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投奔怒海》到《詩》,鍾愛有許鞍華的香港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如果回想,我也是經歷過周星馳時代的一輩人,同時期見證了四大天王,抓到一點張國榮、梅艷芳的尾巴,謝霆鋒以星二代小鮮肉之姿出道的時候,也跟風追過一陣。那時的香港幾乎是襲捲的,從電影、音樂、明星、文化,典範式的覆蓋整個華語地區,甚至日韓。像蓋一層暖被,大概誰都有幾個想著就暖心的香港偶像,都咬得出幾句鼈腳的粵語,去KTV還能拉出一排粵語歌單。

那時候看香港電影還不太認導演,只看類型和演員是誰。長大一點,才回頭補了許多不那麼主流卻經典的港片。許鞍華的「越南三部曲」,是其中之一。

越南三部曲之前。我不曾知道越南、越戰和香港之間有什麼聯繫。好像看了王家衛拍重慶大廈,才窺見香港不在主流電影裡的一隅,還有如此多膚色各異的外籍商人,勞工,窩居在城市角落合法或不合法的勉力維生。當時香港也接收了為數眾多的,戰後逃離家園的越南人,收容人數居亞洲之冠。作為中繼站,或最終的落腳之地,三十多年間,有二十萬的越南難民在這裡靠岸。第二部《胡越的故事》,主角周潤發就是飾演打過越戰的越南華人,抵港和繆騫人隔著鐵絲網相望的一幕,看起來這麼近,實則卻是難以跨越的距離。

第三部《投奔怒海》,則把故事拉回越南本土(拍攝地在中國),從一個外國記者的視角,呈現共黨統治下越南人民的生活。現在的觀眾已經很明白「樣板」是怎麼回事,孤兒院的孩子齊唱著和諧歌曲,歌頌國家領導人的偉岸,離開記者的鏡頭,卻是一副副空洞眼神,一被擁抱就如攀上浮木再不肯鬆手。但在1982年,《投奔怒海》還是挑戰性的,不僅批判共產主義,在刑場邊如禿鷹利著眼搜刮死人財物的孩子,為養活孩子不得不出賣肉體的母親,賭上萬分之一機率的逃亡,焚身的烈焰。不只震撼片中的角色,同樣震撼著觀眾。

那是放在現在,不會再有的香港電影。

Elegies,翻成中文是哀歌、輓歌,是許鞍華紀錄片《詩》的英文片名,也是詩人黃燦然的組詩。很難想像從《投奔怒海》到《詩》,已經過了四十二年。兩、三代的人,卻依然面對同樣的課題,甚至更嚴峻。許鞍華從前輩詩人淮遠、西西、飲江、也斯、鄧阿藍、馬若等人,到主角黃燦然和廖偉棠兩位詩人的生活切面,和年輕詩人黃潤宇的對話,想探討「詩」是什麼。這是她自述的本意。

然而我們卻無法不看到更多,詩句之內,詩句之外,人浮於世的轉變,與不得不變。黃燦然戲稱自己是「經濟流亡」,從香港移居深圳,逃離看不到天花板的高房價、物價。廖偉棠則在2018年舉家移居台灣。

跟著拍攝廖偉棠的鏡頭,2006年曾以保留舊中環天星碼頭、皇后碼頭的社運現場影像,就出現在畫面裡。廖偉棠既是社運人、詩人,也是攝影師,他用他的身體,親身感受了人民與當權者之間,絲毫不存在浪漫的衝撞。他以寫實攝影紀錄,再用他的筆,寫下07年的《皇后碼頭歌謠》、08年的《灰心謠》。


「一切就像十年前,但你更左了!」
不,他的右在吃著他的左,
他的左又吃著他的右。
還有那些曾一起在雪地裡走失的人,
被紛飛雪球打得暈頭轉向,
以後再也見不到的人。
他們在蒙昧中虛構著這一個他,
他們用大麻葉蘸著虛空,
草草的回憶起他。
在海風中撿回他的鼻子,
在電波中撈出他的耳朵,
在月光中描繪出他的眼睛……
然而他曾經用這些東西一起說:
我愛。他曾經把地球點燃,
看它燒成一个薔薇花蕾。
就讓打鐘的打鐘,看雲的看雲,
他一寸寸埋葬自己,
至今已三十三年。


