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西甯及鐵漿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朱西甯】

 

有鑑於帳號的文章主題過於分散,似乎還是有必要建立架構和統一風格。接下來,我將系統性地整理幾位文學作家和作品分析,就從比較簡單易讀的開始。第一篇將為台灣文壇早期的著名作家朱西甯。

 

為什麼是朱西甯?除了對浪漫年代的深深迷戀,能順便聊聊朱家和鄉土文學也是原因之一。這位文學世家「朱家」的一員,文字細膩得像能掐出水來,輕輕一碰就能感受到人物內心深處的悸動,從戰爭的殘酷到鄉土的溫情,但筆下的深情卻不被熟知。

朱西甯,一個出生於民國二十九年的江蘇宿遷的軍旅作家,二十歲時隨國民黨軍隊來台。在國共對峙的緊張年代,他以自身的流離經驗為基礎,創作出一系列反映時代變遷和人性掙扎的作品。早期朱西甯以反共小說聞名,如《大火炬的愛》,熱情澎湃地高舉反共旗幟。然隨時間的推移,他的創作主題逐漸轉向「懷鄉」。從五○年代中期至六○年代中期,他出版了代表作《狼》、《鐵漿》及《破曉時分》,以中國鄉土為背景,描繪風土民情和底層人民的悲歡離合,反映了文化認同、歷史記憶和人性價值的探索。

 

然而,朱西甯的懷鄉小說並非簡單的對故土思念,而是藉文學想像建構了一個精神的理想鄉。他筆下的人物,不僅僅是對命運的描繪,更是對時代變遷、文化衝突和人性困境的深刻反思。

接下來將以朱西甯的短篇小說《鐵漿》為例,透過理論剖析這部作品中人物的內心世界,揭示時代洪流下家族的悲歌。

 

2024.06.20

 


 

【鐵漿】

朱西甯的短篇小說《鐵漿》設定在西方世界的科技即將進入中國傳統社會之際,發生在北方一個偏遠小鎮的故事。訴說著兩個家族為了鹽礦的開採所導致的衝突,這裡的官鹽經營權成為了兩個家族爭奪的焦點。故事的主角孟昭有為了保住家族的榮耀和祖上的遺產,他不惜一切代價,在爭奪中當眾喝下滾燙的鐵漿,以示決心。然而,即將襲來的時代洪流也靜靜地來到了風口浪尖,舊時代的產物終將敗於新世代的誕生。孟昭有的兒子孟憲貴目睹了父親的壯舉深感震撼。然而他卻未能繼承父親的遺志。他對新事物充滿好奇遠大於對家族事業的用心,沉迷於聲色犬馬的他最終在時代的洪流中迷失自我,走向了毀滅。

《鐵漿》是部家族悲劇,也是對時代變遷、傳統價值觀崩潰以及個體在現代化進程中迷失的省思。小說中「鐵漿」這一意象貫穿始終,既是家族榮耀的象徵,也是毀滅的象徵,更是舊時代與新時代衝突的縮影。

 

精神分析:內心深處的衝突與掙扎的根源

 

為更好理解《鐵漿》中人物的行為動機和內心世界,用精神分析理論解釋。

佛洛伊德將人的心理活動分為意識、前意識和潛意識三個層次,並提出「本我」、「自我」和「超我」的人格結構理論:

  • 本我(Id): 這是人格中最原始、最本能的部分,受「快樂原則」支配,追求即時的滿足,不考慮道德、倫理和現實的限制。
  • 自我(Ego): 自我是人格中的理性部分,受「現實原則」支配,負責協調本我和超我的需求,在滿足慾望的同時考慮現實的可能性和社會的規範。
  • 超我(Superego): 超我是人格中的道德部分,受「道德原則」支配,代表著社會的道德規範、價值觀念和理想。它約束本我的衝動,要求自我遵守道德規範。
  •  

孟昭有:超我的勝利與家族榮耀的捍衛

 

在孟昭有身上超我佔據了主導地位。他對家族榮耀的執著和對祖先遺志的恪守都源於超我的驅使。他的超我要求他維護家族的榮譽,不惜一切代價。這種超我的力量過於強大,甚至壓過了對痛苦的本能畏懼(本我)。孟昭有明知喝下鐵漿會殺死本我,但他仍義無反顧地選擇了這條道路。這種近乎自殘的行為可以被視為一種對家族的終極奉獻,也是對價值觀的極端服從。

然而,孟昭有的行為並非簡單的自我犧牲,其中也隱含著對家族權力的渴望和對競爭對手的壓制。喝鐵漿的舉動,不僅是為了展示自己的決心,更是為了震懾對手,確保家族在競爭中獲勝,而雙方為何用如此魔幻寫實的做法爭奪鹽權,下一篇將詳細分析。

 

孟憲貴:本我與超我之間的矛盾與迷失

 

與父親不同,孟憲貴則展現了本我與超我之間的矛盾與掙扎。他對新事物的渴望、對享樂的追求,都體現了本我的衝動。然而,他也受到超我的束縛,對家族責任感到壓力,對傳統價值觀心存敬畏。

