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 龍德上師:學佛到最後一定要禪修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禪」在古印度翻譯過來叫「靜思惟」,當靜思惟到相當寂靜,會有定境。一念不生的時候,不起妄念,它就入定。當然後面還有它的次第和領域。

在密宗呢?它也稱「禪修」。但是禪修以後所證悟的境界給它的名稱就不大一樣,有的叫做「證得空正見」證悟空性,或者是講「證大手印」,或者「證大圓滿」。大圓滿有「立斷」、「頓超」的境界,還有層次不同,統統都是禪修。

今天修顯部、修密部;修小乘、修大乘、修金剛乘,統統離不開禪修。今天做義工,助印佛經 、放生,拿著書法抄經,想靜心、想要懺悔業障、想要迴向有情......這些積資淨障事情,它都為了成就一件事,就是「能證得本性」。

為什麼要禪修?就是靜下來,證得本性。


更多請見「觀音山 全球資訊網」

https://www.fazang.org/info/events.php

avatar-img
26會員
2.4K內容數
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學佛修行的人,要懂得把握機會來修福修慧。因為學佛的慧命並不一定長長久久,有時候是很短暫,這與每個人結的佛緣有關。不管過去生結的緣如何,今生有幸接觸佛法,就要用心地深結佛緣。」修行主要是修福和修慧二類:孝順父母、布施供養、做利益他人等,屬於修福;念佛、拜懺、打坐、聽開示、讀佛經,減少煩惱,屬於修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據典籍記載,在普通殊勝日行善法也有極大的功德,但是在四大節日中行持念咒、頂禮、供養、為僧眾供齋、持戒、修持慈悲心與菩提心等,任一善法的功德都會呈現十億倍的增長。《時輪金剛》密續的教理或在吉祥日出現日食或月食都有講到,在這樣的日子無論做任何的善行,功德都會增長千萬倍。所以,有日食、月食或者神變日...
人生在世有很多的不順遂,這些不順遂、痛苦違緣,它的原因就是我們傷害眾生,自私自利得來的。為什麼會傷害眾生?有的不是故意的,但是只要是存心的就離不開自私,眾生就想損人來利己,小到飲食就知道。希望自己的身體,有體力健康,甚至希望自己哪一個臟腑器官比較弱,可以滋補一下,就會去抓動物、去殺動物...
很多事情要深思熟慮!有的時候嫁錯了一個老公、娶錯一個太太,雖然很麻煩,有的幾十年,但還是慢慢會挽回,走上正道。但是,違背了密乘的戒律給你長劫帶來苦惱,所謂:「今生受灌頂,違背上師的教言,今生受很多的災難,來世會墮入地獄中。」所以,網路上對某某上師開始冷嘲熱諷、批評亂講...
金剛乘行者,第一份供物是供養上師、三寶,最後一份供物要下施六道有情。供養是積聚資糧的法門,有些人要觀想供佛也想不出來,或是心裡沒有這樣的境界,那就是代表自己沒有這樣的福德。當我們真實地去作供養或是意幻的供養,如理如法去作,我們的貪執會越來越少,心性上也開始會有真實的超越!
以佛法的觀點,小孩常受霸凌,想保護他,你自己要做一個常常愛護有情、利益有情的人,用這樣的功德來福蔭自己的子女。小孩子直接受到祖先、跟父母親的福蔭;祖先、父母親如果造業也會禍延子孫,形成共業。所以,你能結婚、能生小孩、能養他,也要能教他。讓子女求學能夠順利,多為他助印佛經、戒殺護生..
