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聊一下AI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之前擔任了某個分析AI文創挑的評審,活動順利完結,看到了許多人分析該文章是否為AI文、AI文的不合理之處的看法與理由,今天就來以幾個較常看到的、關於AI文的爭議作為出發點,聊聊我個人對於AI文的一點淺見。

  由於AI生成的產物種類眾多,因此這裡的「AI文」,只討論故事、小說這類產物。




  • AI文的優缺點?


  說起AI文的優缺點,其實我個人是覺得沒有任何優點啦。AI在「創造和產出」這種從無到有的方面,不管是邏輯還是效率都完全無法和人類相提並論,甚至連人類的車尾燈都看不到。為什麼這麼說?因為AI的學習方式令它受到了相當大的侷限,以至於它的創造性幾乎不可能超越人類,甚至連相提並論都很難。

  眾所周知,AI的學習方式是透過收集海量的資料,經由「辨識」之後讓AI得以具有「判定」的能力,其中這個辨識非常關鍵,具體的方法各位孤狗一下就有了。而無論如何辨識,都脫離不了人類的幫助,也就是說,人類說這是對的就是對的,錯的就是錯的,AI接收到了結論之後會再用這個結論作為標準去判定結果。

  所以理論上來說,只有在人類停止創新,並且確保AI在對所有面向的資訊都有正確的辨識能力之時,AI才能和人類在同一個起跑點,一旦人類又有創新的事物,就又要替AI擴充資料庫,讓AI再學習一次。

  但這件事有可能嗎?完全不可能,人類不可能停止創新。

  那麼再回到AI文這件事情上,缺點不言而喻,基本上AI寫出來的東西就像個篩網,一堆漏洞。AI沒有常識,很容易寫出和物理世界相悖的東西,甚至前後因果兜不上或不相干,總之就是怎麼看怎麼雷。

  但難道他真的沒有優點嗎?嗯……硬要說的話可能還是有,就是AI可以非常非常快速地給你類似草稿、大綱的東西。AI在總結這方面就很厲害,因此最適合AI產出的形式其實是叫他給你大綱,因為不需要考慮細節,所以邏輯不用連貫也沒關係,這時候相比生成一篇故事,大綱的形式就顯得不會這麼荒謬,剩下的細節你再自己補上。如果你很需要維持一個相當高的產量,那麼AI可以幫你節省很多打底稿的時間,但也僅此而已。




  • 為什麼用AI文會被唾棄?


  這個問題有很多答案,每個人不盡相同,可能是因為規則說不行你還硬要用自以為沒人會發現、可能是因為自己寫得要死要活還不及人家用幾秒鐘產一篇,雖然很爛但他還是能拿到獎勵、可能是因為AI文就很醜……

  至於我個人呢,單純就是覺得,如果連AI文那滿是漏洞的故事都沒辦法分辨好壞,甚至還拿來到處宣揚是自己寫的而沾沾自喜,這人腦子一定大有問題,而我不喜歡腦子有問題的人。

  各位自己在看AI文的時候,多少都能感覺到哪裡不和諧或怪怪的,這也不用在文學造詣上有多厲害,感覺到有問題是必然的,因為AI的思維和人類差太多,這時候還能心安理得地把整個AI文拿來用、拿來發表,當成自己的創作,我想來想去就只有兩種情況,一是這人沒有判斷與分辨好壞的能力,二是他看不出來好壞就算了還愛慕虛榮。

  前者還好,世界上大部分都是這種人,隨波逐流,直到有一天覺得不對勁自然會醒悟,但後者就不太行了,思想這麼有問題的人,能不唾棄嗎?這麼爛的內容還要當成寶,不只可笑,還很可悲。

  但……AI真的不能用嗎?倒也不是不行,只是頂多輔助一下就是極限了。就像前面說的,他可以提供大綱與草稿,你可以就這個框架進行補充,增加細節,自行接上邏輯不完滿的部分,至於最後的成果如何則看個人功力。

  不過我只想問,有必要嗎?




  • 我們最終是否會被AI取代?


  其實會擔心這個問題實在是挺奇怪的,在創意始終被人類碾壓的情況下,AI基本上是做不到「創新」這件事的,他始終都將以一個工具的身分存在,端看使用者如何使用。

  會擔心被AI取代的,大多數都沒有真正了解過AI到底會寫出什麼鬼東西,而剩下那一小部分……就是沒有分辨能力、本來就會被慢慢淘汰的那群人。

  為何我如此篤定?還是那句老話,創新是人類的專利。

  AI文的荒謬程度可以很不可思議,文裡可能會出現下雪看得到月亮之類的邏輯不通,或是上句白天下句就用漫天銀河來形容的詭異情況。很多人在挑AI文毛病的時候都在強調有語病、像大綱、沒有細節,可這些真的不重要,因為放眼望去多的是有這樣毛病的作者,但他們和AI寫的文差在哪?差在邏輯,差在常識,差在創意。

