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漿》中的時代悲歌:傳統價值觀的捍衛與崩潰
接續上篇分析小說
鐵漿:傳統價值觀的象徵與犧牲
《鐵漿》中的「鐵漿」是一種象徵貫穿了整個故事。它象徵著家族的榮耀、傳統的價值觀,及舊時代的頑固和堅守。孟昭有喝鐵漿是對家族榮譽的極端捍衛,也是對傳統價值觀的一貫堅持。他將家族的榮耀放在自己的生命之前,這犧牲精神為儒家思想中「捨生取義」觀念的極致體現。
古代鹽業是國家重要的經濟來源,自漢起「鹽鐵專賣」的政策便影響至當時(小說設定之時代背景)。鹽不僅是民生必需品,更代表著財富和權力。因此兩個家族對鹽礦開採權的爭奪,實質上是對地方經濟和社會地位的爭奪。喝鐵漿這種自殺的行為,也具有多重象徵意義。首先它是一種決心和勇氣的表現。勇武和膽識往往被視為英雄的品質,故兩人透過自殘來證明這點,孟昭有通過喝鐵漿展示了家族的膽識和對鹽礦的勢在必得。其次喝鐵漿也是一種權力的展示。透過極端行為表達決心,也為了向對手示威以壓制他們的氣焰。然而,鐵漿滾燙的溫度,也預示著這種犧牲的悲劇性結局。在現代文明的衝擊下,傳統的價值觀如同鐵漿一樣,被熔化、被改變。孟昭有的死,象徵著舊時代的結束,也預示著新時代的來臨,他的死顯得一文不值。
火車:現代文明的入侵與傳統的瓦解
這裡談上次遺漏的火車意象,象徵現代文明的入侵的它打破了小鎮的寧靜,更打破了傳統的社會秩序。火車帶來的新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對孟家這樣的傳統家族構成了巨大的挑戰。孟憲貴對火車的迷戀,正是對新時代的嚮往,也預示著傳統家族的衰落。火車的轟鳴聲,彷彿是對舊時代的嘲笑,也是對新時代的宣告。
在火車的轟鳴聲中,孟家的鹽場不再重要,孟昭有的犧牲也變得毫無意義。這種對比深刻地揭示了傳統價值觀在現代化進程中的無力和脆弱。火車不僅是工具,更是一種權力的象徵,代表了新興的工業文明對傳統農耕社會的顛覆,體現了新舊時代的衝突和權力轉移。火車的意象也反映了朱西甯對現代化的複雜態度。一方面他看到了現代化帶來的進步和發展,另一方面現代化對傳統文化的衝擊和對人性的異化也使他思考。
文章待續
2024.06.22
《鐵漿》中的時代悲歌(續):文化衝突下的迷失與鄉愁
漂泊者的鄉愁與文化認同的迷失
《鐵漿》中的小鎮雖為虛構,但卻是中國傳統社會的縮影。孟家的興衰,正是中國傳統社會在現代化進程中所經歷的變遷的寫照。
孟昭有的堅守和孟憲貴的迷失,反映了朱西甯在文化認同上的焦慮和掙扎。孟昭有試圖通過維護家族榮耀來抵抗時代的洪流,而孟憲貴則在時代的浪潮中迷失了方向,這種迷失是文化認同的迷失;孟憲貴對新事物的渴望實際上是對父親代表的舊時代的反抗,他對火車的迷戀和對西方科技的好奇都是他對新時代的嚮往。然而他並沒有勇氣完全拋棄家族的責任和傳統的價值觀,這種內在的矛盾使他無法找到自己的定位,最終在時代的浪潮中迷失。他的迷失反映了傳統價值觀在現代化進程中的崩潰。在新的時代舊的價值觀不再適用,而新的價值觀又尚未建立。這種內核的真空使得像孟憲貴這樣的人失去了方向,並走向了毀滅。
現代性下的焦慮與反思
《鐵漿》中的人物在面對現代性的衝擊時表現出深刻的焦慮。孟昭有對家族傳統的堅守實質上是對未知的現代文明的恐懼。他擔心家族的榮耀和地位會在現代化的浪潮中消失殆盡。而孟憲貴對父輩的恐懼和反抗則反映了對傳統束縛的不滿和對自由的渴望,恐懼也帶來了迷失和痛苦。
這種焦慮是整個時代的悲歌。在現代化的過程中,我們失去了舊有精神的寄託,陷入了迷茫和焦慮之中,傳統價值觀的式微、信仰的缺失,使得人們失去追求和目標,內心陷入空虛和無助。
《鐵漿》對現代性進了反思但並沒有簡單地將現代性視為進步,而是強調它對傳統文化和價值觀的破壞及當代的迷茫。孟家的悲劇正是這種破壞的結果。但小說並沒有對現代性進行全盤否定,火車也反映了現代性所帶來的新的可能性。火車不僅是毀滅的象徵,也是進步的開始,它打破了小鎮的封閉,帶來了新的思想和文化,只是這代人註定無法享受,也是可悲。
下篇再續寫朱西甯的他篇小說
2024.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