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當愛變成恨,妻子的真實心聲:老公怎麼還不去死?

閱讀時間約 19 分鐘

2012年2月24日,《每日新聞晚報》的專欄「憂樂帳」刊登了一篇引發廣泛討論的文章,標題是〈以關鍵字「老公」進行搜尋〉。文章揭露了一個令人震驚的事實:

當你在網路搜尋引擎中輸入「老公」這個關鍵字時,最先出現的預測查詢字串竟然是「去死」。而相對地,輸入「老婆」時,出現的卻是「禮物」等正面溫馨的詞彙,形成了強烈的對比。

這個現象在網路上引起了熱烈的討論,文章最後提醒所有丈夫們,不要自以為「我們家才不會這樣」,而是應該更加用心經營與妻子的關係,否則有一天,真的會面臨被搜尋「去死」的命運。

歡迎來到不小品書,我是不小王子。

對於那些夫妻感情深厚、真心愛著丈夫的妻子們,或因丈夫去世而悲痛欲絕的妻子來說,「希望丈夫去死」這句話無疑是難以置信的。然而,現實中,有些妻子即使想離婚,也因為種種原因無法付諸實行。在日本,抱有「只要老公一死,問題就能解決」這種想法的女性其實並不少見。

雖然時代在變,但日本的勞動環境和社會保障制度,依然延續著上一時代的許多問題,這些問題往往集中體現在夫妻關係上。

像是有些丈夫從不幫寶寶換尿布;願意送孩子去幼兒園上課,卻不願調整加班時間接孩子回家,這些行為都會讓妻子火冒三丈。男性可能會覺得「這有什麼好生氣的?」但在妻子的日常生活中,這些小事累積起來,最終會讓她們萌生「殺機」。如果長期忽視這些問題,等到丈夫退休的時候,妻子的怨念可能會化為復仇行動。

所以這次的分享,我們將從妻子的角度深入探討丈夫的哪些言行讓她們感到無比生氣,解釋為何丈夫無法符合妻子的期望。最後則為丈夫們提供建議,如何避免被妻子詛咒,好好維持相愛的關係。

所以,看到這裡的夫妻或未婚情侶們,你們家真的沒問題嗎?!


愛是怎麼流失的

關於夫妻之間的愛是怎麼流失的,先讓我來說一個故事,看看跟你的生活有沒有交集。

故事開始在一個平凡的早晨,時間是上午7點半,地點是東京都內的一間公寓。美幸小姐(化名,38歲)像平常一樣在客廳忙碌著,但今天的氣氛依然緊張。她頂著亂糟糟的頭髮,一邊忙著餵3歲的兒子和1歲的女兒吃早餐,一邊焦急地看著時鐘。距離她必須出門的時間只剩下半小時,而一切似乎都在和她作對。

「你到底在搞什麼啊?!別鬧了,去死啦!」美幸對著她的丈夫大聲吼道。她心裡計算著要趕在8點前出門,否則就會錯過幼兒園的上課時間,也會遲到上班。然而,3歲的兒子偏偏在這時候鬧脾氣,大喊「我不想吃啦~」然後跑去玩了。美幸深吸一口氣,試圖平靜下來,用溫柔的語氣哄著兒子:「不必全都吃完沒關係,吃一點點就好了,來,啊—」兒子終於吃了一兩口,她趕緊誇讚道:「哇—你好棒喔—!」

接下來,得趕快幫孩子們換衣服。兒子雖然已經會自己換衣服,但一點也不合作。美幸要幫他換衣服時,兒子靈活地逃跑,躲在棉被裡哈哈大笑。此刻,即使再天真可愛的孩子也變成了小惡魔。美幸忍住怒火,追著兒子跑,終於幫他換好衣服。輪到女兒時,兒子又喊著要上廁所,而女兒則打翻了牛奶,弄得滿地都是。

「啊啊~吼!」她無奈地嘆息,眼角瞥見丈夫躲在廚房裡洗盤子,泡咖啡,全然無視這場家庭混亂。美幸內心升起了殺夫的念頭,覺得自己被忽視和無助。

「把拔!你來一下!」她喊道。丈夫卻回應:「等我一下下~」這溫吞的回應讓美幸的理智線瞬間斷裂。她再也無法忍受,脫口而出:「別鬧了,去死啦!!」這句話一出,她感受到內心積壓的情緒似乎釋放了一些。孩子們看到媽媽這副模樣,都驚呆了。

