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筆記-為什麼拍自己?|瓜皮氣

攝影筆記-為什麼拍自己?|瓜皮氣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約一年前,我對肖像拍攝的想像:模特為被攝影師控制的對象,是為影像服務的人偶。


  • 攝影家決定環境、光線、器材。
  • 引導、甚至支配模特的肢體、神情。
  • 構圖、時機。模特在一分鐘內,分別展現出了不耐、失神、微笑、陰鬱、狂喜、平靜,攝影家能決定要在哪一刻按下快門。
  • 在眾多檔案中挑選照片,攝影家再次對影像的意義作篩選。
  • 裁切-重新構圖、局部控制畫面的明暗、顏色等。


raw-image




這樣不對等的關係令我不舒服。作為被攝者我討厭這樣的拍攝--影像的意義掌握在攝影家手裡,而我只是依據攝影家的指示,服務於構圖;作為攝影家我不希望如此對待模特--我借用了模特的身體,或許還有形象和身分,但影像傳達出的意義卻全然出於我的意志。


靜態影像和動態影像不一樣。劇情片同樣借用了演員的身體,但觀者清楚知道演員在扮演,情節也是虛構的。紀錄片中被攝者扮演自己,但相對靜態影像,動態影像具時間性,話語和行為較具脈絡,意義相對會被限縮,也較不容易扭曲成另外一種意義。靜態影像曖昧性強烈,其意義能夠輕易和拍攝當下的情境斷裂。


有時覺得自己背叛了被攝者。明明共度輕鬆愉快的一段時光,我卻生產出詭譎陰暗的影像,這種罪惡感牽涉到攝影的紀實性,就不多作敘述。



raw-image



作為攝影家,我認為有趣的照片,和被攝者希望自己呈現出的模樣,很有可能不同。身為創作者我必須選這張照片,但我心想,影中人一定覺得自己很醜。一般人觀看有自己在內的影像時,大多專注在自身形象是否合宜、好看。這種審美和我對有趣影像的標準通常是衝突的。忽視被攝者的喜好,這不也是違反被攝者意志的暴力嗎?我無法停止地質疑。


因此我拍攝自己。



avatar-img
虹色的房間
3會員
7內容數
這裡有對創作和生命的反思。關鍵字:電影、書、攝影、展覽。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虹色的房間 的其他內容
前陣子參加由Lightbox攝影圖書室舉辦的:第一屆「New Wave攝影創作獎」。很開心地入選了
是否曾聽過這樣的話:「這張照片把我拍得不像我。」? 按下快門前,我們率先成為影像。
看到本片真是太美好了!即便全身濕透,瑟瑟發抖,重感冒都值得。 影像的調子有著日本千禧年的質地,召喚我回到童年時光。 導演
前陣子參加由Lightbox攝影圖書室舉辦的:第一屆「New Wave攝影創作獎」。很開心地入選了
是否曾聽過這樣的話:「這張照片把我拍得不像我。」? 按下快門前,我們率先成為影像。
看到本片真是太美好了!即便全身濕透,瑟瑟發抖,重感冒都值得。 影像的調子有著日本千禧年的質地,召喚我回到童年時光。 導演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身為一個經常在行天宮發呆兼寫作的人……欸對,我都會坐在廟前一排階梯打限動跟文章,待在行天宮很容易文思泉涌。也包含,我對行天宮的籤詩運作,不敢說真理,但和祂們相處久,抽的籤詩多,對照的現實也多,自然就發現了神明的弔詭之處。 會寫這篇,是來自昨天遇到一位女孩,我認為她的頻率反映了時下人,尤其想要以
身為一個經常在行天宮發呆兼寫作的人……欸對,我都會坐在廟前一排階梯打限動跟文章,待在行天宮很容易文思泉涌。也包含,我對行天宮的籤詩運作,不敢說真理,但和祂們相處久,抽的籤詩多,對照的現實也多,自然就發現了神明的弔詭之處。 會寫這篇,是來自昨天遇到一位女孩,我認為她的頻率反映了時下人,尤其想要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