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以毒為藥》的思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我約莫十歲左右,就對父長輩們的密醫療法很感興趣。比如,家裡有孩子皮膚不好,長癭生瘡或脾濕嚴重,他們就自行調配祕方,以蟾蜍入藥,燉煮蛇湯,堅信喝蛇腸深具清血解毒功效,脾濕的病症得以大幅改善。我天生屬於脾濕的體質,皮膚自然不好,所以喝過(錦蛇)蛇湯,滋味還算不錯。但我對於要把蟾蜍入藥,說什麼都強烈抵抗。更確切的說,儘管喝了蟾蜍湯可以袪除皮膚病,我光是想到蟾蜍奇醜的模樣,就覺得噁心渾身不舒服,說什麼都要抵制這種湯汁進入我的體內。

 

2000年左右,我內人的親戚因患了肝癌,身體開始變得枯黃,四處尋求中醫治療,沒有明顯的改善。後來,有一老國醫開出偏方(特效藥):以蛤蚧乾入藥。熬煮蛤蚧乾那天,整個廚房充斥著強烈的臭味,我向來嗅覺敏感,自己的嗅覺彷彿瞬間就被瓦解了。遺憾的是,儘管我那位親戚服用幾帖以蛤蚧乾的湯藥,但是最後依然成了不歸之人。

 

或許,出於這些奇特的經驗,我對於所謂的中藥祕方總是信疑各半,相信中藥有奇特的成分,又懷疑「毒藥苦口利於病」的說法,一直抱持這個浪漫的矛盾。因此,劉焱《以毒為藥》朱慧穎 譯(上海人民出版社,2024-7)一書剛出版,我就先讀為快了。

 