美幸是在一個典型的戰後嬰兒潮家庭中長大,她一直夢想著結婚生子。然而,與母親不同的是,美幸在婚後仍然在廣告公司工作,並將這份工作視為天職,同時還肩負著育兒重任。

回顧過去,80年代的日本,單薪家庭佔據主流。然而進入90年代後,雙薪家庭逐漸成為趨勢。根據日本總務省的勞動力調查,1997年雙薪家庭數量首次超過單薪家庭,並在之後持續增加。到了2014年,雙薪家庭的數量已經大大超過單薪家庭。這反映了現代社會的變遷,女性越來越多地參與職場,而不僅僅是經濟壓力使然,更多的是她們對工作的熱愛與追求。

然而,即使如此,許多女性在面臨工作與育兒雙重壓力時,仍然會感到不堪重負。美幸的故事只是無數現代家庭的縮影。她從懷孕到生產,再到育兒,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卻常常得不到丈夫的理解與支持。即使是在孩子生病需要請假時,往往也是母親承擔了這些責任。

夫妻之間的愛就是這樣,一點一滴的流失掉的。

女性的社會責任困境

剛剛那個故事不知道跟你的生活狀態,有沒有發生共鳴?說完愛為什麼會流失,我們繼續著看另一個故事,來談談女性面對的社會責任困境。

故事的主角叫做聰子(化名),她是一位職業婦女,同時也是一位母親。在5年前,當聰子的工作量開始增加,比她丈夫晚回家時,夫妻之間的矛盾開始浮現。丈夫變得挑剔,彼此的關係開始變得疏遠,就像在家裡已經離婚了一樣。

聰子忍不住懷疑,難道丈夫是在嫉妒她的工作表現?

雖然丈夫在職場上也很出色,甚至經常被派往國外出差,但聰子從未抱怨過他的工作。然而,當她的工作變得繁忙時,丈夫卻變得難以相處。晚上10點以後,兒子常常還沒睡,丈夫故意讓孩子們早早上床,以此來阻止他們和聰子接觸。兒子悄悄地在被窩裡發訊息:「爸爸一直逼我們睡覺,我沒辦法見到媽媽,怎麼辦啊?」

聰子忙了整整3個月。某天晚上9點50分,她終於回到家,發現家裡一片漆黑,悄無聲息。她啪地一聲打開電燈,怒吼道:「你幹嘛這樣!」丈夫不服輸地回嘴:「我可是連一句抱怨的話都沒說,默默忍了3個月耶!」

聰子反駁道:「你這樣說對嗎?這7年來我為了孩子請調到可以早點下班的部門,沒有任何怨言地支持你在工作上打拚,難道你完全沒看見我這7年的努力跟感受嗎?」

每當孩子生病時,幾乎都是聰子請假陪病。兒子1歲半時患上肺炎需要住院一個月,也是聰子調整工作日程請假照顧,丈夫總共只休了2天。她從未因為孩子的事讓丈夫在工作上受到影響,但丈夫卻毫不感激,還說「被上司罵了一頓,叫我不要老是在公司裡提孩子的事」。聰子聽了這話,心裡不禁感到對丈夫的上司也很厭惡。

在這個社會,妻子、母親、女性往往處於不利的地位。明明男人也是家長,為什麼大部分的育兒責任都落在女性身上?如果大家都選擇沉默,這個社會又怎麼會改變?為什麼丈夫不願意成為「發聲者」呢?是時候進行社會改革了。

聰子覺得,如果丈夫覺得娶到她是一種不幸,那就這樣吧。

隨後,丈夫開始晚起床,兩人的寢室也分開了。遇到必須一起搭公車出門時,聰子甚至連坐在丈夫隔壁都覺得痛苦。幾個月後,丈夫突然表達心意:「妳愛我嗎?還是恨我呢?」「我正在努力彌補我們的關係,妳覺得我還需要做些什麼呢?」雖然丈夫沒有把話講明,但聰子察覺到他的意思是想恢復同房睡。

