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不丹沒有槍》直到「民主」開了第一槍,昔日幸福也碎成萬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稻浪鑠金,搖曳在巍峨的青山之間,披掛著黃紅袈裟的僧人,悠悠哉哉地扛把槍走過。

違和的畫面,出自電影《不丹沒有槍》,導演巴沃邱寧多傑二度叩關奧斯卡之作。延續《不丹是教室》對不丹現代化的關注,巴沃轉而聚焦2008年大選前夕的模擬選舉,以「槍」、「陽具」套疊於看似無關的「民主」,讓尋槍的僧人、美國人,以及肩負使命的選委會、政治立場分歧的烏拉村家庭等各路人馬,紛紛捲入那場山雨欲來的體制大位移,而關於「民主與幸福」、「佛國與現代國家」之間的激烈辯證,也於焉浮顯。


民主是最壞的政府形式——除了其他所有不斷被試驗過的政府形式之外。(前英國首相邱吉爾)

佛國樂土,民主所為何來?

在現代化的賽道上,不丹實屬異類。

70年代,不丹解除鎖國,遲至千禧年前夕才擁抱電視、網路,就連風靡外界達百年的「電影產業」,至今仍凍眠在北面的喜馬拉雅,未見消融與潺湲的跡象。

可關於現代化,不丹不只步調奇慢,民主春天幡然降臨的姿態,更出人意表。

以槍為引子,勾連出不丹實行民主時的矛盾處境(圖片:海鵬影業)

以槍為引子,勾連出不丹實行民主時的矛盾處境(圖片:海鵬影業)

現今民主國家,多要賠上好幾代人的血淚,在前仆後繼的續力抗爭中,才如願推倒舊威權的高牆。當光州市民走上街頭示威(《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當台灣人悲喜於白色恐怖的細縫之間(《悲情城市》),不丹的民主進程,卻不曾沾染一丁點兒的血腥味。

2006年,四世國王吉莫.旺楚克(Jigme Singye Wangchuck)在完成三十年民主建設後宣告退位,不丹也將迎來兩年後的首次大選。平和、順暢的權力讓渡,好似釋迦摩尼掛上佛顏的那抹微笑,來得如此恬靜而優雅。

可一旦民主從自主覺醒,變成被動接旨的好臣好民必修課,連積極參與投票的動機,都成了問題。就好比,我們某天莫名收到願望清單外的禮物,擺盪在漠視與接受的兩端,總會忍不住自問:打開禮物,生活會更好嗎?或者以不丹式的判準來說,我們會不會變得,更加「幸福」?


愚痴,倉皇蓋起民主的危樓

片中選委會成員,與國王一樣相信民主。可當我們細細檢視他們的說法,卻會發現處處都是破綻。

其中一幕,僧侶偶然搭上他們的便車,男選務人員向他解釋,民主「是現代思想,當然對我們有好處」。多麼偏頗的神邏輯,居然對貼了「現代」標籤的事物,一律按讚加分享。

選委會女主席也是如此。為了說服村民投票,她陸續搬出各種似是而非的說詞,例如「國際媒體都在看」、「民主是國王送我們的禮物,不像別人都要用爭的」、「現在會痛苦,但民主會讓我們幸福的」。言下之意,是不要丟臉、要珍惜、要忍耐,至於何謂公民、何謂民主精神的基本教養,全都不在溝通範圍之內。

選委會女主席和選務人員,後方掛著四世國王的肖像(圖片:海鵬影業)

選委會女主席和選務人員,後方掛著四世國王的肖像(圖片:海鵬影業)

既然策動選舉者都對民主一知半解了,那又怎能奢望,遠在四野的平民大眾?

君主力倡的民主,僧人揣想為新出土的佛陀教誨,選舉造冊必填的生日,鄉民斥為無用之物,而官方使勁催票的投票演練,居然也一面倒地「一黨獨大」——因爲黃色,就是國王的代表色。

少了知識建構和思想交流,民主就像倉皇蓋在順向坡的軟腳屋那樣,注定危樓一棟。


嗔恨,餵養民主的針鋒對立

這麼說來,本片是有意凸顯不丹民主素養的不足,並為民主體制搖旗吶喊囉?事實不然。因為在巴沃眼中,民主制度也在侵蝕「信任」和「同理心」,而從根本處,粉碎了不丹之所以是不丹的價值。

