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念佛心要時時思惟在西方

2022/05/15閱讀時間約 18 分鐘

時間:民國九十四年十一月一日(農曆九月三十日)

地點:淨律寺客堂

各位法師,各位居士,阿彌陀佛!此先引慈舟老和尚的開示:
「若不說法度眾生,畢竟無能報佛恩。昨天講念佛,即是說法。念無量光,即是說菩提法。念無量壽,即是說涅槃法。說此法時,可以報佛恩,可以度眾生,故云:『若不說法度眾生,畢竟無能報佛恩。』藉此一句阿彌陀佛來度眾生,來報佛恩。若以廣的來說,既然念佛是說法,是度眾生,也是報佛恩。那說一句警策話,也是說法,說一句儒教的話,也是說法,何以故?因為儒教的話,也是勸人學好的。而報恩究竟是報什麼恩呢?總而言之,是報一切的恩;別而言之,報師父剃度恩,父母養育恩,檀越護法恩,天地覆載恩,日月照臨恩,三寶加被恩。」
在《大般若波羅蜜多經》中「初分菩薩住品」:具壽善現白佛言:「菩薩欲得菩提,當於何住?應云何住?」佛言:「當於一切有情,住平等心,起平等心。以平等心,起大慈心、大悲心、大喜心、大捨心、恭敬心、直質心、調柔心、利益心、安樂心,如父母、兄弟、姊妹、男女、親族心、朋友心,如親教師、軌範師、弟子同學心,如預流、一來、不還、阿羅漢心,如獨覺心、如菩薩心、如如來心。應供養恭敬,尊重讚歎心,應救濟、憐愍、覆護心,畢竟空、無所有、不可得心,空、無相、無願心。當於此住。復次,應自離十惡,勸他離十惡,恆正稱離十惡法,歡喜讚歎,離十惡者。應自修一切善,勸他修一切善,稱揚一切善法,讚歎修一切善法,應如是住。若如是學、如是安住,則於色等,得無障礙,所以者何?從前際來,不攝受色等。何以故?色等不可攝受故,若色等不可攝受,則非色等。說是品時,萬二千菩薩,得無生法忍。」
這樣,想想、聽聽、看看,要如何離一切識?至誠懇切,念一句佛,能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起一念惡,也是造八十億劫生死重罪。這樣要如何?
《彌陀經》云:「彼國眾生,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故名極樂。」今以娑婆世界,對照極樂世界而比之,此則是血肉形軀,有生皆有苦,若這樣大家應該要理解修行用功「寧可昏沈,不可無記。」修行,最初總是妄想紛飛,待妄想少時,昏沈就來,這都是煩惱習氣的關係。
坐著,若正念提不起來,就是昏沈、妄想。那要如何保持這個正念?假使說這些都是念頭,只因工作較多一點,或昨天睡得不好,一般人都用這個相來當藉口,這就是識,這就是念頭,有了這樣的念頭,自然就會說那今天要早一點睡,這都是要靠自己去調伏的,其實就是要有勇猛心。
我們說勇猛,就是要調伏這個念頭,不要總是找理由來取代你當下這一念心。比如說,我晚上去讀經班,回來已經是十一點了,就用這個當理由說淩晨一點鐘爬不起來,把鬧鐘定在兩點的地方,等到兩點鬧鐘在叫時,又想說今天比較累,不然壓一下暫緩,改在兩點半好了。
其實,根本不用鬧鐘,你照常淩晨一點就醒了,照常起來用功,只要沒有累的念頭,自然就不會累。但你現在起了這一念,反而覺得累啊!其實,你起了明天兩點再起來的這一念,那就是意識,變成了意識心分別,你若無念,它就是自性。
這也是我經過一段時間之後,才體會到乾脆不起這一念,照常淩晨一點就起來,管他晚上十一點半才回到常住,或更晚才回來,晚上沒睡覺,白天還是可以照常運作。所以,我們要去注意這個問題,無念,並不是無記,這一點我們不可以不注意的。
