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恐慌自救手冊:為什麼是我?如何停止焦慮打開行動人生?
恐懼(Fear)是一種內在警報,它告訴我們,我們處於真實或感知到的危險中,恐懼幫助我們快速踩下煞車,避免撞到跑出馬路的小孩,它是一種幫助我們確保安全的內建機制。
焦慮(Anxiety)是對未來情境的反應,並無迫切的危險或威脅。出現短暫的焦慮很普遍、很正常,例如面試或重要考試之前的焦慮感覺,而當焦慮變成慢性、普遍,或與壓力源不相襯時,就會變成焦慮症。當焦慮迅速達到高峰,就升級為恐慌發作。
憂鬱的特徵有:悲傷的心境、難以享受一般能讓人感到快樂的事、對自己和未來持負面看法、睡眠障礙、體重增加或減少、絕望感、自殺念頭。
如果你正在經歷憂鬱,請明白這一點:你不是孤獨的;如果你有自殺念頭,請告知他人並尋求專業幫助;如果你有憂鬱症狀但沒有自殺念頭,可以試試這些自助技巧:
■ 喚醒你的敬畏感來減輕憂鬱
敬畏感是驚嘆和詫異的結合,孩子們每天都能享受到這些感覺,但成年後就極少能享受到了。
■ 自我照顧
良好的自我照顧是終身焦慮管理的關鍵。全方位的自我照顧意味著投入時間和資源來滿足自身的以下需要:睡眠、飲食、運動和充實的人生。自我照顧並不是自私,相反地,當你持續給自己良好的照顧時,你會變得更有能力滿足他人以及重要的人際關係需求。
■ 焦慮是一個旅伴
有些專家會建議你:學著愛上你的焦慮。
我認為這太強人所難了。到今天為止,不論是在生活中還是在工作上,我還從沒見過一個人有這種願望,包括我自己在內。我認為這沒有必要。當焦慮出現時,你只需要對這位不速之客說:「你來啦,我還是會該做什麼就做什麼,你想跟著就跟著,反正你不會阻礙我!」接納焦慮做為你的旅伴,有時候它會幫你指出正確的道路,有時候它只是默默走在你旁邊。
在你從事的行為活動中帶著焦慮,或是藉由行為活動來分散自己對焦慮的注意力,這兩者是不同的。如果你試圖透過各種行為活動來轉移你對焦慮的注意力,你會知道那是不管用的,即便有用也無法持續多長時間。但是像這種出於好意的建議仍不絕於耳:「轉移注意力!忙碌起來!」
忙起來總是好的,真是如此嗎?不盡然!為了轉移你對焦慮的注意力而保持活躍,只能證明焦慮在控制你。你在讀書時,心裡卻在尋思:「焦慮結束了嗎?什麼時候能結束?」你在跑步,心裡卻在發問:「我還在焦慮嗎?還是已經不焦慮了?」焦慮是主宰,是指南針,是嚮導。問這些問題就等於你在徵求焦慮的批准,等於你放棄了對焦慮的掌控權,做什麼、不做什麼都得詢問焦慮的意見。記住,你要做掌權者,你很強大,沒有你的允許,焦慮是不可能篡權的。做你認為有價值的行為活動,不是為了轉移焦慮的注意力,而是為了走向你認為有價值的方向。
■ 不好的習慣
■ 有用的好習慣
■ 練習你的技能
保持技能不生鏽的唯一方法就是多練習,每一個觸發焦慮(或恐慌)的情境都是一個練習的機會。焦慮最愛舒適與安全——就是你的逃避,逃避會製造出更多的焦慮。舒適的生活是你的敵人,你必須刻意地持續尋找適當的冒險機會。因為舒適意味著可預測、規律、停滯、逃避、無須冒險。
■ 練習不舒適
焦慮容易在舒適中滋長,可是大多數人都喜歡舒適,這的確很困擾。當你的症狀減輕時,你覺得可以休息了,但就是在你舒適的時候,焦慮又探出頭來。怎麼辦呢?找出你的舒適圈,主動邁出去。
你費了這麼大的勁,做了如此多的改變,不就是為了感覺更舒適嗎?為何我又告訴你要主動尋找不適呢?沒錯!雖然聽起來有點違反常理,但是沒錯!這麼做還能防止你的焦慮復發。我們每時每刻都在成長進化,如果停滯了,就說明我們在逃避一些必要的風險——逃避滋生焦慮。舒適會滋生焦慮,安全也會滋生焦慮,想被安全和舒適緊緊包圍的願望會滋生更多的焦慮。所以,你沒聽錯,為了打敗焦慮,我們需要主動尋找不適以求鞏固對抗焦慮的效果。我認為,這件事應該上升成為一項永恆的使命!
處理焦慮大致還是能劃分成:自我照顧、認知重構、人際關係。
良好的自我照顧是終身焦慮管理的關鍵。全方位的自我照顧意味著投入時間和資源來滿足自身的以下需要:睡眠、飲食、運動和充實的人生。自我照顧並不是自私,相反地,當你持續給自己良好的照顧時,你會變得更有能力滿足他人以及重要的人際關係需求。
自我照顧、人際關係是老生常談了,而認知重構則是書中「恐慌——19個思考錯誤」和「U.N.L.O.C.K.的恐慌行動步驟」部分。
而最讓我有收穫的是書中寫到:
焦慮容易在舒適中滋長,可是大多數人都喜歡舒適,這的確很困擾。舒適會滋生焦慮,安全也會滋生焦慮,想被安全和舒適緊緊包圍的願望會滋生更多的焦慮。所以,你沒聽錯,為了打敗焦慮,我們需要主動尋找不適以求鞏固對抗焦慮的效果。我認為,這件事應該上升成為一項永恆的使命!
或許感到焦慮間接說明了你可能在一個舒適、安全的狀態,不過這與知足、簡樸又有些矛盾,知足、簡樸、舒適、安全反而有時間想東想西而焦慮嗎?人一定要主動尋找不適,就如倉鼠跑滾輪一般,跑滾輪時受苦、沒跑時焦慮?這又回到叔本華的總結:
人生的幸福有兩個敵人,一是痛苦,二是無聊。此外,可以這樣說,我們在何種程度上成功地遠離了一個敵人,就在同樣程度上接近了另一個,反之亦然。所以,人生其實就是在痛苦與無聊之間像鐘擺一樣擺動,只是擺動的幅度有大有小。—《人生智慧箴言》
人生其實就是在不適與焦慮之間像鐘擺一樣擺動?在《Theatre:我的看戲隨身書》寫道「看喜劇的時候,我們是在俯瞰著渺小的人物不斷地出錯。看悲劇的時候,我們是在仰望高大的靈魂受苦」。可悲的極致成了可笑,於是我們來到了「荒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