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存在"共鳴腔"這檔事!?

更新 發佈閱讀 2 分鐘

嚴謹的說,並不存在"共鳴"腔,因為"共鳴"、"共振"的物理定義是兩個振動頻率相同的物體,一個振動的聲波使另一個物體在靜止狀態下被振動,也就是個由"聲能"轉成"動能"的過程。

不要那麼較真,就把共鳴腔當作種形容,形容特定音色的聽感,但即使如此,各種共鳴腔的概念也仍是錯誤的!

因為不管什麼"口腔"共鳴、"胸腔"共鳴、"鼻腔"共鳴與"頭腔"共鳴,除了空間可大幅變動的口腔外,其它都是空間基本固定的腔體,沒什麼選擇去"用"與"不用"的可能。一發聲都在扮演它們強弱化特定泛音頻率的角色,並沒有什麼這聲音我用上了胸腔共鳴,或我沒用鼻腔共鳴這種事。

更何況"頭腔"共鳴,以聲學的物理性來說,除非腦子有洞,有空氣腔可以做這檔事,否則它並不存在。要硬說那是額竇腔,鼻腔上端在額頭部位。好啦!那裡有空氣腔,但也是相同的問題,它一直都在,只要有發聲,它就有在“共鳴”。

那麼真正符合聲音物理現象的概念是什麼呢?

答案是口咽腔內部可變動的動作與姿態!

我們發各種母音會對應各種內外部的口腔表情與姿態,是這些動作姿態使然,使某些泛音被強化或弱化。若是要胸腔共鳴,多一些“喔”、“哦”、“呃”母音的口腔姿態,這姿態會強化1000Hz以下的低頻,每個姿態會有不同頻率的強化,也就形成音色控制的方法。

不同母音發聲動作,強化的頻段不同,會形成各種共鳴腔的音色感受

不同母音發聲動作,強化的頻段不同,會形成各種共鳴腔的音色感受


若要鼻頭腔共鳴的效果,那咽部空間要開,上顎要提,臉頰要抬,高頻2000Hz的泛音就會被突顯出來。

[e]、[i]的母音發聲姿態有助於鼻腔共鳴的音色感受

[e]、[i]的母音發聲姿態有助於鼻腔共鳴的音色感受


那為何想像胸腔共鳴,向下想會出現聲音厚實的效果呢?

因為想像胸腔共鳴時,人往往會變得挺拔,狀似強壯的姿態,此時咽部也會有收緊的動作出現,試著做個健美先生突顯胸肌的動作,感受一些咽部肩頸的收縮感。

有時這些空間、位置的想像很有用,一想像聲音就對了,但對很多人而言,一點用都沒用。要如何解決呢?提升舌咽部姿態控制與變化的能力,如此而已!

