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後感|逆思維:真正的知道,就是承認自己的不知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溫水煮蛙其實不會發生,因為青蛙會慢慢感到熱而跳出去。相反,熱水可能會直接會把青蛙燙傷而逃不出去。而為什麼我們常常困在自己的盲點裡,卻沒有跳脫?

每個人都喜歡以最舒適的方式思考,因為「質疑」會讓世界變得難以預測,甚至威脅到我們的自我認同。但這樣的 「順思維」,是否讓我們劃地自限、拒絕改變?你相信嗎?

曾幾何時,我身邊的朋友幾乎都是支持我的網絡,像是同溫層一般,圍繞著與我持相似價值觀或想法的人。這樣的環境給了我莫大的支持與安全感,特別是當我過去因病情而需要一個穩定的社交圈子來幫助自己恢復的時候。然而,當有人指出我的思考盲點或對我的想法提出質疑時,我的第一反應竟是:叮叮叮🔔!這個人和我以往認識的完全不一樣,我甚至會下意識地想:「反正他們不懂。」久而久之,我不再願意聽取他們的意見,只願留在那個我熟悉且感到舒適的圈子裡。

當時的我深陷於心理學中的所謂「#迴聲室效應」(Echo Chamber)。這是一種現象,指我們透過只接觸與自己觀念相符的聲音,不斷地放大並加強自己的信念,從而創造出一個封閉的環境。對我來說,這種環境的確在當時幫助了我,因為我看了大量有關精神健康的書籍和資訊,這些內容給了我歸屬感與認同感。然而,這些聲音逐漸成為了我的身份認同,當有人對這些想法提出質疑時,我不僅感到不舒服,還會將這些聲音視為對我個人的攻擊。

這樣的情況觸發了我想讀《#逆思維》(Think Again)這本書的念頭,因為這本書試圖教導讀者如何擺脫思考盲點重新思考與同溫層的限制。作者亞當·格蘭特(Adam Grant)是一位知名的組織心理學家,專注於研究如何改善人類的思考模式與行為。他的學術背景以及多年來的研究經驗,讓他有足夠的權威來探討這個主題。

▍Metacognition:反思自己的思考

在我們的思考、對話與討論中,我們常會不自覺地變成三種角色:傳道士、檢察官或政治家。作為傳道士,我們往往是為了保護或推廣自己認為的「真理」而佈道;作為檢察官,我們專注於找出他人思維中的漏洞,以證明對方錯誤並贏得辯論;而作為政治家,我們則是為了爭取支持,努力遊說他人認同我們的觀點。然而,作者Adam認為真正的思考方式應該像一名「科學家」。科學家不斷質疑現有的觀點,提出假設,並通過現實中的證據來檢驗自己是否正確。科學家保有灰色地帶和彈性,並願意聽取和考慮不同的觀點,這樣的思維方式更能幫助我們接近真實的答案,而非僅停留在自己的信念中。


《逆》中強調了「思考自己的思考」的重要性,即所謂的 metacognition。這是一種有意識地審視自己的認知過程,讓我們有機會察覺並質疑長期以來抱持的想法是否正確。過去我深陷「迴聲室效應」,習慣接受與我想法一致的聲音,排斥不一致的意見。閱讀這本書讓我意識到,不同的觀點其實是突破思維盲點的契機,而不是威脅。

這個決頓悟過程讓我聯想到《我們為什麼要閱讀?》這本書中提到的一個觀念——閱讀是一個從熟悉到陌生(甚至對立)、從簡單到複雜的學習過程。透過先接觸熟悉的知識建立自信,然後逐漸探索不同的見解,我們便能慢慢意識到自己並非全知,也未必永遠正確。就如我在舒適區建立了自信,賺取到足夠經驗值後便可以挖掘事情的不同面貌——從單一認知邁向多元認知。

▍不將身份與信念綁定

當我們反覆思考我們的思考的時候,可能會發現自己一直以來抱持的想法未必是正確的。當我們過度將身份與信念綁定時,發現自己的觀點有誤便可能演變成全盤否定自己(至少對我來說是這樣)。《我可能錯了》中提到,我們容易將身份與念頭緊密相連。但如書中所言:

「我有著念頭,可是我的念頭不代表我。」

《逆思維》更進一步提醒:「以價值觀定義身份,而非觀點。」這句話深深觸動了我,因為它提醒我,不是我的信念造就了我,而是我選擇相信什麼、重視什麼,塑造了我的內在力量。

因為曾經的親身經歷,我對精神健康的看法有很深的情感連結。當別人提出不同意見時,我曾將其解讀為他們對精神健康的誤解或偏見。這讓我難以接受對方的觀點,甚至視其為對我身份的挑戰。但就如作者所說,身份應以價值觀為核心,而非特定的信念。重要的是你重視什麼,而非你相信什麼。相比起「我的想法永遠正確」,「我的身份是關注精神健康的人」更具包容性與彈性。這讓我不再害怕挑戰自己的想法,因為我知道,這並不會削弱我的價值。相反,這是一個進步的機會!

▍愚昧山丘的諷刺

當我們談論自信與謙虛時,常會提到一張所謂的「達克效應」圖。這個效應其實是用來解釋,當我們開始學習一個新領域時,因為知識量龐大,很多人會有「我懂了」的錯覺。這種錯覺讓我們以為自己很懂,但其實不然。這張圖提醒我們要小心,不要在「愚昧之丘」過分自信。圖中描述了學習過程中的「愚昧之巔」和「絕望之谷」:一開始,我們可能過度自信,覺得自己很厲害,這就是「愚昧之巔」。隨著了解的加深,我們意識到自己的不足,進入「絕望之谷」,感到無力。但隨著時間推移和努力,我們的能力會逐漸增強。

raw-image


這張曾經在網路上瘋傳的圖提醒我們要謙虛和自知。然而,有趣的是,這張圖其實並不是達克效應的正確圖示!當我們用這張圖提醒自己或他人要警覺時,卻沒意識到這張圖本身有問題。這正好回應了作者的「重新思考」提醒:不要全盤接受你所得到的資訊。在「後真相時代」,我們應該在轉發資訊前進行批判思考,避免因無知而散播不完整的真相。

▍跳出同溫層的勇氣

現在的我,已經有足夠的力量離開同溫層、並且學會以更柔軟的心態去面對那些與我不同的聲音。這些不同意見不再是一種威脅,而是打開思維的契機。我學會欣賞對方的思考方式,即便不完全認同,也能從中汲取養分。更重要的是,我不再害怕挑戰自己的想法,因為我知道,犯錯不是失敗,而是成長的踏腳石。

離開同溫層需要勇氣,「當我們仔細檢視自己,看到的不一定都是自己喜歡的樣子」。但這份勇氣帶來的,是更多吵架的機會(欸不是!)是更廣闊的視野與更豐富的人生。我希望自己能繼續保持這份好奇與謙遜,讓自己的價值在挑戰中更加堅定🙂‍↕️。

‧̍̊˙· 𓆝.° 。˚𓆛˚。 °.𓆞 ·˙‧̍̊

𖤘 書籍資訊


書名|《逆思維》|《think again》

作者|Adam Grant

出版社|平安文化

出版日期|2022/07/04

‧̍̊˙· 𓆝.° 。˚𓆛˚。 °.𓆞 ·˙‧̍̊

工餘時間持續創作並不容易嗚~ 

💖|如果喜歡文章請按下 愛心|

🔮|對內容感興趣請按下 追蹤|

🧋|文章若有幫助也歡迎 贊助

任何一種支持都給我敲大動力!(´▽`ʃ♡ƪ)

