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練運用大腦的資料庫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上次提到「如何快速寫文章」一事,提到「想法先行」,這次來談談另外一個層次的問題,就是──熟練運用大腦的資料庫。

不管你看到誰,或許是講師也好,或許作家也好,不論他的職業是什麼,寫作速度的快與慢,我還是比較傾向跟「熟練度」有關,跟寫文章的人本身的職業沒有太大的關聯。

就像陳之藩好了,他是英國劍橋大學電機哲學博士,如果以職業來說,寫電機工程論文對他來說,再正常不過了。但是,陳先生不但寫電機工程論文,還會寫散文,他的散文作品還入選中小學國文課本。

陳先生算是比較早期的代表,那近期也有一些作家跟文史無關,文章也是寫得非常好,所以職業跟文章的好壞、快慢,沒有絕對關連。至於天賦就不講了,天賦是優勢沒錯,但不代表後天的努力達不到其目標。只是在後天的「努力」上,練習這回事就顯得重要了。

練習什麼?練習將藏在大腦裡的內容,熟練的取出來。

也就是,平常多觀察一些事物,有觀察,有了印象之後,印象就會留在腦海,等到要用的時候,再將它取出來。


那,多觀察一些事物,這一點就不一定是所有的人都做得到,當「視而不見」,即便看到一些很好發揮的題材,也不一定會記在心裡。當然不是說每天看到所有的事物都要記下來,而是在看到任何的新事物時,心裡所升起的感觸或想法,其實會藏在心底或腦海裡,平常時因為用不到,所以就被放到大腦的抽屜,而且藏得很深。但如果在寫文章,需要它的時候,那個抽屜就會打開,想法就會浮出。

那,如果在寫文章的時候,覺得很「乾」,不知道要寫什麼內容?就有點像是在你的大腦裡面,關於寫作的那個「抽屜」,你沒有將它往裡面丟素材,那個抽屜就會越來越小。那如果大腦裡這個寫作的抽屜本來就沒有什麼內容,將它拉出來,臨時想要從裡頭找出素材來寫,當然覺得很「乾」,速度就慢了。

解決方式是將你關於「工作」、關於「感情」、關於你的任何經驗的想法與素材,都移到這個寫作的抽屜,等要寫文章的時候,自然左右逢源。其中當然還包括了你平常所觀察的事物所帶來的心得感想。

但是在寫作時,可能還會遇到一種狀況,就是因為這個名為寫作的抽屜太少打開了,在使用時就會卡住,那麼,寫文章的時候,也會卡住,速度當然也就慢下來了。

多多練習寫文就像時常把這個抽屜打開,因為這個抽屜經常使用,你就會知道今天當你想寫A題材時,它的素材可能擺在抽屜的左下角,然後將它取出來;當你明天想寫B題材時,素材可能是在抽屜的右上角。

當抽屜經常開關,你熟悉寫作的內容位置時,想要將它拿出來寫成文章,或是成為文章的一部份,也就容易多了。

因為掏出內容的速度快,寫作的速度也就快,詞彙的運用也一樣,平常多練習寫作,在某個句子該下什麼樣的詞彙,也會因為經驗度而快速將詞彙拿出來使用。

日常的「練習」可以加快日後的寫作速度,就算有公式可以寫文章,就以「起承轉合」這四個字來講好了,哪些內容放「起」比較適合?哪些放「轉」恰當?將內容取出來之後,如何排列,熟練度也會影響寫作快慢。

所以,試著為大腦找個寫作的抽屜,適時的放一些內容進去,它就像是多啦A夢的百寶袋,空間可以是無限的。三不五時就試著將它取出一些適合的內容練寫作,在明白這些內容的擺放之處,之後,才會越取越順利,寫作的速度自然加快了。