她直接回絕:「我明白你目前的努力,不過,現階段我還是過不了心裡這一關。」

這不禁令聰子覺得很傻眼,「男人總覺得只要道歉改過就算和好。難不成以為這樣彼此就能重回恩愛?」女人可不會因此就敞開心房。

聰子開始把丈夫當作同居人,這種想法讓她原本劍拔弩張的關係有所緩和。兩人的感情不再熱烈,也不至於冰冷。過去的一年裡,他們甚至沒有一起出門旅行。

未來會怎麼樣呢?等孩子滿20歲後,是不是就不需要再和丈夫同住了呢?「到那時,我就55歲了。」聰子這樣思索著。

考慮到離婚需要體力,她暫時不會這麼做。但即便如此,她已經無法和丈夫同房,更不用說將來照顧他的生活起居。她只希望丈夫不要回來。聰子開始習慣這種生活,認為這是模擬離婚的狀態。「畢竟離婚後,這些事也都得自己來。」下定決心後,她逐漸習慣了這種狀態。

也就是這樣近乎於道德綁架的社會責任,讓許多女性承擔了更多的壓力,而漸漸變得麻木。

結婚離職等於走向地獄?

看到這裡你或許會想,女性壓力這麼大只會發生在雙薪家庭吧,如果是在有錢人家裡當少奶奶,那應該就會好很多,日子無憂無慮專心帶小孩就好。所以接下來的故事,讓我們走進一個看似完美的婚姻生活,但卻充滿了壓抑與無奈。

明日香小姐(化名,39歲),住在東京都內的黃金地段,她是一位全職主婦,生活中充滿了名牌包包和華麗的服裝。外人看來,她是一個散發著幸福光芒的女性,即使只是倒垃圾,也要精心打扮一番。然而,這些外在的光鮮亮麗,卻掩蓋不了她內心的孤寂與壓力。

明日香的丈夫是一位在貿易公司任職的社會菁英,事業有成,卻忙碌得幾乎沒有時間陪伴家人。即便是週末,也經常因為工作或應酬而不在家。明日香曾經也是這家公司的一名內勤人員,在27歲那年,她與這位比自己大10歲、前途無量的男子結婚,當時她以為自己找到了理想的歸宿。

然而,婚後的生活並沒有她想像中的美好。丈夫對她的態度越來越像對待一個傭人,家裡只要有一點灰塵,他就會用指腹擦取,然後質問:「這是什麼?」明日香儘管感到不快,但想到自己能住在這麼好的地方,便告訴自己要忍耐。

她曾經期待著早點有孩子,但丈夫經常不在家,對於生孩子的事也不太積極。甚至當婆婆催促著抱孫時,丈夫也只是裝作沒聽見。雖然明日香隱約覺得丈夫可能在外面有外遇,但她選擇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直到結婚七年後,才終於懷上孩子。

女兒出生後,丈夫突然變得對教育非常熱衷,從0歲開始便讓女兒學習英文,2歲學達克羅士音樂,3歲學鋼琴與芭蕾。丈夫總是對照著育兒書和網站的標準,當女兒的發展稍微落後時,他便會責怪明日香:「妳這媽是怎麼當的啊?又沒在工作,應該有大把時間教小孩才對啊。」他甚至侮辱明日香的學歷,說「妳只念到短期大學,女兒該不會像妳一樣腦袋不靈光吧」。儘管明日香心裡對丈夫充滿怨恨,但她只能道歉,假裝反省,因為她害怕丈夫的高壓態度,不敢表露真實的情緒。

隨著時間的推移,明日香變得愈發在意其他孩子的發展,經常在公園裡打探與自己女兒年齡相仿的孩子,問他們是否已經會寫平假名或數字。她明知這樣比較是不對的,但無法控制自己。她甚至會故意說出一些挖苦的話來抬高自己女兒的優越感。

丈夫現在最關心的是女兒的小學考試。女兒就讀專攻小學入學考試的幼兒園,只要成績稍微差一點,丈夫就會開始批評明日香的娘家,甚至貶低她的父母。這讓明日香感到無比憤怒和無助。

