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概念】自動化思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自動化思考(Automatic Thinking)是心理學中的一個概念,它指的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進行的快速、無意識和自動的「思路-反應」捷徑。

 #基本模組—親身體驗

自動化思考是無需額外意識或注意力的思路模式。這些模式形成於個人長期的經驗和學習中,並在面對特定情境或刺激時自動啟動。一旦路徑形成,自動化思考的特點是快速、高效且不太需要認知資源(不太用腦),以便在日常活動中省力、省資源,例如開車上下班的路、跟認識的人聊天說話、跟熟悉店家購買東西等。

當我們重複這些活動時,自動觸發資料庫的相關的思考和行為,模組使我們自動反應,迅速、輕鬆且有效。

如:志明小時候跟鄰居的狗玩得很開心,長大後他遇到了一隻陌生的狗。過去志明與狗有正面相處經驗,因此他依據經驗類化而造的自動化思考可能是「狗都是友善的,我可以和它互動」。

 #參考模組—觀察模仿或道聽塗說

建立模組時無法全部都自行建立,因為世間上事情太多了,故參考他人意見也很重要,像是相信專家所說「多喝水會對身體有益喔」,於是你下意識會多喝水。

什麼樣的認知訊息進來,便會產生什麼樣的行為應對模組。

(比較複雜的也會加入情感訊息,鏡映/共情也會是資料,兩者會綜合,但在這裡先不談)

然而自動化思考也受限於:先入為主、刻板印象、負面經驗和認知偏差的影響,一旦建立了路徑,要更改並不容易,因此容易產生偏見--限制自己對新信息的接受和理解,最後錯誤判斷。

 #模組的改變

自動化建立後,其運作就像是AI,能應付類似的情境。但若經驗不如預期,會先試著說服自己「那是偶然、例外」,除非重複多次或重大受傷,模組才會想改變。

如:志明小時候跟鄰居的狗玩得很開心,長大後他遇到了一隻陌生的狗。過去志明與狗有正面相處經驗,因此他依據經驗類化而造的自動化思考可能是「狗都是友善的,我可以和它互動」。結果有次互動狗卻咬傷了他,志明受到驚嚇,之後這個模組就會被改變,如改成「狗不一定都是友善的,我應該保持警覺。」接近俗話說的「上一次當,學一次乖」。

 #自我保護模式

自動化思考在不涉及情緒下,採取捷徑、輕鬆、有效的省電模式。

但若涉及負面情緒,如難過、生氣、害怕,則進入相反的保護模式,像是我們熟悉的「戰逃反應」。

負面經驗的累積,從下往上,會逐漸形成我們對世界、社會、人際的價值信念,是籠統抽象的內隱信念,例如童年常被欺負的志明,他可能不再信任人們,面對人群時每次都要戰戰兢兢,以防又被欺負。

負面經驗裡的負面情緒,讓當事人很不舒服,甚至惱羞成怒,以後生的憤怒來保護最初的羞愧,並以憤怒行為阻斷這個經驗。

最初的情緒,當事人有時無法承受,認知心理學家貝克(Beck)以「脆弱感受」來說明。一個事件發生,情境裡的某些線索引起志明特定的脆弱感受(如被輕視、貶低),激發了志明的特定思維或內隱信念(如春嬌眼神輕蔑,一定在批評我)或貼標籤(春嬌根本不懷好意,想傷害我)去看待。當事人不自知,但內隱信念對事件做了個解讀,此過程亦為自動化思考,最後志明採取攻擊行為來保護自己(對春嬌拍桌、反駁、嘲諷、生氣…)。

要引發脆弱感受(如被否定),每個人的線索不同(如被說做不好),接著自動化思考,主觀抓取與解讀對方用意,賦予意義,並採取反擊保護自己。順序是從感知(認為)自己被傷害、不甘心、準備,再到實際反擊。

社會新聞常見某些人對於路人眼光直接說「看三小」且作勢打人。

 #路徑順序

1.事件發生

2.相關線索引發「脆弱感受」

有一個根據(黑影),引發驚嚇、委屈,當事人會覺得「是不是針對我?」

3.對事件解釋怎麼會這樣

解讀對方為什麼這樣做,來自當事人的特定信念

4.轉成憤怒-次級情緒

覺得憑什麼,不甘心

5.反擊行為

攻擊言語或宣洩行為

 #修正自動化思考

通常他人的行為不一定是針對我們而做,然會引發情緒,關鍵是我們對行為的解釋,以及這個解釋往哪個方向去。

反應的第一瞬間,每個人都只關心自己,通常是「往自身解釋」,如他是不是針對我?他明知道這樣做會讓我不舒服怎麼還做?他為什麼不先給我準備?

