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控行為心理解密01:「囤積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開場故事:TVBS網路新聞2024.2.

一位50多歲的女性,雜物堆滿屋,30坪的住家客廳、房間,物品堆積如山,就像資源回收場,從地板一直堆到半牆高,行走時都要跨越層層障礙。家屬說道:「物品被堆到離天花板剩下不到二十公分,然後我們家所有的走道,都只剩下一條路可以走,她最喜歡留的就是紙盒和布丁杯,或者是各種空瓶子,我們家甚至有輪胎。」

要請當事人丟掉東西也非常困難,她總是說:「東西要保留,都很特別,未來有天一定會用到。」

raw-image

這類失控行為稱為「囤積症」,而在行為的背後藏著什麼樣的心理秘密呢?讓我們來聽聽心理師是怎麼解密的

------

大家好,我是林仁廷心理師

任何一個行為都不是徒勞的,一個人的所做所為必然與他的心理、動機及情緒有關。今天要談的是囤積症,這是什麼樣的症狀,又有什麼樣的心理秘密呢?

買了喜歡的東西收藏,看著寶物想起過去美好經驗,「睹物興情」是人們回憶自己豐富情感的一種方式。但如果過度沉迷,滿屋子堆滿用過的東西,不僅佔據空間還影響生活,原本的用意失去控制,就變成囤積症了。

#心理症狀與功能

囤積症(Hoarding Disorder)是心理生病了,屬於強迫症相關障礙,當事人會不由自主地一直收集各式各樣的物品,好發族群約在五十五歲上下,又以女性占多數。

囤積症常見行為有:

1.持續囤積物品:會不斷購買或保留實際上沒有在用或價值的東西。

2.拒絕處分物品:無法丟掉任何東西,好像丟掉東西時自己的某部分也會不見一樣的困難。

3.生活空間極度擁擠和混亂,自己也會覺得困擾,但無法做任何改變。如果不僅有「亂」還有「髒」,那就很嚴重了。

4.已經影響個人健康,導致社交隔離(如家庭關係),無法工作。在惡性循環後,原本有的焦慮、憂鬱也會更嚴重。


囤積症也是一種情緒障礙,當事人可能遭到重大挫折,內心孤單、無助說不出來,心理無法處理,最終轉向囤積行為做抵銷。

行為背後都是有心理意義的,囤積症也有其功能:

(1)依戀舊物是情感的寄託,囤物後隨時可睹物興情、睹物思人,回到記憶裡逃避現實。

(2)能填滿此刻的空虛感,感覺此刻至少還有這些物品陪著自己。像是有人會把自己房間塞滿百來隻絨毛娃娃,娃娃放床上自己則睡地上。行為失控正是在訴說自己走不出來,覺得無助,但又想消除痛苦,這個內在衝突最後由潛意識以囤積行為做轉移。


舉例來說,故事裡的中年女性,完整聽她的遭遇後,原來先生外遇有小三,她被背叛被離婚,儘管離婚時的賠償條件還不錯,但失落和悲傷沒有機會療癒,人生重大挫敗令她過去所信的價值觀崩解,當事人可能以買很多衣服、化妝品做為補償,以為擁有越多就能提升自信,越買越多,以為會有人愛,看似可以扳回一成,結果東西送來卻因情緒沮喪不想打開,最後一箱箱貨品就堆在那,過期腐壞。

當事人會囤積哪一類物品,其實與過去受傷的故事相應對,物品的功能就是補償他沒有的,然後「假裝擁有」讓自己好過,並僵化守住讓她不再失去,東西就越堆越多。

#改善的方向

要改善囤積症,第一步要先理解行為後的心理意義,讓當事人有機會自覺「自己怎麼了」,也就是「病識感」,才能大夢初醒。當然不是直接告訴他他生病,而是用引導詢問的方式,問他:「你哪些物品最多,都是什麼類別?這些東西如果用了怎麼讓你更好、得到什麼?你怎麼會想買這麼多呢?」

『扭曲的安全感也是一種安全感』,我們要接受現況,不評價,不是要剝奪他剩餘的安全感,而是釐清來龍去脈後,幫忙調整成比較適合他現在的狀態,例如說哪些是他實際有用的、用的比例多少,朝向能保留安全感也不影響生活的程度。必需先讓當事人願意向我們傾訴,被接住後有安全感,感覺是同一陣線的,他才可能接受後續的建議。

