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屋與購屋比較
- 年成本法:把租屋一年成本與購屋一年成本比較
租屋一年成本=押金機會成本+租金X12(留意,押金仍可收回,所以損失的是機會成本而不是押金)
購屋一年成本=一年利息+自備款機會成本
租屋:押金3個月、租金3萬/月,購屋總價800萬,貸款500萬,利率6%,20年(假設自備款機會成本=3%)
租屋成本=3萬x3X3%+3萬x12=36.27萬
購屋成本=500萬X6%+300萬X3%=39萬 - 但是年成本法沒有比較
(1)房租可能調高
(2)屋價可能提高
(3)當時利率高低
(4)房貸有所得扣除額:房貸有30萬扣除額,租金12萬扣除額,如果用稅率20%計算,兩者差距(30-12)*20%=3.6萬,所以購屋除了上述成本,加上稅率的話,實際成本為39-3.6=35.4萬,反而成本較低。 - 淨現值法:比較租屋與購屋的現值
例:上例住滿五年,租金每年調升1.2萬,存款利率3%,出售賣多少才能與租屋打平。
租屋成本=租金支出現值+押金機會成本的現值
每年租金=360000、372000、384000、396000、408000,利用PV折現回來,租金現值=1755360
押金機會成本=90000X3%=2700/年,因此PV(3%,5,2700)=12365
兩者相加=1767725
購屋成本=自備款+利息成本現值,如果中途出售,則購屋成本=自備款+繳納期間利息成本現值+剩餘房貸現值
自備款=300萬
各期利息=pmt(6%,20,0,5000000)=435922/年
5年利息現值=pv(3%,5,435922)=1996398
假設五年後出售總價X,則X/(1.03)5-1996398-3000000=1767725,所以X=3742918
而剩餘房貸現值=pv(6%,15,435922)=4233790
所以總價必須大於3742918+4233790=7976708,這時租屋與購屋成本相同。
(買屋800萬,但是5年後如果賣出798萬,就與租屋打平)
購屋規劃
- 可負擔的自備款=年收入X負擔比例X年金複利終值+淨資產X複利終值(r=投報率,n=準備期間)
- n年後可負擔的房貸=算出每年可負擔的現金流,再折現=年收入X複利終值(r=薪資成長率,n=準備期間)X負擔比例X年金現值
- 可負擔總價=可負擔的自備款+可負擔的房貸
- 可負擔的總價/需求坪數= 單價
換屋
- 自備款=新屋淨值-舊物淨值=(新屋總價-貸款)-(舊屋總價-貸款)
- 需加入以下費用
(1)裝修費用
(2)仲介費用
(3)代書與登記規費
(4)搬家費用
(5)契稅
(6)土地增值稅
(7)房地合一稅與重購退稅
購屋出租
- 房東成本:資金成本+折舊+修繕+空置機會成本+房租所得稅+房屋稅+地價稅
- 資金成本=房價X利率
- 房租所得稅=房租收入X57%X邊際稅率
資料來源:宏典文化,理財規劃人員(準備考照的話,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