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與放棄的世代差異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選擇與放棄

#先求有再求好

#忠於本心

昨天和準老師及一帆聊選擇與放棄,

準老師要在那兒任教?

一帆想去那裡開始當社畜?

深深感受到價值觀的世代差異,

我們這代成長於資源相對匱乏的時代,

加上更匱乏上一代的影響,

總是先求有再求好,

抱著騎驢找馬的心態迂迴前進。

兩個兒子同儕,

有放棄清華(成大、高師)熱門科系,

大三重考建築系;

有明明可選醫學或電機,

最後來森林系。

在TFT看到更多懷抱熱情和理想的年輕人,

毅然決然放下不錯的工作或選擇,

投入偏鄉教育這吃力不見得討好的工作。


和一帆聊準老師放棄了某縣的報到,

讓許多人感到扼腕與不解,

一帆連聲誇讚,

本來就是啊!

只有自己知道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原來,世代間的選擇與放棄,

真的很不一樣,

「球不落地,絕不放棄」

「不放手,直到夢想到手」

很正向、很浪漫,

但追求過程真的一點都不輕鬆。


嗯⋯⋯

臭屁要有實力

堅持得有底氣

任性得有靭性


avatar-img
2會員
18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lanro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近些年發現,許多學生因為自我中心、界線模糊(他人感受,因為界線隨好惡變動)和自我膨脹(自我感受,這時很強調界線),導致了許多人際衝突。這些行為會讓師生、同學之間的關係變得緊張,甚至導致親師衝突。 當教學活動需牽手時,孩子不想跟「不喜歡的人」牽,家長也強調這是孩子的身體自主權,師長不能強迫孩子去和不
看朋友分享有感,「好老師」與「好人老師」的差別。有些好人老師,對家長總是報喜不報憂,隱藏孩子真正的問題,高年級導師,如果接到這樣的孩子,除了要面對孩子未及時解決的問題,還得面對家長質疑:我的孩子為什麼以前不會這樣? 我們會在不同的情境下界定「好」:好老師、好學生、好客人、好投手……等,只要行為上符
學生使用社群媒體、線上互動機會愈來愈多, 為了快速傳達,也受限於螢幕閱讀, 不論讀或寫,都追求簡單、快速的「即食」書寫, 能用符號(顏文字)、動畫、貼圖表示的, 就省了許多文字內容, 在跳躍、斷裂的表達習慣中, 語文教學的著力點何在?
近些年發現,許多學生因為自我中心、界線模糊(他人感受,因為界線隨好惡變動)和自我膨脹(自我感受,這時很強調界線),導致了許多人際衝突。這些行為會讓師生、同學之間的關係變得緊張,甚至導致親師衝突。 當教學活動需牽手時,孩子不想跟「不喜歡的人」牽,家長也強調這是孩子的身體自主權,師長不能強迫孩子去和不
看朋友分享有感,「好老師」與「好人老師」的差別。有些好人老師,對家長總是報喜不報憂,隱藏孩子真正的問題,高年級導師,如果接到這樣的孩子,除了要面對孩子未及時解決的問題,還得面對家長質疑:我的孩子為什麼以前不會這樣? 我們會在不同的情境下界定「好」:好老師、好學生、好客人、好投手……等,只要行為上符
學生使用社群媒體、線上互動機會愈來愈多, 為了快速傳達,也受限於螢幕閱讀, 不論讀或寫,都追求簡單、快速的「即食」書寫, 能用符號(顏文字)、動畫、貼圖表示的, 就省了許多文字內容, 在跳躍、斷裂的表達習慣中, 語文教學的著力點何在?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分享了自己高中時期的陰暗面與長大後是如何看待這件事情,並從中學習到我們不能效仿的事。 通過兩段故事與兩個方法,我們應該尊重並理解不同價值觀,並在適當時機提供幫助的重要性。
