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破墓』心得感想
在表演指導中,特別強調「能量」的流動與身體感知,這對於詮釋《破墓》這類充滿神秘與儀式感的角色尤為關鍵。她透過系統化的肢體語言訓練,讓演員不只是用語言表達,而是從身體深處發出角色的靈魂能量,這種方法使得女巫與祭司的神秘氛圍得以真實呈現。
我相信在教學指導過程中會引導演員想像,調整肌肉,並運用豐富的想像力練習,幫助他們深入挖掘角色的內在動力與精神層面。這種訓練不僅提升演員的自我覺察,也讓他們能夠在表演時自然流露出角色的神秘與莊嚴感,尤其適合詮釋巫師與祭司這類充滿儀式感的角色。
要敏銳地觀察學員的細微變化,並根據每個人的特質調整教學策略,讓演員在真實情感與技巧間找到平衡。她認為,成功的表演不只是情緒的爆發,而是情感與故事的深度融合,這對於塑造具有文化背景的巫師角色尤為重要。
作為布農族的族人,聖希更期待未來能以自己的族群身份,親自詮釋巫師或祭司這樣具有深厚文化意涵的角色。她希望透過表演,展現布農族的傳統智慧與精神力量,讓更多人認識並尊重原住民族的文化資產。這不僅是對自身文化的認同,也是希望對表演藝術的一種深刻貢獻。
從電影裡延伸出布農族文化元素融入巫師與祭司角色的方式,主要體現概念為以下幾個層面:
靈性與宇宙觀的融合:布農族文化強調人與自然、神靈以及社會的和諧共存,聖希老師在指導演員詮釋巫師與祭司時,注重角色與自然界及靈界的連結,讓表演展現出布農族『家』中那種深厚的靈性觀與宇宙秩序。
田調出儀式動作與肢體語言的傳承:布農族傳統的巫術與祭儀中有許多特定的動作與符號,學習這些動作的意義與精神,並將其自然融入角色的肢體語言,使角色的行為既具文化真實性,也富有神秘感。
語言與聲音的運用:布農族語言及其獨特的聲調在儀式中扮演重要角色,在世界各國語調吟唱、語言極為珍貴與力量,演員要掌握這些語言元素,透過念誦、吟唱等方式,傳達巫師與祭司與神靈溝通的神聖氛圍。
文化身份的自我認同與詮釋:作為布農族人,期待自己未來能以本族身份出演巫師或祭司角色,這不僅是演技的挑戰,更是文化的傳承與展現。她希望透過表演讓更多人理解布農族的傳統智慧與精神力量,並促進文化認同與尊重。
透過深刻理解布農族的靈性觀、儀式文化與語言特色,結合表演技巧,成功將布農族文化元素融入巫師與祭司角色的塑造中,並期待未來能以自身文化身份,真實且有力地呈現這些充滿神秘與力量的角色。
總結來說,表演的指導不僅注重技巧,更強調從身體與想像力的整合出發,讓演員能夠真實且有層次地呈現角色的內涵。對於能夠演繹巫師與祭司這類角色充滿期待,將這些神秘且充滿力量的角色演繹得更加生動與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