據典籍記載,在普通殊勝日行善法也有極大的功德,但是在四大節日中行持念咒、頂禮、供養、為僧眾供齋、持戒、修持慈悲心與菩提心等,任一善法的功德都會呈現十億倍的增長。《時輪金剛》密續的教理或在吉祥日出現日食或月食都有講到,在這樣的日子無論做任何的善行,功德都會增長千萬倍。所以,有日食、月食或者神變日...
人生在世有很多的不順遂,這些不順遂、痛苦違緣,它的原因就是我們傷害眾生,自私自利得來的。為什麼會傷害眾生?有的不是故意的,但是只要是存心的就離不開自私,眾生就想損人來利己,小到飲食就知道。希望自己的身體,有體力健康,甚至希望自己哪一個臟腑器官比較弱,可以滋補一下,就會去抓動物、去殺動物...
很多事情要深思熟慮!有的時候嫁錯了一個老公、娶錯一個太太,雖然很麻煩,有的幾十年,但還是慢慢會挽回,走上正道。但是,違背了密乘的戒律給你長劫帶來苦惱,所謂:「今生受灌頂,違背上師的教言,今生受很多的災難,來世會墮入地獄中。」所以,網路上對某某上師開始冷嘲熱諷、批評亂講...
金剛乘行者,第一份供物是供養上師、三寶,最後一份供物要下施六道有情。供養是積聚資糧的法門,有些人要觀想供佛也想不出來,或是心裡沒有這樣的境界,那就是代表自己沒有這樣的福德。當我們真實地去作供養或是意幻的供養,如理如法去作,我們的貪執會越來越少,心性上也開始會有真實的超越!
以佛法的觀點,小孩常受霸凌,想保護他,你自己要做一個常常愛護有情、利益有情的人,用這樣的功德來福蔭自己的子女。小孩子直接受到祖先、跟父母親的福蔭;祖先、父母親如果造業也會禍延子孫,形成共業。所以,你能結婚、能生小孩、能養他,也要能教他。讓子女求學能夠順利,多為他助印佛經、戒殺護生..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第二個「心一境性」。心一境性是說,有了這個善的所緣境之後,你的心要在這個所緣境上專一而且相續地安住,讓心保持在這個境界上
念佛就是以佛號作為所緣境,修密的話可能以咒語或本尊的形相作為所緣境。所有的禪法都是一樣的,不管內外道、大小顯密,都要有個所緣境。這是第一個善緣心。 第二個「心一境性」。心一境性是說,有了這個善的所緣境之後,你的心要在這個所緣境上專一而且相續地安住,讓心保持在這個境界上。
你會發現在寂靜心當中去思惟無常,跟你現在上課聽我講,或者你私下在動中思惟,那感受是完全不同的。你會覺得那種無常的感受真的能夠打動你的心,感覺跟你的心融合在一起,而不只是聽來的。
學佛者生活要如法 法若不住心 即是空過人生 空過人生就會懈怠 懈怠則將墮落 若能以勇猛的精神 行於正法中 無有間歇就是精進 稱為「精進菩提分」 又名 「精進覺支」
在修禪過程當中,要依空性的智慧,一方面修無我觀,另一方面破除對境界的執著,不管好的境界、壞的境界,都不要執著。
我們想一想,前面講的凡夫心,不斷地作繭自縛,自己障礙自己,自己傷害自己,那種苦是沒有意義的,是苦上加苦。 反過來我們修行止觀,剛開始會有點累,但是慢慢修行到一個階段,有了突破之後,那就不再是累,而是法喜。你會很期待每一次功課的到來,靜下來拜佛、經行,然後靜坐。它決定是有真實功德、真實義趣的。
篤定心念行正道 再大的災難也不動搖 就是精進在禪定中 修行希望我們能夠人人,我們的心對外面的境界,無論什麼境界來了,都能保持我們這念心,這才是真功夫。各位,學佛就是要學得這念心有這番功夫。
"心平何勞持戒,行直何用修禪。" 這句古話出自《五燈會元》,意在說明真正的修行並非依賴外在的戒律和形式,而是內心的寧靜和平衡。佛教經典中常提到,心靜自然天地寬,一個人內心真正的平靜和清明,便無需刻意持戒,因為他們的行為自然合乎道德和正直。 從這一角度看,人其實並不需要刻意到道場去修持。道場的作用更
