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見剛發布國內大學2024的排名,說真的對於天下遠見的調查,已經不知道要不要相信,不過看文末的調查說明,至少形式上還算是合理的。
大略看過之後,第一印象是分類很複雜,總共竟有37項榜單。首先依照屬性分為「綜合類」「人文社科類」「醫學類」「技職類」、一般大學,然後又分國立、私立等,共七類。屬性分類是依照學門科系數,綜合型就是該校各類學門科系數皆無超過60%者。
今年加上地理位置(北、中、南、東區及外島)、以及學生人數規模(「大型(1.5萬人以上)」「中大型(1萬~14999人)」「中型(7000~9999人)」「中小型(5000~6999人)」「小型(不到5000人)。
全校經費規模分為「高經費(超過40億元/年)」「中高經費(20億至不到40億元/年)」「中經費(10億至不到20億元/年)」「微經費(不到10億元/年)」等項目,共20個校務體質群組進行績效排序。
排名依據很類似國際其他大學排名系統,依照「社會聲望」「學術成就」「教學表現」「國際化程度」「產學績效」「財務體質」等六大構面進行排名。
另外有一個校長互評,《遠見雜誌》邀請了解高教態勢的各校校長、副校長填卷評鑑的各校「總體競爭力」「教育」「藝術與人文」「社會科學、新聞學及圖書資訊」「商管法律」「自然科學、數學及統計」「資訊通訊科技」「工程、製造及營建」「農林漁獸」「醫藥衛生及社會福利」「服務」等十大學門分組評鑑。
在此要質疑的是校長副校長名單。遠見宣稱是邀請 "了解高校態勢的各校校長、副校長填卷評鑑",這意思是什麼呢? 由遠見決定哪些人受邀, 哪些人不受邀嗎? 這在方法論上可能有潛藏的問題。而37項榜單中,有11項榜單都出自這部分的結果,卻沒有把研究方法說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