更多的我:InstagramVocus咖啡贊助: @onemorepage.alva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再多一頁 one more page
22會員
35內容數
人生就是由無數一頁頁構成的書。 當感覺快要活不下去的時候,試著再翻多一頁吧。
2025/01/30
當每個人都能輕易發布與分享內容時,資訊的真實性往往被取代為吸引眼球的價值。因此,我們必須認清資訊民主化不僅賦予我們發聲的權力,也帶來查證真相的責任。審視資訊的來源與意圖,避免成為誤傳者或誤導者的工具,是防止被誤導、維持批判性思考的關鍵꒰ᐢ. .ᐢ꒱
Thumbnail
2025/01/30
當每個人都能輕易發布與分享內容時,資訊的真實性往往被取代為吸引眼球的價值。因此,我們必須認清資訊民主化不僅賦予我們發聲的權力,也帶來查證真相的責任。審視資訊的來源與意圖,避免成為誤傳者或誤導者的工具,是防止被誤導、維持批判性思考的關鍵꒰ᐢ. .ᐢ꒱
Thumbnail
2024/08/14
《等待在夜裡被捕》是一本討論新疆維吾爾地區的種族滅絕的回憶錄。作者塔依爾用著平靜的語氣,敘述著維吾爾人在中國恐怖統治底下,被官方各種抹黑與貼上標籤,以極端宗教思想、民族分離主義與暴力恐怖等原因,受到打壓、逮捕,甚至被送去「教育」。 ╻我們與新疆的距離 作者塔依爾當初用維吾爾語書寫回憶錄,如今
Thumbnail
2024/08/14
《等待在夜裡被捕》是一本討論新疆維吾爾地區的種族滅絕的回憶錄。作者塔依爾用著平靜的語氣,敘述著維吾爾人在中國恐怖統治底下,被官方各種抹黑與貼上標籤,以極端宗教思想、民族分離主義與暴力恐怖等原因,受到打壓、逮捕,甚至被送去「教育」。 ╻我們與新疆的距離 作者塔依爾當初用維吾爾語書寫回憶錄,如今
Thumbnail
2024/07/29
擇善固執,是我一直執著想要實踐的價值觀 - 但其實我所謂的「善」是否只是我的一廂情願?我一直相信#人性本惡 , 所以認為行善是需要努力的事。 而#人慈 的作者則透過不同的數據、歷史、人類進化、科學實驗論證:人類其實比我們想像的善良。
Thumbnail
2024/07/29
擇善固執,是我一直執著想要實踐的價值觀 - 但其實我所謂的「善」是否只是我的一廂情願?我一直相信#人性本惡 , 所以認為行善是需要努力的事。 而#人慈 的作者則透過不同的數據、歷史、人類進化、科學實驗論證:人類其實比我們想像的善良。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溫水煮蛙其實不會發生,因為青蛙會慢慢感到熱而跳出去。相反,熱水可能會直接會把青蛙燙傷而逃不出去。而為什麼我們常常困在自己的盲點裡,卻沒有跳脫? 每個人都喜歡以最舒適的方式思考,因為「質疑」會讓世界變得難以預測,甚至威脅到我們的自我認同。但這樣的 「順思維」,是否讓我們劃地自限、拒絕改變?你相信嗎?
Thumbnail
溫水煮蛙其實不會發生,因為青蛙會慢慢感到熱而跳出去。相反,熱水可能會直接會把青蛙燙傷而逃不出去。而為什麼我們常常困在自己的盲點裡,卻沒有跳脫? 每個人都喜歡以最舒適的方式思考,因為「質疑」會讓世界變得難以預測,甚至威脅到我們的自我認同。但這樣的 「順思維」,是否讓我們劃地自限、拒絕改變?你相信嗎?
Thumbnail
遇到森林大火該怎辦? 逃,應該是大多數人最直覺的答案。 《逆思維》以一個美國消防員遭遇森林大火的故事為開頭,在救火不成,反而快被森林大火吞噬的狀況下,有一位消防員反而做了「放火」的違反常識動作,被同伴認為瘋了,最後這位消防員靠趴在被自己剛剛那把火燒掉,寸草不生的地上呼吸空氣而躲過一劫
Thumbnail
遇到森林大火該怎辦? 逃,應該是大多數人最直覺的答案。 《逆思維》以一個美國消防員遭遇森林大火的故事為開頭,在救火不成,反而快被森林大火吞噬的狀況下,有一位消防員反而做了「放火」的違反常識動作,被同伴認為瘋了,最後這位消防員靠趴在被自己剛剛那把火燒掉,寸草不生的地上呼吸空氣而躲過一劫
Thumbnail