離散至香港的人,自香港離散的人。「越南三部曲」和《詩》的兩種狀態,恰似替香港近半世紀的歲月,立下註腳。


走在台北街頭。《詩》劇照

走在台北街頭。《詩》劇照

許鞍華大學唸文學時主修詩歌,她仍謙虛的說,自己不懂詩。但曾經感受過的撫慰、力量,從幼時的記憶保留至今,陪著走過每一次低潮,卻是真實的,始終不變的。如同李滄東的《生命之詩》,詩,可以純粹的美,可以與物事對話,也可以是面對現實和困窘人生的另一種可能,是一種救贖,或者,抵抗。

《詩》裡收錄的作品,無論是黃燦然、廖偉棠寫的,還是課堂上讀的,都是導演所選所收錄。廖偉棠曾笑說,他不太滿意導演只選他十幾年前寫的作品。作為一個「入世」詩人,廖偉棠的詩一直呼應當代,近年住台灣,就尤其多關於台灣的詩,還有疫情。但,或許對留在香港的許鞍華來說,2006到2019,再到2024,只是時間的推移。所有,都還是當下的,沒有遠去,也沒有距離。所以她讓我們跟著辛波絲卡的《種種可能》,感受有權利偏愛什麼的自由;又跟著策蘭的《一片葉子》,不無感慨的思索,沉默,何以在當下成為一種必然。


這算是什麼時代,
當一次談話,
幾乎就是犯罪,
因為它包含,
如此多說過的?


當尋常的話語,也成了罪過。當字句出口,百次千次,還是改變不了任何事。說些什麼,還有意義和價值嗎?在這個時代,溝通還具有可行性嗎?

黃燦然曾經說:「她拍的題材,是所有香港事物中最沒人知道的,就像在黑暗的廣場上,一盞聚光燈聚焦於一棵小樹下的幾株青草。」

我想完全是的。越南三部曲如此,天水圍的故事如此,《桃姐》和《詩》也是如此。從導演生涯的最初,到年歲得以從心所欲的現在。許鞍華始終是許鞍華。身為觀影者的我們何其有幸,得以見到她以遮蔽在眼鏡後的笑眼,既溫和世間的戾氣,又得以像針尖,扎入人心。沒有慷慨激昂,只有如涓流的腳蹤緩步,堅毅。即便前路難行。

金馬事件之後,許多港星、大牌導演迫於現實,推辭金馬邀約,即便有作品,也傾向不冒險,不投獎。唯許鞍華逆勢接下2022年的評審團主席,走上紅毯,成為2018之後,第一位非台灣人的金馬評審團主席,《詩》也在2023年入圍金馬最佳紀錄片。

無論在作品選題,還是現實生活,她都代表了當下香港,最勇敢的力量。

問題的答案我想還是肯定的。他們從來沒有真正的灰心。無論是香港詩人們,還是許鞍華,又或者,策蘭。所以他們仍然拿起筆,拿起攝影機。寫點什麼,拍點什麼。仍然記錄、傳遞著他們所處的時代。仍然,愛。

