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著不用節拍器的日子──記 Cicada 的 15 週年

風潮音樂 Wind Music-avatar-img
發佈於潮耳朵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原本那裡並沒有路,只是朝著身邊的景色走去,一轉眼就 15 年。



  2009 年,當 Cicada 還不是一個樂團、甚至連概念都尚未成形的時候,已經玩團七、八年的江致潔不過是想找個方法處理自己那些實在不適合搖滾樂團編制的鋼琴創作。在好友的建議下,她和幾名弦樂手一起,慢慢地摸索出樣子,也錄了一些 Demo。「希望可以試試看做配樂呢。」致潔期待這些悠揚而熱情的 demo 能獲得影視導演垂青,不過當時在她心裡,仍覺得自己真正的歸宿是搖滾樂。


  這種偶然的心血來潮如果沒有得到宇宙的回應,或許就沒有以後了。Demo 雖然最終沒能變成配樂,倒是被小白兔唱片的老闆 KK 聽到、鼓勵他們以樂團身分發行。這張《Over the Sea/Under the Water》EP ,起初只以手工絹印製作了兩百張,後來加到一千張,迅速完售後又正式印刷一千張。沒多久,冰島才子 Ólafur Arnalds 來台舉辦音樂會,氣質相近的 Cicada 為其暖場。成軍以來首次演出就是與未來的葛萊美入圍者合作,應該沒多少人有此等機運。


  這些美好的體驗,讓初出茅蘆的 Cicada 有了繼續前進的勇氣。不過前進的方向到底在哪裡?台灣甚至沒有屬於他們的場景。有人因為大量重複的音樂形式與激昂的情緒而說他們是後搖滾;也有人因為使用的樂器而認為他們是新古典。不管哪種說法,都很難描述 Cicada 的音樂風格。但若要歸納一個公約數,那麼「被大自然啟發的音樂」、「用音樂描寫大自然」應該是多數人對他們的認識。


Cicada大提琴手 楊庭禎(桃子)

Cicada大提琴手 楊庭禎(桃子)


  其實,除了〈浮游在海上的島嶼/潛沉於水下的人們〉一曲外,Cicada 早期的作品並沒有特別在自然上著墨。直到 2011 年他們做完首張專輯《散落的時光 Pieces》後,一來有感於生活地景的變遷,二來渴望在創作上找到自己獨特的價值,於是直直駛向以景入情、借物喻理的蹊徑去。先是 2013 年《邊境消逝》談台灣西海岸生機盎然卻岌岌可危的濕地;再到 2015 年《仰望海平面》紀錄東海岸壯闊的日出、浪潮與礁岩的互動;2017 年《不在的你們都去了哪裡》,則是在潛水過程中反思海洋動物面臨的浩劫


  大自然對於大部分團員來說並不陌生。小提琴手罡愷剛入團時熱愛衝浪;大提琴手桃子常露營、連蟑螂都沒在怕;而團齡最淺的吉他手巽洋則會跟爸爸去爬山。唯有身為主要創作者的致潔,從小就不喜歡曬太陽和上體育課,之所以會去接觸大自然,起初的確是為了創作音樂。2018 年她受邀參與文博會「一座高山博物館」展覽,與策展團隊一同攀爬雪山,過程極度疲累,卻也讓回憶美麗得不可思議。因此後來的專輯《走入有霧的森林》《棲居在溪源之上》,都出現了雪山的意象。在那之後,為了往後順利重訪山林,運動才成為致潔的日常。


Cicada團長兼鋼琴手 江致潔

Cicada團長兼鋼琴手 江致潔


  不過,Cicada 究竟如何把具體的自然風景化為抽象的音樂?說起來雖不至於「聯覺」這種生理科學或心理學上描述的現象,但他們確實有一套很容易被自我感受觸發的直覺聯想。比如《仰望海平面》專輯裡東海岸的海平面,就像是樂團演奏前要對齊的基準音「A」;波光粼粼的大海本身,也像是有好幾個升記號的A調。而在〈等待再一次躍出水面〉這首曲子裡,可以聽到動機句把 A 音具象地當成海豚躍出、落回的水面。這類他們自嘲為「無腦對應」的聯想,在作品中頻繁出現、變形、發展,象徵聽覺上的細雨、鳥鳴、單面山與碎浪。


