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圖的文化管制與現代娛樂的自由競爭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If a man who possesses the talent for imitation should come to our city and want to exhibit his poems, we would fall down and worship him as a holy, wonderful, and delightful person; but we would also tell him that there is no one like him in our city, nor is it lawful for such a one to be there; we would send him away to another city after pouring myrrh down over his head and crowning him with wool."

「如果一個人具有模仿才能,來到我們的城邦,向我們展示他的詩歌,我們將會向他頂禮膜拜,把他當作神聖的、奇妙的、令人愉快的人,但我們也會告訴他,我們的城邦裡沒有他這樣的人,法律也不允許有這樣的人;然後,我們會把末藥塗在他的頭上,用羊毛給他戴上花冠,把他送往別的城邦。」Res Publica Book III by Plato

 

在柏拉圖的《理想國》中,他借蘇格拉底之口表達了對詩人之擔憂。他認為詩歌作為對現實的模仿,不僅無法揭示真理反而會誤導民眾、煽動情感及腐蝕道德。因此在理想的城邦中,詩人應被驅逐,藝術僅能以官方認可的形式出現。然而兩千多年後的今天,我們生活在娛樂形式豐富多樣的時代。Netflix、YouTube、電子遊戲等平台為我們提供了源源不斷的視聽盛宴。這些娛樂產品,不僅滿足了人們對休閒娛樂的需求,更成為文化傳播、價值觀塑造的重要載體。 在這樣的背景下,柏拉圖的文化管制思想是否已經過時?現代社會是否仍需對娛樂進行管制?討論將從柏拉圖的理論開始。

 

柏拉圖對文化管制的觀點主要建立在以下三個方面:

 

藝術的模仿本質:柏拉圖指出真實存在的是永恆不變的理念世界,而現實世界只是理念世界的摹本或影子。藝術為對現實的模仿,即對摹本的再次模仿,故更加遠離真實。他認為這種模仿不僅無法揭示真理,反而會使人沉迷於虛幻,混淆是非。他尤其反對悲劇和史詩(荷馬)等,認其過於渲染情感以削弱人的理性,是公民的共同敵人。

 

情感的煽動性:柏拉圖認為藝術,尤其是音樂和詩歌具有強大的情感煽動性。然而過度的情感會蒙蔽人的理性,使人失去正確的判斷力。他深信在理想的城邦中,公民應當保持理性、節制,不受情感的左右。因此柏拉圖主張對音樂和詩歌進行嚴格審查和管制,以避免它們對公民情感的負面影響。

 

道德的腐蝕性:柏拉圖認為藝術作品中所傳達的價值觀會對人的道德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同現代政府)。不良作品會宣揚暴力、色情、欺詐等違法亂紀行為,對年輕人尤為有害。柏拉圖希望對藝術作品進行審查,禁止那些可能敗壞道德的作品。

 

然而柏拉圖的文化管制思想也存在著一定的時代局限性。他所處的古希臘城邦社會是一個相對封閉、等級森嚴的社會,與現代社會的開放、多元、平等的價值觀成鮮明對比。理念論也受到了後世的質疑和批判。柏拉圖對藝術的看法過於嚴苛,忽視了藝術的審美價值和娛樂功能,但他的理念卻仍受到某些特定人士的推崇(左岸政府為典型例子),這也是這篇文章誕生的意義,譴責非自由派的獨裁理論。

 

現代社會更傾向於鼓勵娛樂的自由競爭。首先,自由競爭極大地促進了文化的多樣性。在沒有嚴格審查和限制的環境下,創作者們可以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創意,探索各種題材和風格。這種百花齊放的局面,讓邪典、小眾、獨立、獵奇等躍上檯面。多樣性滿足了不同人群的文化需求,也使得文化本身的多樣性得以體現。其次,自由競爭使得娛樂產品能夠更好地滿足多元化的需求。現代多元化社會下人的年齡、背景、興趣愛好大相逕庭。在自由競爭的市場環境下,娛樂產業為了吸引更多的觀眾和用戶,必須不斷推出迎合不同人群口味的產品。多元化的產品使得每個人都能夠找到自己喜歡的娛樂方式,從而獲得滿足感和愉悅感。 最重要的是,人為的干預會對文化的藝術性產生災難性的打擊,事實上不只文化娛樂產業,一切非看不見的手操弄的秩序都會產生無謂損失,干預就如親自送葬般毀滅著這門藝術,自由競爭是文化創新的核心推手,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讓經濟秩序選出的傑作才是品質的保證。自由競爭也是文化自由的重要體現,其為人類基本權,保障了自由表達及創作的權利。自由的氛圍才是文化繁榮發展的重要前提。

 

