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數據對產品經理重要嗎?哪些產品需要看指標?|EP53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在和不同產業的產品經理交流時,滿多人提到會訂出產品指標,但也有公司不看產品指標,只看功能有沒有符合客戶使用情境,因此這篇想整理我對產品數據的初步理解,以及整理幾個可能需要看指標的產品。

raw-image


誰適合看這篇文章?✔ 對產品經理、產品企劃、產品策略、產品規劃有興趣的朋友

一、產品指標、北極星指標是什麼

⠀⠀

產品指標(Product Metrics)是用來衡量產品成功的數據,通常涵蓋多個方面,包括用戶行為、業務結果、技術性能等。

常見的產品指標包括:

  • 活躍用戶數(Active Users):在特定時間內使用產品的用戶數。
  • 用戶留存率(User Retention Rate):在初次使用後繼續使用產品的比例。
  • 轉化率(Conversion Rate):用戶從訪問到完成某個目標行為(如購買)的比例。

⠀⠀

北極星指標(North Star Metric, NSM)是一個反映產品長期成功的指標。

例如,Facebook 的北極星指標是「月活躍用戶數(Monthly Active Users, MAU)」,通過專注在增加月活躍用戶數,可以確保產品決策是增加用戶黏著度和擴大用戶基礎的方向前進。

而 Spotify 的北極星指標是「聆聽時間(Time Spent Listening)」,透過優化歌曲的推薦算法,增強用戶體驗和推出個人化播放列表。

⠀⠀

二、產品指標能決定產品走向嗎

⠀⠀

有了產品指標和北極星指標的概念,那這個方式適合所有公司、所有產品嗎?我想舉幾個產品團隊的文化。

⠀⠀

以 SaaS 平台型產品為例:

SaaS 產品需求多半來自於大客戶的期待,例如 A、B 兩間客戶都有特定的 x 功能需求,而 C~H 等客戶對於 y 功能比較在意, 那公司會因為 y 功能比較多客戶許願就投入資源下去做嗎?也不一定。

有時候 A、B 客戶能帶來的營業額遠超過於其他 10 間客戶,這時 x 功能優先順序就會比較前面;或者是 A、B 是公司今年想要簽約、但尚未簽成功的潛在大客戶,這時滿足他們的需求也會是較優先的。

因此這時在評斷一個產品功能要不要做,以及產品優先順位怎麼排,就不完全會看產品指標,有時會很大比例要依據「業務要出擊的角度」、「中大型客戶的權重」來綜合討論。

以 C 端軟體產品為例:

社群型產品(Facebook、LINE)、娛樂型產品(Tiktok)、學習型 APP(Pressplay、Hahow)等,雖然產品內也有多個 B 端利害關係人,像是廣告主、內容提供方,但通常產品團隊做決策仍需要看 C 端終端使用者的產品數據。

像是「課程觀看率、影片觀看率、影片重看率、進站停留時間」等,有了這些領先指標,才能再往下做更多使用者分析,確保可以透過更多行銷策略來增加回訪、延長停留時間。

因此產品指標對於這類型產品就非常重要,會影響到一個功能的做與不做,甚至可以事前規劃出產品做完會預期帶來多少數據效益。

⠀⠀

上述產品類型剛好對應不同產品方向:產品驅動(Product-led) vs 業務驅動(Sales-led)

⠀⠀

  • 產品驅動:依賴「產品指標」的比例較大,產品團隊有較多的決策權,可以根據儀表板、使用者數據來決定接下來要開發/不開發什麼。
  • 業務驅動:依賴「業務權重」的比例較大,業務團隊有較多的決策權,可以根據客戶大小、營業額大小、業務切入市場等來決定產品應該要做哪些功能。

(補充:上述僅為初步分類,實際上可能會因為產品是初創期產品或成熟期產品而也會不同。)

⠀⠀

三、產品經理可以如何累積數據經驗或履歷

⠀⠀

整理完上面兩種產品開發類型,那產品經理在面試不同公司要留意什麼?剛好用我自身經歷分享。

⠀⠀

面試 SaaS 公司、接案公司、B 端產品公司:

通常這類型產品的需求來源是「客戶為主」,意思是客戶需求進來,會評估可行性、需求範圍、開發工時來決定要做或不做,但使用量、相關轉換率則不一定是優先看重的點。

因此當面試時被問到「如何定義產品成功、如何決定產品優先級、如何排序產品開發順位」等相關問題,可以回答「滿足客戶需求、解決客戶痛點」的相關方向。

⠀⠀

面試 C 端產品公司:

需求來源是「使用者為主」,意思是產品團隊可以根據使用者的功能數據,像是點擊率、跳出率、轉化率、付款率等來決定要優化哪個功能,有些產品會再綜合評估公司策略和業務策略。

因此當面試時「如何定義產品成功、如何決定產品優先級、如何排序產品開發順位」等相關問題,可以回答「根據數據脈絡圖、北極星指標、產品指標、領先指標、AARRR」等相關方向。

⠀⠀

在工作中,我通常會各自整理不同的數據作品集,以下舉例。

⠀⠀

B 端產品公司:

可以整理「自己做過哪些功能 → 這些功能滿足了哪種客戶 → 為客戶創造多少營業額或價值 → 未來產品還可以怎麼發展 → 預期為公司可以再帶來多大效益」。

這些產品功能可以再拓展更多故事,像是:

  1. 接到需求時,如何和業務、客戶談判需求內容?
  2. 如何討論什麼要做、什麼不做(must vs nice)?
  3. 產品規劃過程如何和客戶確認最終需求?
  4. 產品上線流程如何和客戶、業務、行銷協作?

上述的故事就可以為面試過程帶來很多情境舉例,並且可以說明從這個功能學到哪些關鍵技能、或是累積哪些領域知識。

⠀⠀

C 端產品公司:

可以整理「自己做過哪些功能 → 實際上增加多少數據或比例 → 因此為公司帶來什麼利益 → 未來產品還可以怎麼發展 → 預期為公司可以再帶來多大效益」

跟上面一樣,這些產品功能也可以再拓展更多故事,像是:

  1. 如何在產品團隊提案什麼要做?根據什麼產品指標?
  2. 產品規劃過程,如何訂出產品指標和目標?
  3. 產品上線流程如何和客戶、業務、行銷協作?

⠀⠀

總結

產品數據一直是這幾年很熱門的題目,也越來越多講座或工作坊再拆解數據圖,若有其他 PM 對於數據這塊的工作經驗想分享,也歡迎留言交流~

我目前學習的資料來源包含:

如對這系列文章興趣可以再觀看:

非常謝謝你的閱讀!上述單純以我的職場生活來整理,未能涵蓋所有案例。 

如果文章有一點啟發或幫助,可以留言或來信讓我知道 👏

.撰寫於:2024/07/10 ()