「我們本來就很幸福了。」面對女主席的民主幸福論,烏拉村婦女勇敢提出質疑。因為選舉的激烈對峙,已硬生生地撕裂了她的家庭,導致母親和丈夫不和,連女兒都因此遭受同儕霸凌。

激化村民對立的荒謬場面(圖片:海鵬影業)

激化村民對立的荒謬場面(圖片:海鵬影業)

不幸的是,「選邊站」正是許多不丹人學到的民主第一課。一段戲中,選務人員大力鼓動兩邊村民不要喜歡對方,還命其放聲怒吼,盡情釋放內心的野獸。這樣的教導何止荒唐,更為祥和社會注射一劑暴戾的毒針,等同於公開餵養了佛家戒慎的「嗔毒」。

人們比起選擇能夠信賴的政治人物或政黨,更傾向讓自己不喜歡的候選人落選。(朝日新聞《民主是最好的制度嗎?》

貪求,自由所允諾的慾望滿足

常與民主伴生的自由經濟,也在導演的射擊範圍。只是步槍,那象徵自由世界的武器,竟意外逆火反彈。

美籍軍火迷,為收購鄉民擁有的古董槍,不斷抬高出價、狂撒美鈔,那知對方不但嫌多,還趁隙把槍枝連同子彈,分文未取地全獻給了寺院。

此為戲劇效果,純屬虛構?但不論戲裡戲外,不丹人始終對金錢保持高度的警覺。

為選舉風波特地出關的老師父,命小僧覓得一把步槍(圖片:海鵬影業)

為選舉風波特地出關的老師父,命小僧覓得一把步槍(圖片:海鵬影業)

2009年,不丹政府大砍麥肯錫顧問公司建議的觀光客量(但目前已不設人數上限),而巴沃也在籌資拍攝本片的過程中,婉拒超額的資金挹注,還刻意採用素人演員,避免大牌們的熠熠星光,掩蓋了故事本身。

可以說,錢財與武力,兩個橫行民主世界的底層邏輯,一遇上無邊佛法的化骨綿掌,便落得武功盡廢,魔力全失,甚至還如電影結尾那般,反過來獻祭了自己。就像我,笑著劇中人的荒唐,卻也像在一邊訕笑著被金錢馴化的自己。


現代不丹,選擇直面「民主」的雄偉陽具

營火旁,村民打磨數日的木雕陽具,已刷上熱辣辣的朱漆,也刷紅了我們這些文明人害臊的臉頰。看似粗野的傳統,含納了巴沃導演口中,以率真替禁忌除魅的智慧。一如那位下放實權的不丹國王,決定直視現代、親歷民主,即便自由和民主,往往是架有去無回的太空衛星,一個無法再關回神燈的可畏精靈。

不丹習俗裡上了朱漆的木雕陽具(海鵬影業)

不丹習俗裡上了朱漆的木雕陽具(海鵬影業)


我願相信,那將不是基於一種過份浪漫的天真。因為天意與人為,似乎都在讓不丹靠向和平的那一側。

當巴沃在影片中作出選擇,選擇讓金錢無用、讓真槍罕見地在大銀幕上失能,冥冥之中,便有一股力量,為劇組們獻上雨後的彩虹,以及那畝40年後欣然盛放的蕎麥花田。那就好像,暴戾的武器,已被神佛偷偷置換成Banksy塗鴉中的花束,起手拋擲,唯有花海綿綿。




本專題也讓你跟著走心了嗎?歡迎「留言」「分享」「追蹤」!