一般來說囤積症者很難外出,家人是協助他的第一線,不要批判,先聊聊再說。在話題方面,我提供以下幾個方向談談看:

1.聊聊行為意義--先問、先傾聽他的日常,以好奇、關懷的角度,從問答中一起整理囤積行為背後的意義,並肯定那個需求,如問他哪些物品最多、物品背後的故事(像是旅行回來的紀念小物)、打算怎麼用、用了之後有什麼結果。不管他什麼說法都沒關係,認同那些回憶,表示「喔,原來如此~」,讓他情緒出得來,讓他知道有人支持、不必羞愧。

2.聊聊現實--他的願望我們不否定,不過回憶跟生活需要一點平衡,才能將有限的空間留給真正重要的事物,我們可以一起規劃。未來的方向是整理空間,但現在先設小目標就好,如在不影響安全感的狀態下怎麼整理,先小部分丟棄確定不需要的物品,設定一個緩衝期限舉行儀式說再見再丟棄。

3.尋求專業協助:

(1)請收納專家協助。

囤積到一定程度後人們容易放棄面對,跟欠太多錢直接跑路一樣道理,付費使用居家收納服務可減少此障礙,展露一線希望。

(2)藥物協助。

囤積行為久了影響生活,降低行動力,出不了門、缺乏互動,自然也影響身心健康,然憂鬱和焦慮會再反過來加深負面想法和症狀,故嚴重時先尋求藥物治療緩解症狀。

#小結

收藏物品,想是多數人喜歡蒐集公仔,買的都是回憶、情感、想像,把錢換成自己喜愛的東西,同時也能感受被撫慰。懷舊、不捨、回想都是人的本性,若失去控制就會變成囤積症,是心理匱乏的強迫補償,是過度的自我保護,失去原本的用意了。