我們在解讀時,也會想到過去不舒服的經驗,一直想,並把這份責任推給對方—就是他引起的啊,只要他注意不踩雷我就不會不舒服。(事實是,對方並不是針對我們,而是也在顧慮自己的擔憂)

當解讀訊息時受到偏見影響(憂鬱情緒會篩選訊息)或訊息不被正確接受時(聽不懂、誤解),更容易做出不恰當的解釋及反應,甚至直接解釋為「敵意」。

這些運作過程都是自動化的,通常不會意識到,且只會保留對事件的情緒,發生的細節和過程已忘,如果再回憶,情緒會引導認知再創一份對自己有力的證據說詞,只記得有利自己的記憶(這是另一個故事了XD)。

 #運用認知策略踩煞車

自動化思考被激發後很難馬上停下,「離開現場」很有用,可以避免自己太快反應產生憾事。離開情境後,最好用「紙筆」來緩和想法,否則一旦進入回想,資料內容太多,認知懶得比對,還是會回到「情緒」--「我就是覺得不爽怎樣!」,結果仍是情緒作決定,並困在自動化的結局裡。

停下來以紙筆書寫,「文字」會比「想法」的資訊量少很多,下列有幾個轉換觀點,可讓解讀緩和下來:

1.轉移解釋焦點:

解釋焦點從「我被怎麼了」轉至「是他怎麼了」為何說/做那些

情緒會下降很多

2.證據法則:

感受是真實的,但不一定是事實。

哪些是「客觀事實」,哪些是「主觀解讀」,比對兩者,若出現矛盾或不確定,也可以阻止自己的偏見

3.思考另一種解釋:

行為背後可能有不同原因,就像推人是為了保護他不被撞,不見得一定是攻擊,需要多瞭解其他資訊才能解釋「是他怎麼了」

4.解決問題模式:

問題在哪裡?尋求共識,而不必撼動對方價值觀,那是他自己的事。拉開距離也能減少自動化的反應。

5.是找出「內隱信念」的機會:

事件發生了,我自己為什麼會這樣反應?有這個情緒?對方勾起了我什麼?