無記,它是不昏沈,也不打妄想,是一種無思、無慮、無心的狀態,但不能因為這樣就說修行落在無妄想、無昏沈,就以為是達到定的境界,就叫作三昧,叫作正定。因為六根六識一切思慮都停止在這個境界,若是正定,則會感而遂通,若是無記,則是迷迷糊糊的,兩者是差之毫釐,失之千里,所以千萬不可把無記當作是正定。
正定,是清楚明白的,和無記是完全不同的。有的人說正定是空空的,其實不是這樣的,無記的心若是養成,久而久之,會進入一種無想定,無想定將來可以生無想天,無想定生無想天,會把一切事情都忘記。
若以常入定的人來說,越入定應該是越清楚。像法相宗初祖窺基大師,晚上睡覺連跳蚤斷了一隻腳,他都知道。道宣律師說:那隻跳蚤爬在臉上,我用扇子把牠接著,並輕輕地將牠放在地上。但那一隻跳蚤腳斷了,哭得很厲害,道宣律師沒有聽到,睡在隔壁房間的窺基大師卻聽得很清楚。
你說道宣律師,守戒守得感動天神,每天都為他送飯供養,那天窺基大師造訪的時候,道宣律師想說天神會送飯來,所以,窺基大師造訪那天,道宣律師就特別請貴賓留在那裡受他供養,但等了很久,那位天神都沒有送飯來,所以那天中午居然反而「免吃(台語,意思沒得吃)啦」!等窺基大師離開之後,那天神才下來。道宣律師說:「貴賓回去了,你怎麼才來啊。」天神說:「我下不來啊,整個天空都被金黃色的光環籠罩著,我找不到路啊!」
你看,窺基大師修到那種境界,我們要怎麼修?其實那種境界,你若沒妄想,眼睛一瞇,心光就會散發出來,這是自然顯現出來的境界。所以,你就要去體會驗證那種境界,看看自己會不會,能不能修到那種境界!
印光祖師提供的那兩本書:《太上感應篇》,和《壽康寶鑑》,可以用持戒來幫助斷除貪欲的念頭。你以為自己懂戒律,其實戒律不只是在那裡說說而已,看看那兩本書裡面記錄的因果報應,只要一起心動念,你的身體就全身會變成黑色的,這才只是起心動念而已。
所以,那書裡面詳述到那些因果報應,這些內容具有警世作用。我們說戒、聽戒、守戒,你若沒有再仔細看看那種書,你還是不會去警覺反省的,看了那樣的書,你才會有所警覺,才會戒慎、守戒。
那兩本書裡面說的道理非常不錯,啟發人們的心性,提昇人們的品格、道德,書裡面的隱喻說明的很清楚,像這類書我請印刷廠再多印一千本。所以,一個人修行若是墮於無記,說一切事情都忘記了,連這個煩惱妄想也都忘了,這樣容易讓人誤以為是「五蘊皆空」。
所以,你若養成這個無記,是要不得的。因此,才說要「有想無相」。你若說「無想」,那就變作說是死的,就是無記,這樣知道嗎?
學員問
「有想無相」,是不是《金剛經》所說「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院長開示:
現在的青少年,大概都無想,但無想又有相,都沒有因果的觀念。現在你若叫他做什麼事,他都說那個沒關係,沒什麼要緊的!現在這個年代的人就是這個樣子,不信,你若講他,那是講不通的。所以,才說一代不如一代,再這樣下去,你若不出去帶那些囝仔(台語孩子),那些後來再來的人,你要如何調教?你看弘一大師和印光祖師,他們在那個時代就沒有在幫人剃度了。
學員問:
院長!若不幫人剃度,佛教僧寶就沒有了。
院長開示:
我告訴你,其實我們就是執著這個相,真正要來學佛出家,是要看眾生的福報因緣。我們都是著這個相,其實眾生若有福報因緣,他自然會來學佛出家的。但現在就福報來說,他若沒有受到什麼刺激,沒受到什麼打擊,他怎麼會反覺?因此才說,你沒有煩惱,就沒有菩提啊!大家都只會害怕煩惱,卻不知道自己要會曉得去轉煩惱為菩提啊!對麼!
你出了家,就是離了家,這樣是最好轉的。所以出家人遇到逆境產生煩惱,這就是在將你那些,潛藏的無明煩惱逼出來,你要向對方感恩才是,因為對方若沒有造作這些事情,你那些無明的習氣,又怎麼能浮現出來呢?如果你不知感恩又生起一個新的煩惱,那就是又再造業了,這全看你當下那個煩惱轉得過嗎?