姿態控制力高與變化大,當這兩件事出來了,你可以光靠想像力,不管是“共鳴位置”或是“以情御聲”就能做出想要的音色。

這很玄,但我經歷過。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河西羊的養聲坊
36會員
110內容數
一位致力於改善嗓音能力的發聲老師,研究與教學令音色明亮、音量放大、音域寬廣的發聲訓練方法。2016年10月前任職於財富管理、投資理財業10餘年,曾擔任投研主管、理財講師、FC等職務;10月後成為全職的發聲老師,研究人聲科學,提升訓練成效,使學生音域更廣、音量更大、音質更響、嗓子更耐用。
河西羊的養聲坊的其他內容
2025/04/15
前言 聲音,作為我們與世界連結的重要工具,似乎理所當然地一直存在。然而,當人到七十歲、八十歲時,許多人會發現:自己的聲音變了。不只是說話變慢,連唱歌也不再輕鬆,氣息難以維持,聲音忽高忽低,甚至尾音常帶著氣音。 這些變化,其實在語音科學中有明確的描述與解釋,被統稱為 Presbyphonia(老年
Thumbnail
2025/04/15
前言 聲音,作為我們與世界連結的重要工具,似乎理所當然地一直存在。然而,當人到七十歲、八十歲時,許多人會發現:自己的聲音變了。不只是說話變慢,連唱歌也不再輕鬆,氣息難以維持,聲音忽高忽低,甚至尾音常帶著氣音。 這些變化,其實在語音科學中有明確的描述與解釋,被統稱為 Presbyphonia(老年
Thumbnail
2025/02/18
2009年時,在金融業的工作有些停滯,就想學點東西,其中一項去學發聲,目的是想"飆高音",找到一位對的老師教我"鴨嗓音",原本唱"你是我的眼"的最高音G4,會被老婆擔心我似乎快中風,學到第四週,我第一次唱出C5的音高,也就是男聲的High C。 去年滿五十歲了,離開金融業全職投入發聲教學也八年了,
Thumbnail
2025/02/18
2009年時,在金融業的工作有些停滯,就想學點東西,其中一項去學發聲,目的是想"飆高音",找到一位對的老師教我"鴨嗓音",原本唱"你是我的眼"的最高音G4,會被老婆擔心我似乎快中風,學到第四週,我第一次唱出C5的音高,也就是男聲的High C。 去年滿五十歲了,離開金融業全職投入發聲教學也八年了,
Thumbnail
2025/02/15
"聲帶閉合"是近幾年來歌唱發聲教學的顯學,很多老師都會強調"聲帶閉合"這件事。的確,相較於"丹田發聲"、"共鳴位置","聲帶閉合"對音色的影響是直接明顯的,以下我會透過內視鏡的影片,以及所發出的聲音的聲譜分析來向大家說明這影響有是什麼? 先請大家看下面這個影片,我剪輯重製了兩個有關聲帶內視鏡的影片
Thumbnail
2025/02/15
"聲帶閉合"是近幾年來歌唱發聲教學的顯學,很多老師都會強調"聲帶閉合"這件事。的確,相較於"丹田發聲"、"共鳴位置","聲帶閉合"對音色的影響是直接明顯的,以下我會透過內視鏡的影片,以及所發出的聲音的聲譜分析來向大家說明這影響有是什麼? 先請大家看下面這個影片,我剪輯重製了兩個有關聲帶內視鏡的影片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和樂友聊音樂和鋼琴調音,結廬人境,感斯人言。
Thumbnail
和樂友聊音樂和鋼琴調音,結廬人境,感斯人言。
Thumbnail
學習混音可以分為幾個步驟,即使你沒有經驗,也能逐步掌握這門技術
Thumbnail
學習混音可以分為幾個步驟,即使你沒有經驗,也能逐步掌握這門技術
Thumbnail
嚴謹的說,並不存在"共鳴"腔,因為"共鳴"、"共振"的物理定義是兩個振動頻率相同的物體,一個振動的聲波使另一個物體在靜止狀態下被振動,也就是個由"聲能"轉成"動能"的過程。 不要那麼較真,就把共鳴腔當作種形容,形容特定音色的聽感,但即使如此,各種共鳴腔的概念也仍是錯誤的! 因為不管什麼"口腔"共
Thumbnail
嚴謹的說,並不存在"共鳴"腔,因為"共鳴"、"共振"的物理定義是兩個振動頻率相同的物體,一個振動的聲波使另一個物體在靜止狀態下被振動,也就是個由"聲能"轉成"動能"的過程。 不要那麼較真,就把共鳴腔當作種形容,形容特定音色的聽感,但即使如此,各種共鳴腔的概念也仍是錯誤的! 因為不管什麼"口腔"共
Thumbnail
過兩週要去一家基金會做聲音講座,只要有外出演講、教學,我都會請承辦的夥伴拍一張上課教室的音響設備給我看看,這家用的混音器頂複雜的。 這一堆旋鈕、推桿就令人卻步了,所以主辦方的朋友跟我說同事們都不敢動這台上面的東西。 說起混音器,在進入比較專業的討論前,先給大家看一個影片,大家對混音師的幻想,頂好
Thumbnail
過兩週要去一家基金會做聲音講座,只要有外出演講、教學,我都會請承辦的夥伴拍一張上課教室的音響設備給我看看,這家用的混音器頂複雜的。 這一堆旋鈕、推桿就令人卻步了,所以主辦方的朋友跟我說同事們都不敢動這台上面的東西。 說起混音器,在進入比較專業的討論前,先給大家看一個影片,大家對混音師的幻想,頂好
Thumbnail
音色/她振動底 喉間頻率率性 迴響/我愛慕底 寂寞等同嘆息 她不可方物之美 忘看/直聽 頸項的悠長共鳴
Thumbnail
音色/她振動底 喉間頻率率性 迴響/我愛慕底 寂寞等同嘆息 她不可方物之美 忘看/直聽 頸項的悠長共鳴
Thumbnail
此圖是我發出A3高度的母音[a]所呈現的聲譜結構,黑底圖的部份是各頻率實際上泛音聲量相對大小的狀態,人耳的聽覺頻寛只在20~20000Hz,所以,圖型至多也就到20000Hz而已囉:
Thumbnail
此圖是我發出A3高度的母音[a]所呈現的聲譜結構,黑底圖的部份是各頻率實際上泛音聲量相對大小的狀態,人耳的聽覺頻寛只在20~20000Hz,所以,圖型至多也就到20000Hz而已囉:
Thumbnail
最近有兩位學生都有唱過女高音,不約而同的跟我說以前唱久了女高音的聲音,有時低音與真音會出不來,只能發出近似假音且音調偏高的聲音。 這就牽涉到真音、假音的發聲在聲帶閉合程度上有所不同的問題了。 先談假音,假音是聲帶的不完全閉合,這一點無庸置疑,幾位有聲帶溝問題的學生,聲帶閉合會留較大的縫,
Thumbnail
最近有兩位學生都有唱過女高音,不約而同的跟我說以前唱久了女高音的聲音,有時低音與真音會出不來,只能發出近似假音且音調偏高的聲音。 這就牽涉到真音、假音的發聲在聲帶閉合程度上有所不同的問題了。 先談假音,假音是聲帶的不完全閉合,這一點無庸置疑,幾位有聲帶溝問題的學生,聲帶閉合會留較大的縫,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