回想起來,丈夫幾乎不在家,她和女兒過著如同單親家庭般的生活。她曾經想找個兼職工作來做,但丈夫卻不允許,堅持認為「在孩子滿3歲前,母親應該專心帶孩子」。他認為自己的收入足夠支撐家庭,甚至還會買昂貴的品牌服飾給明日香,卻對生活費採取申請制,控制她的開支。即便是想和朋友共進午餐,或者給女兒買個玩具,都必須經過他的審批。

明日香在外表上光鮮亮麗,但內心卻愈發感到壓抑與痛苦。她開始依賴化妝和名牌服飾來隱藏自己的真實情緒,心裡卻不斷重複著一個想法:「如果丈夫死掉不就好了。」她意識到,自己變得越來越討厭這樣的生活,只有在與他人比較中獲得些許的幸福感。

丈夫對她說:「我給妳三餐不愁,還能讓妳過上好日子,妳應該很幸福吧。」然而,明日香心裡卻在咆哮:「如果不是我在家撐著,你怎麼能安心工作呢?求求你乾脆死一死吧。」

全職主婦往往因為依賴丈夫的收入而感到自卑,默默忍耐著一切。然而,她們所做的家務勞動,其實也是經濟學上的「無償勞動」。根據日本內閣府的統計,全職主婦每年所貢獻的無償勞動價值高達50兆日圓,而這些勞動往往被忽視或低估。

明日香從未想過,自己作為全職主婦的付出會被丈夫這樣忽視和貶低。她感到喘不過氣,覺得自己的人生被牢牢束縛在這段婚姻裡,無法掙脫。在看似光鮮亮麗的生活背後,明日香逐漸失去了人生的自主權,甚至萌生了讓丈夫消失的念頭。

女人的復仇

有許多女人在選擇男人的時候,認為年長的男性比較穩重可靠,但現實卻讓她失望透頂。不過雖然失望了,但女性有著一項優勢,也是能夠逆轉兩性相處的劣勢,就是年紀。最後一則故事,讓我們擺脫前面的陰暗結尾,來說說可以怎麼換個想法做出改變。

葉子(化名)與老公都是美髮師,原本共同努力賺錢,夢想著有朝一日能開店創業。然而,新婚生活卻充滿了困難。他們住在沒有衛浴設備的簡陋房子裡,生活拮据,葉子每個月只從丈夫那裡拿到2萬日圓的生活費,用來應付所有的日常開銷。丈夫婚後便展現出專橫跋扈的態度,但葉子心想「既然嫁了,就得忍耐」,於是默默承受著這種壓抑的婚姻生活。

日復一日,葉子在美髮店辛苦工作,下班回家還要張羅省錢的料理,但丈夫卻經常不滿,甚至發脾氣。有一次,葉子做了4人份的炒青菜,自己在廚房忙著洗碗,等她回到餐桌時,發現整盤菜已被丈夫吃光。她小心翼翼地問:「我的那一份呢?」丈夫竟冷漠地回應:「妳也要吃喔?」這種言行讓葉子感到無比屈辱,生活變成了一場無休止的忍耐。

六年後,他們終於存夠錢買下了一間房子,並將其作為髮廊的店面。但開店後,丈夫卻變得好吃懶做,看到客人上門,他就推給葉子,自己卻悠閒地看電視。葉子曾考慮過離婚,但當時她的娘家並不支持,母親更是直接說:「妳別回來。」在那個年代,女人有家庭後只能默默承受,無論多麼痛苦,都必須堅持下去。

隨著時間的推移,葉子在25歲時懷孕,但這並沒有讓丈夫變得更體貼。相反地,他開始頻繁地夜不歸宿,揮霍在酒店上的錢每月高達40萬日圓。當葉子質問他時,丈夫冷冷地回答:「那是我的錢,妳有意見嗎?」葉子無法反駁,只能默默忍耐。

葉子積勞成疾時,丈夫的態度也很冷淡。她在38歲時得知自己罹患子宮頸癌,醫師表示必須切除子宮進行治。那時,丈夫口無遮攔地對她說道:「冷了子宮的話,那妳以後就不是女人了耶。」這讓葉子下定決心,在情感上與丈夫徹底切割。從那時起,她不再允許丈夫對自己的生活產生影響。