當你的家人也掉進失控漩渦時,別忘了也要協助他整理心理的苦,理解他真正在乎和失落的是什麼,最後一步才談「斷捨離」,將有限的空間留給真正重要的事物。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林仁廷心理師的沙龍
335會員
243內容數
亞斯伯格(AS)、過動特質(ADHD)及邊緣性人格(BP)整理專區
2025/02/04
【線上課-談同理心的概念與操作】114/2/8(六)10:00-12:00進行 #主題:從《同理心的力量》,談「同理心」的概念與操作 。 我們很多事情都知道,但是做不到,連起床都有困難呢 認知當機的時候,就是情緒卡關了,情緒沒有流動,被悶在當事人身體裡,那種感覺非常「痛苦」,常常痛苦。
Thumbnail
2025/02/04
【線上課-談同理心的概念與操作】114/2/8(六)10:00-12:00進行 #主題:從《同理心的力量》,談「同理心」的概念與操作 。 我們很多事情都知道,但是做不到,連起床都有困難呢 認知當機的時候,就是情緒卡關了,情緒沒有流動,被悶在當事人身體裡,那種感覺非常「痛苦」,常常痛苦。
Thumbnail
2025/01/10
飲食從來不是單純填飽肚子的,它是各種記憶,甚至是意識覺醒的跳板
Thumbnail
2025/01/10
飲食從來不是單純填飽肚子的,它是各種記憶,甚至是意識覺醒的跳板
Thumbnail
2024/07/27
有關治療精神疾病的歷史,大略分為三個時期 物理療法、化學療法、談話療法 別懷疑,物理療法就是打你虐待你的那個意思🥲
Thumbnail
2024/07/27
有關治療精神疾病的歷史,大略分為三個時期 物理療法、化學療法、談話療法 別懷疑,物理療法就是打你虐待你的那個意思🥲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這是你們現在這個社會上因為疏離感所造成的現代精神疾病,非常值得你們的關注。如果你有獨處的家人,記得經常問候他,經常關心他的心理健康。
Thumbnail
這是你們現在這個社會上因為疏離感所造成的現代精神疾病,非常值得你們的關注。如果你有獨處的家人,記得經常問候他,經常關心他的心理健康。
Thumbnail
★囤積既非強迫症,也不是焦慮症,而是在消費文明的外衣下「痛苦和快樂的混和」,讓我們看見人是如何能樂在獲取事物,同時又苦於無力管理或甩掉隨之而來的過多雜物。
Thumbnail
★囤積既非強迫症,也不是焦慮症,而是在消費文明的外衣下「痛苦和快樂的混和」,讓我們看見人是如何能樂在獲取事物,同時又苦於無力管理或甩掉隨之而來的過多雜物。
Thumbnail
這週開始提早請假,在家待產,一邊整理著恩典牌和家裡,一邊聽整理師廖心筠的podcast「姊整理的是人生」。其中EP4〈整理家裡竟能省下2100萬,怎麼做到的〉,標題看起來很驚悚,但其實不無道理。 日前,看到研究所學姊在臉書上有感而發的貼文:「以前的高中家政教什麼編織烹飪,最應該教的是『斷捨離』啊!」
Thumbnail
這週開始提早請假,在家待產,一邊整理著恩典牌和家裡,一邊聽整理師廖心筠的podcast「姊整理的是人生」。其中EP4〈整理家裡竟能省下2100萬,怎麼做到的〉,標題看起來很驚悚,但其實不無道理。 日前,看到研究所學姊在臉書上有感而發的貼文:「以前的高中家政教什麼編織烹飪,最應該教的是『斷捨離』啊!」
Thumbnail
協助客戶進行斷捨離時,常常會聽到一些說法: 「這個東西我丟不掉」 「不丟佔空間,丟了又可惜」 「阿~這是OOO送我的,不能丟」 「XXX長大會用到,之後可以給他」...... —————— A型【不輕易割捨,因為那是我努力的證明】 B型【算了,先放著吧!以後再說】 C型【戰戰兢兢,杞人憂天】
Thumbnail
協助客戶進行斷捨離時,常常會聽到一些說法: 「這個東西我丟不掉」 「不丟佔空間,丟了又可惜」 「阿~這是OOO送我的,不能丟」 「XXX長大會用到,之後可以給他」...... —————— A型【不輕易割捨,因為那是我努力的證明】 B型【算了,先放著吧!以後再說】 C型【戰戰兢兢,杞人憂天】
Thumbnail
每一個囤積症背後丟不掉的其實是內心的重擔囤積症(Compulsive hoarding)到底是不是病?還是一種壞習慣?當我認識到原來囤積症是一種精神疾病時,我更認真地去看待及思考自己及母親的儲物問題。
Thumbnail
每一個囤積症背後丟不掉的其實是內心的重擔囤積症(Compulsive hoarding)到底是不是病?還是一種壞習慣?當我認識到原來囤積症是一種精神疾病時,我更認真地去看待及思考自己及母親的儲物問題。
Thumbnail
這幾年掉入了斷捨離的坑。閱讀了坊間幾乎每本相關主題書籍,重看了數十遍日劇《我的家空無一物》。養成了習慣,卻也發現了副作用。
Thumbnail
這幾年掉入了斷捨離的坑。閱讀了坊間幾乎每本相關主題書籍,重看了數十遍日劇《我的家空無一物》。養成了習慣,卻也發現了副作用。
Thumbnail
收假的最後一天稍微把家裡小掃除,注意到專門放手提袋的櫃子有點關不緊,準備整理一番時想:我是甚麼時候開始會把手提袋一個個收好的?這算是收集癖嗎? 大約有十年以上吧。 手提袋的收納一開始純粹想找個地方好好放著,不是垃圾又能重複使用,有些甚至材質精美(銅版紙、銅西卡、模造紙、牛皮紙等)、也有特殊風格設計的
Thumbnail
收假的最後一天稍微把家裡小掃除,注意到專門放手提袋的櫃子有點關不緊,準備整理一番時想:我是甚麼時候開始會把手提袋一個個收好的?這算是收集癖嗎? 大約有十年以上吧。 手提袋的收納一開始純粹想找個地方好好放著,不是垃圾又能重複使用,有些甚至材質精美(銅版紙、銅西卡、模造紙、牛皮紙等)、也有特殊風格設計的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