內容總結
不丹沒有槍
4
/5
avatar-img
45會員
75內容數
身為非藝術背景、卻三天兩頭跑展覽的「美術館路人」,除了仰賴直覺定錨眼前作品,更愛問問自己是感覺激動、寧靜、或泫然?還要自虐地,連結當下的人生處境連結,才甘願返回紛擾的現世。於是決心用書寫,實踐艾倫狄波頓《藝術的慰藉》的唯心觀點,捨棄高冷論述、直探藝術所誘發的感觸。請準備好,跟著藝術一起「走心」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藝術北飄者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平山,把自己活成了一枚陶皿。走出影廳,怪念頭突然閃現。《我的完美日常》,是一款飄著小津味的文・溫德斯音樂電影,緣起日本財團The Nippon Foundation 2020年發起的「東京公廁計畫」(Tokyo Toilet Project)。
5/5我的完美日常
關注度居高不下的《小曉》,頂著史上最年輕金馬影后的光環,卻不免挑動了部分「過動症」專業人士與社群的敏感神經,質疑本片有污名化「過動兒」之嫌。可當我也嘗試像《蘿莉破壞王》,撕除有病沒病、過動不過動的分類標籤後,才發覺本片本質上,不僅是「病童」的故事,更可視為一個「非典型」孩子所經歷的困局、創傷與和解。
宮崎駿無意藉由《蒼鷺與少年》,來破解任何外在的衝突和魔咒,也沒打算刻意締造另一次的票房奇蹟。這回,焦點全是自己。大膽出航,航向神似名畫《死亡之島》的心城地景,精密勾織,織就一篇,宮崎駿版的《奧德賽》冥界冒險。
這是一道,同時塞滿泡菜、起司、白飯、千層麵,卻因情感入味而意外可口的「特有種」飯捲。看完《飯捲男孩乖乖睡》的感想,約略如是。繼《夢想之地》之後,韓裔加拿大導演沈明輔(Anthony Shim)再度以北美韓裔移民為題,深刻描繪素英和東賢這對母子在異國天空下的相處、衝突與和解。
幕起到幕落,唯一出現的動物是:貓。在伊朗名導賈法潘納希(Jafar Panahi)的新片《這裏沒有熊》裡,果然沒有熊。怪的是,遇熊的壓迫感卻不曾缺席,彷彿隨時都要衝出銀幕。是什麼,讓人不覺蜷縮在座椅裡,緊張冒汗?而故事裡的熊,究竟是誰?
如果真有棵樹,名叫「村上春樹」,那麽靠文學大院這一側,固然長滿了寫實的綠葉、魔幻的異花,但伸進電影之家的枝椏,卻只竄新綠、蓓蕾不生。《盲柳與沈睡的女人》問世後,終於在樹上開出一朵光影奇花。雖然它,不甘花落而寧為標本,雖然它輕巧到讓觀眾跟著故事裡的女人一起打盹,但最起碼在大多數時間裡,它夠美麗...
平山,把自己活成了一枚陶皿。走出影廳,怪念頭突然閃現。《我的完美日常》,是一款飄著小津味的文・溫德斯音樂電影,緣起日本財團The Nippon Foundation 2020年發起的「東京公廁計畫」(Tokyo Toilet Project)。
5/5我的完美日常
關注度居高不下的《小曉》,頂著史上最年輕金馬影后的光環,卻不免挑動了部分「過動症」專業人士與社群的敏感神經,質疑本片有污名化「過動兒」之嫌。可當我也嘗試像《蘿莉破壞王》,撕除有病沒病、過動不過動的分類標籤後,才發覺本片本質上,不僅是「病童」的故事,更可視為一個「非典型」孩子所經歷的困局、創傷與和解。
宮崎駿無意藉由《蒼鷺與少年》,來破解任何外在的衝突和魔咒,也沒打算刻意締造另一次的票房奇蹟。這回,焦點全是自己。大膽出航,航向神似名畫《死亡之島》的心城地景,精密勾織,織就一篇,宮崎駿版的《奧德賽》冥界冒險。
這是一道,同時塞滿泡菜、起司、白飯、千層麵,卻因情感入味而意外可口的「特有種」飯捲。看完《飯捲男孩乖乖睡》的感想,約略如是。繼《夢想之地》之後,韓裔加拿大導演沈明輔(Anthony Shim)再度以北美韓裔移民為題,深刻描繪素英和東賢這對母子在異國天空下的相處、衝突與和解。
幕起到幕落,唯一出現的動物是:貓。在伊朗名導賈法潘納希(Jafar Panahi)的新片《這裏沒有熊》裡,果然沒有熊。怪的是,遇熊的壓迫感卻不曾缺席,彷彿隨時都要衝出銀幕。是什麼,讓人不覺蜷縮在座椅裡,緊張冒汗?而故事裡的熊,究竟是誰?