  歷年來 Cicada 演過東京、大阪、莫斯科等國際城市,也讓那些栩栩如生的自然景色在不同地方的樂迷耳裡重現。偶爾有不諳中文的人好奇歌曲中描寫的畫面、想要親自去玩一趟,對 Cicada 來說就夠滿足了。他們的樂迷同質性相當高,以 18 到 34 歲青年男女為主,不少人從事創意工作。不管是寫書、作畫、修圖,都需要長時間的沉靜與集中,Cicada 的音樂似乎是幫助他們進入心流的催化劑。有的樂迷會寫來長長的信;有的甚至會直接在 Cicada 的音樂會上作畫,會後送給他們;有的把樂團照片和自己的文字集結成冊。他們可能話不多,卻紛紛以細心而坦誠的創作回應 Cicada 的音樂。


Cicada小提琴手 許罡愷

Cicada小提琴手 許罡愷


  過去 15 年,Cicada 總順著直覺前進,鮮少在原地駐足。直到今年推出的這張《回返》自選輯,他們才有機會以現今的眼光回頭凝視生涯裡五首舉足輕重的曲子。重錄舊歌這回事,既是追隨坂本龍一的腳步,也是罡愷在背後大力鼓吹的結果。除了全新編曲,樂迷也會發現好幾首的速度變得更慢了,像是每一顆音符上都凝聚著樂團慎重灌注的能量。事實上,定速度、練習速度正是沒有節奏組的 Cicada 這 15 年來花費最多心力修煉的工夫。如果說音色、音準、速度為音樂表現的三大元素,他們在反覆嘗試與磨合之後,最後選擇的是把速度的掌控權從節拍器拿回自己手中。現在的 Cicada,無論錄音或演出都不會使用節拍器,而是用目光、頷首互相牽引,以達到四把樂器之間真實的互動與人味;然而要達到這件事的關鍵,就在於事前必須對著節拍器練習到精準。


  速度的協調和磨練幾乎就是經營樂團的隱喻。在全然不同個性的團員之間,如何找出彼此默認的適當相處方式,不會快到失速、也不會慢到停滯不前?經歷數次分分合合的 Cicada,在這件事上有過十分痛苦的學習。現在的他們漸漸懂得如何把樂團放在生命中重要位置上之餘,也讓每個人能放鬆地做自己、過自己在音樂之外的其他人生。


Cicada木吉他手 蔡巽洋

Cicada木吉他手 蔡巽洋


  15 年裡 Cicada 留下許多難忘回憶,入圍過金曲獎,也在 2022 年受邀為妻夫木聰主演的《那個男人》配樂,實現了當初成團的夢想。然而對他們來說,最重要的其實都不是什麼成就,而是四個人在台上完完全全合而為一的狀態。那即使在漫長的 15 年裡,發生過的次數也屈指可數。或許可以說,Cicada 前進的方向,就是追求那樣近乎奇蹟的時刻;而不管多稀有、多難得,正因為有那樣的時刻,Cicada 就能夠一直走下去。


攝影/林布朗
2024.07.27|Cicada《回返 The Revisit》15週年音樂會 @ 淡水雲門劇場

 



