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丹沒有槍》以2006年不丹國王宣布為了朝現代化邁進,將民主制度引入不丹,舉辦全國大選做為故事背景。
故事的發生在一個地處偏僻的小村莊,年邁的住持透過廣播聽聞這件事之後,便要徒弟塔西喇嘛在滿月到來前準備兩把槍,要在法會上使用,而另一邊一位走私槍枝的美國人,聽聞他的司機班吉說,這個小村莊裡有位農夫收藏了一把古董槍而前來巡看,但沒想到這把槍卻意外的被塔西喇嘛搶先帶走了。
為了獲得古董槍,他們與塔西喇嘛約好在法會那天再次會面進行交易,與此同時為了讓全國人民都學會投票,政府官員也派人到小村莊裡推廣,為了提高模擬投票的參與率,便決定在法會舉辦的那天進行投票,看似毫不相關的所有事物,就這樣被一場偏僻小村莊的信仰活動牽連在一起。
電影的故事大概分成三條故事線來進行,分別是:喇嘛的法會、槍枝走私、模擬選舉。
看似不相關的人物,因為一把槍而連結在一起,一切就像是因緣際會一般的巧合,卻也如同被安排一般的注定,我自己很喜歡這部分描繪出來的那種,人與人之間、事件與事件之間難以言喻的隱形連結,每個人的每個決定其實都正對身邊的事物造成影響。
有時候也像是蝴蝶效應一樣,牽連起難以想像的關係,而這其中過程所有事件的發生是福是禍,該如何被扭轉或化解,似乎就如同改變的發生一樣,存在著必要的不適還有需要被接納的部分。
槍枝在電影當中扮演了一個很重要的象徵,第一時間看到的時候,我直接地與民主這個概念連結在一起,因為民主制度的出現,是一個很直接打破不丹人民現有生活常態的事物,而槍本身又是一個具有毀滅性的危險東西,也象徵著民主可能會帶來的動盪,不只是人們對於制度的改變,也是在考驗當我們與身邊的人持相反意見時,我們能不能尊重彼此的不同。
可是主委,我們本來就很幸福了啊!
民主帶來的分裂,透過一個小家庭的故事線進行了描繪,因為自己的丈夫與母親支持不同的黨派,而被夾在中間的妻子面對這兩人的話語,總是不知所措,而當聽聞女兒因為這件事而被欺負時,更對於這樣的改變感到不解,原本平靜美好的生活一下子消失無蹤。
然而沒有衝突發生,並不代表對立就不存在,也可以看見,丈夫與母親的對立其實一直都存在,並不是因為選舉的出現,他們的關係才變調,而民主的出現,強調了價值觀的不同,才讓衝突一觸即發。
在民主發展的路上,透過歷史我們看見了許多流血衝突,人們走向抗爭的路,為自己爭取應該的權益,但也漸漸地在發展的過程裡,許多事情變成黨派之間比較輸贏的惡性循環,那些彼此之間的「不同」也成為仇視彼此的理由。
而這樣的過程似乎也成為一種民主制度的刻板印象。
電影中選舉委員會的官員在教導村民選舉文化的時候,請村民分成兩邊,各自支持的一方要喊出振奮自己,但批判對方的口號,這時候一個老奶奶就從人群裡走出來,對一旁的選舉委員說出了這句話:
你們為什麼要教我們罵人?我們都是有禮貌的人啊!
彼此之間的「不同」並不會完全造成分裂,極端的「批判」才是分裂彼此的關鍵。
電影的最後所有的故事線都交會到了法會這條事件上,所有人圍繞在即將建造佛塔的基地周圍,年邁的師父說著面對這場改變的想法,很多時候沒有人能知道這樣的選擇是福是禍,但一件事的發生,終究取決於我們怎麼應對,是否能放下心中的仇恨、痛苦與執著,才是能發現美好的關鍵。
最後他把槍枝丟進建造佛塔的基地當中,象徵著放下過往所有不好的一切,而這一切的「不好」,會成為之後成長的基礎,在所有人的祝福之下,我們都會變得「更好」。
電影中選舉的主委,時常不斷強調「民主是禮物」這件事,但看到最後我想真正的禮物,是來自於經歷了這一連串的過程之後,人們重新意會到自身的「純粹」這件事,才是真正的禮物,民主制度的出現,確實就像是一槍聲響,讓人們歷經了混亂,但也從中學習到真正重要的事情。
生命就像是一個圓一樣,我們總是追尋著那些自己所沒有的事物,想成為某種自己想像中的樣子,卻也在不知不覺,在改變過程中迷失了自己,遺忘自己原本所擁有的那些美好。
在追求民主改革的過程裡,其實產生了不少問題,也確實因為分裂產生衝突,但這些事情的發生並不代表一切的結果就是如此,因為改變發生在理解這些問題的原因,並從這之中找到適合應應的方式。
很喜歡這部電影以一種輕鬆,還有黑色幽默的方式來說故事,看似雲淡風輕的帶過,卻在細細咀嚼之後留下了不同的滋味,很多橋段也讓人在猜想的過程中,獲得了另類的反思,算是一種被純粹反轉的感覺,這部分就留在podcast 給大家自己去聽啦!
Podcast 連結:聊聊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