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孫子兵法》計篇全文翻譯

更新 發佈閱讀 7 分鐘
孫子兵法之邏輯

孫子兵法之邏輯

國之大事

軍隊或打仗(兵),是一國(當時是家天下,故此應指統治的王室、公室)之大事;戰場是士卒生死的所在(地)、策略是士卒存亡的途徑(道),不可不明察。

士卒在錯誤的戰場因錯誤的策略而大量死、亡,軍隊將不復存在,王室、公室亦將任憑他國宰割。沒有充足的力量,不可能妥善地保護自己(國/家/人)。因此,軍隊是大事、打仗是大事、甚至是最大的事。軍隊、軍力不是一蹴可幾,是十數年、數十年的苦功。依據可能的戰場、模擬對應的策略,投注必須的人力、物資、財政等建設軍隊、培養軍力,這些都需要仔細察察。

經之以五

所以,擘畫軍隊或打仗這事,分為五個方面、計算而考察比較敵我、以發覺雙方的實力:一方面是道、二方面是天、三方面是地、四方面是將、五方面是法。

道,是指要求軍民(當時為軍民合一,則是具備軍人屬性的人民),與國家領導人持相同立場、思想一致,那麼他即可以與他們同死、與他們共生;軍民都不會懷疑。

為什麼需要「軍民」的『同意』?按朝的宗法與封建制度,王、公(侯/伯/子/男,通稱諸侯)、卿大夫、士都分為大宗與小宗,後者是嫡長子(妻親生的長子)以外的子(妻親生的次子以後,與妾所生的)。妻是明媒正娶、按『禮教』說媒迎娶的,因此地位最高、也只可以一位、是一妻制——中國人一直是一妻制。妾不可以上位為妻、納妾也不能隨意為之。是故,廢妻是一件「大事」。她親生的第一個男子,就是嫡長子、繼承一切權利與義務。王子——王的兒子們,其中妻親生的第一個就繼承王位,其餘的封土建國為諸侯。公子——公/侯/伯/子/男爵的兒子們,其中妻親生的第一個就繼承諸侯位,其餘的在該諸侯國內,封土建邑為卿大夫。卿大夫的兒子們,其中妻親生的第一個就繼承卿大夫位,其餘的在該卿大夫邑內,不封土、不建邑而為士。士的兒子們,其中妻親生的第一個就繼承士位,其餘的成為民。與時推移之下,自然而然地所繼承的愈來愈小、以至於無可繼承,最後由王室收回該土地。這是理想中的設計,但事實非如此。兼併戰,打壞了制度。

最後者、最低階的士,是戰鬥主力、也是貴族而與諸侯有血緣關係(比較遠、也無封國與采邑),無法繼承地位的人—如士的『非嫡長子』的兒子們—就會自然成為普通的民、也需要赴戰。雖然,長此以往,都會愈來愈沒有血緣關係;固然按照制度,下一階層的人都要服從上一階層的人,但他們如果集體反戰——無論什麼原因,還是會造成王、公的困擾。因此,孫子才會將「道」立為第一個因素——這應是為了避免無意義的戰事。只不過,就沒有幾個諸侯真正關心軍民。

原則上,『郊』外的「野人」是不能參加戰鬥的。

天,是指自然的晝夜、季節。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是原則,不表示沒有夜貓子。又「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依季節行農事。因此,戰事的時間是需要考慮的,否則「不得操事者七十萬家」,會大大地影響國家糧食的供應、民生的發展。

地,是指天然的高低、寬窄、遠近、難易。

戰事的場所在地面,當時雖有水軍,陸軍仍然是絕對的主流。相較於水文,地形當然是唯一的關注。此處必然只論天然的地形,若要講人為改造,絕非這麼短短幾字可以交代。試想,現代的工程技術要改造天然的地形,容易嗎?遑論二千五百年前。

將,是指他(們)的智慧、信用、仁慈、勇氣、嚴格。

必然指所有的將——受命主將與偏將、裨將等。總不能主將優秀、下屬將領鴉鴉烏,以至於不能如臂使指,這仗怎麼打?當然無人能面面俱到,至少都應及格。

法,是指軍隊的組織、軍官的素養、國主的決策等體系。

不同的個性、思想,必會造成不同的行事風格。因此,各國有不同的軍隊編制、軍官養成、王公的決策習性,都會影響軍力的建設與投射。

這五個方面,將軍們都聽聞過,了解的將軍們則能獲勝,不了解的則必獲敗。

校之以計

所以,計算而考察比較敵我、以發覺雙方的實力:誰的國主賢明?誰的將軍能幹?誰獲得天時地利?誰的體系落實?誰的整體部隊強大?誰的個別士兵精練?誰的賞罰明快?我—受命主將—將以這些考察比較,了解打仗的勝敗。下屬將軍們之中,聽從我的考察比較,留用;不聽從我的,棄用。