在經歷了種種苦難後,葉子終於在50歲時迎來了人生的轉機。一位客人在髮廊裡語重心長地對她說:「妳不改變自己的話,只會一輩子吃虧。」這句話深深打動了葉子,她決定不再被丈夫牽制。

隨著年齡增長,丈夫開始出現退休後無所事事的狀態,經常跟在葉子身後。然而,葉子的生活方式已經徹底改變,她漠視丈夫的存在,過著自己獨立的生活。女兒也同樣厭惡父親,甚至在丈夫動手術時,冷冷地對他說:「你以後就不是男人了耶。」這些話讓葉子感到痛快,仿佛女兒幫她出了口氣。

葉子在65歲後,成為了家中的主導者,丈夫反而成為她的扶養親屬。她對丈夫採零用金制,剛開始一個月給5萬日圓,逐漸減為3萬日圓,如今則是一個月2萬日圓。她開始以自己的方式報復丈夫,無論他說什麼,她都以「我聽不見」來回應,並盡量避免與他正面接觸。最大的復仇計劃是等到丈夫去世後,將他的骨灰放在山手線的電車行李架上,讓它成為一件無主的失物,被送交警方,供奉於無主納骨塔。

這個想法讓葉子感到無比快意,她幾乎迫不及待地想要實行。

萬一丈夫陷入生活無法自理的狀態時,如果送到附近的養老院,每個月需花費28萬日圓。葉子不想為了這種人每個月付28萬日圓。應該就是把丈夫放在家裡,任其自生自滅。一星期頂多幫他洗一次澡這樣。

葉子表示心意已決,光是想在心裡都覺得痛快。到時候丈夫的骨灰罈就買價位3000日圓左右的就好,也挑最便宜的來進行火葬,接著就是山手線列車,不做到這一步絕不罷休。

葉子的故事讓我們看到,在長期被壓抑和忽視的婚姻中,積累的怨恨如何影響一個人的心理和行為。儘管她最終沒有選擇離婚,但她用自己的方式重新掌控了生活,並找到了讓自己快樂的方法。即使這方法似乎有些太過激烈了。

奶爸的生存之道

好的一口氣講完了四個日本故事,不知道做為生在台灣的男生、女生,你們的感受是什麼?這些故事都是比較極端的案例,隨著時代的變遷,其實越來越多的男性開始積極參與家庭生活,尤其是在育兒和家務方面。如今,在幼兒園接送孩子上下課的父親已不再稀奇,甚至穿上嬰兒背帶,揹著小寶寶出門的情景也變得常見。

然而,這一現象的背後,男性們依然面臨著來自職場和社會觀念的壓力和挑戰。

在這十多年裡,男性如果平日帶著孩子逛街,往往還是會遭到路人的關注,被懷疑是否失業了。如今的社會環境有所改善,但職場上依然存在著根深蒂固的觀念阻礙著男性參與家庭生活。即使有心想要多分擔家務或育兒,職場的高壓和對「男性本該全力拼事業」的舊有觀念,讓許多男性感到無力改變現狀。

許多日本男性每天都在無休止的加班中度過,甚至一個月加班時數超過100小時。這樣的工作量讓他無法顧及家庭,即便想要幫助妻子分擔育兒責任,也力不從心。

許多母親在生下第一胎後重返職場,但因為工作環境的不友善而被逼到離職。這對家庭經濟造成了不小的打擊,尤其是當夫妻倆的收入是基於雙薪模式來申請房貸的情況下。隨著第二胎的到來,丈夫更加拼命工作,希望能夠賺取更多收入來支付家庭開銷。即便如此,許多丈夫依然努力在週末抽出半天的時間,帶孩子去公園,給妻子一點喘息的空間。

然而,丈夫的努力卻未必能得到妻子的理解。妻子會認為,如果當初丈夫能稍微調整一下工作安排,她就不至於丟掉工作。這樣的認知差異讓夫妻關係出現了裂痕,彼此之間的矛盾加深。