這種內在的衝突導致孟憲貴無法在家族責任和個人欲望之間取得平衡。他最終選擇了逃避,沉溺於聲色犬馬以麻痺自己內心的痛苦和迷茫,只對時代巨變產生好奇的他忘記自己也身在其中,最終被時代生吞活剝,橫死街頭。

 

火車:現代文明的象徵與對傳統的衝擊

 

在《鐵漿》中火車的意象複雜,不僅僅是文明入侵的象徵,也是新舊時代交替的直接證明,同時更隱含著多種理論意涵。

 

現代性與傳統的衝突: 火車的轟鳴聲打破了小鎮的寧靜,象徵著現代工業文明對傳統農耕社會的衝擊。在馬克思主義論述中,這種衝擊被視為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對封建生產方式的顛覆。火車帶來的新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對孟家這樣的傳統家族構成了巨大的挑戰,也預示著傳統價值觀的崩潰。

 

時間與空間的壓縮: 火車的出現改變了人們對時間和空間的感知。落後的市鎮開始有了時鐘,準點的火車創造了時間觀念,使得小鎮不再是一個封閉的空間,它與外部世界的聯繫變得更加緊密,也加速了小鎮的現代化進程。

 

權力與控制的轉移: 火車也是一種權力的象徵。用傅柯的權力理論解釋,權力是一種無處不在的社會關係。火車的出現意味著新的權力關係的建立,傳統的權力結構被打破,新的權力中心開始形成,孟家的鹽場不再重要,也失去了在小鎮的權威地位。

 

 

集體潛意識與時代焦慮

 

《鐵漿》中的人物也受到集體潛意識的影響。佛洛伊德指出集體潛意識是人類共同擁有的心理遺傳,包含了人類祖先的經驗和智慧。在《鐵漿》中,人們對火車的恐懼、對傳統價值觀的堅持,都可以看作是集體潛意識的表現。這種集體潛意識反映了時代的焦慮,在現代化的進程中人們對未知的未來感到恐懼,對傳統的價值觀產生了動搖,這種焦慮在孟昭有和孟憲貴身上得到了集中體現。孟昭有試圖通過維護家族榮耀來抵抗時代的洪流,而孟憲貴則在時代的浪潮中迷失了方向。在時代下的惶恐是沒有眼界的渺小人民之表現方式,他們不知真正的事實,對舊時代的迷戀也註定了將被新時代吞沒,雖然文中沒提到這些人的結果,但也不重要,註定是庸庸碌碌的過完平凡的一生,時代與他們沒什麼關係。

 

《鐵漿》所描繪的家族在時代洪流下的崩解,也可見於馬奎斯《百年孤寂》中布恩迪亞家族的興衰。同樣面對現代文明的衝擊,也講述了榮耀、掙扎、迷失和最終的毀滅。這樣的命運似乎是所有傳統家族在現代化進程中無法逃脫的宿命。至於百年孤寂,礙於篇幅留到之後再寫。

 

