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說,為什麼要選擇寫作平台?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出版實體書已經不是當今網路寫作者會考慮的出路,因為大家都深知好處不多,不論是對自己也好,還是作品也好。何況時代已經變了,而且變很久了。在大眾開始依賴網路資訊的時代,數位娛樂成為了新興之選。不論是影視也好、音樂也好,甚至是一堆死抓著實體書不放的人都誤以為死去的「閱讀」也好,在數位內容市場,這些載體都獲得新生、另闢商機。



這是篇賣書廣告文。



為什麼人們開始選擇寫作平台?

從七月至今這兩個月以來,我在網路上看到有些關於寫作平台、尤其是方格子的討論,其中不乏懷疑寫作者為何要在網路平台落腳,並非選擇投稿出版社的言論。

這些評論者可能都沒有仔細了解過,實體書市的衰弱已經嚴重影響到新人出版的機會,從2017年左右,許多出版社就已經不太考慮替新人寫作者出書──至少以類型文學、輕小說的狀況而言是如此。

此外,出書是一回事,書能不能賣得動、賺到錢,又是一回事;因此,現今網路上有些寫作者已經重新思考了書的用途,實體書對他們來說不再是賺錢的管道,而是名片;既然只是當名片使用,那又何必特地去找出版社出書,把自己的作品綁死呢?還不如考慮同樣有銷售通路且較為自由的自出版。

出版實體書已經不是當今網路寫作者會考慮的出路,因為大家都深知好處不多,不論是對自己也好,還是作品也好。何況時代已經變了,而且變很久了。在大眾開始依賴網路資訊的時代,數位娛樂成為了新興之選。不論是影視也好、音樂也好,甚至是一堆死抓著實體書不放的人都誤以為死去的「閱讀」也好,在數位內容市場,這些載體都獲得新生、另闢商機。

寫作平台便是在數位閱讀領域佔有一席之地的先驅。

為什麼人們開始選擇寫作平台,正是因為閱讀沒有死透,需求一直都在。寫作平台率先意識到這一點,創造了便於創作與閱讀的數位環境。不需要經過平台審查,寫作者能恣意書寫上架,並自行決定免費或是付費提供、讓文字及早接觸市場;讀者也能利用平台的閱讀功能認識更多不曾在書架讀過的文字與作者,並以全新的消費模式購買文字。

寫作平台形成的是一個更便利、沒有隔閡與限制的內容友善環境,它不像實體書可以摸得到、是架構於網際網路的虛擬之物,卻比實體書更加親近、容易拉近人與人的距離。


跟自架網站相比,為何寫作平台更好?

有些已經在數位內容市場做出成績的創作者,很喜歡「建議」別人還不如考慮自架網站。說點難聽話:我都不知道他們是真心在推薦還是來害人的。

為何我認為推薦自架網站是在害人,因為大多數會有「是要自架網站,還是在寫作平台經營」一類煩惱的寫作者,通常沒有任何寫作與經營觀念、尚未挖掘出自身價值,也根本搞不清楚兩者的性質差異。當你自顧自叫這些寫作者自架網站,就好像在叫對作菜很有興趣的人應該立刻開店營業一樣,連要賣什麼、備料流程怎麼安排、如何聯絡食品供應商以及更重要的行銷都還沒搞定,叫人砸錢開店是在砸辛酸的嗎?真的不要亂給建議害人了。

要想發揮自架網站完整價值的大前提是寫作者本身需先擁有明確的品牌價值

各位可以去找各大內容創作者的個人網站來逛逛,可以發現他們首先就有搶眼的品牌名稱,並且你能從簡介一眼看出他的專業何在;接著你會注意到他有非常豐富的作品集與合作履歷,甚至主動告訴你在哪些地方能夠找到他們的作品。

那對於「什麼都沒有」的新手寫作者來說,花大錢去搞伺服器、搞SEO、搞網站設計……好,問題來了:你的內容是什麼?能讓讀者直接聯想到你的品牌是什麼?你有沒有能夠說服讀者的資歷?

