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時光裡的日常
裸辭這件事,我替你們試過了。3月中,我結束了為期6年的工作,告別了早9晚6、周休2日的規律生活。裸辭後的第一個平日,我走在街上,看著行色匆匆的人群,心中有些愜意:彷彿進入了一個名叫「自由」的時空。曾有那麼一瞬間,會擔心未來的工作方向與不確定感,但這種擔憂很快被晴朗的天氣、輕鬆的心情取代。路上車流不多,壓力和抑鬱隨著工作職責的卸下而消失,只剩下輕盈的心情。
我活在自己的時空中:早起、看書、學習線上課程,籌劃和接受成為居家整理師的培訓;我也開始嘗試經營粉絲專頁、去健身房運動、和為數不多的好友見面聊天,學習主動關心好朋友(我是一個被動且懶得社交的人)。
▋心虛與壓力感悄悄襲來
第2個月開始我突然發現心境的變化:有一天早上,我出門買咖啡,突然感受到一種自我心虛感,是“別人工作的時間我這年輕人在閒晃”的感覺。這種感覺與剛離開職場時的小得意完全不同。儘管身邊的人安慰我:“這些空白的時間應該被珍惜,不需要在意和揣測別人眼光”。但骨子裡,我是一個有深度金錢焦慮的人,我早就知道“家人依靠我,而我能依靠的人,是我自己”。沒有收入、只出不進的日子,會讓人隨時覺得不安心。而家人的關心,更讓我倍感壓力。
停下工作之後我並沒有像別人以為的那樣馬上去各地旅行、療愈自己。而是把時間花在所謂的「自我成長」上。但有時我會懈怠,然後陷入罪惡感,責怪自己並不夠努力。
▋自律的考驗
最近我發現我的作息習慣與剛離開辦公室時相比,悄悄改變了。我認為這是不能疏忽的問題:自律。原本固定7點左右就會自動醒來的我,現在越睡越晚,往往要到接近9點才醒來。然後再慣性的先拿起手機、這樣刷一遍新聞、股市、短影音等,時間已經在不知不覺中流逝。
而想要多讀一些書、多輸出寫一些字卻一再被拖延;內心深知健康基於人生的重要性,但卻並沒有為此運動。時間的浪費讓我有罪惡感,養成一個好習慣不容易,但中斷一個好習慣,卻只需要幾天而已;一旦中斷,重新啟動和堅持就更難。
▋裸辭後的得與失
我失去了穩定的薪水和三節禮金、勞健保需要自己繳、不再有免費的咖啡。我失去的是明爭暗鬥、惡意競爭的職場環境與人際關係;失去的是沒完沒了的業績要求與壓力、各種大小會議。
我得到了慢下來的步調,生活突然變得安靜美好、不再著急。我得到了更多的時間自我探索、重新審視人生目標;我得到了釋放身心壓力、調整心態、自我充電的緩衝期;得到的是儘管偶爾會擔憂未來會是什麼樣子,但不再嚴重精神內耗;我找回身心健康的自己。
▋財務管理的重要性
到底需要有多少存款才有足夠的安全感?這是一道因人而異的題。有一人吃飽全家不餓的人,有上有老下有小需要養家糊口的人,有住在家裡不用付房租還有可口三餐的人,也有需要每月準時付房租、精打細算過日子的人。每個人對待金錢和生活的方式、態度、認知不一樣;謀生能力也不一樣,所以不能比。不是大家都準備好3~6個月緊急預備金,就等於「安全」、「應該」、或「可以」勇敢裸辭。
以我為例,房租是我每個月最大項的單筆支出,收入驟停之後生活開銷並不會大幅驟減。但因為過去的持續投資產生的被動收入、裸辭第2個月開始就以居家整理師身份接案,兩份收入倒是讓我可以短期內不必因為日常開銷而有生活壓力。否則,我可能早就急急忙忙的隨便跳入了下一個職場。
管理好個人財務,清楚自己每個月的現金流,哪些錢應該要花?哪些錢不應該花?克制沒有必要的物質慾望,才能盡可能的減少和掌握你以為的裸辭後生活,與現實上的差距。而現金存款、副業收入、被動收入,無疑是裸辭過渡期間最能穩定身心的東西。所謂的「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說走就走的旅行」、「自我探索」、「興趣與夢想」都需要口袋中的真金白銀做支持。
▋追與逃的深思
裸辭,到底是追還是逃?我曾一遍遍問自己這個問題。如果是追,追的是什麼?更理想的收入、更大的平台?更符合自己想要的工作內容?如果是逃,逃的又是什麼?身心無法負荷的壓力?還是討人厭的同事、主管等人際關係?又或是自己的能力不足?這些是重要且值得深思的問題,也許你有清晰的答案,也許你並不確定,或兩者兼有。
問自己、誠實回答、列清單、做表格對比;透過具體的行動,在這個過程中能更清楚檢視自己的內心,找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東西?最終,那些答案將成為你在未來面對不確定性和迷茫彷徨時候,得以保持冷静而不輕易後悔的力量來源。
最後,「盡力之後,順其自然;人生就是一場體驗。」這句話,送給每一個努力著、努力過的職場人。也送給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