avatar-img
88會員
295內容數
提供新手創作經驗分享。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梅洛琳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那些遠古、膾炙人口,長久且屬於大家共同的故事,就像是生活一樣。不管它究竟曾不曾經發生?在人類的世界當中,神話或傳說,跟人的起源有很大的關係。
如果想要「快速寫作」,絕對不是只有打字速度快這回事,而是要從「如何有效率寫這篇文章」開始談起。
  2021年的時候,我發表了一篇文章「開不起的玩笑」,2024年年初,翰林出版社的編輯跟我聯絡,當時,我還以為要邀稿,仔細一看,才知道原來我的「開不起的玩笑」這篇文章被他們看中,入選教科書的素材……
如果把一篇文章比喻為豆腐,先學習好如何做豆腐,再來切塊(換段)、切絲(換行)。許多網路發表的人常常用切塊或切絲,把自己的文章拆開,這並不妨礙讀者吸收,反而因為適合閱讀而更好消化,如果豆腐沒有做好,那無論是切塊、切絲,讀起來就是有點不對勁。
你不會想一口氣,把這塊披薩全都塞到嘴巴吧?除非你的嘴巴張開之後有16吋大。你好歹會把它切一小塊(破碎),然後再放進嘴巴,細細的咀嚼,等這一小塊吃完之後,再去切另外一塊,然後,慢慢地,就算吃很慢,你這一天,或這兩、三天內,總會把披薩吃完。 那跟閱讀有什麼關係?
寫作從來不是為了繳交作業,或是應付成績而寫的,求學的時候,學作文或許是為了通過學測或統測,但等到了長大之後,才知道,寫作是為了培養一份「梳理」、「整理」的能力。 
那些遠古、膾炙人口,長久且屬於大家共同的故事,就像是生活一樣。不管它究竟曾不曾經發生?在人類的世界當中,神話或傳說,跟人的起源有很大的關係。
如果想要「快速寫作」,絕對不是只有打字速度快這回事,而是要從「如何有效率寫這篇文章」開始談起。
  2021年的時候,我發表了一篇文章「開不起的玩笑」,2024年年初,翰林出版社的編輯跟我聯絡,當時,我還以為要邀稿,仔細一看,才知道原來我的「開不起的玩笑」這篇文章被他們看中,入選教科書的素材……
如果把一篇文章比喻為豆腐,先學習好如何做豆腐,再來切塊(換段)、切絲(換行)。許多網路發表的人常常用切塊或切絲,把自己的文章拆開,這並不妨礙讀者吸收,反而因為適合閱讀而更好消化,如果豆腐沒有做好,那無論是切塊、切絲,讀起來就是有點不對勁。
你不會想一口氣,把這塊披薩全都塞到嘴巴吧?除非你的嘴巴張開之後有16吋大。你好歹會把它切一小塊(破碎),然後再放進嘴巴,細細的咀嚼,等這一小塊吃完之後,再去切另外一塊,然後,慢慢地,就算吃很慢,你這一天,或這兩、三天內,總會把披薩吃完。 那跟閱讀有什麼關係?
寫作從來不是為了繳交作業,或是應付成績而寫的,求學的時候,學作文或許是為了通過學測或統測,但等到了長大之後,才知道,寫作是為了培養一份「梳理」、「整理」的能力。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外遇是一場感情的試煉,撕裂了信任,也暴露了關係中的隱形裂縫。它讓人深陷傷痛與困惑,但同時也提供了一次重新審視自我與關係的機會。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深度解析外遇的成因、對愛情的影響,以及如何在裂痕中找到修復或重生的可能性,幫助你面對這場情感的挑戰,找到屬於自己的答案。
稍早跟朋友聊天,她向我詢問一個關於現階段她所遇到的一個選擇,目前找不到答案,一切混沌不明,問我她是不是一個「靈性沒有升級的」鬼打牆之人?電話打來的時候,恰好從行天宮參拜結束,我就一路從行天宮走到
有一頭鯨魚,到今天還一直在人們心中唱歌。牠從一生下來,聲音的頻率就比較高,有 52 赫茲那麼高。所以別的鯨魚聽不到牠的聲音,也聽不懂牠的意思。這頭音頻特殊的52 赫茲鯨魚,從被發現後就持續引起關注。科學家長期探尋,希望能找到其他的 52 赫茲鯨魚,據說後來真的有人發現一群「52 赫茲」在同時鳴唱。
