的極小一部份,只專注於我一個人,而這個人會在下次見面的時候,還記得我說過的話。


漸漸地我再也不需要跟身心科醫生談我自己的狀況,我每次回診的時候,需要跟醫生談話的時間都越來越短。


從每次看診都需要一段時間談話,到跟醫生只需要確認有沒有副作用、需不需要調整藥物種類或劑量。


雖然我並沒有到醫生評估可以減藥的情況,我依舊感覺自己心理狀態整體相對健康許多,而自殺的衝動也不再那麼強烈,甚至這個念頭也很少出現。


讓我感到更加幸運地是,在我進行治療的期間,我與兩個在辦公室的有私交的同事,與她們分享我的心理疾病狀況後,她們也給予我很多諒解,甚至在辦公室哭泣擁抱彼此。


有時候因為看診或諮商時間安排的關係,我需要提早一點點離開辦公室,她們也都會給予我支持。很感謝我遇到這麼善良的她們!我從那時起也更加盡我所能,用各種方式回饋她們給我的支持。


我知道這在職場是相當可貴、難得、少見的情形,即使在撰寫文章的當下,我們都已經在職場上分道揚鑣,我現在也依舊萬分珍惜、並細心維持與她們的友情。


感謝身邊的人給我的愛、陪伴與支持,讓我感到確診憂鬱症這件事,貌似不是那麼壞,也正是因為有這個契機,我才有機會發現原來身邊有這麼多願意愛我的人。


原來世界並不是當時我想自殺時的那樣,這個世界並沒有到所有的一切想要我去死。


我也開始漸漸恢復以前我曾經熱愛過的興趣,像是玩遊戲、聽音樂、收看實況等等。


而後來穩定持續治療一年多後,我因為工作與伴侶學業的關係,需要移居到自己不熟悉的城市,也因此需要更換穩定看診的醫生,甚至諮商師。


當時剛搬離自己家鄉的我,選擇先以通勤的方式穩定諮商,因為我不想更換新的諮商師,但我發現這樣的方式不僅對我精神十分耗損,因為我常常也需要在新的辦公室早退或攜帶筆電遠端工作,為了要跨縣市回去諮商。


後來的我嘗試在當地換了其他諮商師3次,也因為我並沒有交通工具的關係,能夠找的諮商師非常有限,因此並不是很順利,也沒有找到適合的。


同時我換診到其他身心科診所多次,一直沒有找到合適又距離我較近的醫生,身心科只要是初診幾乎都需要特別安排預約等待。


每次要跟陌生的醫生重新講一遍我的情況,我需要再重新回想一次,為什麼我曾經想自殺,所有不堪回首的過去,我都要重新跟一個陌生人再說一遍。


當時更換的醫生,並不是很完全掌握我的情況,我知道這不能完全責怪他們,畢竟即使他們是專業人士,也無法在短期2、3次的就診時間,就能掌握重度精神科患者合適的劑量。


可能最保險的方式,的確就是照著以前的劑量與種類稍微加開,甚至也可能因為藥廠不一樣,就會更換為不同種類的藥物。


綜合種種因素,我的康復之路並無法一路順遂,由於新的職場環境不適應、工作壓力、無法找到新諮商師、與伴侶相處產生的摩擦、因照顧寵物等綜合而成的心理壓力,導致我的心理健康狀況急轉直下,到一個十分危險我也不自知的程度。