翻轉危局的解答並不一定在前方,而在你的每一個「想不到」裡想法轉個彎,人生路更寬! 我們在生活中總是按照以往所學的方法、經驗去執行,是規律是規矩也彷彿是規定,長久下來我們習慣以這樣的方式思考、處理各種事情,不管公私事,大小瑣事,都是如此,或許也因為習慣,所以這樣的思考方式對自己來說也相對放心。
Thumbnail
翻轉危局的解答並不一定在前方,而在你的每一個「想不到」裡想法轉個彎,人生路更寬! 我們在生活中總是按照以往所學的方法、經驗去執行,是規律是規矩也彷彿是規定,長久下來我們習慣以這樣的方式思考、處理各種事情,不管公私事,大小瑣事,都是如此,或許也因為習慣,所以這樣的思考方式對自己來說也相對放心。
Thumbnail
今天介紹一本由平安文化出版,跟心理學相關的書,作者Adam Grant畢業於哈佛大學,不到30歲就成為世界知名的華頓商學院最年輕的終身聘教授,美國心理學會讚譽「他改變了我們對工作動機的既有認知,並點出了人際關係可帶來無所不在、強而有力的激勵因子」。 這本書名「逆思維」就已經告訴大家,這是本建議大家學
Thumbnail
今天介紹一本由平安文化出版,跟心理學相關的書,作者Adam Grant畢業於哈佛大學,不到30歲就成為世界知名的華頓商學院最年輕的終身聘教授,美國心理學會讚譽「他改變了我們對工作動機的既有認知,並點出了人際關係可帶來無所不在、強而有力的激勵因子」。 這本書名「逆思維」就已經告訴大家,這是本建議大家學
Thumbnail
溫水煮青蛙的故事,相信大家都聽說過吧!但事實是如此嗎?
Thumbnail
溫水煮青蛙的故事,相信大家都聽說過吧!但事實是如此嗎?
Thumbnail
這本書能學到什麼? 1.阻礙思考的因素 2.個人重新思考的技巧 3.說服他人的技巧 4.如何打造群體的終身學習
Thumbnail
這本書能學到什麼? 1.阻礙思考的因素 2.個人重新思考的技巧 3.說服他人的技巧 4.如何打造群體的終身學習
Thumbnail
越自大的人,實際上越渺小。了解甚微卻滿口知識道理,只會淪為行家的笑柄。這幾年間,自己慢慢從以為知道很多,到發現原來甚麼都不知道,價值觀由非常確定到不確定。以往自詡讀過的書,聽過的經典,透過他人見解建築起「我的價值觀」,更化身上帝視覺俯瞰世人百態,批判以及嘲笑「異端」,殊殊不我是一隻待在深井的青蛙。
Thumbnail
越自大的人,實際上越渺小。了解甚微卻滿口知識道理,只會淪為行家的笑柄。這幾年間,自己慢慢從以為知道很多,到發現原來甚麼都不知道,價值觀由非常確定到不確定。以往自詡讀過的書,聽過的經典,透過他人見解建築起「我的價值觀」,更化身上帝視覺俯瞰世人百態,批判以及嘲笑「異端」,殊殊不我是一隻待在深井的青蛙。
Thumbnail
如果有機會能當一個科學家就是現在了!這本書以科學家實驗的角度去對應個人、人際及集體重新思考方式與作法,它實踐書中的方法,提出豐富的例子改變了我原有的想法。 你知道嗎?「溫水煮青蛙」這個故事是「錯」的!
Thumbnail
如果有機會能當一個科學家就是現在了!這本書以科學家實驗的角度去對應個人、人際及集體重新思考方式與作法,它實踐書中的方法,提出豐富的例子改變了我原有的想法。 你知道嗎?「溫水煮青蛙」這個故事是「錯」的!
Thumbnail
你知道當水溫變熱,青蛙就會受不了跳出去,所以「溫水煮青蛙」永遠不可能發生? 如何避免讓意見不合演變成人際衝突? 為什麼用更多的證據說服他人,對方反而更堅持己見? 為什麼你需要學習「反學習」? 這本書在說什麼? 《逆思維》這本書的作者是一位心理學家Adam Grant 亞當。格蘭特所寫,他曾經
Thumbnail
你知道當水溫變熱,青蛙就會受不了跳出去,所以「溫水煮青蛙」永遠不可能發生? 如何避免讓意見不合演變成人際衝突? 為什麼用更多的證據說服他人,對方反而更堅持己見? 為什麼你需要學習「反學習」? 這本書在說什麼? 《逆思維》這本書的作者是一位心理學家Adam Grant 亞當。格蘭特所寫,他曾經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