  你心中有故事,卻不知道該怎麼表達出來?   你想寫小說,打開文檔,卻發現自己的腦袋跟word一樣空白?   你想動筆,卻發現每個人寫的小說都長得不太一樣,讓你無從參考?   那麼,這篇針對小說格式的教學文,應該可以幫上一點忙。   許多人都想寫小說,卻不是每個人都注重基本格式。然
外遇是一場感情的試煉,撕裂了信任,也暴露了關係中的隱形裂縫。它讓人深陷傷痛與困惑,但同時也提供了一次重新審視自我與關係的機會。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深度解析外遇的成因、對愛情的影響,以及如何在裂痕中找到修復或重生的可能性,幫助你面對這場情感的挑戰,找到屬於自己的答案。
稍早跟朋友聊天,她向我詢問一個關於現階段她所遇到的一個選擇,目前找不到答案,一切混沌不明,問我她是不是一個「靈性沒有升級的」鬼打牆之人?電話打來的時候,恰好從行天宮參拜結束,我就一路從行天宮走到
有一頭鯨魚,到今天還一直在人們心中唱歌。牠從一生下來,聲音的頻率就比較高,有 52 赫茲那麼高。所以別的鯨魚聽不到牠的聲音,也聽不懂牠的意思。這頭音頻特殊的52 赫茲鯨魚,從被發現後就持續引起關注。科學家長期探尋,希望能找到其他的 52 赫茲鯨魚,據說後來真的有人發現一群「52 赫茲」在同時鳴唱。
  你心中有故事,卻不知道該怎麼表達出來?   你想寫小說,打開文檔,卻發現自己的腦袋跟word一樣空白?   你想動筆,卻發現每個人寫的小說都長得不太一樣,讓你無從參考?   那麼,這篇針對小說格式的教學文,應該可以幫上一點忙。   許多人都想寫小說,卻不是每個人都注重基本格式。然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寫筆記是一種輸入知識的方法,目的是為了能在未來輸出想法,其價值取決於是否能對輸出產生幫助。如果筆記之間沒有任何關聯,未來看到時就不容易能形成完整的內容
Thumbnail
曾經自己好像看過這資訊,可是卻想不起來記錄在哪邊或是用什麼形式記錄下來,導致每次遇到相同的問題都必須重新花心力再找一次或再整理一次筆記。剛好看到《打造第二大腦》簡介,可能是對現在的我有幫助的一本書,期待看完這本書可以讓我使用自己的資料庫更加上手。
Thumbnail
這篇文章可以快速地幫助讀者了解以我為視野所提列的書中關於大腦在學習方面的重點,或是我認為有意義的知識點。某些重點是來自於書末的註釋。我會按照我自己的方式分類。 讀者可以花比較少的時間了解關於學習的一些重點。個人覺得只要是有學習需求(學生、考試、自學),這篇整理應該會有點幫助。喜歡的話請點愛心謝謝!
Thumbnail
喜歡編故事的大腦     大腦無法記住零碎片段的訊息,通常必須把那些新的資訊跟腦中原本已記住,也就是已經存在的訊息連結,才能永遠記錄下來。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我們的大腦很喜歡自己編故事,也就是我們潛意識中會不斷地把外界的訊息合理化
「第一大腦儲存事物與概念的記憶,是分佈式儲存在一個龐大的神經網路。」 這好像蠻有道理,也解釋了寫作的時候,感覺很多回憶透過寫著寫著都連結起來。 所以,其實很多想法就在我們的腦子裡,但要怎麼有效將這些想法叫回來不容易。 我研究卡片盒筆記法收穫最大的,是把想法編號做索引的這個操作。
Thumbnail
資訊輸入輸出就像攝影,每個人接受資訊,吸收理解程度都有所不同。如今資訊爆炸,隨時隨地都可以取得的時代,要學習將吸收的資訊轉化有用的產出,如此對我們的人生將更有幫助。資訊吸收還要整理才有用,整理心智,就可以進入心流。 本次推薦兩個線上工具:Notion電子筆記、 Xmindmap
Thumbnail
為何要練習寫零秒思考筆記? 將浮現於腦海的情境、感覺轉化為文字 將大腦的思考中轉為文字外部化,便可以注意到以前思考不夠深入的部分 以自在準確地運用語言、文字為目標 事情之所以會惡化,都是因為過度顧忌或者猶豫而拖延的了時機而忽視了早期可以解決的問題以及錯誤 將上述問題能以自在的以語言以及文字