Thumbnail
問題階段就見底的選項不要去選,差不多就是你能與平凡人拉開距離的關鍵。
Thumbnail
當開始填寫大學自願的排序,就得決定你是留鄉派,還是離鄉派。 這道問題並沒有一定的解答,其實不論要離開家鄉還是留下, 都會獲得不同的人生體驗。
Thumbnail
以前的人過的是線性人生,一階階往上爬,追求的是產值,以數字的增加及職位的高升為人生目的;但是現在年輕一代過的是非線性的人生,重視產值,不再追求數字而是重視工作內涵與對自己的意義。     大人們不要想去開導孩子,因為他們的價值觀跟我們不一樣的時候,是無法改變他們的。
Thumbnail
「人生課題」 人生中,我們總是面臨無數的選擇,每個選擇都會帶來不同的結果。回頭看看,今天的我們就是過去選擇的結果。有些人因為不滿意原來的工作,選擇到國外念書,成為了“海歸”。這個決定需要提早進行,只有早早準備,才能在學成歸國後在事業上有所成就,慢慢升遷。 說到爸媽,他們的身體也逐漸老去。以前能夠
Thumbnail
 年輕世代有活力、有創意、有勇氣,希望被週遭親友肯定,卻也容易在找工作、換工作的過程中徬徨。想要追求高薪,期待在職場上成就一番事業,不如聰明運用政府資源,為年輕的自己闖出一番璀璨未來!
Thumbnail
還記得小時候對著父母大聲說出的夢想嗎?還記得那晚面對自己的興趣與課業的抉擇嗎? 到底是什麼原因,讓我們改變了主意?又是什麼樣的信念,支持著他們尋找自己喜歡和適合的工作? 透過實際上街訪問不同身份背景的人們,暸解他們選擇背後的原因,也領悟到如何面對轉變的調適以及追求自己喜歡的事物。
Thumbnail
學生不會想知道你們在他看不見的地方多努力,就結果而言這和放養沒區別。
分享了自己高中時期的陰暗面與長大後是如何看待這件事情,並從中學習到我們不能效仿的事。 通過兩段故事與兩個方法,我們應該尊重並理解不同價值觀,並在適當時機提供幫助的重要性。
Thumbnail
問題階段就見底的選項不要去選,差不多就是你能與平凡人拉開距離的關鍵。
Thumbnail
當開始填寫大學自願的排序,就得決定你是留鄉派,還是離鄉派。 這道問題並沒有一定的解答,其實不論要離開家鄉還是留下, 都會獲得不同的人生體驗。
Thumbnail
以前的人過的是線性人生,一階階往上爬,追求的是產值,以數字的增加及職位的高升為人生目的;但是現在年輕一代過的是非線性的人生,重視產值,不再追求數字而是重視工作內涵與對自己的意義。     大人們不要想去開導孩子,因為他們的價值觀跟我們不一樣的時候,是無法改變他們的。
Thumbnail
「人生課題」 人生中,我們總是面臨無數的選擇,每個選擇都會帶來不同的結果。回頭看看,今天的我們就是過去選擇的結果。有些人因為不滿意原來的工作,選擇到國外念書,成為了“海歸”。這個決定需要提早進行,只有早早準備,才能在學成歸國後在事業上有所成就,慢慢升遷。 說到爸媽,他們的身體也逐漸老去。以前能夠
Thumbnail
 年輕世代有活力、有創意、有勇氣,希望被週遭親友肯定,卻也容易在找工作、換工作的過程中徬徨。想要追求高薪,期待在職場上成就一番事業,不如聰明運用政府資源,為年輕的自己闖出一番璀璨未來!
Thumbnail
還記得小時候對著父母大聲說出的夢想嗎?還記得那晚面對自己的興趣與課業的抉擇嗎? 到底是什麼原因,讓我們改變了主意?又是什麼樣的信念,支持著他們尋找自己喜歡和適合的工作? 透過實際上街訪問不同身份背景的人們,暸解他們選擇背後的原因,也領悟到如何面對轉變的調適以及追求自己喜歡的事物。
Thumbnail
學生不會想知道你們在他看不見的地方多努力,就結果而言這和放養沒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