這是分析「內在的」——基本面、根本面——實情。

「兵眾」與「士卒」明顯的是對舉。因此,既然後者是指戰技的熟練,沒有理由前者僅指『裝備』——也需要人操作——的強大,必然是整體與個別的戰力。

從後四項可以推知,「主用」不是指『主軍費用』(曹操語),沒有一項與後勤有直接關係、或者由其支撐。

乃為之勢

計算而考察比較的結論,顯示我方具備有利條件,而且下屬將們都已聽從我,此時就應該考慮造勢,作為外在的助力,以放大、提升該有利條件。所謂勢,是根據自己的優勢所在,而決定輕重緩急的權變;需要造勢,是因為打仗必然需要欺敵;欺敵有以下方式:我有能力打仗(或者,敵人認為我有能力打仗;以下皆同),但誤導敵人以為我無能力;有意圖,但誤導敵人以為無意圖;目標在近期或近處,但誤導敵人以為在遠期或遠處,反之亦然;我其實具備有利條件,反而做出引誘以使敵人疑惑;其實處在混亂狀態,反而進行攻擊以使敵人疑惑;其實有充分實力,反而採取防備以使敵人疑惑;其實是足夠強大,反而採取退避以使敵人疑惑;其實已非常憤怒,反而採取觀望(橈)以使敵人疑惑。這些方式,只有一個目的——打他个無防備、踢他个沒意料。事關行軍打仗的勝利,不可以洩露(傳)——永遠不可以。

這是分析「外在的」——加分項、環境項——助力。

人們都以為,事過境遷就可以將當初的內情說出去,這是錯誤的。

未戰而廟算

如果,打仗之前,評估上述的考察比較與造勢欺敵能夠勝利,代表勝算比較敵人多;評估不勝利,代表勝算比較少。充分的勝算,贏;不足的,輸;何況是毫無勝算。我—受命主將—從此一評估,能看出勝敗的所在。