即使激不起立即、廣泛的共鳴和改變,能在某個時刻,在如深暗小窗的眼睛裡,投入一絲光,蒐集,曾經的一個世界。那就是值得的。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林倚的沙龍
63會員
61內容數
林倚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8
趁著復活節檔期上映的《萬王之王》(The king of kings),改編自英國文豪查爾斯.狄更斯(Charles Dickens)《聽狄更斯講耶穌》,為了讓自己的孩子認識耶穌,他用質樸的語言、平易近人的文字,寫下耶穌生平故事書。所以《萬王之王》也是由一個父親和孩子講故事的方式開始。
Thumbnail
2025/04/28
趁著復活節檔期上映的《萬王之王》(The king of kings),改編自英國文豪查爾斯.狄更斯(Charles Dickens)《聽狄更斯講耶穌》,為了讓自己的孩子認識耶穌,他用質樸的語言、平易近人的文字,寫下耶穌生平故事書。所以《萬王之王》也是由一個父親和孩子講故事的方式開始。
Thumbnail
2025/03/14
遲至今年才看了《聽海湧》,想起好久以前看吳濁流《亞細亞的孤兒》。曾經以為識得的自己,兜兜轉轉,兢兢業業了大半生,才意識到過去的種種,時間、心神、情感,竟無一不是錯付,此後必然迎向瓦解,碎裂,成為虛無抑或成為癲狂,此外大概難有其他。
Thumbnail
2025/03/14
遲至今年才看了《聽海湧》,想起好久以前看吳濁流《亞細亞的孤兒》。曾經以為識得的自己,兜兜轉轉,兢兢業業了大半生,才意識到過去的種種,時間、心神、情感,竟無一不是錯付,此後必然迎向瓦解,碎裂,成為虛無抑或成為癲狂,此外大概難有其他。
Thumbnail
2025/01/05
《石門》和《一部未完成的電影》時空背景都跨進疫情那些日子,彷彿一腳踩空,還沒弄清楚自己身在何處,就被突然其來的病毒,嚴厲的封控,有錢還不見得買得到的口罩,兜得暈頭轉向。但故事其實早在疫情之前,就已經開始了...
Thumbnail
2025/01/05
《石門》和《一部未完成的電影》時空背景都跨進疫情那些日子,彷彿一腳踩空,還沒弄清楚自己身在何處,就被突然其來的病毒,嚴厲的封控,有錢還不見得買得到的口罩,兜得暈頭轉向。但故事其實早在疫情之前,就已經開始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換句話說,在看王家衛電影的時候,導演「怎麼講故事」變得比「故事本身」更為重要,而這種說故事的方法,是電影才獨有的語言,也是電影如此迷人之處。
Thumbnail
換句話說,在看王家衛電影的時候,導演「怎麼講故事」變得比「故事本身」更為重要,而這種說故事的方法,是電影才獨有的語言,也是電影如此迷人之處。
Thumbnail
      在LiTV中意外發現了《浮世戀曲》,清晰度是目前最好的,非常喜歡這部30年前的片子,喜歡陳令智,喜歡顧美華,喜歡黃耀明,喜歡陳耀成,他在片尾打上字幕:「送給那些仍被囚在黑暗中的自由戰士」……
Thumbnail
      在LiTV中意外發現了《浮世戀曲》,清晰度是目前最好的,非常喜歡這部30年前的片子,喜歡陳令智,喜歡顧美華,喜歡黃耀明,喜歡陳耀成,他在片尾打上字幕:「送給那些仍被囚在黑暗中的自由戰士」……
Thumbnail
很開心能欣賞到這部記錄香港重量級導演許鞍華的紀錄片。她是七、八十年代香港新浪潮電影製作人中的著名一員,亦是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導演紀錄保持者和全球首位獲威尼斯影展終身成就獎的女導演。電影從紅毯獲獎的光鮮亮麗作為起始,再緩緩揭開導演樸實的生活與工作情景,從許鞍華導演的出身、成長、求學、入行作為時間線,
Thumbnail
很開心能欣賞到這部記錄香港重量級導演許鞍華的紀錄片。她是七、八十年代香港新浪潮電影製作人中的著名一員,亦是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導演紀錄保持者和全球首位獲威尼斯影展終身成就獎的女導演。電影從紅毯獲獎的光鮮亮麗作為起始,再緩緩揭開導演樸實的生活與工作情景,從許鞍華導演的出身、成長、求學、入行作為時間線,