都沒有。

那何必搞自架個人網站呢?連能說本的東西都沒有啊。

可能有人會說:

在自架網站也可以慢慢累積作品、慢慢成長啊!

所以你的意思是每個月要一直花個幾百幾千塊甚至更多錢,經營一個沒有產值毫無幫助的個人網站,只為了放還在磨練的文筆嗎?

磨練文筆這種文書軟體就能做到的事,又何必搞一個額外工程幫助也有限的玩意兒折磨自己?

不要自找麻煩啦。

在考慮自架網站之前,對新手寫作者最好的優先選擇我認為是寫作平台。

如果說自架網站是自己開店經營,那麼寫作平台的概念則像是租店面營業;只是與自架網站不同的是,絕大多數的寫作平台,寫作者是不需要付費的,甚至你寫好上傳的文章還有機會被平台免費推薦宣傳。

相較之下,你在個人網站要想讓文章被看見,你就得花時間去搞SEO啦關鍵字啦;甚至最近聽聞Google演算法對內容品質度要求非常高,那就還得細心調整內容,然後成果還不見得能如預期。

說穿了,新手搞自架網站就是吃力不討好。要負擔一堆成本又端不出好菜,那還不如到服務功能都包套好好給你用、還有規模成熟的內容市場檢驗你是否夠好的寫作平台──

寫作平台不見得是多麼舒服的環境。相反的,它很殘酷,是與自架網站截然不同的殘酷。但也正因為它呈現的殘酷往往有助於寫作者找到自身盲點、有益成長,比起自架網站,我更推薦在寫作平台好好嘗試一番。

說穿了,寫作平台就是試錯的絕佳環境。我過去看過不少寫作者便是在屢次嘗試失敗後,才漸漸找出自己的主軸定位;甚至,他們把寫作平台當作跳板,在挖掘出內容價值後,將在寫作平台累積的能量轉移到如影音、社群平台,持續發光發熱──把寫作平台當跳板,也是一種玩法。

要在寫作平台生存不容易,但不是毫無辦法。除了自己摸索,也能參考我今年六月底出版的《平台寫作倖存手札》。從最根本的角度認識寫作平台與經營寫作的眉角,不保證能讓你成為知名寫作者,但至少能確保你在寫作平台存活下來,寫作之路上走得長遠。


《平台寫作倖存手札》電子書正式上架

《平台寫作倖存手札》共有十八個章節,聊寫作平台,也聊寫作,更聊寫作者心理。三個面向,分別以方法、觀察、心態三個角度、不同形式談論寫作話題;唯一不變的是,這本書都是在告訴你「在寫作平台,我們該如何寫才能活下來。」

如果你是新手,這本書對你來說會是很不錯的寫作工具書;如果你是意圖在寫作平台寫作變現、打造文字品牌的寫作者,那麼這更是一本你值得擁有的求生指南。

過來人說的話不要不信邪,倖存者的真誠建議至少能保證你摔落時不會摔得太慘烈。

👇本書將帶你探討👇

💡什麼是寫作平台?我們在寫作平台能得到什麼?又該如何利用平台賺錢?

💡萬事起頭難,可是不寫就稱不上寫作者了!教你從零開始寫作、認識寫作!

💡寫作也要寫對方向!告訴你為何要正視市場、釐清自己的寫作者定位!

💡人生路上免不了挫敗,寫作也是!保持健全心態的重要性!

💡寫作者最大的阻礙其實是自己!該如何對抗內心的矛盾與質疑?


即日起至2025/01/01,方格子特別優惠價265元!

購買即可擁有《平台寫作倖存手札》Epub電子書檔及PDF檔🎉

讀墨電子書同步上市!