你看那時候淨律寺在開山,若稍微有一點不如法,同參之間都會提醒你,但現在沒有人會提醒你了,就是你發現他人的問題,稍微跟他提醒一下,他也不會感恩。
那時候淨律寺開山的第一年結夏,有五十個比丘,有人背坐在三聖殿前的石階正中央,我發現就跟他說:「你這樣背佛」。他馬上說:「感恩慚愧,慚愧感謝。」
那現在的狀況是,你發現問題,跟他點一下,他「哼」的一聲,看都不要看你。你說這要怎麼發菩提心?你要發菩提心,也要有對象啊!戒律曾說,不要憂心掛慮他人,他人若不要接受,你好心想提示他,反而會給他徒增憂惱。
那發現問題,到底是說或者不說呢?現在的人都說不要結惡緣,大家都默然不說,那佛法也就跟著默然了;事實上這就是在磨,堅固你的菩提心,看你要怎麼做?所以,修行要有「覺」啊!你有這個覺性,看他歡喜的時候、或他心情正好開朗的時候,才跟他說啊!
但你自己也是要有功夫啊!自己有功夫,剛好時機對了,你說他,他正好可以歡喜地接受。你若沒有功夫,現在一說他的問題,如果他正好在煩惱或正想到煩惱的事,可能一言不發就向你反彈回去,那就連你也要起煩惱了,對麼!所以才說末法時代,實在要靈靈覺覺,若沒有靈靈覺覺,只有惹來更多的煩惱和造業。
學員問:
院長!若發現對方不如法,沒當下提示他,過後忘記,或不想講了。或是對方事後忘記,或不想承認,這樣是否就隨緣?
院長開示:
不一定你要當面提示他,可能他心裡早就默認了!只是歹勢(台語:不好意思)口頭不接受。經你當面提示他,又向他解釋這個道理,這樣做可能會比較圓滿,等隔天再觀察他看看。
教務主任:
喔!帶人實在不簡單。
院長開示:
阿彌陀佛!那有那麼簡單。末法時代帶人是,越來越不好帶了,一切看因緣,對麼!要是沒有這個因緣,還是講不來的。你說像我們啦!我們在開車也是共業。例如車子的燃料在那裡散熱,排出來的黑煙都污染空氣,所以你現在開車出去,就要先想好,看你是要做什麼,要先規畫好開車的路線和行程才不會多造業。
若沒想好,哼!看你修行怎麼補得過?
還有像現在每人都隨身帶著一支手機,那些居士們說要供養我一支,還說機號要跟凈律寺的電話同號,我說:「不要」。因為方便會變成隨便。例如現在使用電腦,本來是很方便,不過現在方便到最後都變成隨便,那這樣反而覺得不如法。所以,我們修行要了解,要知道方便,但是不要隨便。
學員問:
院長!目前我們修行的方式,是以早晚課兼念佛就好,或是要再加強哪一方面?
院長開示:
加強,當然是要加強!就老實念佛最好啊!老實,只有想說修行最好!你若想要往生,可是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往生,這樣一想,那你念佛都來不及啊!印光祖師說的,要把「死」字橫在眉頭,徹底用心在念,自然你念佛就會迫切。
慈航老法師說的,人有三件事要清楚:
一、人會死嗎? 自己問看看會死嗎?絕對會死。
二、何時要死? 思維死無定期。
三、死了要去那裡? 老法師說人生這三件事要清楚。
我們若能從這三件事去思惟,我看真正確實要拼命了,你若是拼命念佛,就會有那個功夫出來,你就會知道說何時要死?你會預知時至,你就能知道什麼時候會死?死後要去那裡?這樣往生才有把握。
教務主任:
院長!那方法上要怎麼修呢?有的人越修身體越不好。
院長開示:
身體不好是自己找的啦!那都是執著。
教務主任:
院長!因為有學員去看醫生,醫生都說:「你們就是營養不夠,應該飲食要多方面調配。」
院長開示:
昨天和今天中午,我也沒配菜,我卻吃得很開心覺得很好。他們配菜,我都不用配。
教務主任:
醫生都教她們要怎麼樣調配蔬果,才不會胃寒等等。
院長開示:
你沒聽說過?自古以來有一句俗語說:「誠意吃水甜」,意識若清淨,就是禪悅啦!我們佛教常說:「禪悅為食」,慈舟老和尚說:「食不要分味」,不要去分別說要怎樣才是好吃,要怎樣才是營養,一顆心用餐一次就起了多少分別,當下你有發現到嗎?佛制托缽乞食,三家為限其中的義理真好,用餐的當下唯有感恩的善業,哪像現在都是分別心,這你們有體會到嗎?