也因為情緒穩定度急轉直下的原因,我的藥物又不斷加重,副作用也越來越多,例如白天工作的時候會容易嗜睡,注意力集中不足。


結束工作後,我又開始只想渾渾噩噩的躺著,什麼事都不去做,我也無法提起心力做任何事。


我又開始跟以前一樣,無意識地經常需要透過酒精放鬆,又常常睡眠中斷、被自己與童年創傷有關的惡夢哭醒。


甚至有幾次一醒來就會有自殺衝動產生,讓我又像以前一樣,會站在自己所居住的高樓窗邊,對人生感到絕望,卻又懦弱到不敢自殺。


這之後的我,被重新診斷出有躁鬱症/雙極性人格疾患與PTSD,讓康復這件事,看起來更是遙不可及。

憂鬱症>躁鬱症+PTSD患者的隨手記錄。 晴天與暴風雨、一直都是可能性,嚮往將心搬到每日都有晴天的地方。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最近又開始了,每到凌晨六點,天還半亮著就自動醒來,距離上班還有3個小時多,就這樣醒著也不知道該做些什麼,即使剛經過一場睡眠,身體還是很疲憊,精神狀態也非常糟糕。
最近又開始了,每到凌晨六點,天還半亮著就自動醒來,距離上班還有3個小時多,就這樣醒著也不知道該做些什麼,即使剛經過一場睡眠,身體還是很疲憊,精神狀態也非常糟糕。
最近又開始了,每到凌晨六點,天還半亮著就自動醒來,距離上班還有3個小時多,就這樣醒著也不知道該做些什麼,即使剛經過一場睡眠,身體還是很疲憊,精神狀態也非常糟糕。
最近又開始了,每到凌晨六點,天還半亮著就自動醒來,距離上班還有3個小時多,就這樣醒著也不知道該做些什麼,即使剛經過一場睡眠,身體還是很疲憊,精神狀態也非常糟糕。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生活旅行seeingtheworld 二年旅居在台灣不同城市,真的明顯感受到各地方所帶給的不同氛圍,那種氛圍因其地理的環境,歷史的演進而有所不同,也因這份不同,發展了出各自的生活樣貌和人文特色。 你可想像深處在阿里山石棹的生活是怎樣嗎,每到夜幕降臨,那濃霧籠罩在整個山頭,所有店家
Thumbnail
接受生活中發生的一切,包括失敗、挫折、失去、分離、及不如預期的關係。透過反省和學習,從中學到寶貴的教訓,更堅韌勇敢的前行。生活充滿不確定性,接受並信任自己的能力,從每個經驗中成長和學習。
Thumbnail
C'est la vie!不會說法文的人也一定有聽過這句話,意思是『這就是人生啊!』一個既惆悵又表示看透一切的感嘆句。之所以選擇取名為『生活不就是這樣』,並沒有那麼文青想要營造多愁善感的形象xD,只是想將我的生活體悟,一些生活小事記錄下來,日後可以慢慢的回味。 嗨!很高興在這裡遇見你!我叫Yu
Thumbnail
分享一個最近聽到的好音樂 一切都来得及 ( Everything Comes in Time) MV《热辣滚烫 OST》 - 贾玲 (Jia Ling ) (youtube.com) 這齣電影我還沒看過,但透過好多的花絮及歌曲感受到這是一部非常勵志的電影。 歌曲的歌詞也非常吸引人,透過自己與自
Thumbnail
這篇文,照進度應該是幾個星期前,甚至2023年末那幾天就要產出的。 年底歲末,總是讓人禁不住的開始回想,開始計畫。 今年都做了哪些事?目標達到了?有什麼還沒做? 巴拉巴啦.....
Thumbnail
圖片來源: Netflix《原本以為只是手機掉了》海報 手機不離身,低頭族顯然已成為路上、大眾交通上的大眾族群。拜科技所賜,只要一機在身,我們幾乎可以搞定所有生活大小事,好似一部分的我們存活在另一個時空,失去手機,我們也失去了一點自我。而Netlix近期上線的《原來以為只是手機掉了》正是以此議題為
Thumbnail
當時看到這本書介紹的內容,讓我心生興趣,好奇著最愛研究生產力的作者克里斯.貝利(Chris Bailey),竟然也會遇到瓶頸,他是如何從中面對幾乎是現代一般人的所容易發生的過勞與焦慮,從平靜中體會到生產力的力量,而這不正是我所需要的嗎? 於
Thumbnail