反思與整理是哪些未解決的陰影感受讓自己這樣,內隱信念有時就是「地雷區」,繼而形塑出自動化信念。從行為反應回頭探究內在隱藏之處,對自己誠實,找出不合理信念(它常以「應該」或「不應該」的形式出現),多是有收穫的,還能進一步做調整,更明確地達到目的。而其實光是能意識到自己有這些規則就能有幫助,可以讓情緒受到的影響降低。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林仁廷心理師的沙龍
335會員
244內容數
亞斯伯格(AS)、過動特質(ADHD)及邊緣性人格(BP)整理專區
2025/02/04
【線上課-談同理心的概念與操作】114/2/8(六)10:00-12:00進行 #主題:從《同理心的力量》,談「同理心」的概念與操作 。 我們很多事情都知道,但是做不到,連起床都有困難呢 認知當機的時候,就是情緒卡關了,情緒沒有流動,被悶在當事人身體裡,那種感覺非常「痛苦」,常常痛苦。
Thumbnail
2025/02/04
【線上課-談同理心的概念與操作】114/2/8(六)10:00-12:00進行 #主題:從《同理心的力量》,談「同理心」的概念與操作 。 我們很多事情都知道,但是做不到,連起床都有困難呢 認知當機的時候,就是情緒卡關了,情緒沒有流動,被悶在當事人身體裡,那種感覺非常「痛苦」,常常痛苦。
Thumbnail
2025/01/10
飲食從來不是單純填飽肚子的,它是各種記憶,甚至是意識覺醒的跳板
Thumbnail
2025/01/10
飲食從來不是單純填飽肚子的,它是各種記憶,甚至是意識覺醒的跳板
Thumbnail
2024/12/20
一位50多歲的女性,雜物堆滿屋,30坪的住家客廳、房間,物品堆積如山,就像資源回收場,從地板一直堆到半牆高,行走時都要跨越層層障礙。家屬說道:「物品被堆到離天花板剩下不到二十公分,然後我們家所有的走道,都只剩下一條路可以走,她最喜歡留的就是紙盒和布丁杯,或者是各種空瓶子,我們家甚至有輪胎。」
Thumbnail
2024/12/20
一位50多歲的女性,雜物堆滿屋,30坪的住家客廳、房間,物品堆積如山,就像資源回收場,從地板一直堆到半牆高,行走時都要跨越層層障礙。家屬說道:「物品被堆到離天花板剩下不到二十公分,然後我們家所有的走道,都只剩下一條路可以走,她最喜歡留的就是紙盒和布丁杯,或者是各種空瓶子,我們家甚至有輪胎。」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深入解析與實例探討 以下利用一些生活中的案例來做說明。的確,在AI時代,人類的創造力與創新能力變得更加關鍵。您的用餐點餐情境,更生動地說明了這兩者之間的差異與關聯。 創造性思維:看見問題,提出新解 定義: 創造性思維是一種能夠產生新穎、獨特且有價值的想法的能力。它涉及到打破常規、連結看似無關的
Thumbnail
深入解析與實例探討 以下利用一些生活中的案例來做說明。的確,在AI時代,人類的創造力與創新能力變得更加關鍵。您的用餐點餐情境,更生動地說明了這兩者之間的差異與關聯。 創造性思維:看見問題,提出新解 定義: 創造性思維是一種能夠產生新穎、獨特且有價值的想法的能力。它涉及到打破常規、連結看似無關的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人工智慧(AI)及機器學習(ML)的基本概念和關係,探討了數據在機器學習中的重要性,以及深度學習和生成式人工智慧的應用。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人工智慧(AI)及機器學習(ML)的基本概念和關係,探討了數據在機器學習中的重要性,以及深度學習和生成式人工智慧的應用。
Thumbnail
人工智慧是什麼? 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簡單來說,就是讓機器模仿人類的思考、學習和決策的能力。它就像是一個聰明的電腦程序,可以執行許多原本需要人類智慧才能完成的工作,例如: 語音辨識: 讓電腦聽懂人類的語言,像是 Siri、Google As
Thumbnail
人工智慧是什麼? 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簡單來說,就是讓機器模仿人類的思考、學習和決策的能力。它就像是一個聰明的電腦程序,可以執行許多原本需要人類智慧才能完成的工作,例如: 語音辨識: 讓電腦聽懂人類的語言,像是 Siri、Google As
Thumbnail
自動化思考(Automatic Thinking)是心理學中的一個概念,它指的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進行的快速、無意識和自動的「思路-反應」捷徑。
Thumbnail
自動化思考(Automatic Thinking)是心理學中的一個概念,它指的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進行的快速、無意識和自動的「思路-反應」捷徑。
Thumbnail
本文討論了雖然人工智慧可以提供大量參考答案,但缺乏感知和直覺,無法主動發現不尋常的情況,因此仍需要人腦確認和解決問題的重要性。同時強調了發現奇怪之處、與人溝通、發現問題點、詢問AI並總結出答案的能力和實作的能力的重要性。
Thumbnail
本文討論了雖然人工智慧可以提供大量參考答案,但缺乏感知和直覺,無法主動發現不尋常的情況,因此仍需要人腦確認和解決問題的重要性。同時強調了發現奇怪之處、與人溝通、發現問題點、詢問AI並總結出答案的能力和實作的能力的重要性。
Thumbnail
AI是人創造的,當然也會有人性,想偷懶並不奇怪
Thumbnail
AI是人創造的,當然也會有人性,想偷懶並不奇怪
Thumbnail
✨閱讀後你將學會: 培養成長心態: 認識在AI時代如何透過「成長心態」面對新知識和技術。 策略化學習能力: 提供學習策略指南以評估自身學習目標與方法。 效率提升方法: 鼓勵透過學習AI工具與參與學習社群以提升學習成效。 重新定義高效學習 在人工智慧(AI)日益影響工作與學習方式的今天,
Thumbnail
✨閱讀後你將學會: 培養成長心態: 認識在AI時代如何透過「成長心態」面對新知識和技術。 策略化學習能力: 提供學習策略指南以評估自身學習目標與方法。 效率提升方法: 鼓勵透過學習AI工具與參與學習社群以提升學習成效。 重新定義高效學習 在人工智慧(AI)日益影響工作與學習方式的今天,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