大家好,我是Moonrogu,是一位奇幻小說家,同時也是在方格子深耕數年的文字創作者。你可以透過追蹤,即時掌握並閱讀到我的小說創作、文字觀點,以及我在這幾年以來累積的創作心得。希望能讓大家收穫滿滿,也期待你們加入我的社群,與我互動。

追蹤社群FB粉專 |instagramMoonrogu的歡樂鳥窩

Moonrogu奇幻小說連載房間正式營運中!「炬時秘典:數位出版小說集」

《平台寫作倖存手札》首本談論寫作平台生存法則電子書正式上架

Moonrogu首個收費專題只要299元,就能永久暢讀我的奇幻創作觀和經驗談「奇幻寫作事:想像世界的創作旅程」

歡迎追蹤我的方格子,如果你認同我的創作價值,可以透過贊助連結給予我支持!(目前贊助功能停止服務中)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月影紗💫-avatar-img
2024/08/16
沒有粉絲兩萬,千萬不要自己架站,我有切身之痛🥲
Moonrogu-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8/16
月影紗💫 出現有實際體會的朋友了🥹
真的!太早開始自架站吃力不討好
Moonrogu-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8/16
跳鼠飛行日記 所以我超不理解為什麼有人敢隨口就叫人架個人網站🙄真的是會害慘人
Moonrogu-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8/16
周末前的新文章:為什麼就是要選寫作平台?提及了這篇文章,趕快過去看看吧!
avatar-img
Moonrogu的歡樂鳥窩
15.1K會員
2.1K內容數
Moonrogu的歡樂鳥窩是個Moonrogu主觀觀點的集中地,你可以在這看到奇幻小說、創作觀點、平台生態觀察,以及不定時的討論互動。
2025/04/15
以現狀來說,創作者的機會其實還是很充沛多元的。只是由於近幾年創作者數量遽增,也可能讓不少人有「僧多粥少」的感受。然而我認為關鍵問題,其實在於很多人還是習慣聚焦實體出版,卻忽略了其它的發展手段,這都是對整體數位市場環境不夠了解所造成的情形。 我認為,既然選擇投入數位市場,那就應該試著換一套思維
Thumbnail
2025/04/15
以現狀來說,創作者的機會其實還是很充沛多元的。只是由於近幾年創作者數量遽增,也可能讓不少人有「僧多粥少」的感受。然而我認為關鍵問題,其實在於很多人還是習慣聚焦實體出版,卻忽略了其它的發展手段,這都是對整體數位市場環境不夠了解所造成的情形。 我認為,既然選擇投入數位市場,那就應該試著換一套思維
Thumbnail
2025/04/13
現在請跟著我想像一下,稿紙是一張地圖,筆(好啦或者鍵盤手機)是你的油燈(好啦手電筒好不好)。 而你,是個冒險者,身處在這片地圖中心,周遭全是黑暗迷霧──你,要怎麼揮開迷霧的糾纏,開啟視野呢?
Thumbnail
2025/04/13
現在請跟著我想像一下,稿紙是一張地圖,筆(好啦或者鍵盤手機)是你的油燈(好啦手電筒好不好)。 而你,是個冒險者,身處在這片地圖中心,周遭全是黑暗迷霧──你,要怎麼揮開迷霧的糾纏,開啟視野呢?
Thumbnail
2025/04/09
這是一篇提醒人類思考能力仍是我們在未來生存必備能力,即便AI當道也是如此的文章。相反的,越是依賴AI,並因為有了AI就放棄思考,其實形同於自主性退化。
Thumbnail
2025/04/09
這是一篇提醒人類思考能力仍是我們在未來生存必備能力,即便AI當道也是如此的文章。相反的,越是依賴AI,並因為有了AI就放棄思考,其實形同於自主性退化。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作者可以是讀者,讀者也可以成為作者──正因為有相互跳換的現象,讓網路社會誕生更多內容,大量滿足有閱讀需求的新世代讀者,內容市場才得以蓬勃發熱。 因此所有正在寫作的寫作者們,真的沒有必要對未來太過悲觀。我們要做的事情非常簡單,就是不斷產出品質好的好文字。閱讀需求一直都在,只要有內容,閱讀就不會死。
