歧視的來源。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歧視是一個非常不好的心態或是行為,但標準在哪裡,怎麼樣算歧視呢?
From 燈臺浸信教會 FB

活在普世價值-自由、平等、博愛,已經深入日常作息的現代化社會裡,歧視不就代表著,自己要先失去平等所帶來的價值與昇華感受。 每當有人,主動選擇不好時,通常就是認為自己不值得,或著是想到底下的層級,以便透過平等帶來更好的給予,是一種自主降維透過嚮往再回家的「大道底人卻迷」,所以我們可以用這兩種觀點,以及能一以貫之的邏輯來看待歧視。

根據以上的邏輯,便可以發現-

第一種歧視的來源: 「認為自己不值得」。

主動「認為自己不值得」的來源,是因為不覺得那是自己曾經的所作所為,所以主動失去那段時間的記憶,而使得人生不再完整,再用這種不完整的匱乏狀態,使自己失去平等,帶來歧視。 被動「認為自己不值得」的來源,是來自於外界的壓力,如果不能讓自由、平等、博愛常存,壓力就只會帶來揠苗助長,而是不是眾所期盼的奇異點。

而因為不平等而失去完整自己的匱乏,就會透過「歧視」去向外找尋自己,說是歧視別人,其實是認為自己再也不值得擁有美好。


第二種歧視的來源:【自主降維的「大道底人卻迷」】。

因為不平等狀態的給予,容易被以為是施捨或滋養,而不是一起探索的共同成長,於是才有「給他魚吃,不如教他釣魚。」這個名句。 所以自己願意再自主降維,跟對象處於同一個層級,再經由自己對原本生活的嚮往,帶來更好地探索、完美的給予,說是給予卻讓人感受不到,因為是對等的身份,但只有自己知道,對原本的自己來說,現在就是活在不平等裡。

於是更能以遭受不平等時苦痛,同理共情,希望能將對象快點拉回擁有普世價值的狀態裡。

得知並擁有以上兩種歧視的來源,再經由邏輯在現實生活中暢通無阻後,就擁有更多對「歧視」的體諒與慈悲,甚至當發現是第二種時,還會覺得歡喜,因為自己正在被拯救。

可惜的是,很多人把不平等帶來的平衡過程,當作社會的正常運作,甚至同意形成潛規則或制度,接著再問自己為什麼我們擁有高物質的生活水平,卻好像並不文明。

知道歧視的來源後,也許我們更應該做的事,是讓自由、平等、博愛,在現實中普世,成為人人必定會享有的價值,而不是打擊歧視本身,因為打擊歧視本身就像是在緣木求魚、捨本逐末。