🌊Cicada《回返(十五週年自選集)》

raw-image



數位收聽|https://lnk.to/TCD-5350

實體專輯|
https://store.windmusic.com.tw/zh/CD/TCD-5350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音樂暖風/Wind Music
46會員
259內容數
我們把風潮音樂人的故事,收藏在這裡分享給大家。
2025/04/18
人與萬物,只要在和諧中 ,都能創造新生 讓我們閉上眼睛,靜聽生命,如繁花盛開 如果說,我有比一般人更幸運的地方,應該就是我讀懂了大自然寫給我的情詩;而這首首情詩,成了我的心曲,也送給了天下人。  
Thumbnail
2025/04/18
人與萬物,只要在和諧中 ,都能創造新生 讓我們閉上眼睛,靜聽生命,如繁花盛開 如果說,我有比一般人更幸運的地方,應該就是我讀懂了大自然寫給我的情詩;而這首首情詩,成了我的心曲,也送給了天下人。  
Thumbnail
2025/04/15
生命就是一首可愛的華爾滋, 樂興之時  敞開心扉 盡情舞動, 樂盡之際  優雅轉身 回到寧靜。 讓我們踏著音樂的浪花 一起攜手躍入春天的花園。 / 從小,我就喜歡山;後來,我終於明白原來自己是大自然的孩子。 / 楊錦聰2025春季先行單曲-〈春日裡的漫舞〉,邀請您一同聆聽!
Thumbnail
2025/04/15
生命就是一首可愛的華爾滋, 樂興之時  敞開心扉 盡情舞動, 樂盡之際  優雅轉身 回到寧靜。 讓我們踏著音樂的浪花 一起攜手躍入春天的花園。 / 從小,我就喜歡山;後來,我終於明白原來自己是大自然的孩子。 / 楊錦聰2025春季先行單曲-〈春日裡的漫舞〉,邀請您一同聆聽!
Thumbnail
2024/12/23
有歌的地方 就有思念 有思念的地方 就有愛 有愛的地方 即使海角天涯 彼此也不曾離開
Thumbnail
2024/12/23
有歌的地方 就有思念 有思念的地方 就有愛 有愛的地方 即使海角天涯 彼此也不曾離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趁著沒有雨的空檔,想讓身體動一動。找了一個挑戰性較低的步道,開始不管不顧地往前邁進。 開始真的不容易,舉足就很沉重,中間遇到上下坡,也是氣喘吁吁。這個對於平時的我應該是非常輕鬆的簡單的山路,現在走起來真是辛苦。
Thumbnail
趁著沒有雨的空檔,想讓身體動一動。找了一個挑戰性較低的步道,開始不管不顧地往前邁進。 開始真的不容易,舉足就很沉重,中間遇到上下坡,也是氣喘吁吁。這個對於平時的我應該是非常輕鬆的簡單的山路,現在走起來真是辛苦。
Thumbnail
長長的出走,是為了回來。 如果迂迴的逆旅,從此失去方位,也許下次就無從啟航。 冬日行走的唯一困擾,是不斷模糊的視線。 當呼吸成霧,世界就失去輪廓,只剩步伐帶位——定向於東寺的飛簷或是安靜的京都塔尖。
Thumbnail
長長的出走,是為了回來。 如果迂迴的逆旅,從此失去方位,也許下次就無從啟航。 冬日行走的唯一困擾,是不斷模糊的視線。 當呼吸成霧,世界就失去輪廓,只剩步伐帶位——定向於東寺的飛簷或是安靜的京都塔尖。
Thumbnail
沒有目標 的走走看看 放下空蕩的心 四處逛逛 疲憊的身軀 衝著旅遊的目標 定使身心更坦蕩 的 看著眼前那一片風采 依舊如此美麗
Thumbnail
沒有目標 的走走看看 放下空蕩的心 四處逛逛 疲憊的身軀 衝著旅遊的目標 定使身心更坦蕩 的 看著眼前那一片風采 依舊如此美麗
Thumbnail
要記得是如何走到這裡,一切並不容易,但你知道那些值得慶賀的小事,步履蹣跚的足跡,足矣。
Thumbnail
要記得是如何走到這裡,一切並不容易,但你知道那些值得慶賀的小事,步履蹣跚的足跡,足矣。
Thumbnail
卸下,是投入的開始
Thumbnail
卸下,是投入的開始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人們在生活中持續闖蕩的概念,並試圖在時間流逝中尋找自己的位置。文章描述了人們在時光中奔波的足跡,以及年輕時候的遺忘。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人們在生活中持續闖蕩的概念,並試圖在時間流逝中尋找自己的位置。文章描述了人們在時光中奔波的足跡,以及年輕時候的遺忘。
Thumbnail
​閱讀《就是走路》這本書,讓我回想起今年5、6月在歐洲的時光。 ❝走路時,一切都慢了下來,世界變得更柔和。在這段短暫的時間裡,我不做家事、不開會,也不讀稿。我不趕時間,自由自在。有幾分鐘或幾小時,家人、朋友、同事的看法、期望和心情,全都變得不再重要。走路時,我成了自己生活的中心❞
Thumbnail
​閱讀《就是走路》這本書,讓我回想起今年5、6月在歐洲的時光。 ❝走路時,一切都慢了下來,世界變得更柔和。在這段短暫的時間裡,我不做家事、不開會,也不讀稿。我不趕時間,自由自在。有幾分鐘或幾小時,家人、朋友、同事的看法、期望和心情,全都變得不再重要。走路時,我成了自己生活的中心❞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