Thumbnail
她的鏡頭長年在香港,儘管待在別處拍戲,也總能在她的電影中看見香港精神,堅毅、不願屈撓、矛盾、漂泊、熱情…又甜又鹹的港味,很簡單的幾個配菜放在一起,濃郁的讓人流連,那是她的電影,是她這個人,也是香港。
Thumbnail
她的鏡頭長年在香港,儘管待在別處拍戲,也總能在她的電影中看見香港精神,堅毅、不願屈撓、矛盾、漂泊、熱情…又甜又鹹的港味,很簡單的幾個配菜放在一起,濃郁的讓人流連,那是她的電影,是她這個人,也是香港。
Thumbnail
沒有這麼傻的一個人,沒有這麼傻的人們,香港電影業早就玩完了。所以,很感激,很感激。
Thumbnail
沒有這麼傻的一個人,沒有這麼傻的人們,香港電影業早就玩完了。所以,很感激,很感激。
Thumbnail
利申:我很喜歡許鞍華導演的電影。 不敢說是粉絲或影迷,因為還未看過全部作品。我膽小,不敢看《瘋劫》、《幽靈人間》和《天水圍的夜與霧》。從小不知哪來的資訊,知道她特別關心弱勢社群。每次在收音機聽到政府以越南話錄製的宣傳聲帶響起「不漏洞拉」,就會記起許鞍華。也許因為當年港英政府對越南難民政策的改變,媒體
Thumbnail
利申:我很喜歡許鞍華導演的電影。 不敢說是粉絲或影迷,因為還未看過全部作品。我膽小,不敢看《瘋劫》、《幽靈人間》和《天水圍的夜與霧》。從小不知哪來的資訊,知道她特別關心弱勢社群。每次在收音機聽到政府以越南話錄製的宣傳聲帶響起「不漏洞拉」,就會記起許鞍華。也許因為當年港英政府對越南難民政策的改變,媒體
Thumbnail
文念中的剪輯總是在一個亟欲發話的位置,有時搧耳光般地不留情面,在許鞍華說完要找健身教練後直接切到她大嗑菠蘿包的畫面,那是熟人才開得起的玩笑;有時則是刻意給出了距離,卻仍要人看了發疼⋯⋯
Thumbnail
文念中的剪輯總是在一個亟欲發話的位置,有時搧耳光般地不留情面,在許鞍華說完要找健身教練後直接切到她大嗑菠蘿包的畫面,那是熟人才開得起的玩笑;有時則是刻意給出了距離,卻仍要人看了發疼⋯⋯
Thumbnail
他說,沒有辦法,因為搞樂團搞音樂做創作電影電視劇全都要靠TVB(中資媒體),沒有TVB就紅不了。所以你看到林夕寫了「雙城記」一夜之間變成「佚名」,所以你也沒有看到在金雞2裡面當了六屆香港特首的劉德華出來說些什麼,你也沒有看到其他三大天王或者線上紅星說了甚麼或做了甚麼。你能看到的,就只有那些舔狗而已。
Thumbnail
他說,沒有辦法,因為搞樂團搞音樂做創作電影電視劇全都要靠TVB(中資媒體),沒有TVB就紅不了。所以你看到林夕寫了「雙城記」一夜之間變成「佚名」,所以你也沒有看到在金雞2裡面當了六屆香港特首的劉德華出來說些什麼,你也沒有看到其他三大天王或者線上紅星說了甚麼或做了甚麼。你能看到的,就只有那些舔狗而已。
Thumbnail
2020 0619北漂日散記 別人補班日我反而偷得了北漂日,要說是經不起激還是明明自己就想逃跑都不重要,即使萬芳演唱會延後了但我還是來到遠的要命王國(全職媽媽只要脫離小孩便是遠方) 在台北,卻過著很港味的時光。 本就是只打算看江賢二的回顧展而無其他計畫,頂多去幾家獨立書店走走。北美館的另外兩個展也很
Thumbnail
2020 0619北漂日散記 別人補班日我反而偷得了北漂日,要說是經不起激還是明明自己就想逃跑都不重要,即使萬芳演唱會延後了但我還是來到遠的要命王國(全職媽媽只要脫離小孩便是遠方) 在台北,卻過著很港味的時光。 本就是只打算看江賢二的回顧展而無其他計畫,頂多去幾家獨立書店走走。北美館的另外兩個展也很
Thumbnail
#香港人絕對養得起香港文化產業 多得黃子華一套戲,黃色經濟圈嘅討論去到文化產業界。 我出生早,有幸見過香港電影賣埠韓國台灣東南亞,文化輸出戰力99999嘅年代。 亦睇住cepa之後影視界只見眼前利益,一步步賣走自己本業,搞到人材資金雙流失然後拍垃圾合拍片最終兩邊不討好被香港人拋棄嘅年
Thumbnail
#香港人絕對養得起香港文化產業 多得黃子華一套戲,黃色經濟圈嘅討論去到文化產業界。 我出生早,有幸見過香港電影賣埠韓國台灣東南亞,文化輸出戰力99999嘅年代。 亦睇住cepa之後影視界只見眼前利益,一步步賣走自己本業,搞到人材資金雙流失然後拍垃圾合拍片最終兩邊不討好被香港人拋棄嘅年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