.撰文者:張家惟 Evan Chang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產品思維的創意想像
117會員
192內容數
《產品思維的創意想像》是工作之餘發起的 Side Project,想透過這系列記錄學到的內容,包含商業知識、產業洞見,或是職場分享等等,目前已有產品開發、客戶成功、社群行銷、思維增長、職場日記等系列文章。
2025/04/20
從 ChatGPT、Claude、Gemini 各種模型的出現,「AI 是否會取代 PM / UX / RD」一直是軟體業在討論的話題,AI 已能撰寫 PRD 產品需求文件、分析用戶、設計原型 Prototype,甚至提供產品決策建議,甚至對於一些產品主管來說,只會執行的初級產品經理職缺可能會越來越
Thumbnail
2025/04/20
從 ChatGPT、Claude、Gemini 各種模型的出現,「AI 是否會取代 PM / UX / RD」一直是軟體業在討論的話題,AI 已能撰寫 PRD 產品需求文件、分析用戶、設計原型 Prototype,甚至提供產品決策建議,甚至對於一些產品主管來說,只會執行的初級產品經理職缺可能會越來越
Thumbnail
2025/04/17
在電商產業擔任產品經理,最常被問的就是「AI 可以在電商平台做哪些事」,像是個人化商品推薦、文案生成、加速上架、AI 客服等,市面上已陸續有 AI 功能逐漸釋出,但 AI 協助購物這段流程要怎麼進行,這篇想記錄初步想法。
Thumbnail
2025/04/17
在電商產業擔任產品經理,最常被問的就是「AI 可以在電商平台做哪些事」,像是個人化商品推薦、文案生成、加速上架、AI 客服等,市面上已陸續有 AI 功能逐漸釋出,但 AI 協助購物這段流程要怎麼進行,這篇想記錄初步想法。
Thumbnail
2025/04/12
Retrospective 是敏捷流程中的回顧環節,對產品經理來說是一個可以回顧過往、反思的時刻,這篇會記錄 Retro 的重點,以及產品經理可以如何運用 Retro,讓產品團隊提升開發效率。
Thumbnail
2025/04/12
Retrospective 是敏捷流程中的回顧環節,對產品經理來說是一個可以回顧過往、反思的時刻,這篇會記錄 Retro 的重點,以及產品經理可以如何運用 Retro,讓產品團隊提升開發效率。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在和不同產業的產品經理交流時,滿多人提到會訂出產品指標,但也有公司不看產品指標,只看功能有沒有符合客戶使用情境,因此這篇想整理我對產品數據的初步理解,以及整理幾個可能需要看指標的產品。
Thumbnail
在和不同產業的產品經理交流時,滿多人提到會訂出產品指標,但也有公司不看產品指標,只看功能有沒有符合客戶使用情境,因此這篇想整理我對產品數據的初步理解,以及整理幾個可能需要看指標的產品。
Thumbnail
最近公司的品牌主力產品因為需求飽和的關係,在後疫情時代,營收慢慢下降,管理階層有感再不做點事,產品就完蛋了! 產品銷量下滑,老闆就檢討產品,從什麼角度檢討?最簡單粗暴的方式就是降成本。 第一要務,先砍高階創新機種。 第二階段,檢視生產工廠,從inhouse轉外包廠。 第三步驟,產品不附加任何
Thumbnail
最近公司的品牌主力產品因為需求飽和的關係,在後疫情時代,營收慢慢下降,管理階層有感再不做點事,產品就完蛋了! 產品銷量下滑,老闆就檢討產品,從什麼角度檢討?最簡單粗暴的方式就是降成本。 第一要務,先砍高階創新機種。 第二階段,檢視生產工廠,從inhouse轉外包廠。 第三步驟,產品不附加任何
Thumbnail
本文講述了設計師進行產品規劃時需要融入商業策略,並深入瞭解用戶需求和使用方式的重要性。同時,透過使用者訪談和對各種競品的研究,設計師可以建立良好的商業策略思維,以實現產品的成長和用戶滿意度。
Thumbnail
本文講述了設計師進行產品規劃時需要融入商業策略,並深入瞭解用戶需求和使用方式的重要性。同時,透過使用者訪談和對各種競品的研究,設計師可以建立良好的商業策略思維,以實現產品的成長和用戶滿意度。
Thumbnail
公司營運營收數字除了重要的總額之外,更需要注重營收來源地區/國家、產品線等資訊。透過這些數據,可以幫助業務主管客觀地分析實際情況,瞭解營收來源是否太集中、效率差異是否過大、業務團隊能否有效推廣每個產品線等。需要集中人力資源在最有利潤的產品線上,而非過多分散精力。
Thumbnail
公司營運營收數字除了重要的總額之外,更需要注重營收來源地區/國家、產品線等資訊。透過這些數據,可以幫助業務主管客觀地分析實際情況,瞭解營收來源是否太集中、效率差異是否過大、業務團隊能否有效推廣每個產品線等。需要集中人力資源在最有利潤的產品線上,而非過多分散精力。
Thumbnail
產品製作的核心因素有三個重點,分別為:使用者(誰在用)、需求(為什麼用)、場景(在哪裡用)。這些因素對於任何產品的成功都是相當重要的。
Thumbnail
產品製作的核心因素有三個重點,分別為:使用者(誰在用)、需求(為什麼用)、場景(在哪裡用)。這些因素對於任何產品的成功都是相當重要的。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