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傷的靈魂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崎嶇的身體,

囚禁破碎的靈魂,

震天的嘶吼,

擺脫不了的十字架,

和四肢的血釘。


「嚴重情緒行為門診,報到成功。」

「兒童精神科門診,報到成功。」

門診室外不斷的呢喃囈語。

「果凍,果凍,20元。」

「果汁,冬瓜茶,15元。」

是教育學習的成果。


低頭、佝僂、縮肩

眼神飄忽

這是個平行宇宙,

多元心靈在此交錯/歪斜。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lanro的沙龍
2會員
28內容數
lanro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7/31
昨天看完《袒露的心》, 這幾天的閱讀歷程可說「一讀三嘆」, 哀嘆、感嘆、讚嘆! 一部自傳, 像懸疑小說一樣, 抽絲剝繭, 不,是剔肉削骨, 真相只有一個, 但,不知道的永遠蒙在鼓裡。 最近看的自傳後作力都不小, 《袒露的心》比《絕望者之歌》衝擊更大, 當然文學性更是不可比的。
2024/07/31
昨天看完《袒露的心》, 這幾天的閱讀歷程可說「一讀三嘆」, 哀嘆、感嘆、讚嘆! 一部自傳, 像懸疑小說一樣, 抽絲剝繭, 不,是剔肉削骨, 真相只有一個, 但,不知道的永遠蒙在鼓裡。 最近看的自傳後作力都不小, 《袒露的心》比《絕望者之歌》衝擊更大, 當然文學性更是不可比的。
2024/07/05
#選擇與放棄 #先求有再求好 #忠於本心 昨天和準老師及一帆聊選擇與放棄, 準老師要在那兒任教? 一帆想去那裡開始當社畜? 深深感受到價值觀的世代差異, 我們這代成長於資源相對匱乏的時代, 加上更匱乏上一代的影響, 總是先求有再求好, 抱著騎驢找馬的心態迂迴前進。 兩個兒子同儕
2024/07/05
#選擇與放棄 #先求有再求好 #忠於本心 昨天和準老師及一帆聊選擇與放棄, 準老師要在那兒任教? 一帆想去那裡開始當社畜? 深深感受到價值觀的世代差異, 我們這代成長於資源相對匱乏的時代, 加上更匱乏上一代的影響, 總是先求有再求好, 抱著騎驢找馬的心態迂迴前進。 兩個兒子同儕
2024/06/30
近些年發現,許多學生因為自我中心、界線模糊(他人感受,因為界線隨好惡變動)和自我膨脹(自我感受,這時很強調界線),導致了許多人際衝突。這些行為會讓師生、同學之間的關係變得緊張,甚至導致親師衝突。 當教學活動需牽手時,孩子不想跟「不喜歡的人」牽,家長也強調這是孩子的身體自主權,師長不能強迫孩子去和不
2024/06/30
近些年發現,許多學生因為自我中心、界線模糊(他人感受,因為界線隨好惡變動)和自我膨脹(自我感受,這時很強調界線),導致了許多人際衝突。這些行為會讓師生、同學之間的關係變得緊張,甚至導致親師衝突。 當教學活動需牽手時,孩子不想跟「不喜歡的人」牽,家長也強調這是孩子的身體自主權,師長不能強迫孩子去和不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每道傷口,都像上了一道心裡枷鎖。 長大後的我們,沒有小時候無所畏懼的勇敢, 每一步都走得謹慎小心,為了不再重蹈覆徹。 我們害怕傷害、害怕失去、害怕重新經歷痛...
Thumbnail
每道傷口,都像上了一道心裡枷鎖。 長大後的我們,沒有小時候無所畏懼的勇敢, 每一步都走得謹慎小心,為了不再重蹈覆徹。 我們害怕傷害、害怕失去、害怕重新經歷痛...
Thumbnail
引言 在人生的旅途中,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經歷靈魂的傷痛。
Thumbnail
引言 在人生的旅途中,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經歷靈魂的傷痛。
Thumbnail
我們的心會受傷,會試到傷透心為止,絕望之後便不敢再伸出去了 受傷的心第一類來自童年,被父母或照顧者「情感疏忽照顧」,他們不理你,忽視冷漠不回應,你會以為自己不好或做不好,責怪自己。此匱乏並將延伸到成人的不安全依附關係 受傷的心第二類是「關係裡的互動」,是真心換絕情
Thumbnail
我們的心會受傷,會試到傷透心為止,絕望之後便不敢再伸出去了 受傷的心第一類來自童年,被父母或照顧者「情感疏忽照顧」,他們不理你,忽視冷漠不回應,你會以為自己不好或做不好,責怪自己。此匱乏並將延伸到成人的不安全依附關係 受傷的心第二類是「關係裡的互動」,是真心換絕情
Thumbnail
讓自己感覺受傷的,都是自己的個性。
Thumbnail
讓自己感覺受傷的,都是自己的個性。
Thumbnail
繼上一篇的文章, 因而看見自己的狀態, 開始也跟療癒自己內在小孩, 也做了跟自己和解關係, 我發現我到內在小孩好生氣喔😢 原來一直忽略到她的感受, 原來我都沒有好好跟自己和解關係, 也療癒童年創傷以及青少年時期的創傷, 並撿回那時候的靈魂碎片, 以及胎內記憶,連結到那時候母親的心
Thumbnail
繼上一篇的文章, 因而看見自己的狀態, 開始也跟療癒自己內在小孩, 也做了跟自己和解關係, 我發現我到內在小孩好生氣喔😢 原來一直忽略到她的感受, 原來我都沒有好好跟自己和解關係, 也療癒童年創傷以及青少年時期的創傷, 並撿回那時候的靈魂碎片, 以及胎內記憶,連結到那時候母親的心
Thumbnail
此例先以「面對來自父母的創傷」為例,階段有五,來來回回: 1.完全沒意識,常常莫名當機 2.意識期:否認/抗拒 3.感受期:接受憤怒/哀悼 4.耍廢期:安置與定位 5.找到容器,正念匯整。不是排除而是靜觀其變
Thumbnail
此例先以「面對來自父母的創傷」為例,階段有五,來來回回: 1.完全沒意識,常常莫名當機 2.意識期:否認/抗拒 3.感受期:接受憤怒/哀悼 4.耍廢期:安置與定位 5.找到容器,正念匯整。不是排除而是靜觀其變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