2024.06.21

avatar-img
1會員
10內容數
個人的創作空間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Ignacio隨筆雜談 的其他內容
這是一篇探討法國黑人歷史和現狀的文章,從殖民擴張到當代社會經濟及文化認同方面進行總結。文章闡述了法國黑人社群的歷史淵源,以及他們在法國社會中所面臨的問題和挑戰。同時也強調法國對於文化多樣性的追求和融合。未來展望提到了種族困境和多元文化共融的挑戰。
本文探討現代娛樂至死的問題,包括同溫層的自我封閉現象、媒介即隱喻的理論以及演算法對社會帶來的影響。文章中觀點深入且獨特,涉及文化呈現、社會發展等面向。
本文探討柏拉圖對文化管制的觀點以及現代娛樂的自由競爭,分析其對社會的影響和意義。柏拉圖認為藝術的模仿本質、情感的煽動性以及道德的腐蝕性會對社會產生負面影響。然而,現代社會傾向於自由競爭,促進文化的多樣性和滿足多元化的需求。文章將討論兩者之間的平衡。
這篇文章探討傅柯的權力理論對於現代社會的影響。透過監獄理論的微觀剖析,文章討論了權力如何透過監視、規範、懲罰、獎勵等機制在社會中運作。同時也強調了權力在日常生活中的滲透,以及規訓的內化對個體造成的無力感。文章最終呼籲個體要意識到權力的存在,並尋求反抗的可能性,並提出保持警惕、不斷反思的觀點。
這是一篇討論中國古代文學中「葉公」與拉岡「三界」理論的文章,探討了葉公對龍的迷戀以及拉岡的「三界」理論如何解釋這種心理狀態。
這是一篇探討法國黑人歷史和現狀的文章,從殖民擴張到當代社會經濟及文化認同方面進行總結。文章闡述了法國黑人社群的歷史淵源,以及他們在法國社會中所面臨的問題和挑戰。同時也強調法國對於文化多樣性的追求和融合。未來展望提到了種族困境和多元文化共融的挑戰。
本文探討現代娛樂至死的問題,包括同溫層的自我封閉現象、媒介即隱喻的理論以及演算法對社會帶來的影響。文章中觀點深入且獨特,涉及文化呈現、社會發展等面向。
本文探討柏拉圖對文化管制的觀點以及現代娛樂的自由競爭,分析其對社會的影響和意義。柏拉圖認為藝術的模仿本質、情感的煽動性以及道德的腐蝕性會對社會產生負面影響。然而,現代社會傾向於自由競爭,促進文化的多樣性和滿足多元化的需求。文章將討論兩者之間的平衡。
這篇文章探討傅柯的權力理論對於現代社會的影響。透過監獄理論的微觀剖析,文章討論了權力如何透過監視、規範、懲罰、獎勵等機制在社會中運作。同時也強調了權力在日常生活中的滲透,以及規訓的內化對個體造成的無力感。文章最終呼籲個體要意識到權力的存在,並尋求反抗的可能性,並提出保持警惕、不斷反思的觀點。
這是一篇討論中國古代文學中「葉公」與拉岡「三界」理論的文章,探討了葉公對龍的迷戀以及拉岡的「三界」理論如何解釋這種心理狀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作者:張心龍 出版社: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4/6月 二版十一刷
Thumbnail
點入【朱宥勳|小說.評論.台灣文學】,你將看到朱宥勳以領銜者之姿,企圖帶領一群揚旗耀武的本土文青,衝向名為台灣文學的山峰。
Thumbnail
提到台灣文學研究史,自然得提到葉石濤及其《台灣文學史綱》。
Thumbnail
戰後真正要說「台灣文學研究」──與台灣相關、在台灣書寫、台灣人書寫文學開端,大概還是得從1970年代算起。
Thumbnail
  由朱天文親自執導的《願未央》,紀錄了三姐妹朱天文(1956-)、朱天心(1958-)朱天衣(1960-)回憶其父母朱西甯(1927-1998)與劉慕沙(1935-2017)從相識、相戀到成家的故事。而由林俊穎執導的《我記得》,則描述師城胡蘭成,至今仍從事創作的朱天文與朱天心的故事。
Thumbnail
顧臻〈朱貞木和他的武俠小說〉:看小說本身是一件輕鬆愉快的事⋯⋯
Thumbnail
朱廷獻先生(1930-1990)辭世至今轉瞬已34年,最近整理舊書,看到先生著作,懷念起這位亦師亦友的長者!
Thumbnail
台灣小說平台的使用心得&介紹,以及中國、日本平台的簡短分享
最近跟讀友討論小說佈局,初步有以下想法⋯⋯
《華太平家傳》作者朱西甯,1980年起筆,七度易稿、九度起筆,十年之間完成五十五萬字,1998年三月二十二日離世,全書未竟。我手邊的版本是聯合文學出版社2006年初版二刷。 文中第一人稱華太平,至少是第三代基督徒,行文之間,鋪張飽滿對父祖叔的孺慕之情、深深思念。從一個小屁孩的眼光,以仰望、平視的角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作者:張心龍 出版社: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4/6月 二版十一刷
Thumbnail
點入【朱宥勳|小說.評論.台灣文學】,你將看到朱宥勳以領銜者之姿,企圖帶領一群揚旗耀武的本土文青,衝向名為台灣文學的山峰。
Thumbnail
提到台灣文學研究史,自然得提到葉石濤及其《台灣文學史綱》。
Thumbnail
戰後真正要說「台灣文學研究」──與台灣相關、在台灣書寫、台灣人書寫文學開端,大概還是得從1970年代算起。
Thumbnail
  由朱天文親自執導的《願未央》,紀錄了三姐妹朱天文(1956-)、朱天心(1958-)朱天衣(1960-)回憶其父母朱西甯(1927-1998)與劉慕沙(1935-2017)從相識、相戀到成家的故事。而由林俊穎執導的《我記得》,則描述師城胡蘭成,至今仍從事創作的朱天文與朱天心的故事。
Thumbnail
顧臻〈朱貞木和他的武俠小說〉:看小說本身是一件輕鬆愉快的事⋯⋯
Thumbnail
朱廷獻先生(1930-1990)辭世至今轉瞬已34年,最近整理舊書,看到先生著作,懷念起這位亦師亦友的長者!
Thumbnail
台灣小說平台的使用心得&介紹,以及中國、日本平台的簡短分享
最近跟讀友討論小說佈局,初步有以下想法⋯⋯
《華太平家傳》作者朱西甯,1980年起筆,七度易稿、九度起筆,十年之間完成五十五萬字,1998年三月二十二日離世,全書未竟。我手邊的版本是聯合文學出版社2006年初版二刷。 文中第一人稱華太平,至少是第三代基督徒,行文之間,鋪張飽滿對父祖叔的孺慕之情、深深思念。從一個小屁孩的眼光,以仰望、平視的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