對於熱愛寫作與閱讀的你,數位入庫不僅能夠結構化你的思緒,更能深化你的寫作與閱讀體驗。透過將書目卡上的想法轉移到數位筆記庫,比如Obsidian,你的思考和見解將變得更加有機地連接起來。這個過程不僅讓你的創意得到保存,也為你打開了一扇探索知識深淵的大門。現在,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個充滿可能性的世界。
Thumbnail
1.憑藉第二大腦,我們可以記錄所有的想法、過去發生的事情以及未來的計畫,還有任何我們看到的有用的資料,也就是記錄過去、現在和未來;作者依據實際應用的角度,將需要紀錄的區塊分成4大類 (1) 各個領域的知識 (2) 需要完成的專案 (3) 日記,即個人日常生活和活動的記錄 (4) 備忘訊息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寫筆記是一種輸入知識的方法,目的是為了能在未來輸出想法,其價值取決於是否能對輸出產生幫助。如果筆記之間沒有任何關聯,未來看到時就不容易能形成完整的內容
Thumbnail
曾經自己好像看過這資訊,可是卻想不起來記錄在哪邊或是用什麼形式記錄下來,導致每次遇到相同的問題都必須重新花心力再找一次或再整理一次筆記。剛好看到《打造第二大腦》簡介,可能是對現在的我有幫助的一本書,期待看完這本書可以讓我使用自己的資料庫更加上手。
Thumbnail
這篇文章可以快速地幫助讀者了解以我為視野所提列的書中關於大腦在學習方面的重點,或是我認為有意義的知識點。某些重點是來自於書末的註釋。我會按照我自己的方式分類。 讀者可以花比較少的時間了解關於學習的一些重點。個人覺得只要是有學習需求(學生、考試、自學),這篇整理應該會有點幫助。喜歡的話請點愛心謝謝!
Thumbnail
喜歡編故事的大腦     大腦無法記住零碎片段的訊息,通常必須把那些新的資訊跟腦中原本已記住,也就是已經存在的訊息連結,才能永遠記錄下來。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我們的大腦很喜歡自己編故事,也就是我們潛意識中會不斷地把外界的訊息合理化
「第一大腦儲存事物與概念的記憶,是分佈式儲存在一個龐大的神經網路。」 這好像蠻有道理,也解釋了寫作的時候,感覺很多回憶透過寫著寫著都連結起來。 所以,其實很多想法就在我們的腦子裡,但要怎麼有效將這些想法叫回來不容易。 我研究卡片盒筆記法收穫最大的,是把想法編號做索引的這個操作。
Thumbnail
資訊輸入輸出就像攝影,每個人接受資訊,吸收理解程度都有所不同。如今資訊爆炸,隨時隨地都可以取得的時代,要學習將吸收的資訊轉化有用的產出,如此對我們的人生將更有幫助。資訊吸收還要整理才有用,整理心智,就可以進入心流。 本次推薦兩個線上工具:Notion電子筆記、 Xmindmap
Thumbnail
為何要練習寫零秒思考筆記? 將浮現於腦海的情境、感覺轉化為文字 將大腦的思考中轉為文字外部化,便可以注意到以前思考不夠深入的部分 以自在準確地運用語言、文字為目標 事情之所以會惡化,都是因為過度顧忌或者猶豫而拖延的了時機而忽視了早期可以解決的問題以及錯誤 將上述問題能以自在的以語言以及文字
對於熱愛寫作與閱讀的你,數位入庫不僅能夠結構化你的思緒,更能深化你的寫作與閱讀體驗。透過將書目卡上的想法轉移到數位筆記庫,比如Obsidian,你的思考和見解將變得更加有機地連接起來。這個過程不僅讓你的創意得到保存,也為你打開了一扇探索知識深淵的大門。現在,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個充滿可能性的世界。
Thumbnail
1.憑藉第二大腦,我們可以記錄所有的想法、過去發生的事情以及未來的計畫,還有任何我們看到的有用的資料,也就是記錄過去、現在和未來;作者依據實際應用的角度,將需要紀錄的區塊分成4大類 (1) 各個領域的知識 (2) 需要完成的專案 (3) 日記,即個人日常生活和活動的記錄 (4) 備忘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