Thumbnail
本文將分享有關禪修對世俗生活的好處、禪修在科學上的作用,以及一些建立理性或感性認知的可能方法。文章還會討論刻板印象和錯誤認知關於禪修的問題,以及禪修對解決情緒問題和壓力的重要意義。
Thumbnail
諸佛菩薩降凡塵,隨緣渡化現禪機; 山青水綠依舊在,靈光不昧復本來。   現在請你閉上眼睛,全身放鬆。 靜靜的聆聽生命的呼喊!   人世塵勞,憂苦身心,進入佛門,塵緣放下,聽一曲佛門妙音,飲一首般若妙酒,醉了吧!心如虛空,一念不起!   今逢三曹普渡,幸得明師一指,點破了,六萬年的烏雲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第二個「心一境性」。心一境性是說,有了這個善的所緣境之後,你的心要在這個所緣境上專一而且相續地安住,讓心保持在這個境界上
念佛就是以佛號作為所緣境,修密的話可能以咒語或本尊的形相作為所緣境。所有的禪法都是一樣的,不管內外道、大小顯密,都要有個所緣境。這是第一個善緣心。 第二個「心一境性」。心一境性是說,有了這個善的所緣境之後,你的心要在這個所緣境上專一而且相續地安住,讓心保持在這個境界上。
你會發現在寂靜心當中去思惟無常,跟你現在上課聽我講,或者你私下在動中思惟,那感受是完全不同的。你會覺得那種無常的感受真的能夠打動你的心,感覺跟你的心融合在一起,而不只是聽來的。
學佛者生活要如法 法若不住心 即是空過人生 空過人生就會懈怠 懈怠則將墮落 若能以勇猛的精神 行於正法中 無有間歇就是精進 稱為「精進菩提分」 又名 「精進覺支」
在修禪過程當中,要依空性的智慧,一方面修無我觀,另一方面破除對境界的執著,不管好的境界、壞的境界,都不要執著。
我們想一想,前面講的凡夫心,不斷地作繭自縛,自己障礙自己,自己傷害自己,那種苦是沒有意義的,是苦上加苦。 反過來我們修行止觀,剛開始會有點累,但是慢慢修行到一個階段,有了突破之後,那就不再是累,而是法喜。你會很期待每一次功課的到來,靜下來拜佛、經行,然後靜坐。它決定是有真實功德、真實義趣的。
篤定心念行正道 再大的災難也不動搖 就是精進在禪定中 修行希望我們能夠人人,我們的心對外面的境界,無論什麼境界來了,都能保持我們這念心,這才是真功夫。各位,學佛就是要學得這念心有這番功夫。
"心平何勞持戒,行直何用修禪。" 這句古話出自《五燈會元》,意在說明真正的修行並非依賴外在的戒律和形式,而是內心的寧靜和平衡。佛教經典中常提到,心靜自然天地寬,一個人內心真正的平靜和清明,便無需刻意持戒,因為他們的行為自然合乎道德和正直。 從這一角度看,人其實並不需要刻意到道場去修持。道場的作用更
Thumbnail
本文將分享有關禪修對世俗生活的好處、禪修在科學上的作用,以及一些建立理性或感性認知的可能方法。文章還會討論刻板印象和錯誤認知關於禪修的問題,以及禪修對解決情緒問題和壓力的重要意義。
Thumbnail
諸佛菩薩降凡塵,隨緣渡化現禪機; 山青水綠依舊在,靈光不昧復本來。   現在請你閉上眼睛,全身放鬆。 靜靜的聆聽生命的呼喊!   人世塵勞,憂苦身心,進入佛門,塵緣放下,聽一曲佛門妙音,飲一首般若妙酒,醉了吧!心如虛空,一念不起!   今逢三曹普渡,幸得明師一指,點破了,六萬年的烏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