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個「心一境性」。心一境性是說,有了這個善的所緣境之後,你的心要在這個所緣境上專一而且相續地安住,讓心保持在這個境界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靜坐須知 (40)

上良下因法師主講

20221022 台灣悟光精舍

念佛就是以佛號作為所緣境,修密的話可能以咒語或本尊的形相作為所緣境。所有的禪法都是一樣的,不管內外道、大小顯密,都要有個所緣境。這是第一個善緣心。

第二個「心一境性」。心一境性是說,有了這個善的所緣境之後,你的心要在這個所緣境上專一而且相續地安住,讓心保持在這個境界上。

我們前面剛一開始就講了,「心一境性」是現在人比較少有的習慣,大家都習慣了打妄想,想一大堆,然後會同時做好幾件事情。不可以這樣子。

你念佛就念佛,聽經就聽經,不要念佛又聽經,聽經又念佛。你要工作就去工作,像出坡掃地不需要動腦筋的,你配合念佛沒關係,但如果要動腦筋的,你就專心去思考工作。

這個就是三摩地的特點,當你有「善緣心,心一境性」的時候,漸漸就能夠入定成就止。就是說,你心的波動慢慢就會降低下來,慢慢變得跟鏡子一樣。

在這種像鏡子一樣的心當中,你再去思惟修觀,修毗婆舍那的觀,就會在你心中產生一種強大的力量。這個操作我們隨後會帶大家去操作一次,感受一下。

有了善緣心,又能夠成就心一境性,這時候就可以成就兩種功德,第一個「心極清晰,具力明分」,第二個「專注所緣,具有住分」。

一個跟定相應的心,它要同時具足兩種功德。第一個心極為清晰,而且具足力量的明分,明分就是明瞭分,就是說這個所緣境在你心中要很清楚分明地顯現。

比如說我們念佛的時候就是以佛號作為所緣境。如果是出聲念,就是心念口誦耳聽,像印光大師說的那樣:嘴巴念,耳朵聽回去,印在心中。這就是一個取相的過程,取這個聲音的相。如果是默念,心中佛號的聲音就是你的所緣境。

不論你的所緣境是什麼,都要很清晰,而且要有力量。

有力量就是說你有執持力,不能像老人家,手沒有力量,拿個杯子都是顫巍巍的。而是像年輕人一樣的心,緊緊的,當然是專注了,而且要放鬆。放鬆又專注有力地去執持你的所緣境,這叫「具力」。

當然我們講過,你嘴巴出聲念的佛號一定比你心中默念的佛號要清晰,心中的清晰度可能只有五六成、六七成,沒關係,就住在這個五六成或者六七成的清晰度當中就好了。

各位一定要瞭解,這個很重要。不要硬坳——我覺得內心佛號不清楚,我就是要讓它很清楚,然後用力。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Sherlock Chen的沙龍
5會員
166內容數
果醒法師-楞嚴與默照話頭-四講之一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世俗的執著,要越輕越好!世俗的執著有,還是會「帶業」往生;如果太重,重到往生淨土的意願,已經不想往生了。有的人希求淨土,有人是希求穢土。 有的人修著,都沒有修「出離心」,結果發現其實自己的心都在五濁惡世。蓮花生大士開示:「如果你只追求自身的幸福和安樂,你將與無上佛道無緣。」
Thumbnail
世俗的執著,要越輕越好!世俗的執著有,還是會「帶業」往生;如果太重,重到往生淨土的意願,已經不想往生了。有的人希求淨土,有人是希求穢土。 有的人修著,都沒有修「出離心」,結果發現其實自己的心都在五濁惡世。蓮花生大士開示:「如果你只追求自身的幸福和安樂,你將與無上佛道無緣。」
Thumbnail
  原文:若心不能住一所緣,於一所緣,為令如欲,勘能住故,修止等時,若數觀察,住心不生,故於爾時則須止修,於止觀時以此當說。   心不能住一所緣,當我們關注一件事的時候,非常專心,不為所動。反之,當我們心不能專注在善緣上,容易胡思亂想,亂想的時候就煩惱所在的根源。   從踏入社會工作開
Thumbnail
  原文:若心不能住一所緣,於一所緣,為令如欲,勘能住故,修止等時,若數觀察,住心不生,故於爾時則須止修,於止觀時以此當說。   心不能住一所緣,當我們關注一件事的時候,非常專心,不為所動。反之,當我們心不能專注在善緣上,容易胡思亂想,亂想的時候就煩惱所在的根源。   從踏入社會工作開
Thumbnail
袞卻格西開示|第十九講:自他相換修習次第、第二十講:上士道次修心——我愛執與愛他執
Thumbnail
袞卻格西開示|第十九講:自他相換修習次第、第二十講:上士道次修心——我愛執與愛他執
Thumbnail
本文分享了佛教修行的心得與方法,包括唸佛、淨念相續、咒子求財求愛、以及具體的修行方法。藉由正確的意圖及頻率,來達到提升靈性意識的效果。
Thumbnail
本文分享了佛教修行的心得與方法,包括唸佛、淨念相續、咒子求財求愛、以及具體的修行方法。藉由正確的意圖及頻率,來達到提升靈性意識的效果。
Thumbnail
「禪」在古印度翻譯過來叫「靜思惟」,當靜思惟到相當寂靜,會有定境。一念不生的時候,不起妄念,它就入定。當然後面還有它的次第和領域。在密宗呢?它也稱「禪修」。但是禪修以後所證悟的境界給它的名稱就不大一樣,有的叫做「證得空正見」證悟空性,或者是講「證大手印」,或者「證大圓滿」。
Thumbnail
「禪」在古印度翻譯過來叫「靜思惟」,當靜思惟到相當寂靜,會有定境。一念不生的時候,不起妄念,它就入定。當然後面還有它的次第和領域。在密宗呢?它也稱「禪修」。但是禪修以後所證悟的境界給它的名稱就不大一樣,有的叫做「證得空正見」證悟空性,或者是講「證大手印」,或者「證大圓滿」。
Thumbnail
一切法門。以明心為要。一切行門。以淨心為要。然則明心之要。無如念佛。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如此。念佛非明心之要乎。復次淨心之要。亦無如念佛。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清珠下於濁水。濁水不得不清。佛號投於亂心。亂心不得不佛。如此。念佛非淨心之要乎。
Thumbnail
一切法門。以明心為要。一切行門。以淨心為要。然則明心之要。無如念佛。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如此。念佛非明心之要乎。復次淨心之要。亦無如念佛。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清珠下於濁水。濁水不得不清。佛號投於亂心。亂心不得不佛。如此。念佛非淨心之要乎。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