「校之以計」只能「顯露(見)」誰是「勝兵」/「敗兵」(不是打仗的輸贏)——內在的條件。必須加上「乃為之勢」——外在的條件,才能「看出」「勝敗」落於何者。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dgjj.huang的沙龍
6會員
28內容數
包贏?怎麼包贏?作弊都不保證包贏,你竟說打仗要包贏!
dgjj.huang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10/12
博客來簡介:黃樸民(1958—),歷史學博士,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史學會理事、中國孫子兵法研究會常務理事等,長期致力於思想史和軍事史研究,是國內《孫子兵法》研究的代表性學者之一,曾在央視《百家講壇》主講《孫子兵法》。 從該書的前言中,發覺黃博士有特大誤解,本人不吐不快。所以
Thumbnail
2024/10/12
博客來簡介:黃樸民(1958—),歷史學博士,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史學會理事、中國孫子兵法研究會常務理事等,長期致力於思想史和軍事史研究,是國內《孫子兵法》研究的代表性學者之一,曾在央視《百家講壇》主講《孫子兵法》。 從該書的前言中,發覺黃博士有特大誤解,本人不吐不快。所以
Thumbnail
2024/08/29
一、如何將「孫子兵法」與「易經」結合? 將《孫子兵法》與《易經》結合可以通過以下幾個層面來實現,從而將戰略思想與哲學智慧相融合: 1. 陰陽平衡與對立統一 《孫子兵法》強調軍事戰略中的動態平衡與對立統一,例如「兵者,詭道也」,講究變化與靈活運用。 而《易經》核心思想之一是陰陽平衡,對立統一。
2024/08/29
一、如何將「孫子兵法」與「易經」結合? 將《孫子兵法》與《易經》結合可以通過以下幾個層面來實現,從而將戰略思想與哲學智慧相融合: 1. 陰陽平衡與對立統一 《孫子兵法》強調軍事戰略中的動態平衡與對立統一,例如「兵者,詭道也」,講究變化與靈活運用。 而《易經》核心思想之一是陰陽平衡,對立統一。
2024/06/12
其書《唯一的規則》,將《孫子兵法》通行本篇序分為上下篇;上篇從第一篇至第六篇,下篇從第七篇至第十三篇。因其認為「上」篇與「下」篇,『兩部份明顯不同』。又,稱上篇為理論篇,下篇為實戰篇。 「上」篇與「下」篇,個別再分為兩組。「上」篇之第一篇至第三篇為權謀組,第四篇至第六篇為形勢組。「下」篇之第七篇至
Thumbnail
2024/06/12
其書《唯一的規則》,將《孫子兵法》通行本篇序分為上下篇;上篇從第一篇至第六篇,下篇從第七篇至第十三篇。因其認為「上」篇與「下」篇,『兩部份明顯不同』。又,稱上篇為理論篇,下篇為實戰篇。 「上」篇與「下」篇,個別再分為兩組。「上」篇之第一篇至第三篇為權謀組,第四篇至第六篇為形勢組。「下」篇之第七篇至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這份文章介紹了《孫子兵法》每一章節的重點,包括開始計算、作戰、謀攻、軍形、兵勢、虛實、軍爭、九變、行軍、地形、九地、火攻和用間等內容。
Thumbnail
這份文章介紹了《孫子兵法》每一章節的重點,包括開始計算、作戰、謀攻、軍形、兵勢、虛實、軍爭、九變、行軍、地形、九地、火攻和用間等內容。
Thumbnail
既已瞭解敵情又瞭解自己的,身經百戰也不會有危險;不瞭解敵情而只瞭解自己的,可能勝也可能敗;既不瞭解敵情又不瞭解自己,每戰必危。
Thumbnail
既已瞭解敵情又瞭解自己的,身經百戰也不會有危險;不瞭解敵情而只瞭解自己的,可能勝也可能敗;既不瞭解敵情又不瞭解自己,每戰必危。
Thumbnail
其書《唯一的規則》,將《孫子兵法》通行本篇序分為上下篇;上篇從第一篇至第六篇,下篇從第七篇至第十三篇。因其認為「上」篇與「下」篇,『兩部份明顯不同』。又,稱上篇為理論篇,下篇為實戰篇。 「上」篇與「下」篇,個別再分為兩組。「上」篇之第一篇至第三篇為權謀組,第四篇至第六篇為形勢組。「下」篇之第七篇至
Thumbnail
其書《唯一的規則》,將《孫子兵法》通行本篇序分為上下篇;上篇從第一篇至第六篇,下篇從第七篇至第十三篇。因其認為「上」篇與「下」篇,『兩部份明顯不同』。又,稱上篇為理論篇,下篇為實戰篇。 「上」篇與「下」篇,個別再分為兩組。「上」篇之第一篇至第三篇為權謀組,第四篇至第六篇為形勢組。「下」篇之第七篇至
Thumbnail
其所用版本為,中華書局(大陸)二〇一二年之《十一家注孫子兵法校理》。且,以曹操所注為主。 過譽 此書論點,不脫前人牙慧。並無創新之論,只是將前人說過的話,再說一次;前人沒解出的字詞,他依然無解。真正嚴重的,是他讀書的邏輯不通。連最基本的文言語意都不能掌握,遑論其他。 出其所不趨,趨其所不意
Thumbnail
其所用版本為,中華書局(大陸)二〇一二年之《十一家注孫子兵法校理》。且,以曹操所注為主。 過譽 此書論點,不脫前人牙慧。並無創新之論,只是將前人說過的話,再說一次;前人沒解出的字詞,他依然無解。真正嚴重的,是他讀書的邏輯不通。連最基本的文言語意都不能掌握,遑論其他。 出其所不趨,趨其所不意
Thumbnail
朔雪寒此電子書百萬多文字,分上下篇。 讀者可以先看「下篇第三章十三篇論正」。每一篇兵法的論正,都是先呈現考證後的全篇文字、再一字一句進行論正。將該「考證後的全篇文字」與通行本對照,不同之處,再閱讀考證的文字。如此,比較容易獲得輪廓。 其次,上篇第五章孫子身世之迷。其次,上篇第一章春秋、戰國差異淺
Thumbnail
朔雪寒此電子書百萬多文字,分上下篇。 讀者可以先看「下篇第三章十三篇論正」。每一篇兵法的論正,都是先呈現考證後的全篇文字、再一字一句進行論正。將該「考證後的全篇文字」與通行本對照,不同之處,再閱讀考證的文字。如此,比較容易獲得輪廓。 其次,上篇第五章孫子身世之迷。其次,上篇第一章春秋、戰國差異淺
Thumbnail
傳統的觀點 傳統上,幾乎可說無一例外地,都認定「形、勢、虛實(通行本)」是《孫子兵法》的中心。雖然大家都將「始計(通行本)、作戰、謀攻」置於所謂的「大戰略」的地位,但是真正的心力大多用於「形、勢、虛實」三篇。由於誤認,以至於《孫子兵法》到底如何使用,沒人說得清。 通常,十三篇都被割得破碎,以便於
Thumbnail
傳統的觀點 傳統上,幾乎可說無一例外地,都認定「形、勢、虛實(通行本)」是《孫子兵法》的中心。雖然大家都將「始計(通行本)、作戰、謀攻」置於所謂的「大戰略」的地位,但是真正的心力大多用於「形、勢、虛實」三篇。由於誤認,以至於《孫子兵法》到底如何使用,沒人說得清。 通常,十三篇都被割得破碎,以便於
Thumbnail
「軍爭」當是介於「五變」與「謀攻」之間,可類比為少陰或少陽。何解?「以迂為直,以患為利」——有「乃為之勢、因利而制權」之分;「故迂其途,而誘之以利,後人發,先人至者,知迂直之『計』者也」——有「校之以計」之分。勢計互交而成「軍爭」。 知迂直之計 總而言之,運用軍隊打仗的方法:受命主將接到來自國主
Thumbnail
「軍爭」當是介於「五變」與「謀攻」之間,可類比為少陰或少陽。何解?「以迂為直,以患為利」——有「乃為之勢、因利而制權」之分;「故迂其途,而誘之以利,後人發,先人至者,知迂直之『計』者也」——有「校之以計」之分。勢計互交而成「軍爭」。 知迂直之計 總而言之,運用軍隊打仗的方法:受命主將接到來自國主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