教務主任:
有的人以為「禪悅」,就是要在那裡打坐。
院長開示:
哪裡是要在那裡打坐?不是說在那裡打坐,才叫作禪悅,行住坐臥動靜之間都是禪悅。那六祖惠能大師不是說過嗎?日常生活要靈靈覺覺,對麼!你若靈靈覺覺,你就一切具足啦!怎麼會煩惱?
教務生任:
院長說的「靈靈覺覺」,是指我們本具的自性清淨心。而一般人講的「靈靈覺覺」,是指分別心。
院長開示:
你就是要去分別,對麼!你說自性,它是靈靈覺覺,但是同様一件事,有的人做起來就有問題,有的去做就沒有問題。例如許居士買了四棵木蓮樹來,每一棵有五、六百公斤。樹木這麼大棵,若要用人力推,是推不過去的。若以現況來說,必須要請一台百噸的吊車,吊竿才能伸到齋堂的前面,再送到大殿左邊那個地方,不然你要從哪裡搬運進去?那些樹是種在盆子裡,那吊車已經載來了,又把那些樹吊下來,你要怎麼樣處理?我只用一輛小車把那些木蓮樹慢慢推到走廊那邊,用鐵鈎吊上走廊,又用一台個人使用的行李推車。載樹來的那位司機說:「你用那台行李推車怎麼可以?」我就用這方法一下子就全做好了。
學員問:
院長!我們要如何用功,才能二六時中佛號不忘?
院長開示:
要付出時間,久久培養啦!你自己平常工作的時候沒念佛,工作停止你就念,這樣你若習慣,自然它就會提醒。古人說:「有時當思無時苦」。當思,是思惟的「思」啦!又說「好天要積這個,雨來糧」。說能幹,不能幹,能做,不能做,還不如苦幹,實幹。
說教育的真正目的,不只是要求這個人做善事,並且還要從中發出這個歡喜心。尤其我們出家人於常住的工作,都要起歡喜心,起感恩心的,你若說別人分的工作比較輕鬆,比較快完成,這就是起了分別心,起了計較的心。我們修行千萬不要去計較工作多少,對麼!
就像那呆子,在叢林大家都稱他呆子,常住要做什麼事,大家都叫呆子去做,他是你說什麼都接受的。有一天,他早課沒出來參加,早齋也沒有去過堂,當家師就去他的寮房,說:「呆子!你怎麼沒用早齋?」他答說:「不需要用」。他就端身坐在床舗。當家師轉身出來到門口,又問他說:「真的不要用齋嗎?」啊!怎麼默默的,當家師停腳定神一看,啊!他人已走了。
你若要說工夫,這就是實修的工夫啊!不計較那些是非好壞,他的念頭就是念佛要緊,他一邊工作一邊念佛。他也沒有說在工作就沒有在修行。一向他都認真工作,從不跟人計較,故又得到人家的讃歎,對麼!