然而,正如硬幣的兩面,現代娛樂的自由競爭也存在著潛在的風險和挑戰。柏拉圖對藝術模仿本質、情感煽動性和道德腐蝕性的擔憂,在當今社會仍有其現實意義。群眾的眼睛並非永遠雪亮,符合大眾化審美的作品真能代表群體嗎?藝術的價值又該如何定義?演算法機制導致的同溫層問題之解法為何?強化固有觀念、加劇社會分化的作品又該如何評價?。在下一篇文章中,將更深入地探討現代娛樂自由競爭的負面影響,以及如何在自由競爭與文化管制之間取得平衡。

 

2024.06.16

0會員
8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Ignacio隨筆雜談 的其他內容
墨痕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薄暮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你可能也想看
從超能力的相對存在,來看見科學的絕對存在。 柏拉圖的理型論就在眼前。請別只看超能力的表象,它存在的目的只有一個。 就是希望人能透過相對,看見絕對。 希望因此生生不息、綿綿不絕。
avatar
始力拼達人
2023-06-20
從柏拉圖的理式論來分析抽象藝術在這個唯一理式之下基於理式複製得出了現象物層,也就是可見的物質層,所有可見得的現象物不過是其理式的片面。
Thumbnail
avatar
Samou
2023-06-13
柏拉圖的迷狂說與精神愛情-超越生殖迷狂"人再平庸,由於詩神附體,陷入迷狂,也能唱出最美妙的詩歌”-柏拉圖。 一、理念世界:「善」本身為最高理念。 二、迷狂説 (靈感説、出神説)。 (i) 生殖 (愛欲) 的迷狂: 最高層次的愛情是 "哲學式愛情”。 (ii) 詩的迷狂: 神智清醒時寫的詩遇到迷狂時寫的詩就會顯得黯然無光。 三、靈尊肉卑
Thumbnail
avatar
吳鐵肩
2023-06-10
柏拉圖的《理想國》與女性主義柏拉圖在《理想國》的第5卷中論證不僅可以有「哲學皇」,也可以有「哲學皇后」(451c~457c)。於是有爭論究竟柏拉圖是否初期的女性主義者。但女性主義關注的是解放、而柏拉圖關注的是理性秩序。
Thumbnail
avatar
nowhere
2022-06-20
柏拉圖的『洞穴寓言』:幻覺的本質它描述了靈魂在身體中被監禁的狀況,並提到了幻覺的本質以及如何從幻覺中解脫出來 柏拉圖(Plato)的《洞穴寓言》是他的老師蘇格拉底(Socrates)和他的弟弟格勞孔(Glaucon)之間的哲學對話,收錄在《共和國》(The Republic)的第七卷中。
Thumbnail
avatar
神秘學講堂
2022-04-13
柏拉圖的愛是什麽?請看《真心半解》Love is messy, and horrible, and selfish, and.... bold. 愛糟糕透頂、無藥可救、自私到底……愛是奮身一搏。
Thumbnail
avatar
阿嗅
2021-08-14
讀柏拉圖的「理想國」像登高山閱讀經典其實是相當自虐的行為,因為優秀的經典一定不好讀,而且還要先準備好相關知識才能進入經典的世界,像是攀登一座雄偉的高山一樣,不一定能夠一次就征服成功。我讀柏拉圖的「理想國」過程中就摔了好幾次,一直到最近才開始能理解「理想國」,在此跟大家分享自身嘗試錯誤的歷程。
Thumbnail
avatar
沈溺在經典閱讀中的 John Lin
2021-01-19
為什麼是古希臘文明創造了現代文明,而不是中國文化?請看看柏拉圖如何寫他的「理想國」孔子是中國影響力最大的思想家,在古代中國還很強盛的年代,儒家思想跟隨著中國的國力擴散到亞洲各國,近年來中國經濟強盛後,就打著「孔子」的名義想要重新輸出中國文化,在世界各國成立「孔子學院」,卻因為灌輸中共意識形態而引發爭議。可見得就算經過五四運動時期的「打倒孔家店」,孔子的地位在現代中國人心中還是屹立
Thumbnail
avatar
沈溺在經典閱讀中的 John Lin
2021-01-12
柏拉圖的愛情政治學柏拉圖大概是第一個深入探討愛情的哲學家,也是從他開始,愛情成了一種政治哲學,我把他的愛情論述分成三階段,從激情到平淡,再從平淡到寧靜致遠,以政治為志的人們,也許可以試著追求這種特殊的愛情觀。
Thumbnail
avatar
林艾德
2020-09-24
從柏拉圖的洞穴出發,理解義大利人文主義的分流      柏拉圖的洞穴是西方哲學中影響最深遠的譬喻,柏拉圖所創立的學院更是西方人文教育的重要原型。但是,十四世紀的威尼斯發明鏡子後,促成個人意識更加抬頭之外,也造就了行會和工坊的興起。西方人文教育開始有了不同的面貌。       
Thumbnail
avatar
蓮子水共同體
2020-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