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要注意什麼?才能避免反而陷入魔障中

更新於 2024/06/20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擷錄於鸞書自在琉璃心雜誌112期13頁)


大勢至菩薩 降                       緯筆 扶鸞


詩曰:聲聞佛名沐淨心。念隨意轉束心靈。心佛聖境相輝映。煉就元性成聖真。


聖示:人間諸相隨緣而生,百千種類伺機而滅,惟此心漂浮不定,念起即動無以止

靜,能得一法收攝自心,莫如唸佛!世人常習念佛之法,惟此大千世界各方名利之

誘,得靜心以誦經念佛者實亦少之,大部念佛僅於口中之念,心思又想其它,或邊

作事情邊念佛,是為作事或念佛否,如何得淨化心靈而與淨土之境相契合,雖為方

便之念佛法門,當盡以全其功能,凡眾只知念佛隨時在念,卻不明其中之理,簡言

之,即為以此念佛之念束己心神,不起其他之念,專一而為,漸而心神自明,不受

諸外境之擾,於此淨化之靈得與淨土之境相契合,無欲無界,而成本空之地,進而

覺空證佛,非是二六時中隨時口念心未淨,執於自身之修,反更易入魔障之中,行

修之道本自然,工作時專於本業,休息時再以持修,各方皆得圓滿,始為真修持,

莫為自修之念佛影響事業之為,或親友之情無以圓滿致生遺憾,反違行修之道。常

於世中,修子為鼓勵周遭親友入於修途,無法有成反生怨心,更增惡業之成,入於

魔障猶不自知,無法勸人念佛行修,僅其機緣未熟,不得以怨心相對,心起邪念即

為魔障之起,初入修途皆會遇此之機,甚而修持愈勤時,亦被歸為異類或太迷信,

此皆觀念上之認知。凡事圓滿莫以強求,修途本難,專一而行,悟本精要即可達之

。可,吾退。

    avatar-img
    5會員
    48內容數
    收集勸善文章,了解因果道理,以趨吉避凶。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不若可部落格 的其他內容
    第一個猶太人來到小鎮上開了個加油站,生意很旺。第二個猶太人來了,發現加油站生意很不錯,想到加油站的客戶需要吃飯,所以投資開了個餐館。第三個猶太人來了...
    雙手握拳,拳心虛空,貼在腎腧位置利用膝關節的上下抖動進行反覆摩擦,雙拳不動,雙腳隨著身體抖動輕微起踮,感覺到腰部輕微發熱為止。
    芸芸蒼生心性尚未成熟,心思經常處在浮動不定的狀態中,容易緣著一切人事物而產生許多念頭,瞬間念頭變化多端,致使身心靈互相牽引飄動、互相干擾著
    在實務中磨練,擁有的知識才會化作生命的力量。
    求道之後修行有所不足;但在世確是精勤修持,故在三關補修。
    諸口業之中,惡口犯造之機率與次數遠比其它口業深重許多。 俗世之間,眾生無論身份貴賤,無論社會地位高低,最普遍造作的唯有惡口,殺生還得看人做,但惡口根本不必學習,亦不必觀摩,更不需要練習,就連幼童都能在不假思索的情況下,說出惡言、惡語,人之福德就在一次一次的惡口下,被一次次的削減
    第一個猶太人來到小鎮上開了個加油站,生意很旺。第二個猶太人來了,發現加油站生意很不錯,想到加油站的客戶需要吃飯,所以投資開了個餐館。第三個猶太人來了...
    雙手握拳,拳心虛空,貼在腎腧位置利用膝關節的上下抖動進行反覆摩擦,雙拳不動,雙腳隨著身體抖動輕微起踮,感覺到腰部輕微發熱為止。
    芸芸蒼生心性尚未成熟,心思經常處在浮動不定的狀態中,容易緣著一切人事物而產生許多念頭,瞬間念頭變化多端,致使身心靈互相牽引飄動、互相干擾著
    在實務中磨練,擁有的知識才會化作生命的力量。
    求道之後修行有所不足;但在世確是精勤修持,故在三關補修。
    諸口業之中,惡口犯造之機率與次數遠比其它口業深重許多。 俗世之間,眾生無論身份貴賤,無論社會地位高低,最普遍造作的唯有惡口,殺生還得看人做,但惡口根本不必學習,亦不必觀摩,更不需要練習,就連幼童都能在不假思索的情況下,說出惡言、惡語,人之福德就在一次一次的惡口下,被一次次的削減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念佛是「意根」的淨化(象山慶24.3.16)     「意根」是意識的根,也是促生萬法的根。如來藏(第八藏識)依止意根 (第七末那識)而生意識(第六分別識)、一切法;若無意根,則一切種子不能發芽。意根無色,無形無相,是「心」法,祂有心的功能,隨時隨處做主宰(有覆無記、恆審思量)。意根在,身體就有「
    念佛是「意根」的淨化(象山慶24.3.16)          「意根」是意識的根,也是促生萬法的根。如來藏(第八藏識)依止意根 (第七末那識)而生意識(第六分別識)、一切法;若無意根,則一切種子不能發芽。意根無色,無形無相,是「心」法,祂有心的功能,隨時隨處做主宰(有覆無記、恆審思量)。意根在,
    Thumbnail
    念佛偈【四言十二首】 自性彌陀。彌陀自性。執性廢修。因樂成病。 彌陀自性。自性彌陀。皇風一片。帝網交羅。 佛非性外。性即佛中。如水投水。似空合空。 佛在性中。性豈佛外。本自圓融。云何隔礙。 極樂唯心。心唯極樂。離土論心。翻然大錯。 唯心極樂。極樂唯心。山自高高。水自深深。 未明唯土。豈達唯心。