如果真有棵樹,名叫「村上春樹」,那麽靠文學大院這一側,固然長滿了寫實的綠葉、魔幻的異花,但伸進電影之家的枝椏,卻只竄新綠、蓓蕾不生。《盲柳與沈睡的女人》問世後,終於在樹上開出一朵光影奇花。雖然它,不甘花落而寧為標本,雖然它輕巧到讓觀眾跟著故事裡的女人一起打盹,但最起碼在大多數時間裡,它夠美麗...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離綰深吸一口氣,來到毓秀對面三五步遠處站定,只見她反手一抓,一柄通體赤紅的九曲槍出現在掌中,這是她親自撿材、鑄造、打磨至成的兵器,離綰給它起名紅鳶,槍桿赤紅,鐫刻有墨紋飛鳥,七寸長的槍尖亦是墨一般黑,鋒銳的邊角此時在陽光下閃著利光。
Thumbnail
少時不知謙與讓,意氣風發。 鋒芒出鞘,刀留影,劍挽花。 是非對錯恩仇,不聞也不問; 善惡正邪忠奸,不辨亦不分。 入江湖,百門百派百招百式; 鎮天下,無形無意無我無敵。 寂寞、還自負,猶妄與天爭, 覆手欲收穹中日,遙不可及。 刀撼山不動,刃鋒尖背俱毀; 劍出水自流,衣髮鞋襪盡濕。
Thumbnail
這片就拐個彎罵西方價值,包括民主政治、資本主義通通被批判,甚至連當代經濟活動中重要的契約精神,也被嘲弄和顛覆。 民主政治在片中沒有一點好處,除了製造村內的對立矛盾衝突、金錢介入、選民互罵以外,沒有什麼正面的地方。不丹推動民主選舉,除了「跟隨世界潮流」幾乎沒有其他正向的動機.............
Thumbnail
《不丹沒有槍》以2006年不丹國王宣佈將民主制度引入不丹為背景,故事描述一個偏僻小村莊中,由於民主制度的出現造成的連鎖反應。故事主要分為喇嘛的法會、槍枝走私和模擬選舉三條故事線。電影通過槍枝等象徵,探討民主制度帶來的動盪和人們對於差異的處理。最後透過放下過往、學習和接納,探討了民主制度的意義。
一部電影看完後,如同喝一杯茶,淡淡的,卻讓人覺得回甘,值得紀錄。 先說個人觀影心得好了!避免劇透>"< (給自己) 很久沒到真善美戲院看電影了,查了電影時刻表,這個時間+地點,最符合自己的需求,就選擇這裡啦! 還是喜歡電影院的氛圍感受,一種不被打擾能夠好好看電影的感動! 空間,偌大的黑
Thumbnail
這部角逐最近一屆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2023年上映的劇情片,或許僅是角逐,但我想無損本片的精彩,好看也有趣,我用自己對藏傳佛教與民主的理解來分享感想,會有些許劇情大綱。2006年,時值不丹君主制改革為民主制,國王釋出權力,有志之士預期讓人民理解「民主」的規則舉行模擬大選,為了「端正世道」...
Thumbnail
看慣好萊塢電影的觀眾,肯定會覺得本片平淡緩慢,多組人物最終交會還得必然圓滿收尾的傳統敘事顯得了無新意,事實是,所謂的「高潮迭起」某程度必須違背「預期心理」,尤其觀看好萊塢以外的電影,這群不同的創作者基於各自的文化、傳統、觀點呈現出的本就是另一種世界觀,反倒我們應該自覺是以怎樣的期待做出評斷...
Thumbnail
《不丹沒有槍》有兩個主軸,一條是2008年國王宣布退位,改為民選,對於不丹而言,這是第一次「選舉」,所以有下鄉模擬選舉的活動。 另一個主軸是有個槍枝收藏家在不丹找到古董槍,已談好價錢,但喇嘛需要槍,這槍主就把槍貢獻給喇嘛。
Thumbnail
《不丹沒有槍》是國際上少見的不丹電影,作為最後個開放電視與網路的國家,不丹國王決定放棄專制走向民主,不丹也將展開國家第一次民主投票實驗,但顯然人民對於什麼是民主?怎麼投票感到陌生。廣播裡傳來這個消息,沒想到正在閉關的喇嘛竟然吩咐徒弟,在大選之日找來一把槍?此時不丹來了一位從美國到訪的買槍人。
Thumbnail