  人寫的文,邏輯有問題的時候,拿最難寫的角色來說,基本上都是不夠了解角色導致角色行為或心境有矛盾,至於景啊、氣候啊、地形之類的,人很難寫出違背物理定律的東西,就算是奇幻也會有跡可循。可AI文呢?AI文的邏輯是真的沒有邏輯,雪中月、白日銀河,這種失誤連爛如那位我御用的負面教材都不會犯,人家文筆爛、語言結構有問題、標點符號像災難,但至少他的故事依然在他的主題之內,不會寫一寫變成十二星座聖鬥士。

  寫程式或許可以交給AI,但寫作?拜託,饒了它吧。




結論


  AI在處理各種被限定在公式裡的問題時真的非常厲害,比如寫程式、答是非題和選擇題這種情況,電腦的運算速度與精確程度就是這麼不講道理,但這些東西,始終都被限制在某種遵循著前因後果的一條「線」上,本質上這種用法和按計算機沒有任何不同。

  在我自己的理解裡面,用比較形象的比喻來說的話,就是AI的思維依然停留在二維,而人類之所以很難被替代或超越,正是因為人類的思維是三維的。絕大多數的時候,我們賴以處理事情的不是公式,而是經驗。我們可以從一隻魚的器官,去推演它生存的模式與環境,甚至倒推回牠的祖先可能是什麼樣子、生活在什麼樣的環境,但AI永遠不可能做到這件事,它能回答這個問題只是因為資料庫有資料。

  AI的確會學習,也會理解然後辨識,但它無法表達,只能依照公式被動等待;我們也可以學習,也可以理解並且積累,但我們可以主動發表自己的意見和別人交流,而這一來一往,談何超越與被超越?會被淘汰的,始終就只有本來就會被淘汰,或者甘願被淘汰的人而已。