    Thumbnail
    一句彌陀。如水清珠。紛紜雜念。不斷自無。 念佛伽陀 : 訥堂老人率眾精修持名法門。備極誠懇。於廣通覺生兩蘭若。歷有年所。茲乙卯冬。復以教義宗乘各詠偈百首。闡其要妙。舉以示眾。
    Thumbnail
    【法師開示】今生今世能帶領我們解脫的法門 文/慧淨法師 🍀🍀🍀 各種法門當中,都是教理深奧難懂,實行艱苦難修,只有淨土法門是講阿彌陀佛的救度。 我們要以自己的力量解脫這個苦,必須斷除貪瞋癡的煩惱,這是我們所做不到的,那做不到的話,豈不是下輩子要繼續無窮盡輪迴之苦嗎?所以必須找出一個今
    Thumbnail
    道名一心。多想非道。— 瓔珞經 不念一切。唯念一佛。— 坐禪三昧經 取自 靈峰蕅益大師選定 《淨土十要》卷五 述曰。昔雲棲宏祖在日。深慕飛錫法師寶王論。及妙叶禪師念佛直指二書。往往博諏。未獲遘止。神廟末年。古吳萬融老宿某。偶於亂楮中獲一遺編。蓋二書合刻也。磨滅之餘。僅存墨影。
    Thumbnail
    是心是佛。是心作佛 . . . 以念佛故。佛從想生。故云是心是佛。
    Thumbnail
    清珠下於濁水。濁水不得不清。 佛想投於亂心。亂心不得不佛。 既契之後。心佛雙亡。雙亡定也。雙照慧也。 即定慧齊均。亦何心而不佛。何佛而不心。 心佛既然。則萬境萬緣。無非三昧者也。 取自 靈峰蕅益大師選定 《淨土十要》卷五
    Thumbnail
    時間:民國九十四年十一月一日(農曆九月三十日) 地點:淨律寺客堂 各位法師,各位居士,阿彌陀佛!此先引慈舟老和尚的開示: 這樣,想想、聽聽、看看,要如何離一切識?至誠懇切,念一句佛,能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起一念惡,也是造八十億劫生死重罪。這樣要如何? 學員問: 院長開示: 學員問: 院長開示: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念佛是「意根」的淨化(象山慶24.3.16)     「意根」是意識的根,也是促生萬法的根。如來藏(第八藏識)依止意根 (第七末那識)而生意識(第六分別識)、一切法;若無意根,則一切種子不能發芽。意根無色,無形無相,是「心」法,祂有心的功能,隨時隨處做主宰(有覆無記、恆審思量)。意根在,身體就有「
    念佛是「意根」的淨化(象山慶24.3.16)          「意根」是意識的根,也是促生萬法的根。如來藏(第八藏識)依止意根 (第七末那識)而生意識(第六分別識)、一切法;若無意根,則一切種子不能發芽。意根無色,無形無相,是「心」法,祂有心的功能,隨時隨處做主宰(有覆無記、恆審思量)。意根在,
    Thumbnail
    念佛偈【四言十二首】 自性彌陀。彌陀自性。執性廢修。因樂成病。 彌陀自性。自性彌陀。皇風一片。帝網交羅。 佛非性外。性即佛中。如水投水。似空合空。 佛在性中。性豈佛外。本自圓融。云何隔礙。 極樂唯心。心唯極樂。離土論心。翻然大錯。 唯心極樂。極樂唯心。山自高高。水自深深。 未明唯土。豈達唯心。
    Thumbnail
    一句彌陀。如水清珠。紛紜雜念。不斷自無。 念佛伽陀 : 訥堂老人率眾精修持名法門。備極誠懇。於廣通覺生兩蘭若。歷有年所。茲乙卯冬。復以教義宗乘各詠偈百首。闡其要妙。舉以示眾。
    Thumbnail
    【法師開示】今生今世能帶領我們解脫的法門 文/慧淨法師 🍀🍀🍀 各種法門當中,都是教理深奧難懂,實行艱苦難修,只有淨土法門是講阿彌陀佛的救度。 我們要以自己的力量解脫這個苦,必須斷除貪瞋癡的煩惱,這是我們所做不到的,那做不到的話,豈不是下輩子要繼續無窮盡輪迴之苦嗎?所以必須找出一個今
    Thumbnail
    道名一心。多想非道。— 瓔珞經 不念一切。唯念一佛。— 坐禪三昧經 取自 靈峰蕅益大師選定 《淨土十要》卷五 述曰。昔雲棲宏祖在日。深慕飛錫法師寶王論。及妙叶禪師念佛直指二書。往往博諏。未獲遘止。神廟末年。古吳萬融老宿某。偶於亂楮中獲一遺編。蓋二書合刻也。磨滅之餘。僅存墨影。
    Thumbnail
    是心是佛。是心作佛 . . . 以念佛故。佛從想生。故云是心是佛。
    Thumbnail
    清珠下於濁水。濁水不得不清。 佛想投於亂心。亂心不得不佛。 既契之後。心佛雙亡。雙亡定也。雙照慧也。 即定慧齊均。亦何心而不佛。何佛而不心。 心佛既然。則萬境萬緣。無非三昧者也。 取自 靈峰蕅益大師選定 《淨土十要》卷五
    Thumbnail
    時間:民國九十四年十一月一日(農曆九月三十日) 地點:淨律寺客堂 各位法師,各位居士,阿彌陀佛!此先引慈舟老和尚的開示: 這樣,想想、聽聽、看看,要如何離一切識?至誠懇切,念一句佛,能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起一念惡,也是造八十億劫生死重罪。這樣要如何? 學員問: 院長開示: 學員問: 院長開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