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任法國總統是左派的密特朗(Francois Mitterrand),他在任期間與右派的總理席哈克(Jacques Chirac)形成法國政壇上首次左右共治局面。除卻是法國第五共和的首位左派總統外,也是任期最長的。
從密特朗(Francois Mitterrand)開始,繼任的席哈克(Jacques Chirac)、薩克吉(Nicolas Sarkozy)、歐蘭德(Francois Hollande)及馬克宏(Emmanuel Macron)歷任總統各有其貢獻及爭議。其中關於密特朗的爭議之一是他在去世前享用的美食-油燜圃鵐,雖是高盧名菜,卻已被政府明文禁止食用。
於2012年上映的巴黎御膳房(Les Saveurs du Palais)電影,由Christian Vincent執導,根據1988-1990年在愛麗舍宮為密特朗服務的女私廚丹妮葉(Daniele Mazet-Delpeuch)其真人真事所改編而成。電影的敘事採取倒敘插敘法,從女主在極地工作站擔任廚師時被新聞採訪捕捉到身影開始,展開曾任職於愛麗舍宮的過往回憶再到極地工作的一連串心路歷程轉變。
電影裡的女主由法國女演員Catherine Frot所飾。雖然來自鄉間,但女主有過經營民宿農場的經驗,即便初來乍到愛麗舍宮被中央廚房主廚及其團隊排擠,有時無法取得常用的食材,有時因爲設計的菜單不夠符合總統健康,而需一改再改,但女主都能完成總統期待中的法國奶奶傳統料理菜色來宴請親友。
這是一部聚焦在料理,經由雙視角,其一是身為廚師的女主,另一則是本身也是美食家的總統在幾次對話,幾場菜單擬定、及幾回料理品嚐中闡述料理人對料理的熱忱以及美食家對美食熱愛的劇情片。
大多時候,身為總統私廚的女主從食材挑選到烹調過程都得靠她一人親力親為,操作一連串行雲流水的手勢,看她一氣呵成的將鮭魚鋪疊,再將包心菜層層捲起浸入鍋裡,時間到了,將布包的食材拆開,鮮亮的包心菜映入觀眾眼簾。隨後熟練的切開包裹在其中的鮭魚,呈盤,完成為總統做的第一份中餐主菜。在地食材,傳統料理,質樸而溫暖,亦即法國奶奶傳統料理本色,無需炫技,也是總統在國宴之外想追尋的家鄉味。
即便女主當初進入愛麗舍宮當總統私廚是經由法國名廚侯布匈推薦,可惜職場氛圍不如她所想。女主本以為她負責家宴,行政主廚團隊負責國宴,兩者可以是合作關係,但她體驗到充滿性別歧視的職場,意即行政主廚團隊理所當然的認為料理該領域擁有絕對話語權的是男性而非女性,那怕只是家宴。
加上職場惡意中傷,儘管她與總統之間只是在聊天時發現彼此有著共同興趣,例如都愛看食譜書,且會大聲將食譜朗讀出來,彷彿食譜可以哼成歌,唸成詩。純粹是上下級,最多的最多,不過一個是料理人(千里馬),一個是美食家(伯樂)而已。可惜從她進入愛麗舍宮起,關於她與總統曖昧關係的耳語就沒停過。
基於職場的不友善,又有總統因為健康問題需要嚴格把關一日三餐,導致女主想選用的食材,想採用的菜單多所限制。最終的最終,女主選擇離開了曾讓她接受不同挑戰,打開不同視野的愛麗舍宮。但也是因為她曾任總統私廚,如此與眾不同的經歷讓她日後能夠超越年齡歧視/限制問題來到極地工作站工作。
全片最巧妙的前後呼應是女主成為總統私廚後製作的第一道甜點是聖歐諾黑泡芙塔(愛麗舍宮位於聖歐諾黑55號),而她離開極地工作站的最後一個晚上也是選擇了同樣一道甜點。一段旅程的結束卻是另一段旅程的開始,離開愛麗舍宮去極地工作站,離開極地工作站,前往人生下一站。
巴黎御膳房,是料理的詩,也是人生的歌。料理與人生,同樣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