這個案例也表明了,即使男性開始參與育兒和家務,他們依然面臨來自職場的壓力和來自家庭的誤解。許多男性願意參與家務,但在實際行動中卻發現自己無法達到妻子的期望。

然而,家務和育兒並不是「某一方的責任」,而是家庭共同努力的結果。正確的作法,應該是丈夫要更積極參與家務,不僅讓家庭生活更加和諧,也讓他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這樣的付出,最終才能換來了家庭的幸福。

理想中的家庭生活並不是一方全力以赴,另一方袖手旁觀,而是通過互相理解和合作,共同面對生活中的挑戰。只有在這樣的基礎上,夫妻才能夠建立起真正的平等和諧的關係。

以上就是今天的不小品書,希望這次的分享能夠啟發新的觀點

如果你對這本書有興趣,強烈建議你去找來讀讀看。最後,如果你喜歡我的影片,記得按讚、訂閱、分享,我們下次見!

內容總結
老公怎麼還不去死:家事育兒全放棄還要人服侍?!來自絕望妻子們的深層怒吼
4
/5
avatar-img
73會員
185內容數
閱讀時喜歡拆解書的含意,有時候會扭曲原意,有時候會借題發揮; 生活時喜歡探索社會的邊界,有時候會充滿興奮,有時候會充滿無奈。 希望在這裡找一個歸宿,一起聊聊書聊聊天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不小的世界 的其他內容
你會在覺得沮喪和壓力時,忍不住的一直狂吃東西嗎?你會一直說要節食減肥,卻一直失敗嗎?其實吃東西跟「情緒」有著很深的關聯,我們在吃東西上很不理性?就是因為「情緒」在搞鬼。
4/5飢餓信號
圖書館一直都在努力適應時代,它展現著時代為了保存知識、傳播思想,所做的各種努力。
4/5圖書館生滅史
這篇文章想說一下24年準備的計畫,再簡單聊聊23年的回顧。要說目標算是跟各位不小書友訂下承諾吧,說說追蹤這個帳號,可以從裡面看到的內容與發展。更是告訴自己要為了達成,要再更努力...
從書裡侯導的自述可以看出來,他的電影之所以藝術,因為那是個人化的,從個體出發,挖掘自己的生活、成長過程、喜愛的東西。他的電影是從這些內涵裡,疊加出來所謂的真實,反映著東方人生活和情感的本質。這些電影拍出一段個人記憶,也拍出我們所有人的記憶
《Google公關總監的職場慢爬成功學》會有這樣的底氣,是因為它提出了很多面對焦慮的行動辦法。像是要達成事業目標,首先要養好體力;持續學習是克服焦慮,以及冒牌者綜合症最好的解藥;感受到自己成長,才能擺脫被剝奪感戰勝無力感;擁有自己的特殊習慣才能有一種儀式感,打造好的氣場等等
只發生一次的事情,其實談不上有什麼意義可言。就像法國大革命,這麼多充滿熱情與正義的人死在羅伯斯比的手上。那些熱情與憤怒卻最終只變成文字和回憶,而人類這個群體的輪迴卻不會停止下一次的重複。布拉格之春、阿拉伯之春...為理念死去的人們,只會一再的為理念死去。
你會在覺得沮喪和壓力時,忍不住的一直狂吃東西嗎?你會一直說要節食減肥,卻一直失敗嗎?其實吃東西跟「情緒」有著很深的關聯,我們在吃東西上很不理性?就是因為「情緒」在搞鬼。
4/5飢餓信號
圖書館一直都在努力適應時代,它展現著時代為了保存知識、傳播思想,所做的各種努力。
4/5圖書館生滅史
這篇文章想說一下24年準備的計畫,再簡單聊聊23年的回顧。要說目標算是跟各位不小書友訂下承諾吧,說說追蹤這個帳號,可以從裡面看到的內容與發展。更是告訴自己要為了達成,要再更努力...