Thumbnail
作者可以是讀者,讀者也可以成為作者──正因為有相互跳換的現象,讓網路社會誕生更多內容,大量滿足有閱讀需求的新世代讀者,內容市場才得以蓬勃發熱。 因此所有正在寫作的寫作者們,真的沒有必要對未來太過悲觀。我們要做的事情非常簡單,就是不斷產出品質好的好文字。閱讀需求一直都在,只要有內容,閱讀就不會死。
Thumbnail
隨著紙媒的沒落,早期靠著搖筆桿、領稿費過日子的作家,已無法回到昔日盛況!但是提供寫作的網路媒體,卻又如雨後春筍般的陸續開台;敲鍵盤投稿的人,亦如滔滔江河水般,一波又一波在網域裡翻滾!
Thumbnail
隨著紙媒的沒落,早期靠著搖筆桿、領稿費過日子的作家,已無法回到昔日盛況!但是提供寫作的網路媒體,卻又如雨後春筍般的陸續開台;敲鍵盤投稿的人,亦如滔滔江河水般,一波又一波在網域裡翻滾!
Thumbnail
  我相信有許多寫小說的人,都很嚮往著有這麼一天的到來——出書!   在書局看到自己的書被放在顯眼的地方,也許還有大型宣傳廣告看板展示,這是一件多酷的事啊,親朋好友不把你奉為神都很難!這不僅可以滿足虛榮心,也是一件很值得誇耀的事情。   然而,喜歡看網路小說的大家,特別是對岸的超長網文作品,應該
Thumbnail
  我相信有許多寫小說的人,都很嚮往著有這麼一天的到來——出書!   在書局看到自己的書被放在顯眼的地方,也許還有大型宣傳廣告看板展示,這是一件多酷的事啊,親朋好友不把你奉為神都很難!這不僅可以滿足虛榮心,也是一件很值得誇耀的事情。   然而,喜歡看網路小說的大家,特別是對岸的超長網文作品,應該
Thumbnail
網路作為文學的新興載體,會減損文學的價值嗎?隨著媒介的轉變,我們或許也不斷地失去著什麼......
Thumbnail
網路作為文學的新興載體,會減損文學的價值嗎?隨著媒介的轉變,我們或許也不斷地失去著什麼......
Thumbnail
身處網際網路發達、串流媒體當道的時代,巨量資訊癱瘓了注意力讓我們難靜下來閱讀長篇書籍,而更習慣於簡短的影像創作,文字的處境貌似被逼迫到了牆角⋯⋯
Thumbnail
身處網際網路發達、串流媒體當道的時代,巨量資訊癱瘓了注意力讓我們難靜下來閱讀長篇書籍,而更習慣於簡短的影像創作,文字的處境貌似被逼迫到了牆角⋯⋯
Thumbnail
我們真的不再閱讀了嗎?創作者們是否僅能煮字療飢? 若是觀察網路整體趨勢,我們可以發現人們仍然在閱讀,閱讀人口也持續轉往線上根據「網路女王」Mary Meeker的網路趨勢報告(Internet Trends Report 2019),全球網路用戶在2019年已正式超過半數,達到38億人口(51%)…
Thumbnail
我們真的不再閱讀了嗎?創作者們是否僅能煮字療飢? 若是觀察網路整體趨勢,我們可以發現人們仍然在閱讀,閱讀人口也持續轉往線上根據「網路女王」Mary Meeker的網路趨勢報告(Internet Trends Report 2019),全球網路用戶在2019年已正式超過半數,達到38億人口(51%)…
Thumbnail
  我曾經說過「故事無論在哪個時代都是必須的」,不過這句話也是從某處聽來的,但我也不太記得是從哪裡了。     故事是必須的沒錯,不過隨著科技與文明的發展,創作的主流媒介也不斷地在變化。     遙遠的古代,是口傳或壁畫,隨著文明演進,出現了文字、紙張等,接下來就有更多樣的創作被流傳下來,到了近代,
Thumbnail
  我曾經說過「故事無論在哪個時代都是必須的」,不過這句話也是從某處聽來的,但我也不太記得是從哪裡了。     故事是必須的沒錯,不過隨著科技與文明的發展,創作的主流媒介也不斷地在變化。     遙遠的古代,是口傳或壁畫,隨著文明演進,出現了文字、紙張等,接下來就有更多樣的創作被流傳下來,到了近代,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