埔里觀音山圓通寺住持上聖下照老法師,他曾說過一個公案:有一個人長得很醜,家裡又很窮,他都跟隨建商老闆到寺廟建寺,他每天一大早就去寺院工作,一直到工頭來才開始做建築工作,下午又做到收工,做到大家都回去了,他自己又留在寺院裡為常住劈柴、掃地等,他是入贅於女方,不是用娶的,十幾年來,他都是一直跟隨老闆建寺,老闆建到哪裏,他就做到哪裡,工餘時間也都是早出晚歸,多留在寺院為常住工作。
有一天,他向太太提說想要出家,他太太很感動,就說:「這十幾年來,你都盡心盡力的照顧我們母子,現在孩子長大了,你要出家,我們很贊同。」他很有福報,剛好他去出家的道場也正在建大殿,他白天負責工地的工作,所有小工都是他在做。他的師兄弟問說:「嗯!你那麼發心,白天工作,晚上都在修行,這樣你的功夫大概修得很好吧!他都臉上微微笑一下,都沒有說什麼。等大殿竣工,就舉行落成大典。
他在落成典禮那天,參拜信眾、緇素是人山人海,就在大家用完午齋,中午休息時,他沐浴後,搭著衣,一手提著一簍草,一手拿著引磬,自己就走到大殿的正後方,鋪好草就盤腿端坐在上面,引磬一敲,當下以禪定三昧火把五蘊色身化成灰。
大家午休起來,都聞到很殊勝的香味,異口同音都說怎麼會那麼香?那到底這香味從哪裡飄來?出去大殿門口一看,咦!大殿後山怎麼會有煙升起?才上去看看,發現他坐在那裡全身都完好,手還拿著引磬,香燈師把他的引磬拿起來,他全身馬上散落掉。這是上聖下照老法師說的。
你說要怎麼修?對麼!你就死心用功就好,不要去想說我在做什麼!即使你沒在念佛,但是你的心就是在西方。所以,你這一念心,若念佛都已念到很純熟,你的八識老早就已在西方了。像慈航法師說的,他當僧眾時,要親近善知識學佛,他去親近慈舟老和尚,老和尚告訴他說:「你要轉熟為生,轉生為熟。」就是貪瞋癡習氣最熟的要把它轉成不熟,對麼!
相反的,你若是每一念,都是在念這世間的事,念這娑婆世界的事,就像我們出家人,你每天若都在念這些日常生活的瑣事和這些名相,那你八識的種子怎麼會轉換?你若是對現世一切,要做的就去做,你能隨緣不會計較,也沒有那些念頭就是隨緣去做。
其實,你最要緊的是念念思惟想要去西方,那你做什麼事都不會辛苦,也不會生病,因為沒有個娑婆的種子,怎麼會生病?比如說他患癌症啦!他若真實在思惟西方,他就沒有想到他的癌症,哪裡還會有癌症?
比如現在斗六某一寺院,有一位尼師罹患癌症,她都不要看醫生,直接住進如意寮,整天都念佛準備往生,她卻不往生。她說:每天這樣念佛求往生,比每天去醫院化療還好,攝心專一佛號,身體沒有痛苦反而好,這就要看你放得下,放不下了。一般人稍微感冒,就要看醫生,或在那裡呻吟。你若要在那裡呻吟,倒不如念佛就好,將要呻吟的心拿來念佛就好了!對麼!
大甲某寺的住持真某師,她那俗家的老菩薩患大腸癌,她的另一個女兒就從美國回來,她母親若痛起來就給她打嗎啡,真某師就一直要請我去幫忙,我答應她之後,剛好有事要上臺北。那時候一輛車正好載五位比丘去台北,回程順路去看她。
當時我就集眾到大殿為她(患者)做法:(誦經持咒乞求佛菩薩加被的意思)做完接著念佛到她寮房,她美國那個女兒又要為她打嗎啡,我不允許她打針,請大家一起念佛大約五分鐘後,她就不會痛了。後來經過三天,聽說又很嚴重,我就又去為她做法,做完之後她能坐起來了。在第二次做法的時候,她就一直吐那個汙穢的膿物,而第三次再去為她做法時,她就停止吐了。
又像寶斗某住持也得到癌症,據說一發作起來,就痛得全身打滾。田中某寺住持,就來電話一直叫我說:「卡緊咧啦(快一點啦)!」因為她只有收這麼一個徒弟。我就去領導她到埕尾,為她師父的怨親債主說法,說法完,她就停止吐出膿物了。據說她每次吐出的膿物,差不多要用一掉(十刀)(台語)的衛生紙,怎麼會那麼多呢?那是冤業在纏,一次差不多吐一水桶膿血,那個樣子是一直「霧」(台語,吐)出來的。
要知道,若是那個怨親債主投入在你的身上,你一次吃一水桶的東西,都吃不飽的。你的肚子哪能裝那麼多?但是就能吃那麼多,還說吃不飽。所以才說,佛來念佛,魔來也念佛,認真念佛就對了。常住的事要認真做,內外的地,掃乾淨一點。我等一下,外面那裡還要再去掃一掃咧!你就是認真做,習慣了就不會煩惱。你若不做,到時候業障現前你就煩惱了。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鋼骨佛心
鋼骨佛心
苦志勞筋骨,大任乃克將。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