從書裡侯導的自述可以看出來,他的電影之所以藝術,因為那是個人化的,從個體出發,挖掘自己的生活、成長過程、喜愛的東西。他的電影是從這些內涵裡,疊加出來所謂的真實,反映著東方人生活和情感的本質。這些電影拍出一段個人記憶,也拍出我們所有人的記憶
《Google公關總監的職場慢爬成功學》會有這樣的底氣,是因為它提出了很多面對焦慮的行動辦法。像是要達成事業目標,首先要養好體力;持續學習是克服焦慮,以及冒牌者綜合症最好的解藥;感受到自己成長,才能擺脫被剝奪感戰勝無力感;擁有自己的特殊習慣才能有一種儀式感,打造好的氣場等等
只發生一次的事情,其實談不上有什麼意義可言。就像法國大革命,這麼多充滿熱情與正義的人死在羅伯斯比的手上。那些熱情與憤怒卻最終只變成文字和回憶,而人類這個群體的輪迴卻不會停止下一次的重複。布拉格之春、阿拉伯之春...為理念死去的人們,只會一再的為理念死去。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她,像一朵帶刺的玫瑰,闖進了我的生活。初見她時,她正對著鏡子塗著那烈焰紅唇,眼角眉梢都透著一股傲氣。我暗自嘀咕,這女人怕是比那紅唇更烈,一不小心便會灼傷人。 可偏偏,我就愛上了這朵帶刺的玫瑰。我愛她那雙會說話的眼睛,愛她偶爾流露出的脆弱,甚至愛她那總是讓我抓狂的壞脾氣。
Thumbnail
你有沒有覺得家中的小寶貝有時候的「討厭」,其實是對愛的另一種渴望? 從嫉妒到被愛,家有二寶的小心思,揭露孩子間微妙的情感動態和父母如何巧妙化解,並培養家中的愛與和諧。 閱讀全文,讓我們一起深入了解孩子的心理世界,探索家庭和睦的秘訣。 從嫉妒到被愛:家有二寶的小心思 在我們溫暖的家庭裡,孩
Thumbnail
純文學作品改編成電影對書迷來說是喜憂參半的事。喜的是影視化,某種程度上能具化文字想像,憂的是會不會改得面目全非。通常面目全非的機率極大,尤其毛姆的作品擅於刻畫人性的多重面向。稍有落偏,女主就變成蕩婦,而男主是冤大頭,最後外遇的故事悲劇收場合情合理。 這齣於2006年重新演繹的面紗,由John Cu
Thumbnail
主人公H的好友,曾在不久前在透過Elsa的催眠確立接下來的人生目標的。好友的分享觸動了H,於是在百忙之中騰出空檔,期盼藉由催眠改善和家人之間的相處。順帶一提,不知是否因為Elsa透過釩人偶萬物排列改善金錢與事業的關係,在H聯繫的這天,Elsa對約定下班後時段的預約超級樂意且動力滿滿、完全沒發懶呢!
你聽過最離譜的分手理由是什麼?因為星座不合?因為八字相剋?因為姓氏不能在一起?那聽到我的理由你會更傻眼吧!「對不起,你身上的靈不是你原本的靈,而是被其他靈體佔了身體,這會讓我不舒服,所以我們分開吧!」
Thumbnail
我終於有勇氣坐下來,與妳聊聊這場曖昧。當曖昧沒有結果,未來的每次是否也像這般無疾而終?當曖昧沒有結果,妳依然在那個路口期待他的出現嗎?當曖昧沒有結果,妳的身體記憶是否還有不走的銷魂?當曖昧沒有結果,妳的無能為力還能拯救誰?當曖昧沒有結果,妳該如何為那段關係命名?
Thumbnail
它漸行漸深,越咬越緊,隨即,陽光慢慢湧現——並非我們這種透澈明晰,藍幽幽、軟綿綿穿透玻璃牆的陽光。不是,是一種野蠻的陽光,光線奔湧而來燒灼著大地,將一切撕扯成碎片…… ── 《我們》,尤金‧薩米爾欽(1884 - 1937) 感官的覺醒,如同一種溺水的過程 是種換位思考,也讓我們體認
Thumbnail