正如北京大學醫學人文研究院王一方教授所言:這是一部揭示「毒與藥」神祕張力的知識考古專著,作者通過「毒藥」的命名、詮釋、「度」的駕馭建構出古代中醫特別的「身體觀」與文化藥理學的圖景、大大超越了「古方今用」的實用主義思緒,開啟了中藥學「古慧今悟」的聯想空間,是文化史、社會史觀照下醫藥史寫作的絕佳範本。不用說,我沒有能力寫作醫藥史,但我可以從作者系統性的知識考證中獲益,至少,我對醫藥文化史有了初步的認識,接下來,就是多讀多思考了。(2024年8月6日)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邱振瑞的沙龍
14會員
311內容數
邱振瑞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5/07
有個熱衷收藏詩集的朋友U說,台北的雨天的確令人鬱悶不快,但在這種不利外出的條件下,他仍然可以嗅到書籍與書店的氣息。聽到這樣的說法,我總會笑稱幾句,說他患的過敏症狀,而且比我嚴重得多,因為他超連結的想像與幻想,已經不是普通級別的了,而我遇上雨天的時候,同樣能嗅到(自家書房)中古書的味道。這時候,除非有
2025/05/07
有個熱衷收藏詩集的朋友U說,台北的雨天的確令人鬱悶不快,但在這種不利外出的條件下,他仍然可以嗅到書籍與書店的氣息。聽到這樣的說法,我總會笑稱幾句,說他患的過敏症狀,而且比我嚴重得多,因為他超連結的想像與幻想,已經不是普通級別的了,而我遇上雨天的時候,同樣能嗅到(自家書房)中古書的味道。這時候,除非有
2025/05/06
去年(2024)3月6日,日本政治學家、歴史學者(日本政治外交史)、國際問題評論家五百旗頭真逝世,我原來想寫點文章簡要介紹他重要的學術生涯,由於各方面資料準備不足,又沒熟讀他的重要著作,貿然撰文只會突顯自己的淺薄而已,所以,我決定暫時擱置下來。或許是因緣巧合,兩天前,NHK剛好播出五百旗頭真的特輯:
2025/05/06
去年(2024)3月6日,日本政治學家、歴史學者(日本政治外交史)、國際問題評論家五百旗頭真逝世,我原來想寫點文章簡要介紹他重要的學術生涯,由於各方面資料準備不足,又沒熟讀他的重要著作,貿然撰文只會突顯自己的淺薄而已,所以,我決定暫時擱置下來。或許是因緣巧合,兩天前,NHK剛好播出五百旗頭真的特輯:
2025/05/05
在平淡的生活中,自有平淡的樂趣。以我們為例,每次店裡打烊,放下了鐵捲門,來到新純香款茶鋪的總本山----方型花圃前,即是我們跟各種花草閒話常家,互道晚安的時刻。這時刻的靜謐與祥和,總令人舒心愉快。尤其是,這時若有涼風乍起迎面拂來,看見路燈下酪梨樹枝條葉影搖曳的姿態,無異於在傳送現代主義美學的視覺語言
2025/05/05
在平淡的生活中,自有平淡的樂趣。以我們為例,每次店裡打烊,放下了鐵捲門,來到新純香款茶鋪的總本山----方型花圃前,即是我們跟各種花草閒話常家,互道晚安的時刻。這時刻的靜謐與祥和,總令人舒心愉快。尤其是,這時若有涼風乍起迎面拂來,看見路燈下酪梨樹枝條葉影搖曳的姿態,無異於在傳送現代主義美學的視覺語言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這些年大家都為了家人,很少去觀照照顧自己的心,勞心勞力一生,是該回來觀照自己了。佛陀也是先了悟,處理好自己才開始為世人說法,每個人都要先處理好自己,才能真正開始。 當我們遇到很多不好的事情,情緒上來時。教你放下的人,都演聖人,在相同環境背景下,他不一定做得到。不要被道德綁架,少看毒雞湯。
Thumbnail
這些年大家都為了家人,很少去觀照照顧自己的心,勞心勞力一生,是該回來觀照自己了。佛陀也是先了悟,處理好自己才開始為世人說法,每個人都要先處理好自己,才能真正開始。 當我們遇到很多不好的事情,情緒上來時。教你放下的人,都演聖人,在相同環境背景下,他不一定做得到。不要被道德綁架,少看毒雞湯。
Thumbnail
觀音山七眾弟子,於慈悲 龍德上師座下領受珍貴殊勝的供養龍王法門,其中包含有殊勝金剛乘傳承密法──殊勝《龍王煙供法》,將龍藥煙供藉由修法儀軌加持轉化為遍滿虛空的妙欲受用,來供養龍族眾生,使龍族的瞋念力量平息,祛除痛苦、滿足所需,進而使其五大平衡,終獲安樂 。
Thumbnail
觀音山七眾弟子,於慈悲 龍德上師座下領受珍貴殊勝的供養龍王法門,其中包含有殊勝金剛乘傳承密法──殊勝《龍王煙供法》,將龍藥煙供藉由修法儀軌加持轉化為遍滿虛空的妙欲受用,來供養龍族眾生,使龍族的瞋念力量平息,祛除痛苦、滿足所需,進而使其五大平衡,終獲安樂 。
Thumbnail
  雖然明白有點艱難,我仍然沒放棄過解釋這個問題,畢竟我從來都不把這些文字定義成「雞湯」或「毒雞湯」,雞湯裡到底放了人參抑或砒霜,取決的從來就不是文字本身,而是面對這些文字的「人」、這個人當下的「狀態」,以及在這個狀態下對文字的「理解」。
Thumbnail
  雖然明白有點艱難,我仍然沒放棄過解釋這個問題,畢竟我從來都不把這些文字定義成「雞湯」或「毒雞湯」,雞湯裡到底放了人參抑或砒霜,取決的從來就不是文字本身,而是面對這些文字的「人」、這個人當下的「狀態」,以及在這個狀態下對文字的「理解」。
Thumbnail
因為自己愛熬夜,加上連續感冒後,身體狀況不佳、易疲憊,開始尋找中醫調理身體,意外發現即使沒時間看中醫,也有便利又安心的漢方產品。食用一個月後,明顯感受到身體轉變,特別是改善睡眠品質和精神狀態。原來漢方養生可以這麼方便,讓我非常開心!!
Thumbnail
因為自己愛熬夜,加上連續感冒後,身體狀況不佳、易疲憊,開始尋找中醫調理身體,意外發現即使沒時間看中醫,也有便利又安心的漢方產品。食用一個月後,明顯感受到身體轉變,特別是改善睡眠品質和精神狀態。原來漢方養生可以這麼方便,讓我非常開心!!
Thumbnail
挖靠!200多年前的藥頭毒販!要是小宇真的也踏上偏門甚至是販賣毒品一路的話,某種程度上來說,那可真是家學淵源啊(誤)。 如果僅僅是一個毒販的話,那怎樣又會讓濟公師父如此生氣,甚至不惜禍延家人呢?想必中間還有其他隱情,不等老玄細問,兩位陰差大哥似乎迫不及待地將一切全盤托出。 「其實如果只是販毒的話
Thumbnail
挖靠!200多年前的藥頭毒販!要是小宇真的也踏上偏門甚至是販賣毒品一路的話,某種程度上來說,那可真是家學淵源啊(誤)。 如果僅僅是一個毒販的話,那怎樣又會讓濟公師父如此生氣,甚至不惜禍延家人呢?想必中間還有其他隱情,不等老玄細問,兩位陰差大哥似乎迫不及待地將一切全盤托出。 「其實如果只是販毒的話
Thumbnail
動物就是找藥的高手 有關紫蘇的傳說故事,相傳是神醫華陀在山上蒐集植物的時候 他忽然看見一隻小水獺吃了一隻魚,可能這隻就是吃屎長大的琵琶魚 很快就食物中毒了,肚子脹得非常鼓,一般的人看到這裡就會略過了 (中國人一定就是看他這麼痛苦,就到我的五臟廟解脫吧!) 可是我們的華陀可是出了名的名醫,於
Thumbnail
動物就是找藥的高手 有關紫蘇的傳說故事,相傳是神醫華陀在山上蒐集植物的時候 他忽然看見一隻小水獺吃了一隻魚,可能這隻就是吃屎長大的琵琶魚 很快就食物中毒了,肚子脹得非常鼓,一般的人看到這裡就會略過了 (中國人一定就是看他這麼痛苦,就到我的五臟廟解脫吧!) 可是我們的華陀可是出了名的名醫,於
Thumbnail
我們基於食藥同源的理論、傳統文化及民情,常將藥膳保健養生觀念,融入日常生活之中,衛生福利部對於藥膳調理包及以雞、鴨、魚或肉等食材為主體之藥膳食品,不以中藥管理,諸如四神湯、薑母鴨、麻油雞或藥膳排骨等,不論是在小吃攤,或是大賣場都是進補時的熱門選擇,特別在冬季。   然而,藥膳內有中藥材,儘管用量
Thumbnail
我們基於食藥同源的理論、傳統文化及民情,常將藥膳保健養生觀念,融入日常生活之中,衛生福利部對於藥膳調理包及以雞、鴨、魚或肉等食材為主體之藥膳食品,不以中藥管理,諸如四神湯、薑母鴨、麻油雞或藥膳排骨等,不論是在小吃攤,或是大賣場都是進補時的熱門選擇,特別在冬季。   然而,藥膳內有中藥材,儘管用量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