導演巴沃邱寧多傑的前作《不丹是教室》,坦白說我並沒有看,因為題材看起來過於說教,而《不丹沒有槍》很好地調和了這個問題:「和尚與槍」帶來衝突感,「和尚拿槍要幹嘛」則帶來懸念,使觀眾期待接下來的劇情。在黑色幽默的手法背後,這部電影想探討的是「民主」,或者更精確來說,是民主的開頭,也就是「民主化」的問題。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離綰深吸一口氣,來到毓秀對面三五步遠處站定,只見她反手一抓,一柄通體赤紅的九曲槍出現在掌中,這是她親自撿材、鑄造、打磨至成的兵器,離綰給它起名紅鳶,槍桿赤紅,鐫刻有墨紋飛鳥,七寸長的槍尖亦是墨一般黑,鋒銳的邊角此時在陽光下閃著利光。
Thumbnail
少時不知謙與讓,意氣風發。 鋒芒出鞘,刀留影,劍挽花。 是非對錯恩仇,不聞也不問; 善惡正邪忠奸,不辨亦不分。 入江湖,百門百派百招百式; 鎮天下,無形無意無我無敵。 寂寞、還自負,猶妄與天爭, 覆手欲收穹中日,遙不可及。 刀撼山不動,刃鋒尖背俱毀; 劍出水自流,衣髮鞋襪盡濕。
Thumbnail
這片就拐個彎罵西方價值,包括民主政治、資本主義通通被批判,甚至連當代經濟活動中重要的契約精神,也被嘲弄和顛覆。 民主政治在片中沒有一點好處,除了製造村內的對立矛盾衝突、金錢介入、選民互罵以外,沒有什麼正面的地方。不丹推動民主選舉,除了「跟隨世界潮流」幾乎沒有其他正向的動機.............
Thumbnail
《不丹沒有槍》以2006年不丹國王宣佈將民主制度引入不丹為背景,故事描述一個偏僻小村莊中,由於民主制度的出現造成的連鎖反應。故事主要分為喇嘛的法會、槍枝走私和模擬選舉三條故事線。電影通過槍枝等象徵,探討民主制度帶來的動盪和人們對於差異的處理。最後透過放下過往、學習和接納,探討了民主制度的意義。
一部電影看完後,如同喝一杯茶,淡淡的,卻讓人覺得回甘,值得紀錄。 先說個人觀影心得好了!避免劇透>"< (給自己) 很久沒到真善美戲院看電影了,查了電影時刻表,這個時間+地點,最符合自己的需求,就選擇這裡啦! 還是喜歡電影院的氛圍感受,一種不被打擾能夠好好看電影的感動! 空間,偌大的黑
Thumbnail
這部角逐最近一屆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2023年上映的劇情片,或許僅是角逐,但我想無損本片的精彩,好看也有趣,我用自己對藏傳佛教與民主的理解來分享感想,會有些許劇情大綱。2006年,時值不丹君主制改革為民主制,國王釋出權力,有志之士預期讓人民理解「民主」的規則舉行模擬大選,為了「端正世道」...
Thumbnail
看慣好萊塢電影的觀眾,肯定會覺得本片平淡緩慢,多組人物最終交會還得必然圓滿收尾的傳統敘事顯得了無新意,事實是,所謂的「高潮迭起」某程度必須違背「預期心理」,尤其觀看好萊塢以外的電影,這群不同的創作者基於各自的文化、傳統、觀點呈現出的本就是另一種世界觀,反倒我們應該自覺是以怎樣的期待做出評斷...
Thumbnail
《不丹沒有槍》有兩個主軸,一條是2008年國王宣布退位,改為民選,對於不丹而言,這是第一次「選舉」,所以有下鄉模擬選舉的活動。 另一個主軸是有個槍枝收藏家在不丹找到古董槍,已談好價錢,但喇嘛需要槍,這槍主就把槍貢獻給喇嘛。
Thumbnail
《不丹沒有槍》是國際上少見的不丹電影,作為最後個開放電視與網路的國家,不丹國王決定放棄專制走向民主,不丹也將展開國家第一次民主投票實驗,但顯然人民對於什麼是民主?怎麼投票感到陌生。廣播裡傳來這個消息,沒想到正在閉關的喇嘛竟然吩咐徒弟,在大選之日找來一把槍?此時不丹來了一位從美國到訪的買槍人。
Thumbnail
導演巴沃邱寧多傑的前作《不丹是教室》,坦白說我並沒有看,因為題材看起來過於說教,而《不丹沒有槍》很好地調和了這個問題:「和尚與槍」帶來衝突感,「和尚拿槍要幹嘛」則帶來懸念,使觀眾期待接下來的劇情。在黑色幽默的手法背後,這部電影想探討的是「民主」,或者更精確來說,是民主的開頭,也就是「民主化」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