从各种航拍、镜头的运作、画面的格式到剧情的节奏,《如果蜗牛有爱情》可以说是一部用了电影格式来拍的电视剧,然而也因为这样,它有了一定的风险,就是大多数电视观众都不容易接受或看得懂。当中尤其是周播的形式是致命伤。
Thumbnail
作為一部短片來看,片長84分鐘的《情陷斯卡布羅》似乎太長,而作為一部長片來看《情陷斯卡布羅》又太短,然就其核心概念與劇情結構設計而言其實有出色之處,可惜的是電影終究沒有完全的發揮其蘊含的潛能,關於我們如何陷在自己一手打造的名為愛慾實為執著的地獄,這是一個具備自我意識卻早夭的畸胎。  
她,像一朵帶刺的玫瑰,闖進了我的生活。初見她時,她正對著鏡子塗著那烈焰紅唇,眼角眉梢都透著一股傲氣。我暗自嘀咕,這女人怕是比那紅唇更烈,一不小心便會灼傷人。 可偏偏,我就愛上了這朵帶刺的玫瑰。我愛她那雙會說話的眼睛,愛她偶爾流露出的脆弱,甚至愛她那總是讓我抓狂的壞脾氣。
Thumbnail
你有沒有覺得家中的小寶貝有時候的「討厭」,其實是對愛的另一種渴望? 從嫉妒到被愛,家有二寶的小心思,揭露孩子間微妙的情感動態和父母如何巧妙化解,並培養家中的愛與和諧。 閱讀全文,讓我們一起深入了解孩子的心理世界,探索家庭和睦的秘訣。 從嫉妒到被愛:家有二寶的小心思 在我們溫暖的家庭裡,孩
Thumbnail
純文學作品改編成電影對書迷來說是喜憂參半的事。喜的是影視化,某種程度上能具化文字想像,憂的是會不會改得面目全非。通常面目全非的機率極大,尤其毛姆的作品擅於刻畫人性的多重面向。稍有落偏,女主就變成蕩婦,而男主是冤大頭,最後外遇的故事悲劇收場合情合理。 這齣於2006年重新演繹的面紗,由John Cu
Thumbnail
主人公H的好友,曾在不久前在透過Elsa的催眠確立接下來的人生目標的。好友的分享觸動了H,於是在百忙之中騰出空檔,期盼藉由催眠改善和家人之間的相處。順帶一提,不知是否因為Elsa透過釩人偶萬物排列改善金錢與事業的關係,在H聯繫的這天,Elsa對約定下班後時段的預約超級樂意且動力滿滿、完全沒發懶呢!
你聽過最離譜的分手理由是什麼?因為星座不合?因為八字相剋?因為姓氏不能在一起?那聽到我的理由你會更傻眼吧!「對不起,你身上的靈不是你原本的靈,而是被其他靈體佔了身體,這會讓我不舒服,所以我們分開吧!」
Thumbnail
我終於有勇氣坐下來,與妳聊聊這場曖昧。當曖昧沒有結果,未來的每次是否也像這般無疾而終?當曖昧沒有結果,妳依然在那個路口期待他的出現嗎?當曖昧沒有結果,妳的身體記憶是否還有不走的銷魂?當曖昧沒有結果,妳的無能為力還能拯救誰?當曖昧沒有結果,妳該如何為那段關係命名?
Thumbnail
它漸行漸深,越咬越緊,隨即,陽光慢慢湧現——並非我們這種透澈明晰,藍幽幽、軟綿綿穿透玻璃牆的陽光。不是,是一種野蠻的陽光,光線奔湧而來燒灼著大地,將一切撕扯成碎片…… ── 《我們》,尤金‧薩米爾欽(1884 - 1937) 感官的覺醒,如同一種溺水的過程 是種換位思考,也讓我們體認
Thumbnail
从各种航拍、镜头的运作、画面的格式到剧情的节奏,《如果蜗牛有爱情》可以说是一部用了电影格式来拍的电视剧,然而也因为这样,它有了一定的风险,就是大多数电视观众都不容易接受或看得懂。当中尤其是周播的形式是致命伤。
Thumbnail
作為一部短片來看,片長84分鐘的《情陷斯卡布羅》似乎太長,而作為一部長片來看《情陷斯卡布羅》又太短,然就其核心概念與劇情結構設計而言其實有出色之處,可惜的是電影終究沒有完全的發揮其蘊含的潛能,關於我們如何陷在自己一手打造的名為愛慾實為執著的地獄,這是一個具備自我意識卻早夭的畸胎。