- #還少寫一個字到底多恍神 我相信宇宙總是會吸引跟你當下同頻率的事物來到身邊。 這兩天收到了黃繭的新書:「生活是有恃無恐」, 我很早就知道這個作家, 在2018年手寫帳剛開的時候, 就曾經抄寫過好幾篇她的文章, 但都是零碎片段的文字, 這是第一次完整地讀完一本作品, 很奇妙地, 非常符合我此刻的心
Thumbnail
無法控制的事情太多,與其難過糾結不知如何是好,不如在努力後期望一切都能有好結果。
Thumbnail
在這些過程中的感覺: 要留意的可能是有時候會出現的心態:我都做這麼多了,為什麼你們還看不見、不懂、不明白?當這樣的感受出現時,內心裡會有另外一股聲音質疑自己:是不是方法不對?或者你並沒有真正站在他人的角度去思考這件事。另外,情況持續沒有改善時,放棄的念頭也會出現。但我發現,當放棄的念頭出現時....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生活旅行seeingtheworld 二年旅居在台灣不同城市,真的明顯感受到各地方所帶給的不同氛圍,那種氛圍因其地理的環境,歷史的演進而有所不同,也因這份不同,發展了出各自的生活樣貌和人文特色。 你可想像深處在阿里山石棹的生活是怎樣嗎,每到夜幕降臨,那濃霧籠罩在整個山頭,所有店家
Thumbnail
接受生活中發生的一切,包括失敗、挫折、失去、分離、及不如預期的關係。透過反省和學習,從中學到寶貴的教訓,更堅韌勇敢的前行。生活充滿不確定性,接受並信任自己的能力,從每個經驗中成長和學習。
Thumbnail
C'est la vie!不會說法文的人也一定有聽過這句話,意思是『這就是人生啊!』一個既惆悵又表示看透一切的感嘆句。之所以選擇取名為『生活不就是這樣』,並沒有那麼文青想要營造多愁善感的形象xD,只是想將我的生活體悟,一些生活小事記錄下來,日後可以慢慢的回味。 嗨!很高興在這裡遇見你!我叫Yu
Thumbnail
分享一個最近聽到的好音樂 一切都来得及 ( Everything Comes in Time) MV《热辣滚烫 OST》 - 贾玲 (Jia Ling ) (youtube.com) 這齣電影我還沒看過,但透過好多的花絮及歌曲感受到這是一部非常勵志的電影。 歌曲的歌詞也非常吸引人,透過自己與自
Thumbnail
這篇文,照進度應該是幾個星期前,甚至2023年末那幾天就要產出的。 年底歲末,總是讓人禁不住的開始回想,開始計畫。 今年都做了哪些事?目標達到了?有什麼還沒做? 巴拉巴啦.....
Thumbnail
圖片來源: Netflix《原本以為只是手機掉了》海報 手機不離身,低頭族顯然已成為路上、大眾交通上的大眾族群。拜科技所賜,只要一機在身,我們幾乎可以搞定所有生活大小事,好似一部分的我們存活在另一個時空,失去手機,我們也失去了一點自我。而Netlix近期上線的《原來以為只是手機掉了》正是以此議題為
Thumbnail
當時看到這本書介紹的內容,讓我心生興趣,好奇著最愛研究生產力的作者克里斯.貝利(Chris Bailey),竟然也會遇到瓶頸,他是如何從中面對幾乎是現代一般人的所容易發生的過勞與焦慮,從平靜中體會到生產力的力量,而這不正是我所需要的嗎? 於
Thumbnail
- #還少寫一個字到底多恍神 我相信宇宙總是會吸引跟你當下同頻率的事物來到身邊。 這兩天收到了黃繭的新書:「生活是有恃無恐」, 我很早就知道這個作家, 在2018年手寫帳剛開的時候, 就曾經抄寫過好幾篇她的文章, 但都是零碎片段的文字, 這是第一次完整地讀完一本作品, 很奇妙地, 非常符合我此刻的心
Thumbnail
無法控制的事情太多,與其難過糾結不知如何是好,不如在努力後期望一切都能有好結果。
Thumbnail
在這些過程中的感覺: 要留意的可能是有時候會出現的心態:我都做這麼多了,為什麼你們還看不見、不懂、不明白?當這樣的感受出現時,內心裡會有另外一股聲音質疑自己:是不是方法不對?或者你並沒有真正站在他人的角度去思考這件事。另外,情況持續沒有改善時,放棄的念頭也會出現。但我發現,當放棄的念頭出現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