  所以你各位還不快去多看文多留言多更新!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子不語-avatar-img
2024/07/12
LLM這類的AI,拿來把模糊的東西弄清晰是他的長處,要他無中生有會出現很多無常識的愚蠢錯誤。我會用AI的場合就是叫他看我的文,然後給書評,或者查詢我某角色A的角色特質,或者角色AB的相互關係,通常都能給我頭頭是道的評論。另外,有時候描景或苗人物卡詞時,把圖片丟上去要他形容一下,可以拿到一些不錯的單詞來用。
阿掌-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7/12
子不語 沒錯,依然脫離不了工具的範圍。他可以啟發我們的靈感,但要自發創新我依然不看好。
宅米蟲子-avatar-img
2024/07/12
誰這麼缺德虐待評審(✕
阿掌-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7/12
宅米蟲子 咳,大大自重
花栗榛果醬-avatar-img
2024/07/12
AI我小弟(X寫功課的時候會使喚它(づ′▽`)づ
阿掌-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7/12
花栗榛果醬 大概跟估狗是我小弟差不多意思www
丘筆兔-avatar-img
2024/07/12
剛開始一定會很多人都不能接受AI畫畫和寫文.有利有弊...看是怎使用了..好比修圖軟體剛出時.愛好攝影的一定也有人反對.攝影學技術買器材.結果修圖一下就解決了。剛進工業時代時。也是怕會造成大量人員沒工作。一定也很多人反對。所以以後可能也有人會開發辨別AI圖或AI文等之類的軟體吧!
阿掌-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7/12
丘筆兔 AI始終是個工具,拿工具跟人比就很本末倒置
avatar-img
萬里紅塵安身處
65會員
150內容數
不問前程,莫問來處;相逢即有緣,過客亦是客。
萬里紅塵安身處的其他內容
2025/01/24
  雖然這個沙龍除了寫作相關的內容之外,幾乎就沒有其他類型的文章,除了在留跡亭偶爾能看見一些奇奇怪怪的人發一些奇奇怪怪的貼文之外,但為了能讓各位能更方便快速地找到感興趣的內容,我還是在這裡簡略地介紹一下這裡都在幹嘛。 留跡亭   怪人聚集地。   其實最一開始還是討論區的時
Thumbnail
2025/01/24
  雖然這個沙龍除了寫作相關的內容之外,幾乎就沒有其他類型的文章,除了在留跡亭偶爾能看見一些奇奇怪怪的人發一些奇奇怪怪的貼文之外,但為了能讓各位能更方便快速地找到感興趣的內容,我還是在這裡簡略地介紹一下這裡都在幹嘛。 留跡亭   怪人聚集地。   其實最一開始還是討論區的時
Thumbnail
2024/11/06
  這幾天整理了一下以往的心得文,看到自己對於許多作品中的反派都覺得描寫得很矛盾或是很不自然,所以今天來閒聊一下「反派」這個在故事中必不可少的存在。      格友縱光有寫過一篇【人物刻劃】有反派的故事才好看!十分鐘學怎麼刻劃反派角色,裡面簡略介紹了反派的類型與功用,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逛逛。
2024/11/06
  這幾天整理了一下以往的心得文,看到自己對於許多作品中的反派都覺得描寫得很矛盾或是很不自然,所以今天來閒聊一下「反派」這個在故事中必不可少的存在。      格友縱光有寫過一篇【人物刻劃】有反派的故事才好看!十分鐘學怎麼刻劃反派角色,裡面簡略介紹了反派的類型與功用,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逛逛。
2024/07/14
  人生無時無刻都在進行選擇,每個選擇都是你之所以是你的原因。在選擇之前,會有因;在選擇之後,會有果,這個從因到果的過程其實就是思考,而選擇就是你把思考的內容付諸實行的工具。   在做出選擇之前,將所有可能需要考慮的條件進行過篩與審視是很有必要的,因為每個條件都可能影響你的選擇方向。但僅僅考慮「因
2024/07/14
  人生無時無刻都在進行選擇,每個選擇都是你之所以是你的原因。在選擇之前,會有因;在選擇之後,會有果,這個從因到果的過程其實就是思考,而選擇就是你把思考的內容付諸實行的工具。   在做出選擇之前,將所有可能需要考慮的條件進行過篩與審視是很有必要的,因為每個條件都可能影響你的選擇方向。但僅僅考慮「因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這是一篇描述測試AI功能的文章,內容是一些隨心所欲的想法和想像,引導讀者思考現實世界及經歷。文章內容充滿了一些具有戲劇性和冒險色彩的詞彙和描述。
Thumbnail
這是一篇描述測試AI功能的文章,內容是一些隨心所欲的想法和想像,引導讀者思考現實世界及經歷。文章內容充滿了一些具有戲劇性和冒險色彩的詞彙和描述。
Thumbnail
⬛AI與創作 最近我在思考一些問題: 隨著AI創作能力的大幅提升,可以創作出許多作品,例如文字、圖片、音樂 這讓我產生了一種關於AI的焦慮:既然AI能夠創作,那我還需要繼續創作嗎?會擔心我的作品會在幾年後被AI取代,因為AI可以就可以快速產生類似的作品了呀 這時候就有一種疑惑,是否還應該
Thumbnail
⬛AI與創作 最近我在思考一些問題: 隨著AI創作能力的大幅提升,可以創作出許多作品,例如文字、圖片、音樂 這讓我產生了一種關於AI的焦慮:既然AI能夠創作,那我還需要繼續創作嗎?會擔心我的作品會在幾年後被AI取代,因為AI可以就可以快速產生類似的作品了呀 這時候就有一種疑惑,是否還應該
Thumbnail
科技發達,AI智能也越來越發達。 蠢孩子,我每篇小說的圖片都是用AI製作的唷!!
Thumbnail
科技發達,AI智能也越來越發達。 蠢孩子,我每篇小說的圖片都是用AI製作的唷!!
Thumbnail
邊塗鴉時思考的一些事情,僅限個人想法。 一直在思索是什麼讓文字與人變得平面、變得冰冷,又是什麼讓創作的意義變得單一而扭曲。最近在盯著「AI建議」這個按鈕看時稍微理出一些頭緒。 文章發布前頁面頂端有個「AI建議」的SEO優化按鈕,按下之後會出現AI自動生成的標題、分類、摘要等內容,我覺得很有趣。
Thumbnail
邊塗鴉時思考的一些事情,僅限個人想法。 一直在思索是什麼讓文字與人變得平面、變得冰冷,又是什麼讓創作的意義變得單一而扭曲。最近在盯著「AI建議」這個按鈕看時稍微理出一些頭緒。 文章發布前頁面頂端有個「AI建議」的SEO優化按鈕,按下之後會出現AI自動生成的標題、分類、摘要等內容,我覺得很有趣。
Thumbnail
AI技術的發展如日中天,但也引發了許多道德與創作者權益的議題。從初期到現在的變化,AI的發展對創作者而言是一大挑戰,無論是哪種AI使用者,AI的出現,不代表我們要放棄思考。
Thumbnail
AI技術的發展如日中天,但也引發了許多道德與創作者權益的議題。從初期到現在的變化,AI的發展對創作者而言是一大挑戰,無論是哪種AI使用者,AI的出現,不代表我們要放棄思考。
Thumbnail
生成式AI快速發展,但在文案領域還有些許無法取代的部分,例如幽默感、跨文化溝通、小眾文化和特定行業的專業知識。AI雖然能產生梗文和笑話,卻缺乏對當地流行文化和社會動態的深刻理解,因此文案工作者仍然具有獨特價值。此外,奢侈品、專業技術產業和業務溝通底稿等領域,也是AI難以取代的內容。
Thumbnail
生成式AI快速發展,但在文案領域還有些許無法取代的部分,例如幽默感、跨文化溝通、小眾文化和特定行業的專業知識。AI雖然能產生梗文和笑話,卻缺乏對當地流行文化和社會動態的深刻理解,因此文案工作者仍然具有獨特價值。此外,奢侈品、專業技術產業和業務溝通底稿等領域,也是AI難以取代的內容。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