歧視

歧視


avatar-img
31會員
857內容數
呼吸不同的空氣,彷彿自己可以從零開始重新架構,進而活出那個環境最美的可能,看見不同的最美未來。 與其說是旅行到某個地方,不如說是某個地方會帶我去旅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始力拼達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也正因為無人駕駛汽車並非是最高效率的交通工具,所以可以透過各種服務昇華搭乘體驗的機會,便源源不絕。 可以用以上觀點看待任何科技產品的誕生,只要想著給予,本身就會是擁有;只要想著接受,本身就會是容器。 我們在終於海納百川之後,怎麼會擔心自己被蒸發,而不是想著透過蒸發,也擁有著天空。
成功後會說「自己很努力,才讓一切變得容易。」的人,其實不是在鼓勵人們努力,而是在感謝所有人,想要瞬間讓所有人都能享受到這一份榮耀。
經由追溯「法」的來源是「意」,而發現當最好的「意」被實現後,感受到具體為社會帶來的福祉時,而被眾人所效法時,此時法律與法規就會出現。
當人在無比自由的狀態下,透過隨機得知故事獲得能力,而因此可以不將理想投射出來,而是更加地凝聚在自己身上時,此時的DNA就都會處在最佳狀態,而常保DNA在最佳狀態,就是最好的修改。
思考意義是在調用理性,要跟吃喝拉撒睡搶時間,但最後讓感性點頭的,是能通往理想境界的靈性。 就像人們看見他人臉上的笑容會感受到幸福一樣,當想著寫這篇文章會讓人多少有所獲得,能有醍醐灌頂的爽快時,才發現大自然已經都幫我完成,我只是代筆,所以這篇文章的意義是基於大自然對生命饋贈的反饋。 這就是意義的來源。
無我境界的根源與「道可道,非常道。」如出一轍,都是在實際給予的歡喜裡,使得良性循環生生不息,當自然就正大光明,卻成為一種約束與要求時,我們是否真的變得更文明? 如果不是要求,那麼特別寫出來是什麼原因? 至此! 總算知道「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的循環真諦。
也正因為無人駕駛汽車並非是最高效率的交通工具,所以可以透過各種服務昇華搭乘體驗的機會,便源源不絕。 可以用以上觀點看待任何科技產品的誕生,只要想著給予,本身就會是擁有;只要想著接受,本身就會是容器。 我們在終於海納百川之後,怎麼會擔心自己被蒸發,而不是想著透過蒸發,也擁有著天空。
成功後會說「自己很努力,才讓一切變得容易。」的人,其實不是在鼓勵人們努力,而是在感謝所有人,想要瞬間讓所有人都能享受到這一份榮耀。
經由追溯「法」的來源是「意」,而發現當最好的「意」被實現後,感受到具體為社會帶來的福祉時,而被眾人所效法時,此時法律與法規就會出現。
當人在無比自由的狀態下,透過隨機得知故事獲得能力,而因此可以不將理想投射出來,而是更加地凝聚在自己身上時,此時的DNA就都會處在最佳狀態,而常保DNA在最佳狀態,就是最好的修改。
思考意義是在調用理性,要跟吃喝拉撒睡搶時間,但最後讓感性點頭的,是能通往理想境界的靈性。 就像人們看見他人臉上的笑容會感受到幸福一樣,當想著寫這篇文章會讓人多少有所獲得,能有醍醐灌頂的爽快時,才發現大自然已經都幫我完成,我只是代筆,所以這篇文章的意義是基於大自然對生命饋贈的反饋。 這就是意義的來源。
無我境界的根源與「道可道,非常道。」如出一轍,都是在實際給予的歡喜裡,使得良性循環生生不息,當自然就正大光明,卻成為一種約束與要求時,我們是否真的變得更文明? 如果不是要求,那麼特別寫出來是什麼原因? 至此! 總算知道「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的循環真諦。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小心!別被別人的負面評價否定自己,那是屬於別人的個人想法觀點,我們要獨立思考,做自己的主人。
在自己眼裡可能是大事,但別人眼裡是小事。 每個人看事情的輕重性本來就不一樣也沒有對或錯。 如果希望自己不好時也會有愛自己的人,因為這樣一直幫助別人,而去施壓別人,造成不舒服感這樣不是本末倒置,一個人的付出本質上是美意,對方要怎麼看待的就並不需要太多期待,如果對方想報答,表示對方心存感激,這樣
Thumbnail
 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屬於自己對於人、事、物的不同看法,而此種看法,大多是後天養成的,乃至「習性」取代了「本性」。於是,人間便分出了善惡、是非、美醜、好壞、尊卑等等的不同立場。「習性」既成,代表「認知」已然深化,深化後的認知又會形成「固執」,一旦固執到了極點,即便與外界觀感不符,也很難有所改變。
Thumbnail
這是一個主觀的世界,你看到的世界,可能與我看到的世界有所不同。你我在不同環境成長,接受不同知識文化滋養,對於同樣事物的詮釋可能會截然不同。因此,外物一切,包含我們日常生活所遭遇到的人,可能都是中性,只是我們透過自己的觀點,給他們貼上了標籤……
Thumbnail
種族歧視,不是種歧視,而是每個人對於該地的無知,以及他們那不改的觀念。   為何說不改的觀念?倒不如說為何不改!因為“自以為是”又或者因為 年紀大,“自認為”明白所有,所以去限制,去辱罵,以“自已”的那觀點,去認定所有。     何為歧視?只因他與我“不同”所以排擠、辱罵或孤立 ,這講的好像
跟出自質疑而問的為什麼比起來 更重要的是出自好奇而問的為什麼 這個行為展現出一個人面的心態 是包容開放的 還是固執狹隘的 我尊重你有自己的觀點 你接受我有不同好惡 可以說明,可以理解 不要想去改造對方 才能實現真正的平等
Thumbnail
我很直白地指出了,對方就是個充滿性別刻版印象與歧視的人。 事件發生在我和那位不放棄跟他和睦共處的同事從聚餐地點走回辦公室的路上。其實在吃飯前,大概就預料到氣氛應很難熱絡起來,因為無論是工作事務的合作,還是私下相處的閒聊,我都明顯感覺到自身與對方的不契合。
Thumbnail
世界上有那麼多和自己想法相左的人事物,尊重與道德這類問題也變得很難以單一價值去解釋。但讀過這些理論與實踐之後,讓我思索了很多:在覺察了自己,並且明白對話的重要性之後,品德教育還可以怎麼延伸,與什麼議題連結?
Thumbnail
是否你也曾在找某些職位工作時,下意識避開某些行業別或職務內容呢? 這樣表示有歧視的意味存在嗎🤔️? 歡迎一起討論!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小心!別被別人的負面評價否定自己,那是屬於別人的個人想法觀點,我們要獨立思考,做自己的主人。
在自己眼裡可能是大事,但別人眼裡是小事。 每個人看事情的輕重性本來就不一樣也沒有對或錯。 如果希望自己不好時也會有愛自己的人,因為這樣一直幫助別人,而去施壓別人,造成不舒服感這樣不是本末倒置,一個人的付出本質上是美意,對方要怎麼看待的就並不需要太多期待,如果對方想報答,表示對方心存感激,這樣
Thumbnail
 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屬於自己對於人、事、物的不同看法,而此種看法,大多是後天養成的,乃至「習性」取代了「本性」。於是,人間便分出了善惡、是非、美醜、好壞、尊卑等等的不同立場。「習性」既成,代表「認知」已然深化,深化後的認知又會形成「固執」,一旦固執到了極點,即便與外界觀感不符,也很難有所改變。
Thumbnail
這是一個主觀的世界,你看到的世界,可能與我看到的世界有所不同。你我在不同環境成長,接受不同知識文化滋養,對於同樣事物的詮釋可能會截然不同。因此,外物一切,包含我們日常生活所遭遇到的人,可能都是中性,只是我們透過自己的觀點,給他們貼上了標籤……
Thumbnail
種族歧視,不是種歧視,而是每個人對於該地的無知,以及他們那不改的觀念。   為何說不改的觀念?倒不如說為何不改!因為“自以為是”又或者因為 年紀大,“自認為”明白所有,所以去限制,去辱罵,以“自已”的那觀點,去認定所有。     何為歧視?只因他與我“不同”所以排擠、辱罵或孤立 ,這講的好像
跟出自質疑而問的為什麼比起來 更重要的是出自好奇而問的為什麼 這個行為展現出一個人面的心態 是包容開放的 還是固執狹隘的 我尊重你有自己的觀點 你接受我有不同好惡 可以說明,可以理解 不要想去改造對方 才能實現真正的平等
Thumbnail
我很直白地指出了,對方就是個充滿性別刻版印象與歧視的人。 事件發生在我和那位不放棄跟他和睦共處的同事從聚餐地點走回辦公室的路上。其實在吃飯前,大概就預料到氣氛應很難熱絡起來,因為無論是工作事務的合作,還是私下相處的閒聊,我都明顯感覺到自身與對方的不契合。
Thumbnail
世界上有那麼多和自己想法相左的人事物,尊重與道德這類問題也變得很難以單一價值去解釋。但讀過這些理論與實踐之後,讓我思索了很多:在覺察了自己,並且明白對話的重要性之後,品德教育還可以怎麼延伸,與什麼議題連結?
Thumbnail
是否你也曾在找某些職位工作時,下意識避開某些行業別或職務內容呢? 這樣表示有歧視的意味存在嗎🤔️? 歡迎一起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